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楼子》补笺

2013-08-15陈志平熊清元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扶风长者中华书局

陈志平,熊清元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 黄冈438000)

梁元帝萧绎一生沉酣文史,博极群书。其所撰《金楼子》,杂采子史,抄纂陈言,甚为驳杂;其引事引语,往往与己意混陈,而不标明所自。这些都为后人解读《金楼子》带来不少困难。加之此书大约明代中期以后已经散佚,今存六卷本乃清代乾隆年间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掇拾而成,奇零断续,衍脱讹误,因而令人有难以卒读之叹。

对此书文本之校勘,自清代以来,已有不少人做了有益的工作,但笺注此六卷《金楼子》则是差不多两个世纪以后的事。上世纪60年代,台湾学者许德平《金楼子校注》出版。①此书草创之功,自不可没,但笺注或缺或误,问题不少。时隔40年,许逸民先生《金楼子校笺》问世。②其书洋洋110余万言,笺证颇为详实,果然后出转精。但智者千虑,难免一失。笔者研习南朝文史多年,近日得读此书,发现其笺证方面可商可补者仍不少。限于篇幅,今仅补笺15则,供许先生和读者参考。

1.卷二《后妃篇》“梁宣修容”条:

遥光非王氏不被礼遇,每因哂戏之际,同类多侮慢王氏,修容每尽礼谨肃,王氏恒酾酒酹地曰:“将使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东昏之世,就遥光求金,既而献之,乃从容谏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生于乱世,将使贵人能贪无厌之求,不如早而勿与。”(P380)

今按:《易·大有》:“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③同书《系辞上》:“《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又,同书《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此即“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之所从出。《左传·成公十五年》:“初,伯宗每朝,其妻必戒之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④是“盗憎主人,民恶其上”盖春秋时俗谚,《校笺》失笺。

2、同上条:

每语绎曰:“吾垂白之年,虽亲所闻见,然而‘德不孤,必有邻’,且妒妇不惮破家,况复甚于此者也。”(P382)

今按:《校笺》于“德不孤,必有邻”,引《论语·里仁》以笺,⑤是,而不知“妒妇不惮破家”亦有出处。《焦氏易林》卷二《观》之《随》:“马踬破车,恶妇破家,青蝇污白,恭子离居。”又,《大过》之《大有》:“马踬车伤,长舌破家。”⑥《意林》卷二引《申子》:“妒妻不难破家。”⑦

3、同上条:

大同九年太岁癸亥六月二日庚申,薨于江州之内寝,……卜远有期,诏曰:“能施盛德曰宣。可谥宣。”(P383)

今按:古者,将葬请谥。《太平御览》卷五六二《礼仪部》引《释名》曰:“古者诸侯薨时,天子论行以赐谥。”⑧《礼记·檀弓下》:“公叔文子卒,其子戍请谥于君,曰:‘日月有时,将葬矣,请所以易其名者。’”⑨梁代亦依此制。《梁书》卷三五《萧子恪传》附子显传:“及葬请谥,手诏:‘恃才傲物,宜谥曰骄。’”⑩同书卷二三《太祖五王·安成康王秀传》附萧机传:“及将葬,有司请谥。高祖诏曰:‘王好内怠政,可谥曰焬。’”并是其例。萧绎所云“卜远”者,即卜下葬之日。《礼记·曲礼上》:“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某日’,旬之内曰‘近某日’。丧事先远日,吉事先近日。”《校笺》失笺。

4、卷二《戒子篇》“子夏曰”条:

子夏曰:“与人以实,虽疎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疎。”(P496)

今按:“子夏曰”云云,出《韩诗外传》。其书卷九《子夏过曾子章》有云:“子夏曰:‘谨身事一言,愈于终身之诵,而事一士,愈于治万民之功。夫知人者不可以不知,何也?吾尝蓾焉吾田,期岁不收。士莫不然,何况于人乎?与人以实,虽疎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疎。夫实之与实,如胶如漆;虚之与虚,如薄冰之见昼日,君子可不留意哉!’”⑪《校笺》失笺。

5、同上篇“处广厦之下”条:

处广厦之下,细氈之上,明师居前,劝诵在后,岂与夫驰骋原兽同日而语哉?凡读书必以《五经》为本,所谓非圣人之书勿读。(P499)

