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研究
2013-08-15牛大山潘平平张
牛大山潘平平张 晋
(1.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0;2.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沧州 061000)
高职院校多为地方性院校,生源及就业具有区域性的重要特征,而且高职院校办学主体大多为地方政府,服务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宗旨。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以最终实现为经济社会提供大量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目标。而加强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将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进行分析。
一、制订产学研深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高职院校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产学研结合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缺乏理论支撑不足、缺少产学研结合有效实施途径、缺乏长效运行机制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健全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政府应积极引导,大力支持
在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起步阶段,政府应通过制度、政策的建立与规范,来引导、支持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建设,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实施产学研结合。目前,政府应从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发展的完善的政策法规。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引导、鼓励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调动院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同时通过法律的形式要求企业履行服务于的教育职责与义务,并给予企业一定的税费优惠。
(二)建立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
通过建立产学研调控机制,依据市场需求,调整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办学规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寻求并把握住校企双方利益平衡点,保持高职院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从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程度和培养人才的数量、效益,合作企业的成本、产值等“软硬”等方面共同评价高职院校的产学研结合工作。
(三)理顺产学研结合运行主体间的合作关系
只有建立更深层面的合作关系,校企双方才能在双赢的基础上做好产学研结合工作,才能真正地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企业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之中,通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新课程、建设教学资料、安排实习、合作研究课题等同院校深入合作,同时学校也为企业发展培养相关人才,使得校企内外紧密结合。
二、推进产学研结合能力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产学研一体化建设,除了借助于政府的政策支持,还要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改革,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着师资来源单一、水平不高、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以及兼职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缺失、高水平教师流失问题严重和专门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院校匮乏等问题。为此,需要对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进行重点建设。
(一)加强相关培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制度
在重视教师理论素养培训的同时,高职院校必须着力开展教师的职业能力培训。高职院校应有计划的组织、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高职教育师资培养基地进行培训,并支持年轻教师进行在职进修和深造,同时制定制度,要求专业课教师必须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通过以上措施,达到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的目标。
(二)校企联合开发培训课程
高职学院可通过调研,与相关企业共建师资培训基地,校企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并帮助教师获取相关资格证书,使高职师资队伍双师素质得以提高。
(三)社会聘用兼职教师
高职院校从教学工作需要出发,可以行业一线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教学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或通过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订单式培养等途径,由企业技术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达到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目的。
(四)挂职锻炼
高职教师多数源于高校,理论素养较强,但往往缺少实践经验,大多对企业真正的运营过程缺乏了解,对理论教学缺少“必须、够用”的理念。为了让高职教师深入理解高职教育的目的,有计划的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行业、企业一线进行挂职锻炼和顶岗实习,直接进入企业运行过程中,去深入调查企业对人才素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理解企业生产、服务、管理的理念、技术和技能,收集专业教学、学生实训必需的各种专业实践技术资料等,把行业和技术领域中的先进成果引入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三、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问题研究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和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而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明确校企合作关键点,形成长效合作机制
以往开发的校外实训基地,大多单一的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久而久之,知识和技术上的近亲繁殖可能会成为阻碍企业与院校合作的重要因素,造成校企长效合作机制的缺失。因此,在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学校应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咨询培训服务、产品技术推广,和与企业人员合作进行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换等工作。对企业而言,应将院校作为“人才供应”客户,把支持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反哺教育,实施人力资本投资的战略性目标。只有校企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长效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双赢。
(二)着力解决实训环节投入产出的矛盾,合理利用校企资源
实训环节的完成必须以相关的设备作为支撑。作为高职院校,为了满足实训课程的需求,必须建设系统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技术水平较高的实训室。受院校经费的限制,高水平实训室的建设必须依托企业才有可能实现,而作为利益追逐者的企业,绝不会在收益情况不确定时冒投资的风险。因此,为了获得企业的支持,高职院校必须要对企业阐明互利互惠的目标;同时使企业认识到,投资高职院校是企业的一项具有重要收益的长期投资,通过运用企业的设备、技术对学生开展培训,能使学生熟悉企业的技术、产品,这往往会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偏好于采用这些技术与产品,而且在推广应用中会不自觉的传播在实训过程中获得的企业文化,推广企业的经营理念。
(三)加强学生实习实训的岗前教育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由于简单重复的劳动易产生倦怠心理,甚至可能产生对抗心理;同时部分学生认为毕业后不从事相关行业而对待实训实习存在敷衍心理,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对学生开展实习实训前的岗前培训,引导学生从职业人的角度去学习和体会企业文化、企业工作流程等,以保持与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也可与企业商讨,把实习实训成绩作为招聘、晋升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些措施,达到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