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襄阳道安论坛”会议总结

2013-08-15黄夏年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译经法师襄阳

黄夏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宗教研究所,北京 100732)

道安论坛是我国宗教界、学术界与政府通力合作,在国内召开的第一次以道安法师为专题的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经过一年的筹备工作,中间有过几次反复,时间也经几次调整,但是最终如期召开,圆满完成了任务。

本次论坛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大力支持,参会学者达到近百人,著名的老专家如楼宇烈、杨曾文、孙昌武、温玉成先生都出席了会议,年富力强的麻天祥、王亚荣、董群、邓子美、朱明忠、张总等先生,以及一批中青年学者和博士生也参加了会议,此外,佛教界的一批法师也与会出席,值得提出的是襄阳地方学者作为研究道安的重要力量,积极与会,展现了地方学术界的实力。总之这次参加道安论坛的学者阵容庞大,是今年学术会议参会学者层次最高、较为集中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收到论文70余篇,内容涉及了道安的生平、贡献、思想、制度、经典等不同的方面。

论坛的召开适逢道安法师诞生1 700周年,在这个时候讨论道安对中国佛教与中国文化所做的各种贡献,意义重大。学者们不辞辛苦,长途跋涉来到襄阳,这都是受到了道安法师的感召所致。教授与法师们听说要举行道安的学术研讨会,都积极表示一定要参加,因为大家都意识到道安在中国佛教史的地位,他生前为中国佛教界所做的事业,不仅彪炳千秋,而且影响且深既广。

学者们先后参加了四场主题报告会与小组讨论会,发言热烈,气氛融洽,遗憾的是一天半的紧张时间,发言没有尽兴,有很多想法与想说的话没有全部表达出来,只好有待于今后再有机会继续表达。

作为推动佛教中国化第一人道安法师在中国佛教史上所作的贡献,得到了参会学者们的一致高度重视,许多学者在撰写的文章中都指出了这一点。大家对道安在佛教史上的贡献总结为七个或八个特色和第一,这就是:考校经典,注释译本;制订僧团仪轨;统一僧团姓氏,创造和谐;培育僧才,续佛慧命;研讨佛学,传承慧命;建立学派,创立学说;提倡弥勒信仰,加强正信;爱国爱教,维护尊严;传播佛教,扩大影响等等。杨曾文先生强调“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在社会群众运动大潮的推动下,每一个时代都会涌现能够体现社会发展方向、积极推动社会前进的杰出代表人物,既有政治家、学者,也包括宗教界在内的其他领域的代表人物。在佛教传播和发展的各个时期,也涌现对当时佛教拥有较大影响力的高僧、僧团领袖或学者。道安是东晋和十六国时期杰出的僧团领袖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为这一时期的佛教打上深刻的印记。”襄阳作为道安一生最宝贵的时期渡过的所在地,他的许多对未来佛教的深入思考与作出的决定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所以襄阳是道安一生中最重要的时代,研究道安不能离开襄阳的佛教,正如道安学者胡中才先生所指出的:“学者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肻定。

道安对僧团的贡献是受到了学者们高度的关注,他所做的一系列有利于僧团建设的制订僧尼规范,分张徒众的活动,对后来的中国佛教的发展了深远的影响。孙昌武先生指出,“襄阳当时地属东晋,道安在这里度过了十五年较安定的生活。他一方面讲经、弘法,另一方面从事研究、著述。当时他所率领的僧众,实则主要是北方逃往南来的逃亡人群。如何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形成具有一定规范的宗教团体,是摆在他面前的严峻课题。因应这样的任务,他严格团体的规范,制定戒规,教育松散无序的僧众,成为有规范的群体。在他以前,中国佛教组织从总体看相当松散,还没有这类具有严密组织和戒律规范的团体。他的做法为天下寺舍所师法。这样,道安在襄阳从事的组织和建设僧团的工作,在把中国佛教建设成为有规模、有实力、有更大社会影响的“教团宗教”方面做出了关键性的成绩。道安又借助僧团的实力和声望,结交四方之士,争得东晋封疆大吏和文人学士们的礼敬和支持。一时间南北帝王(如晋孝武帝司马曜、前秦主苻坚)和一代士族名流(如习凿齿、郗超等)竞相与之交好或通书问。这样,襄阳活动的十五年遂成为道安一生成就辉煌的时期。”