今按:《汉书》卷七二《王吉传》载:“吉上疏谏曰:‘夫广夏之下,细旃之上,明师居前,劝诵在后,上论唐虞之世,下及殷周之盛,考仁圣之风,习治国之道,䜣䜣焉发愤忘食,日新厥德,其乐岂徒銜橛之间哉!’”唐·颜师古注:“广夏,大屋也;旃,与‘氈’同。”⑫又,杨雄《法言》卷二《吾子》:“观书者譬犹观山及水,升东岳而知众山之逦迤也,况介丘乎?浮沧海而知江河之恶沱也,况枯泽乎?舍舟航而济乎渎者,末矣;舍《五经》而济乎道者,末矣。”⑬《汉书》卷八七《杨雄传》:“(雄)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观以上所引,则知萧绎此段之所据。《校笺》失笺。

6、卷三《说蕃篇》“刘睦少好学”条:

能属文,作《春秋旨义》、《终始论》及赋颂数十篇。又善史书,当时以为楷则。(P624)

今按:《校笺》云:“善史书:‘善’,原作‘喜’,今据《太平御览》卷五九五引《金楼子》、《后汉书·宗室四五三侯·北海靖王兴传》附睦传改。”⑭“史书”何指?《校笺》无注。《汉书》卷九《元帝纪》赞曰:“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周宣王太史史籀所作大篆。”是此“史书”者非一般意义上之历史书,实乃史籀所创书体大篆。

7、卷四《立言篇上》“裴几原问曰”条:

吾尝欲棱威瀚海,绝幕居延,出万死而不顾,必令威振诸夏。然后度聊城而长望,向阳关而凯入,尽忠尽力,以报国家。此吾之上愿焉。次者清浊一壶,弹琴一曲,有志不遂,命也如何。脱略刑名,萧散怀抱,而未能为也。但性过抑扬,恒欲权衡称物,所以隆暑不辞热,凝冬不惮寒,著《鸿烈》者,盖为此也。(P810-811)

今按:此段乃萧绎自述其生平之志愿及所以著《鸿烈》之故。自“吾尝欲”云云至“弹琴一曲”述其上愿及次愿。⑮“有志不遂,命也如何”乃叹上愿之不能遂;“脱略刑名,萧散怀抱,而未能为也”,乃言次愿之不能为。故有下“著《鸿烈》”之举。明乎此,则知“清浊一壶,弹琴一曲”乃写“脱略刑名,萧散怀抱”之隐逸生活,且必有出典。《文选》卷四三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有云:“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盅,弹琴一曲,志愿毕矣。”⑯《校笺》于“清浊一壶,弹琴一曲”仅出校云:“‘浊’库本作‘酒’。”⑰失笺。又,《校笺》笺“命也如何”,引《文选·李少卿与苏武书》“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⑱似不如引下两事为当:《艺文类聚》卷七五引《三辅决录》:“赵岐初名嘉,年三十馀,有重疾,卧蓐七年,自虑奄忽,乃为遗令,敕兄子:‘可立一员石于吾墓前,刻之曰:“汉有逸民,姓赵名嘉,有志无时,命也奈何!”’”⑲《晋书·庾亮传》附庾冰传:冰临卒,谓长史曰:“吾将逝矣,恨报国之志不展,命也如何!”⑳不知许先生以为如何?

8、卷四《立言篇上》“世人有才学不胜朋友”条:

性颇尚仁,每宏解网。重囚将死,或许伉俪自看;城楼夜寒,必绨袍之赐,狴牢并遣,犴圉空虚。(P872)

今按:观此段文意,知“重囚将死,或许伉俪自看”当是萧绎用事以自表其“性颇尚仁”的。其出典何在?《校笺》失笺。《太平御览》卷六四三引《东观汉记》:“鲍昱为泚阳长,县人赵坚杀人系狱,其父母诣昱,自言年七十余,惟有一子,适新娶,今系狱当死,长无种类,涕泣求哀。昱怜其言,令将妻入狱,解械止宿,遂任身有子。”㉑是萧绎盖以鲍昱自比。

9、同上篇“曾子曰”条:

曾子曰:“昔楚人掩口而言,欲以说王。王以为慢,遂加之诛。”(P879)

今按:曾子,即曾参。然其曰“昔楚人”云云,今存文献无载。《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有云:“荆王所爱妾有郑袖者,荆王新得美女,郑袖因教之曰:‘王甚喜人之掩口也,为近王,必掩口。’美女入见,近王,因掩口。王问其故,郑袖曰:‘此固言恶王之臭。’及王与郑袖、美女三人坐,袖因先诫御者曰:‘王适有言,必亟听从。’王言美女前,近王甚,数掩口。王悖然曰:‘劓之!’御因揄刀而劓美人。”㉒萧绎“曾子曰”云云,盖本此。如此,则“曾子”当是“韩子”,或萧绎误记。《校笺》仅释“曾子”及“慢”字,㉓而于“曾子”所言事失笺。

