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探日语单词在中文流行语的复制现象——从模因论角度分析

2013-08-15曾源深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模因新词流行语

曾源深

(惠州学院外语系,广东 惠州 516007)

近年来,评选“年度中文流行语”愈加流行,每年的评选结果都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在评选出来的“流行语”中,有不少源自日语的中文“流行语”。中文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复制现象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的逆输出现象,长此以往必将对国内主流文化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国内已有从模因论角度去看这个问题的相关研究[1],但这些研究更多的是从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去讨论这个问题。本文将尝试从模因论的角度去分析日语单词在中文流行语中的复制现象的成因。

一、模因和模因论

模因论基于达尔文进化论,它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3]54。模因这一概念源于社会生物学,最早见于动物学家道金斯的畅销书《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6]。任何事物只要它从广义上称之为模仿的方式,从一个人的身上传递到另一人身上,那么它就是一个模因。[2]12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模因,它可以通过字、词、篇章表现。人们一旦将学来的新词或外来词引进自己的语言中,就能满足交际需要,那么这些新的语言就会被广泛复制、传播[3]56。

二、日语单词在中文流行语中的复制现象

《咬文嚼字》从2007年开始评“十大流行语”,其评选结果每年都会被各大报纸转载,为大众所津津乐道。而《咬文嚼字》2010年评选出来的“十大流行语”有“给力”、“神马都是浮云”、“围脖”、“二代”、“拼爹”、“控”、“帝”、“达人”、“穿越”等十个[4]4。其中的“控”及“达人”都是从日语单词演变过来的。控,是指极度喜欢某种事物的人。“某某控”的结构是从日语借来的,表示具有某种情结的人。而“达人”则源于日语中的“達人”一词,指见多识广、对某方面懂得透彻的人。如“理财达人”等。中国古代就有“达人”一词,在被借入日语后,如今又从日语传了回来[4]5。除了这两个词以外,还有许多中文流行语有这种复制现象,其构造与原日语单词一样或相似,而其复制过程中的改动也仅限于把日语汉字改成相对应的中文汉字,又或者取日语单词其汉字部分,再改成中文习惯表达,从而构成新词。可以看出,复制过来的新词都以其日语源头单词的汉字部分为基础构成。举例来说,中文新词与原日语单词完全一样或仅仅把原日语单词的汉字部分改成相对应的中文汉字的,有正太(正太)、痴汉(痴漢)、达人(達人)、兄贵(兄貴)等词。把原日语单词改成中文习惯表达词语有:宅男 (お宅)、男性向(男性向け)等词。

那么,为什么从日语单词复制过来的中文新词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传播能力,能够成为中文流行语?下面根据模因论,分析一下这种复制现象的起因。

三、复制现象的起因

根据模因的传播形式与成功模因的三要素,笔者认为复制现象的成因有以下几点:

(一)中文汉字与日语汉字的同构性

息的拷贝“[2]107,即模因表现性和模因基因型。首先,本文讨论的是词语的形成现象,而词语是语言从模因论的角度来分析,布莱克摩尔认为模因的传递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对结果的拷贝和对指令信中的一种用来传达指令信息的道具,因此可以判断这种复制现象属于对结果的拷贝,即属于模因表现性。根据何自然的划分,模因表现型又包括同音异义传播,同型联想传播以及同构异义传播[3]58-59。从实际情况来看,同型联想传播以及同构异义传播这两种情况更多一些。而无论是哪一种传播方式,都有“同构”或“同型”,从中可得知,日语单词中的汉字在这复制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尽管日语中的汉字来源于中国,日语中也有许多中文没有的汉字单词,但与使用英文字母的其他语言相比,由汉字构成的日语单词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特别是一些补缺型的概念词。在汉语模因库里面还没有相应的词语或表达进行指代一些新事物、新概念、新现象等的时候[5]115,比起不知道读音的英语等其他语言,能够通过汉字直接读出的日语单词更容易给人们留下印象。如:“正太”一词用来指代清纯可爱的小男孩,而“萝莉”一词则相对于“正太”,指代的是清纯可爱的小女孩。正因为中文中找不到对应的词语去表达这些新概念,在找寻替代语的时候,使用汉字的日语单词就成了其强有力的候补。因此,中文汉字与日语汉字的同构性是这种复制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受日本ACG文化影响

