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审计的本质

2013-08-15

时代金融 2013年4期
关键词:免疫系统本质事物

李 琳

(四川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一、引言

从哲学的角度讲,本质蕴藏于事物的内部,不能被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根本的属性,只有深刻认识了事物的本质才能成功的指导实践。审计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都具有本质和现象两个方面。蔡春教授(1993)认为审计本质的研究对整个审计理论结构中具有导向作用,而且决定着整个审计理论结构的发展方向。正确且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审计本质,有利于人们对审计目标、审计职能等审计基本理论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能丰富和完善审计基本理论对审计本质的准确把握。

二、审计本质的发展演进

正是由于审计本质在整个审计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所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内外的学者针对审计本质这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和探索。“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是人们将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需具备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从审计发展历程看,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审计本质的认识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一)从无到有的阶段——查账论等的提出

1.查账论。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查账论”在西方国家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在我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被誉为“现代会计之父”的潘序伦先生就曾提出过“查账论”的观点。直到20世纪80年代,查账论在我国仍占有一席之地。早期的审计活动方法、工具、人员分配等都比较简单,将审计的本质概括为查账也有其历史必然性,但是随着人们实践的丰富和认识的深入,查账论就逐渐显出了其简单、粗略的缺陷,仅将审计的本质归为查账,不仅制约了审计的发展,更无法解决除了会计账目审计之外的内控、绩效、社会责任等其他领域的审计问题。查账是审计的一种手段,而非审计的本质,这种以偏概全的定义必然最终会被历史淘汰。

2.方法过程论。率先打破“查账论”一统天下这一格局的是美国的审计理论界,1972年美国会计学会在其发布的《审计基本概念公告》中对审计做了重新的定义,它将审计本质视为一个为了查明经济行为和现象的结论与公认的准则是否一致,而搜集客观证据,并最终将结果传递给利害关系人的系统方法和过程。这一观念提出后很快被众多学者(R.J.Anderson,1977)所接受,并取代查账论在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国家成为主导观点。虽然相比于查账论,方法过程论拓宽了审计的领域,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但是究其内涵,过程论仍然是将审计本质的核心归结为审计方法和手段。这种“形而下”的提炼(王爱国,2011)和侧重于审计现象的总结,无法让人们把握审计的真正实质。

(二)由表及里的阶段——经济监督论等的提出

1.经济监督论。审计本质的经济监督论是由我国学者提出来的,这一观点非常鲜明的在1989年我国审计学会对审计所做的定义中体现了出来。其认为:审计是由一些专职的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进行的审查,并评价管理层的责任,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和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经济监督活动。该种观点摒弃了审计发展初期对审计本质的解释侧重于现象描述的缺点,是对审计本质理解的一个质的飞跃。但是同样存在着很多问题:本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固有的、内在的、特殊的属性,如果以经济监督作为审计的本质,就无法将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区分开,也就无法揭示审计的特殊性;另外,经济监督还带有一定的等级色彩,无法解释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等审计活动的特性,所以经济监督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国家审计的一个本质属性(李季泽,2004;张文祥等,2006)。

2.经济控制论。当委托方对公共资源绩效的评价从单纯的受托财务责任评价转向对受托经济责任的评价时,经济控制论就取代了经济监督论成为被学术界所接受的审计本质(李凯,2009)。对经济控制论进行了系统阐述的当属我国学者蔡春教授,他1992年就曾指出:审计在本质是一种确保受托经济责任全面有效履行的特殊经济机制。该论述不仅将审计与其他经济控制区别开来,而且可以很容易的解释审计产生的根源,并将审计与控制论、信息论、行为论等联系了起来,对审计本质的揭示更加深刻和准确。在学术界对审计本质的探索过程中,这一观点的提出具有重大的意义。

除了经济监督论和经济控制论外,在对审计本质的揭示由表及里的阶段,还有经济评价论、契约观、信息论等观点,它们是在经济监督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所做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三)从微观到宏观的阶段——免疫系统论的提出

如果说将审计本质定义为独立的经济监督或经济控制活动是站在微观的视角下对审计本质的思考,那么免疫系统论的提出则是从国家经济生活整体、宏观的角度出发对审计本质做出的阐释。刘家义审计长认为,审计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发挥着预防、揭示、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的功能。随着审计实践的深入,审计的领域不断扩大,功能逐渐拓展,免疫系统论的提出正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次理论创新,必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指导我国审计实践的发展。

从审计发展和演进的历程看,审计的固有属性是控制和受托责任,通过发挥其“免疫系统”的功能来履行受托责任。

[1] 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 Anderson,R.J.The External Audit:Concepts&Techniques[M].Toronto:Copp Clark Pitman,1977.

[3] 王爱国.审计本质的新思考——兼谈审计“免疫系统”论[J].会计之友,2011(6):10-13.

[4] 李季泽.国家审计的法理[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5] 杨时展.杨时展论文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6] 张文祥,王羚,马绪忠.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审计研究,2006(6):31-36.

[7] 时现,李善波,徐印.审计的本质、职能与政府审计责任研究——基于“免疫系统”功能视角的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5):8-13.

[8] 肖前,黄楠森,陈晏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9] 李凯.从公共受托责任演进看国家审计本质变迁——兼论审计“免疫系统”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1):12-15.

[10] 邱轶安,倪辉.审计本质的契约观与国家审计体制的重构[J].财会月刊,2005(3):53-54.

猜你喜欢

免疫系统本质事物
身体的保护伞——免疫系统
一类具有抗原性的肿瘤-免疫系统的定性分析
保护好你自己的免疫系统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Staying healthy
奇妙事物用心看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