10、卷四《立言篇下》“楚人畏荀卿之出境”条:

楚人畏荀卿之出境,汉氏追匡衡之入界,是知儒实有可尊。(P922)

今按:《校笺》仅单释“楚人”、“汉氏”两句各自之出典,㉔固是,然此段实有来源。《后汉书》卷七九下《儒林·谢该传》载孔融上书荐谢该,有云:“楚人止孙卿之去国,汉朝追匡衡于平原,尊儒贵学,惜失贤也。”㉕《校笺》失笺。

11、卷五《著书篇》“夫安亲扬名”条:

夫安亲扬名,陈乎三善;立身行道,备乎六行。孝无优劣,能使甘泉自涌,邻火不焚。地出兼金,天降神女。腾麏自扌夔,啸虎还仁,陈弇黄雀之祥,禽兼赤石之瑞,孟仁之笋出林,中华之梓生屋,感通之至,良有可称。(P1033)

今按:“中华之梓生屋”亦当与“甘泉自涌”等同类,为孝亲感应故事。《太平御览》卷五一一引《东观汉记》有云:“应慎字仲华,为东平相。事后母至孝,精诚感应,梓树生厅前屋上,徙置府庭,繁茂长大。”中,通“仲”。《集韵·送韵》,“仲,或省。”㉖《说文解字》第八篇上《人部》:“仲,中也。”段玉裁注:“古中、仲二字互通。”㉗中华,即仲华,应仲华也。《校笺》失笺。

又,《校笺》笺“甘泉自涌”,引《太平御览》卷四一一引《东观汉记》:“姜诗字士游,广汉雒人。遭值年荒,与妇傭作养母。贼经其里,束兵安步,云‘不可惊孝子’。母好饮江水,儿常取水溺死。夫妇痛,恐母知,诈云行学,岁作衣投于江中,俄而涌泉,出于舍侧,味如江水,井旦出鲤鱼一双。”又引《后汉书·列女传》“广汉姜诗妻”事,与《东观汉记》略同,末亦仅云:“舍侧忽有泉涌,味如江水,每旦辄出双鲤鱼,常以供二母之膳。”文长不录。㉘此虽亦孝亲感应事,但所云“舍侧泉涌,味如江水”,无所谓“甘泉”。晋·王嘉《拾遗记》卷六有云:“曹曾,鲁人也,本名平,慕曾参之行,改名为曾。家财巨亿,事亲尽礼,日用三牲之养,一味不亏于是。不先亲而食新味也。为客于人家,得新味则含怀而归。不畜鸡犬,言喧嚣惊动于亲老。时亢旱,井池皆竭。母思甘清之水,曾跪而操瓶,则甘泉自涌,清美于常。”㉙显然,萧绎所云“甘泉自涌”事出此。今补正。

另,“禽兼赤石之瑞”,兼,疑为“坚”之误。《华阳国志》卷一〇《先贤士女总讃论》:“孟由至孝,遐叶睎风。禽坚,字孟由,成都人也。父信,为县使越巂,为夷所得,传卖历十一种。去时坚方妊六月。生母更嫁。坚壮,乃知父湮没,鬻力佣赁,得碧珠以求父。一至南中,三出徼外,周旋万里,经时六年四月,突瘴毒狼虎,乃至夷中得父。父相见悲感,夷徼哀之。即将父归,迎母致养。州郡嘉其孝,召功曹,辟从事,列上东观。太守王商追赠孝廉,令李苾为立碑铭,迄今祠之。”㉚禽坚得碧珠以求父事,当即萧绎所云“禽兼赤石之瑞”事,“碧珠”作“赤石”者,或萧绎记忆有误。

12、同上篇“《全德志序》”条:

若乃何宗九策,事等神钩;阳雍双璧,理归玄感。(P1070)

今按:《搜神记》卷九:“兆长安有张氏,独处一室,有鸠自外入,止于床。张氏祝曰:‘鸠来!为我祸也,飞上承尘;为我福也,即入我怀。’鸠遂入怀。以手探之,则不知鸠之所在,而得一金钩,遂宝之。自是子孙渐富,资财万倍。蜀贾至长安,闻之,乃厚赂婢,婢窃钩与贾。张氏既失钩,渐渐衰耗。而蜀贾亦数罹穷厄,不为己利。或告之曰:“天命也,不可力求。”于是赍钩以反张氏,张氏复昌。故关西称‘张氏传钩’云。”㉛“何”各本《金楼子》作“河”,《校笺》校改为“何”,引《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何宗等上言图符瑞谶以劝进刘备事,释“何宗九策”,㉜或是。如此,则“何宗九策,事等神钩”者,意谓帝王之有天下亦如人生之富贵,乃天命所定,不可力求也。《校笺》于“何宗九策”有笺,而置“神钩”于不顾,今补。

