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贫困生管理教育工作

2013-08-15张红蕊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3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贫困生院校

□文/赵 璨 张红蕊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随着高校招生并轨制度的全面推行,以及学费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高校中贫困学生的群体已然逐渐形成。而相较于本科院校来说,高职院校的贫困生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还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特性,不断加强对这个特殊群体的管理及思想教育工作,不仅对贫困生本身的个人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更对整个学校乃至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现状

据调查,从总体上来说,大部分贫困生的心理状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具有自强自立、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这个群体中出现了一些消极的心理问题。

1、缺乏自信心。贫困生大多来自较特殊的家庭环境。家中多子女,生活负担重;父母下岗;单亲;家中有长期需要治疗的病人等等,这些都会让他们背负比一般学生更重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同时,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及多样性增强,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也让贫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得到一定的冲击,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习惯和适应。不再单纯以成绩衡量和评价学生的能力,而是看重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也让他们觉得无从下手,难以适应。所有这些,都导致了贫困生在生活、学习、与人沟通方面自信心的缺乏。

2、敏感脆弱。由于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贫困生往往在与人沟通交往的过程中,不愿过多的提及家庭和自身的经济状况。但在日常生活中,这些方面又会不可避免的涉及,因此他们的心理就会逐渐变得敏感和脆弱,会认为别人提及这方面是故意难为自己。

3、人际交往障碍。自信心的缺乏以及心理上的敏感脆弱,会让贫困生逐渐走向自我封闭,变得极度内向,不愿与人沟通交流,有时同学善意的关心也会让他们认为是对自己的“嘲讽”,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会让别人认为孤僻、不合群,从而加速了人际交往的匮乏,心理上得不到宣泄,长久下去,只会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4、就业压力过大。在就业形势普遍严峻的今天,贫困生则承受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在“就业难”问题出现的时候,他们会抱怨没有可依赖的人脉关系,没有一定的家庭背景和经济实力,只能自己苦苦拼搏,奔波于各个人才市场和各种招聘会之间,心理压力倍增,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这对贫困生以后更长远的职业生涯埋下了巨大的心理隐患。

二、加强高职院校贫困生管理教育工作的几点策略

1、完善贫困生信息系统。学校要严格规范贫困生的信息认定工作。除了相关部门提供的贫困证明,班主任和辅导员要积极通过班级座谈、与家长电话联系等各个渠道进行沟通和了解,尽量全面掌握每一个贫困生的信息。信息系统要及时更新,确保在最大范围内掌握每一个贫困生的具体情况,这是做好其他工作的基础。

2、“经济扶贫”——完善各种资助体系,从制度上尽最大可能帮助贫困生减轻经济压力。对于贫困生来说,经济压力是心理压力过大的最根本源头。因此,要充分利用政府及教育部门推行的各项资助政策,如助学贷款和国家各项奖助学金政策,不断完善针对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学校要认真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并且在此基础上,要尽可能拓宽多渠道去帮扶贫困生。比如,加大对品学兼优贫困生奖学金的奖励范围和力度;联合各部门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等等。

3、“思想扶贫”——对贫困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减轻他们的思想压力。贫困生与其他学生相比面临更多棘手的问题,极易引起心理不平衡,情绪上的困扰,可能诱发各种不良的行为,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因此,除了经济方面,我们更要关心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积极开展主题班会、团会和各种社团活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要培养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学校要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学会正确接纳自己和他人,特别是掌握情绪调节的技巧,增强适应生活的能力,促进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健康人格的形成,这应是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学校和老师要通过心理调查及时掌握和了解贫困生的思想动态,这样方便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针对贫困生提供心理辅导,引导他们健康积极地学习和生活。

4、“就业扶贫”——对贫困生进行就业形势及政策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校期间,学校要首先引导贫困生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最好从新生入学抓起,要丰富入学教育的内容,除专业教育外,要强调学习方法、专业兴趣、职业选择、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适应教育。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技能培训和能力开发。学校要加强对他们学习方法的培养,加强技能、技巧的培养,通过各种渠道组织一定的工作岗位给学生,使他们的实际能力得到锻炼;同时,要特别加强对贫困生的就业培训与指导,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要适当转变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参加国家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活动,引导他们认清形势,放正心态。还要拓展渠道、利用各种信息平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与用人单位交流的机会。

5、同学、老师、学校的人文关怀。除了针对贫困生的帮扶政策,提升贫困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外,学校也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要让贫困生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同学、老师及整个学校对他们的理解和关心,让他们感觉到不再是孤立的个人存在,而是生活在一个有爱、有关心、有帮助的温暖的大家庭中,这对从根本上减轻他们的思想压力是极其重要的。

总之,贫困生的管理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继续进行更深度的探索,让每一个贫困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张存库,刘晓琳.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3.1.

[2]袁晓东,戚凤枝.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励志工作的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

[3]孙雅萍.从细微处着手——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实践研究[J].科教文汇,2007.7.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贫困生院校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