教育传统与当今中学历史教学之我见
2013-08-15蒋福军
蒋福军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宿迁 223800)
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史家庞朴说过,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是民族精神。[1]教育传统是文化传统的重要一部分,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精华部分。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间在教育方面积淀了丰富的经验,有着优良的传统,有以孔子为代表的不同时代和不同风格的大教育家。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不但吸收了西方特别是美国杜威的学说,还汲取了我国古代孔子儒家学说的精华,又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论。”[2]对于中学历史教学而言,如果历史教师能继承教育传统并让其浸润历史教学活动,学生就能更从容地荡起知识与能力的双桨,用欣赏的心去体验穿越历史的过程与方法,进而自然而然地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历史教学活动就会象春风吹开的千树花朵,争妍斗艳,红烈甚火。
一、继承书院教学传统开展讨论式教学
我国古代书院从宋初兴起到清末废止存在了一千多年,是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代代相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由主义精神,一直是书院的灵魂,学术独立,自由讲学的精神一向被书院所推崇。学者拥有独立传教,言论自由的绝对权力,由此形成了一种自由而独立的文化人格。书院是士人学子自由研究学问、修养身心的地方,也是名人学者为宣扬自己的思想主张而现身说法之。“书院教学注重讲明义理,躬行实践,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兴趣与学习能力,并倡导学术争辩和学派交流。”[3]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因朱熹与学界名流陆九渊等在此讲学或辩论而闻名天下。鹅湖之会是书院教育家之间的一次学术盛会,弘扬了百家争鸣、学术论辩的良好风气。香港的高等教育相对发达,书院制教育在著名的香港大学已经实行近半个世纪。目前西安交大、复旦大学、苏州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校园里“书院”这个词语又一次走进公众视野。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果师生能弘扬书院教学传统,开展讨论式教学,那么教学活动就会别开生面,生机勃勃,高潮跌宕。湖北省宜昌市三峡高中黄璞老师在执教高三文科班《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曾把一位大学生的“应感谢鸦片战争”的观点亮出来,让学生自由辩论。一个学生发言:“据史料记载,到19世纪初,也就是工业革命在西方世界方兴未艾的时候,全世界50万人以上的十个城市中,中国独占其六,南京是著名的丝织品产地,有丝织工人数万之众。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列强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的话,中国也会逐渐步入资本主义社会,并将融入世界大潮之中,有什么理由感谢一场给自己带来屈辱和灾难的战争呢?几千年的古老中国,没有遭受外族侵略,不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吗?”另一个学生反驳:“当西方世界爆发一系列改天换地的伟大革命,朝着近代社会加速前进的时候,中国的康、雍、乾三位君主,却表现出惊人的麻木和极度愚昧,妄自尊大,闭关锁国,囿于传统,反对变革。中国的社会进步受到日益严重地制约,至于所谓的‘康乾盛世’,其实,只不过是腐朽中华帝国的落日辉煌而已。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给中国的猝然一击,中国将会怎样呢?中国封建社会还会‘延年益寿’,中国人还会继续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到那时,中国会被更远地抛在世界潮流之后。不错,这种耻辱反过来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忍辱负重,抗争和探索,我想要说的是,有什么比一个拥有4万万人口的民族的觉醒更为伟大的呢!”还有个学生提出了从明朝初期开始中国就落后于世界潮流的观点:“明朝时期我国传统技术的确继续走在世界前列,如中医、造船等,但仅此而已。政治上,封建皇权空前强化,厂卫横行……;思想上,书生们皓首穷经,潜心八股,整个思想界一片死气沉沉;经济上,资本主义的点点幼芽,在自然经济的茫茫大漠中,显得是那样的弱小和雅嫩……。与此同时,以人为本的文艺复兴运动却在西欧如火如荼,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自治城市似雨后春笋,而当郑和下西洋已成为昨日黄花时,欧洲探险家们却扯起了远航的征帆,踏上了他们走向世界的漫漫之旅……。”学生自由辩论结束后,黄璞老师说课:“有谁会真的感谢鸦片战争呢?实际上,作为炎黄子孙,没有人会真正感谢那场战争的,那么,我们到底要感谢什么呢?正如讨论中的一位学生所言:并不是要歌颂鸦片战争,而是想充分肯定鸦片战争的客观进步影响——唤醒沉睡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实际上,鸦片战争代表着一股潮流——浩浩荡荡的资本主义潮流。面对这股潮流,中华民族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在抗争中崛起,在探索中振兴。这大概就是今天的学生们面对那场战争应当做出的理性思考吧!这也是我组织这场辩论所要达到的最主要目标……。”[4]如此教学,学生据史而争,自由而论,犹若百花齐放,灿烂多姿。通过讨论争鸣,学生胸怀强国之梦,心立报国之志,坚信改革开放之路。如此教学,能展示学生的智慧与风采,能反映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能培养学生创新的品质,能提高学生辩证思维的水平,能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激情,能增强学生独立处理史料的能力。
二、继承孔子教学思想开展启发式教学