13、同上篇上条:

人生行乐耳,止足为先。但使樽酒不空,坐客恒满,宁与孟尝闻琴,承睫泪下,中山听息,悲不自禁,同年而语也?(P1070)

今按:《三国志》卷一二《崔琰传》裴松之注引张璠《汉纪》有云:“(孔融)虽居家失势,而宾客日满其门,爱才乐酒,常叹曰:‘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㉝《后汉书》卷七〇《孔融传》略同。此萧绎本条“樽酒不空,坐客恒满”之所从出。《校笺》失笺。

14、同上篇“《怀旧志序》”条:

中年承乏,摄牧神州。戚里英贤,南冠髦俊。荫真长之弱柳,观茂弘之舞鹤。清酒继进,甘果徐行。长安郡公,为其延誉;扶风长者,刷其羽毛。(P1083)

《校笺》:“长安郡公:未详。‘郡’,《集成》本作‘群’”。㉞

今按:本条此段,乃萧绎自述其“摄牧神州”时在京师建康与亲朋显贵,文酒赏会,才学增进之事,“长安郡公”之“郡公”,沈氏钞本、《丛书集成》本、《百子全书》本、龙溪精舍本皆作“群公”。㉟“长安群公,为其延誉”乃用汉末王粲事。《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献帝西迁,粲至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羞,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日:‘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另,“扶风长者,刷其羽毛”,乃用后汉郑玄从学马融事。马融,扶风茂林人,《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载:“(玄)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扶风长者”指马融。“刷”“羽毛”比喻培养教育。“长安群公”、“扶风长者”两句,实是萧绎以王粲,郑玄自况,表明自己在“摄牧神州”期间在才学声誉方面得到的提高和褒扬。怀旧之情溢于言表,故有下文“陈怀旧焉”,即有《怀旧志》之撰述。

《校笺》云:“扶风长者:谓窦武。《后汉书·窦武传》:窦武字游平,扶风平陵人,安丰戴侯融之玄孙也。父奉,定襄太守。武少以经行著称,常教授于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关西。按,《文苑英华》卷九四八庾信《周大将军闻嘉公柳遐墓志》:君器宇祥正,风鉴弘敏,澡身浴德,游艺依仁,汝南令望,抚风长者。”㊱虽然如《校笺》所引证,窦武可以称之为“扶风长者”,但用于萧绎“扶风长者,刷其羽毛”句却难圆通。若此句“扶风长者”指窦武,那么“刷其羽毛”之“其”何指?既然“其”字所指不明,则萧绎自况之意如何体现?其实,“长者”一词,周秦以下用例甚多,㊲言“扶风长者”非必只能指窦武,而不能指马融。再说庾信此墓志明言柳遐“天和某年,归窆于襄阳白沙之旧茔”,㊳天和乃北周武帝宇文邕年号(566-571),而萧绎死于承圣三年(554),㊴是庾信以“扶风长者”称窦武,至少是在萧绎已死十数年以后。其以“扶风长者”称窦武,与萧绎似无关,尤其不影响萧绎以“扶风长者”称马融。这应是无庸置疑的。

15、卷五《著书篇》“《职贡图序》”条:

臣以不佞,推毂上游,夷歌成章,胡人遥集,款开蹶角,沿溯荆门,瞻其容貌,诉其风俗。(P1092)

今按:《文选》卷四左太冲《蜀都赋》:“于西则右挟岷山,涌渎发川,陪以白狼,夷歌成章。”刘逵注:“白狼夷在汉寿西界,汉明帝时,作诗三章以颂汉德,益州刺史朱辅驿传其诗奏之。”《后汉书》卷八六《西南夷传》:“永平中,益州数岁,宣示汉德,威怀远夷。自汶山以西,前世所不至,正朔所未加,白狼、槃木、唐菆等百余国,户百三十余万,口六百万以上,举种贡奉,种为臣仆。辅上疏曰:‘臣闻《诗》云:“彼徂者岐,有夷之行。”传曰:“岐道虽僻,而人不远。”诗人诵咏,以为符验。今白狼王唐菆等慕化归义,作诗三章。路经邛来大山零高坂,峭危峻险,百倍岐道。襁负老幼,若归慈母。远夷之语,辞意难正。草木异种,鸟兽殊类。有犍为郡掾田恭与之习狎,颇晓其音,臣辄令讯其风俗,译其辞语。今遣从事史李陵与恭护送诣阙,并上其乐诗。昔在圣帝,舞四夷之乐,今之所上,庶备其一。’帝嘉之,事下史官,录其歌焉。”此正“夷歌成章”之所从出。《校笺》失笺。