许多相关研究都提到了一点,就是日本文化的影响是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成因,特别是日本的ACG文化,对中国影响很深。据统计,有复制现象的中文新词大部分都是ACG用语[7]。ACG是 Animation、comic、game 的缩写,即动画、漫画和游戏的集合。近年来,日本的作品可以说是“攻占”了中国的ACG产业。我国青少年喜爱的大多数ACG作品大都是日本作品,其中的一些角色,如“柯南”、“圣斗士星矢”、“哆啦A梦”等。ACG文化的特点在于其内容通俗易懂,因此广泛地被青少年所接受。而随着ACG产业化的发展,其内容呈现前所未有的多元化,ACG不再只面向青少年,还出现了专门面向成年人的ACG内容。现在的ACG的主要受众,根据专业调研公司サーチナ的调查,大概为0-34岁区间[8]。这些ACG文化受众的特点为:年轻有活力,特别是青少年正处于思维形成期,其性格和思维方式容易受到所接触的文化影响,更容易接受新概念。可以想象,他们在接触日本ACG的相关内容时更容易记住其中的一些日语单词,并在交流中直接使用,形成一种模因的传递。道金斯提出成功模因有三个衡量标准,即“保真度,多产性和长寿性”[6]245。任何一个事物,与那些与其有竞争关系的事物相比,只要它能够在保真度、多产性、长寿性方面占优势,那么它必定能够在这种竞争关系中获胜,成为成功模因。而经过复制得来的新词在与中文同样使用汉字而使其拥有高保真度的同时,也因为其受众的高接受度而具有更长的寿命。这些词语会在青少年及一部分的成年人之间不断传播,构成一条多点开花的传播链,使其词语存在的寿命大大增加。因此,经复制得来的中文流行语具有“保真度”和“长寿性”,具备了成功模因的两大要素。

(三)互联网的发展

成功模因还有一种重要因素“多产性”。“多产性”的一大重要指标为模因的复制速度。复制速度越快,散步就越广,而流行语的一大关键词也同样是“传播”。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模因可以瞬间向全球扩散,在极短时间内复制无数内容相同的信息。近年,由于社交软件的发展,具有成功模因要素的新词能够突破原有的小圈子迅速地扩散开去。如社交软件“新浪微博”,其注册用户已超过五亿人次,其中的热门信息,在一个小时以内就能获得上万的转发。而这些转发通常是由一些对这些信息感兴趣的人发出的。这些被转发的微博,又会被这些转发的人的“粉丝”所看到,并引起更多的转发。也就是说,相同的信息会被拥有同样爱好的人群多次转发,信息以立方体式膨胀,这使得信息的扩展速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一旦有一个被复制出来的新词产生,其将很快在同样关注日本文化的人群里产生共鸣,被引用,而引用后又会被更多的人看到,其发散也是呈立方体式的,因此这些日语单词复制新词,在这样一个互联网和社交软件发达的时代,就具有另一成功模因的重要要素:“多产性”。

综上所述,从日语单词复制过来的中文新词符合模因的传播规律,而且符合成功模因的三个标准“保真度、多产性和长寿性”,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传播能力,导致了这种复制现象的产生。

四、日语单词在中文流行语中的复制现象对中文的影响

由日语单词复制而来的中文新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传播能力,是“中文流行语”头衔的有力竞争者。这种复制现象不仅是一种词汇层面的现象,还是一种文化的逆输出现象。民众习惯了用这些新词,对日本文化的接受度也会随着一点点的提高。随着这种现象的逐渐增多,中国的主流文化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我们难免会为传统中国文化的保存而担忧,这点需要起人们的注意。那么,可以通过什么措施去减少这种文化的逆输出影响呢?上文分析了三点成因,我们可以从中文入手。但是汉字的同构性与互联网的发展这两个已经是不可逆的因素,因此笔者认为更有效的方法,是尽可能地限制日本ACG文化的影响。我国的ACG相关产业发展较迟,内容也较单一,还难与日本甚至美国等欧美国家的作品进行抗衡。如要做到限制日本ACG文化的影响,就必须大力发展中国的青少年精神文明物质建设,重点建设ACG相关产业。只要我国青少年的精神文明物质充足,不必从日本获取资源,就可以减少中国青少年对日本文化的接触,到那时,这种日语单词的复制现象将会大大减少。

[1]乌恩夫.从模因论的角度谈日本文化对2010年中国流行语的影响[J].语文学刊,2011(20).

[2]英国.苏珊·布莱克摩尔.谜米机器[M].高申春,吴友军,许波,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4]《咬文嚼字》编辑部.2010年十大流行语[J].咬文嚼字.,2011(2).

[5]庄美英,何自然.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J].湖北社会科学.,2010(7).

[6]英国.里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M].卢允中,张岱云,王兵,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7]杨蕾.国内ACG次文化群体网络聊天用语的词汇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8]サーチナ.中国における日本のアニメに関する調査[OL].http://whitepaper.searchina.net/jp/others/result.asp?id=1352,2011,4

[9]曹进,刘芳.从模因论看网络语言词汇特点[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10]王宏军.论析模因论与语言学的交叉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7(4).

猜你喜欢

模因新词流行语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巧借 流行语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小议网络新词“周边”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