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北宋教育家朱熹对此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论语集注》)。后来,人们概括了孔子的教学思想,也吸取了朱熹的注释,就合称其为“启发式教学”。孔子与其学生子夏的一段教学对话,可以说是他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一个经典案例。当子夏读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这几句诗时,思而不明其意,于是向老师求教,孔子启发他说:“绘事后素”。这一点拨让子夏茅塞顿开,他感悟到了老师的思想,但还不能十分肯定,接着再问:“礼后乎?”孔子听了很满意,深有感触地说:“能够知道我思维思路的是你子夏啊!现在可以和你一起谈论《诗经》了。”(《论语·八佾》)孔子在这里运用比喻,把抽象深奥的理论演绎得生动形象,让子夏心领神会,铭记在心。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这种隐喻教学法,非常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5]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很多,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认识的客观规律和他们的实际理解能力及知识水平,对这些方法加以灵活运用的话,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探究历史问题的渴望,就能够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理想结合,就能够提升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就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其创新意识。笔者在与学生一起学习美国1787年宪法有关种族歧视这段内容时,运用“对比式”启发,当时师生不约而同,很自然地都想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笔者因势利导,让学生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进行对比思考,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有的学生问:美国黑人由被自由买卖到当选总统,说明了什么?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能否说明种族歧视在美国已成历史?还有一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奥巴马象我们一样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这块土地居住生活,能否成为中国领导人?一系列问题提出后,笔者又启发诱导学生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历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能让思维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之中的学生,豁然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图景,能让历史教学活动别有洞天,春风化雨。
三、继承荀子教育思想注重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荀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蕴涵着许多德育教育的智慧,在世界观与方法论方面,对今天德育教育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以及实践很有启示作用与借鉴价值。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当代社会,直面着精神的失落和道德的无助。现在的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责任感,自理能力弱,任性、自控能力差,缺少协作精神,心理脆弱。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肩负的重要任务,也是历史教学承担的永久使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字里行间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肩负德育教育使命之重大。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继承与借鉴荀子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方法和形式有好多,如果历史教师能合理地加以利用,就能实现上一段文字中课程标准所描述的目标要求。一是与学生一起走进历史伟人,帮助学生立高远之志,担民族之任。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这一课时,通过与历史的对话,师生能共同感受到毛泽东胸怀天下,放眼世界的革命理想,感受到他为实现理想跋山涉水,忘我奋斗的坚强意志。在学习《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时,邓小平否定两个“凡是”的气魄让学生敬仰,他设计的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让学生振奋,“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让学生欣慰,他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让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如此教学,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油然而生,爱国主义教育水到渠成。二是开展合作学习,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在历史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能培养学生的情商与交际能力,能帮助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学生的一系列优秀品质自然形成。
我国的教育传统如浩瀚的大海,以上提到的只是沧海一粟,当今中学的历史教学,需要继承与尊重我国的教育传统,需要其对当今历史教学进行理论指导,历史学科如此,其它学科也然。我国的教育现代化与教育传统不是对立的,两者需要整合,然后交融。
[1]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J].科学中国人,2003(4):9.
[2]何元林.中外著名教育家选讲[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9:2.
[3]郭齐家.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与当今素质教育[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84.
[4]冯长远,李明海,黄璞.应该感谢鸦片战争吗?——研究性学习课堂案例[J].历史教学,2004(3):53-55.
[5]蒋福军.历史教学中合作学习对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1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