又,《文选》卷一一王文考《鲁灵光殿赋》:“胡人遥集于上楹,俨雅跽而相对。仡欺犭思以雕目穴,幽鸟(堯+鳥)顟而睽睢,状若悲愁于危处,憯嚬蹙而含悴。”张载注:“皆胡夷之画形也。人尊于鸟兽,故著于上楹。”此“胡人遥集”之所从出。《校笺》似亦未知。

注释:

①《金楼子校注》,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研究所许德平硕士著,王梦鸥教授指导,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会研究论文第一〇三种。

②《金楼子校笺》,[梁]萧绎撰,许逸民校笺,中华书局2011年版。按:以下省称《校笺》。本文所引《金楼子》悉依《校笺》本,且标明页码。《校笺》之标点校勘虽有可商,若其无关于本文,则不加辨析,而仍其旧。

③《周易本义》,[宋]朱熹撰,中国书店,1987年10月版下同。

④《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店,1981年版。

⑤《金楼子校笺》第418页注[一一三]。

⑥《焦氏易林》,[汉]焦延寿撰,《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印本。

⑦《意林》,[唐]马总编,《道藏要籍选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本。

⑧《太平御览》,[宋]李昉等篇,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本。

⑨《礼记集说》,[元]陈澔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下同。

⑩《梁书》,[唐]姚思廉撰,中华书局,1973年版。

⑪《韩诗外传》,[汉]韩婴撰,许维遹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⑫《汉书》,[汉]班国撰,[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年点校本。下同。

⑬《法言义疏》,[汉]扬雄撰,汪荣宝义疏,中华书局1987年版。

⑭《金楼子校笺》,第627页注[一五]。

⑮按,“弹琴一曲”后之逗号当改为句号。

⑯《文选》,[梁]萧统撰,[唐],李善注,中华书局 1977年11月版,下同。

⑰《金楼子校笺》第819页注[二三]。

⑱《金楼子校笺》第820页注[二四]。

⑲《艺文类聚》,[唐],欧阳询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新2版。

⑳《晋书》,[唐]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年版。

㉑《太平御览》,[宋]李昉等编,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本。

㉒《韩非子集释》,韩非撰,陈奇猷集释,中华书局1958年版。

㉓《金楼子校笺》第879页注[一]、[二]。

㉔《金楼子校笺》第922-923页注[一]、[二]。

㉕《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注,中华书局点校本,1965年版。下同。

㉖《宋刻集韵》,[宋]丁度撰,中华书局2005年第2版。

㉗《说文解字段注》,[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成都古籍书店影印本,1981年版。

㉘《金楼子校笺》第1034-1035页注[四]。

㉙《拾遗记》,[晋]王嘉撰,[南朝梁]萧绮录,齐治平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㉚《华阳国志校补图注》,[晋]常璩著,任乃强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37页。

㉛《搜神记》,[晋]干宝撰,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㉜《金楼子校笺》第 1073-1074页注[一〇]。

㉝《三国志》,[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点校本,1962年版,下同。

㉞《金楼子校笺》第1088页注[一四]。

㉟沈氏钞本即上海图书馆藏沈德寿钞本;《丛书集成》本指中华书局影印《丛书集成初编》第594册《金楼子》;《百子全书》本指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扫叶山房本《百子全书·金楼子》;龙溪精舍本指四川人民出版社影印《诸子集成补编》一O册龙溪精舍本《金楼子》。

㊱《金楼子校笺》第1088页注[一六]。

㊲《辞源》(缩印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755页“长者”条。

㊳《庾子山集注》,[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许逸民点校,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995页。

㊴《梁书》卷五《元帝纪》,中华书局点校本第135页。

猜你喜欢

扶风长者中华书局
家在扶风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玉人别离
大象“长者”会把生态知识传给下一代
——长者的期盼">"老博会"剪影
——长者的期盼
建筑史话
扶风小学师生走进法院 零距离感受法律
扶风吕宅村汉墓出土的五铢钱
On Observing Etiquette and Custom —— A Case Study of the Essence of the Funeral and Burial in the Six Dynasties〔* 〕
On the Resurrection of Humanity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Jian’an Peri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