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10家奶粉进药店企业称很纠结降价有点远
2013-08-15本刊编辑部
奶粉进药房是政府力推举措之一,商务部日前已选中10家奶粉作为首批进药店销售的品牌。然而,奶粉商向南都记者称,首批药店渠道奶粉将强制贴上专用标识,而且企业要先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建立一套新的产品标识以及相关的追溯系统。业界认为,这种标识无疑增加企业负担,对产品渠道间流动也不利。此外,奶粉进药店是否真正有助于提升奶粉质量,从而提高消费者信心,目前各方意见并不统一。
奶粉进药店分三步走
据南都记者多方了解,商务部日前已选定包括蒙牛、三元和惠氏在内的10个奶粉企业的产品作为首批进药店销售的奶粉品牌。商务部下属的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对外表示,奶粉进药店从今年10月至明年春节,完成北京和江苏试点,而在明年春节后,在试点的基础上,再选择100个消费能力强的城市作为扩大试点,完成1万家店的投放,到了2015年,再投放1万家,扩大到400个城市。
蒙牛对外事务的相关负责人昨日也对南都记者透露,该企业旗下的欧世与雅士利两个品牌的奶粉都入围首批允许进药店销售的奶粉,这些奶粉的外包装会有专门的标示用于识别与追溯,届时,10月17日在呼和浩特将会有简单的进店仪式。
早在今年6月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就显示,我国将试行药店专柜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制度。其后,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积极介入,北京和江苏被选为“试点”。该学会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计划从2013年到2015年的两年半时间内,在全国五百个城市完成两万家药店的奶粉专柜投放。此外,进入药店的奶粉将通过自动售货机来销售。
据悉,目前在北京和江苏的多家药店,如北京的同仁堂、嘉事堂,江苏的先声连锁药店和金陵大药店等,已经开始销售奶粉。另据了解,今年7月在一些奶粉商的积极活动下,广州老百姓大药店已开始设置专柜销售奶粉,连锁药店的每间药店均配备经国家认可的执业药剂师、营养师,为消费者提供指引。
前期投入打击奶企进药店积极性
在香港,近六成的奶粉通过药房售出,奶粉是药房的支柱商品。在奶粉销售环节的监管上,出售者仅需要持有商业登记证,但香港的食物安全中心则会对奶粉进行“恒常检查”,从进口、批发、零售三个层面抽取婴幼儿奶粉的样本,进行微生物及化学测试,并公布不合格产品。在德国,对食品安全和质量把关非常严谨,其奶粉的销售渠道包括连锁卫生用品商店、专营有机食品商店、超市与药店,一些大型的超市和药店还设有婴幼儿食品柜台。而在法国,药店、超市均可出售奶粉,在药店里,药剂师会根据个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推荐奶粉,减少婴幼儿对奶粉的不良反应。
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就目前来看,奶粉进药店对于提升消费者信心意义不大,目前消费者并不太看重奶粉是在哪买的,而是重点关注奶粉是哪里生产的,目前药店渠道并没有办法体现与传统渠道有多大的区别,尤其是在质量监管上,相关部门并没有能提供可置信的承诺以显示在药店渠道的监管力度,此外,假设未来在药店渠道的奶粉还出现问题,那是对消费者信心的极大打击。”
有国内某奶粉企业的生产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表示,“对于企业来说,药店渠道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至少要有三五年才能盈利,但目前就得先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建立一套新的产品标识以及相关的追溯系统,这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要不是政府牵头强推,企业自己是没什么积极性一定要进药店的。”
短期拉低奶粉价格不现实
除了质量,价格也是消费者所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此前很多业内人士,包括奶粉企业的从业人士,都认为国内奶粉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渠道的层级太多,每一层渠道都要分一次利,最终导致奶粉价格层层加码,而对于药店这种新的渠道,价格将何去何从?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宋亮认为,“奶粉进药店,它很大程度上不仅不能降低流通成本,恰恰相反,把流通成本提得很高。因为奶粉进药店提倡一种安全性,各大企业都争相蜂拥地向药店涌进,无形当中会大大提高药店的进场门槛。这个费用最终由消费者来承担,奶粉价格最终结果还是会上涨。”
而王丁棉则表示,“如果政府能够在此次推行奶粉进药店的同时,促使奶粉生产企业直接与药店对接,使得奶粉的销售渠道扁平化,奶粉的价格肯定会降下来。”而多位奶粉企业的从业人士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认为,企业与药店直接对接需要不扰乱既有的销售体系为前提,目前这个设想短期内实现不太现实。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