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港口岸线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08-15莆田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吴庆荣
莆田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吴庆荣
1 莆田市港口岸线资源的现状
莆田市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东临台湾海峡,拥有湄洲湾、平海湾、兴化湾等三大港湾,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海岸线总长534.5 公里,其中:大陆岸线长271.6公里,海岛岸线长262.9 公里,莆田市现已规划的港口岸线为59.4 公里,可建100 多个码头泊位。其中:秀屿作业区岸线长度为3.5 公里,可建1~10 万吨级泊位11 个,目前已建成的码头泊位有5 个;莆头作业区岸线长度为6.5 公里,可建1~5 万吨级泊位25 个,目前已建成的码头泊位有2 个;石门澳作业区岸线长度为13 公里,可建1~10 万吨级泊位40 个,目前尚未动工兴建;罗屿作业区岸线长度为10 公里,可建1~30 万吨级泊位30 个,目前一个30 万吨级干散货码头泊位正在规划建设中;东吴作业区岸线长度为10 公里,可建1~15 万吨级泊位20 多个,目前已建成的码头泊位有3个。从莆田市目前岸线开发利用的现状看,秀屿作业区港口岸线开发利用的比较好,其他作业区的港口岸线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这说明我市在港口岸线的开发利用以及岸线管理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没能合理有效地保护和控制好港口岸线资源,将会造成港口岸线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及浪费,必将对我市社会经济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2 莆田市港口岸线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岸线资源严重匮乏
莆田市海岸线总长534.5 公里,其中大陆岸线长271.6公里,海岛岸线长262.9 公里,目前已规划的港口岸线为59.4公里,尚未开发利用的岸线还有203.5 公里,要保持岸线利用可持续发展,实现2020 年前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500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超过30 万标箱的战略目标任务,莆田市的岸线资源显得十分紧缺,尤其是深水岸线资源更加匮乏。
2.2 岸线集约利用程度低
莆田市现有生产性码头泊位30 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仅有7 个,占总泊位数的23.33%,大部分码头泊位为500~5000 吨级不等的简易码头,码头设施简陋,安全隐患较大。公用码头与货主专用码头的比例失调,且大型公用码头泊位偏少,岸线集约利用程度较低。
2.3 岸线利用结构不合理
近几年来,莆田市水运发展较为迅速,专业化港口码头泊位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但低水平、低级别的通用散杂货码头重复建设仍然存在,而集装箱、汽车滚装、旅游客运、大型干散货等大型化、机械化、专业化的码头泊位仍然偏少,进而形成了港口岸线“深水浅用”等不合理的结构布局。
2.4 岸线使用与陆域布局不协调
从目前情况看,莆田市岸线纵深控制总体上缺乏协调性,使得一些工业项目和其他项目沿线布置没有向纵深方向发展,结构布局不合理。有的项目直接布置在港口岸线的后方,占用大量的港口陆域面积,个别工业企业陆域布置已导致所处地段的岸线无法使用。目前大部分港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陆域纵深控制不足等严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港口整体功能的充分发挥。
3 港口岸线开发利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项目落户要符合相关政策
首先,要符合港口总体规划,要严格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搞好岸线使用管理,确保岸线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做到项目对岸线的实际需求与港口功能布局的有机结合,与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城市建设规划、船舶通航条件等相符,从而发挥岸线资源的最大效能,推动港口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其次,要符合国家、区域产业政策。要通过资源、资金、技术力量等情况和经济发展的要求,选择和确定一定时期的主导产业,以此带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发展。同时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淘汰落后产业,发展和鼓励新兴产业。
3.2 项目选址要符合实际条件
项目选址主要包括土地和岸线选址的分析。首先,土地选址分析包括:占地面积、土地性质、相关规划情况、投资强度、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分析等。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论证,确定大致的用地面积,严格虚增用地面积,提升用地效益。其次,岸线选址分析包括:使用岸线长度、前沿水深,所在岸线附近潮流泥沙及海床演变、防洪防涝、船舶通航以及对附近码头的影响等。
3.3 岸线开发利用要适时监督
在项目审批之后,项目进入实质阶段,在此期间,由于市场因素及业主自身需求的变化,岸线使用很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从近几年岸线开发利用情况看,岸线使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岸线少批多用现象比较严重;二是岸线功能改变现象比较普遍;三是岸线转让、出租现象有所发生;因此,在项目开工建设、码头正常运营的整个过程中,港口行政管理部门需加大对岸线开发利用进行适时监督力度,防止岸线资源损失。
4 莆田港口岸线开发利用对策建议
4.1 集约开发利用岸线资源
岸线的合理开发利用应以港口码头设施为依托,向腹地纵深建设关联产业开发区,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集聚度。同时,还要严格控制规划内尚未开发的港口发展岸线及其发展腹地,合理进行岸线开发和产业布局,确保港口岸线资源的优质利用。
4.2 严格控制岸线配置长度
批准岸线使用长度应根据建设项目的港口吞吐能力以及必须配套的码头泊位和相关设施为依据,并按码头泊位的性质、等级、年基本通过能力等技术标准,在项目前期就应该严格进行核定。在实施过程中,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通过已建立的岸线专用坐标系统进行核查,对少批多用、乱占乱用、不按批准的岸线长度进行规范建设的现象及时予以纠正,一旦发现问题坚决不予开工建设。
4.3 切实有效保护岸线资源
港口岸线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应着重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港口规划区内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违反规定建造永久性建筑物,对在规划区内在建的个别民房应坚决停建、令行禁止。二是严格控制在规划区内填海造地,确需在规划区内填海造地的,应符合港口总体规划要求并报批。三是根据“深水深用”的原则,要留有足够的深水岸线,以满足大型专业化深水泊位建设的需要。
4.4 控制岸线陆域纵深土地
一是对在规划陆域纵深土地上的设施,采取有计划地进行搬迁、限制发展和出让等方式,逐步让出陆域空间;二是在整体考虑沿江产业生产力布局,围绕岸线发展产业,延伸产业链,促进相关产业集聚等方面,同时要充分预留岸线的陆域纵深土地,确保规划控制陆域纵深土地资源得到落实。
4.5 采取措施提高利用效率
一是对已批准且仍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应积极扶持,鼓励其通过改建、扩建,提高岸线的利用效能。二是对虽经批准但已不符合规划要求,特别是存在严重污染、重大安全隐患的项目,应严格限制其改建、扩建,采取易地搬迁、资产重组、有偿转让等形式,合理调整其岸线配置。三是对经批准2 年内未能进行开工建设或企业自备码头和工业项目占用较多港口深水岸线资源,使用效率低于同类项目平均水平50%的,应采取行政手段予以收回。
4.6 对岸线实行资产化管理
岸线资源资产化是顺应港口改革的必然趋势,港口岸线资产化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利于港口岸线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使用。一是岸线资源资产化后,港口企业就会进一步树立成本收益的理念,增加使用者节约使用、高效使用岸线的压力;二是岸线资源资产化后,可以通过价格杠杆来配置岸线资源、实施岸线功能调整,从而促进岸线布局的合理性和岸线规划的顺利实施;三是港口岸线资源资产化后,有利于政府通过经济杠杆来对港口进行调控和管理,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总之,港口岸线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有利于岸线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国有资产的价值最大化;有利于岸线的产权管理;有利于促进港口建设投资的多元化;有利于港口岸线资源的优化和合理布局,最终达到港口岸线的科学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