“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是道安生前的一句至圣名言,也是后来中国佛教界依教奉行的重要警句。有学者对道安提出的这一规律做了较为深入的讨论,昭慧法师认为“我们可以发现,道安到了襄阳以后,虽然东晋的汉人政权对他甚为礼遇,但道安却与政权保持一定的距离,前后反倒是与羯族的石遵政权或氐族的苻坚政权,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显示道安在政教互动之间,本诸‘众生平等’的胸怀而超越民族情感。而政教互动之分寸拿捏,也并非依凭政权对他个人的礼遇与否。政教互动的表象下,隐涵着一种与佛图澄相同的价值判准,那就是‘保障佛法的弘传、僧众的生存与教团的发展’。”也可以看成是“道安‘依国主,立佛法’的主张,实际就是主张佛教的活动要与政权建设相协调。佛教要服务于国家,服务于民众,以此争取国家政权对佛教的支持。从而建立国家的权利与佛教大众的权利的互动关系。道安的这一主张把中国儒家的“君臣”纲常关系融进了印度佛教,是佛教弘法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他既背离了印度佛教的原旨,也改变了佛教初传中土的状况。”不过也有人认为,“依”字可以另作它解,有“依托”的意思。

道安的佛学贡献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学者对道安建立的“本无”学说以及与般若学的关系有很多的论及,麻天祥先生认为,“道安的性空之宗,与格义之乖本、六家之偏颇均不相同,最能得般若性空之真实。元康《肇论疏》也曾言之曰:‘如安法师立义以性空为宗,作《性空论》;什法师立义以实相为宗,作《实相论》,是谓‘命宗’也。‘可见当时,道安之学以性空闻名,并被视为般若学之重心。梁武帝在《大品经序》也以‘叔兰开源,弥天导江,鸠摩罗什澍以甘泉,三译五校,可谓详矣’,阐明道安与竺叔兰、罗什并驾齐驱,把般若学推向高峰。其实,般若学的兴盛实在同当时的清谈之风有关,况且,自汉代佛教西来,汉译佛典,斟酌道家之说,以“本无”翻译“真如”,真如即般若,般若即性空,于是性空与本无,异曲同工,本无也就成了般若学的别名。道安的性空宗也就是本无宗了。”也有人指出,“道安后期的般若思想基本上脱离了玄学的樊篱,是般若六家七宗中比较特殊的一家。我们不能因东晋时代般若学受玄学影响很深这一总特征而忽视道安般若思想的矛盾性和特殊性,简单地宣布道安的本无论,其‘外表是佛学,骨子里是玄学’的流行看法。”总之,对道安若学与本无宗的研究经过学者们的梳理,,比以往有了更深入的看法。

对道安的经典整理与研究,也是学者们的重点阐述的内容之一。道安所建立的佛经翻译原则和经录的编辑,赖功欧先生强调,“确实,作为译场中的总勘与“译主”,道安常亲自请外国僧人来复述其能够讲出的佛经;然而仅仅如此是不够的,远公还十分平等地与他们作一系列的探究,甚至就一个概念的种种不同译法作充分讨论,从而否决那些明显的误译。我们在前面的谈目录部分曾提及安公是如何为译经作序的,安公之意在:译经事大,若随意“草次”,何能见“宗庙之义也”?对“源流浩汗,厥义幽邃”的本源之经,作序或注经都是他自认的本分;更为重要的是,他常在译文“笔受”之后而作些文字润色的必要工作。今天看来,这些工作都对其时的译经事业、译经活动起了意义非凡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没有道安对其时佛教译经事业的高度关注,就很难看到其时译经活动的繁荣景象和源源不断译著的出现。我们用四个字来表达安公对译经的关注程度——精心至微。”道安对文化事业的推动,可以反映出他对外来文化吸收与重视的程度,诚如姚卫群先生所说,“道安对待中国古代以印度佛教为主要代表的外来文化的态度值得称道,值得今人加以借鉴。在当代中国,我们仍然有面对各种外来文化或思想进入的问题。如何对待这些文化或思想,今人实际也面临着一些与道安等古人类似的问题。从道安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本次论坛,研究深入,亮点很多,特别是对道安的研究许多文章都注意细部与扩展的研究,例如,有人写文章考证道安的年代,有人写文章考证“弥天”的意思,有的人从美学的角度来解读道安的思想,有的人从经学的角度来看待道安的文化态度,当然,传统的禅学思想仍然是道安研究的重点,可以说提升了道安的研究水平,对我们继续深入的研究道安打下了基础。

对于道安这样一位佛教中国化的开拓者,我们今天所做的研究只是一个开始。道安法师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善于吸收外来的文化,并根据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做出相应的改造。中国化也是去印度化的过程,这种思路至今仍是我们对待外来宗教文化进行改造的依据,所以我们今后还要对道安进行深入的研究,襄阳论坛有了开始,就会继续办下去,希望各位学者多多关心道安的研究,为襄阳的佛教与文化的建设,广出思路,提升襄阳的学术水平,发扬道安精神,走上创新的道路。

猜你喜欢

译经法师襄阳
襄阳销售打响春耕攻坚战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国服法师Davie Wang,物理暴击100%
译经用字与译经词语新释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论如何成为一名法师
佛教史视阈下康僧会译经之儒学化及其意义
坚持改革创新 强化履职尽责——襄阳市公安局
不见悲则喜
AN ODE TO THE MOUNTAIN GOD 法师与山神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