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在“真”字上下工夫

2013-08-15辛世俊

关键词:干部群众情感

辛世俊,王 丹

(1.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郑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毛泽东同志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求真务实是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法宝。在当前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担心“走过场”,最关心的问题是能不能动真格、见实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应在“真”字上做文章,在“真”字上下工夫。

一、动真心:解决群众立场问题

1957 年3 月,毛泽东在济南党员干部会议上指出:“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1]800这里所说的“全心全意”就要求我们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先应解决的就是“全心全意”的问题。这里所说的“心”,就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就是共产党人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心”,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这是根本问题、方向问题、立场问题,是“总开关”和“总阀门”。具体而言,解决全心全意的问题应在思想上弄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三个基本问题。

“为了谁”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政治立场。我们应当想想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是否真的从人民利益出发,我们的权力是否真的为人民所用,我们的利益是否真的为群众而谋。一句话,追问“为了谁”,要解决的是“动真心”的问题,看我们的心是否真正在老百姓身上。正如胡锦涛所指出的:“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我们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首先是因为我们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办事,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而不是站在个人、少数人立场上说话办事,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某一个人、某一部分人利益,是决定人心向背、事业成败的关键。只有站稳群众立场,我们党才能正确制定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无往而不胜,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就能够正确对待事业、群众、自己,作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站稳群众立场必须体现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2]1013

“依靠谁”主要解决我们的力量源泉问题。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再难解决的问题,再难克服的困难,依靠群众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现在一些领导干部遇到问题不是虚心向群众请教,而是凭感觉、凭经验,拍脑袋决策,有的是关起门来问“智囊”,问“高人”,甚至到庙里求神拜佛,还有的干部在家里设佛龛、神像,对之顶礼膜拜。这些年,某些领导干部盲目决策上项目、稀里糊涂作决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巨大损失的案例并不少见。追问“依靠谁”,就是要坚定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牢牢确立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正如胡锦涛所指出的:“现在,我们拥有的经济实力和财力大大提高了,我们掌握的各方面的资源大大增加了,我们可以运用的科技手段大大丰富了,但我们必须牢记,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代替人民的力量,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群众观点都不能丢,不能忘。”[2]1012

“我是谁”是弄清领导干部的公仆地位。1945年,刘少奇在《论党》一文中指出,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人与被领导的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3]348。这说明,领导者个人与群众的关系,是党的群众路线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按照党的性质与宗旨,领导者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应该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工具与目的的关系、学生与先生的关系、鱼与水的关系、舟与水的关系、种子与土地的关系、儿子与母亲的关系等。这些关系的实质在于正确认识自我,摆正自己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价值观错位,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没有搞清楚我是谁。特别是一些掌握了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往往会头脑发昏,摆不正与人民的关系。在他们心里,没有了群众,没有了他人,只剩下了“我”,但这个“我”是私欲膨胀的“我”,是见利忘义的“我”,是疯狂敛财的“我”,是失去信仰的“我”,是没有是非的“我”,是荣辱不辨的“我”,等等。“我是谁”的错乱最终使他们走向贪污腐败的不归路。

古人云:上工治心,下工治病。治心就是解开心中的症结,改变其病态心理。现在的问题是“安身”有余,“立命”不足。物质有余,精神“缺钙”。如果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没有把“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三个问题想明白,没有刻骨铭心地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这三个问题的重要性,就不能经受心灵的洗礼,教育实践活动就难免会出现群众不愿看到的走过场的情况。

二、动真情:解决与群众的感情问题

人是情感的动物。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的一种特殊反应。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时候,绝不会无动于衷,常常持有一定的态度,包括喜、怒、哀、乐等表现。情感与外界事物有关,没有外界事物情感不会发生。情感又与人们的认识有关,有所知,才能有所感。“知之深,爱之切”。只有当人反映了事物的属性及其与人需要之间的关系,才能产生相应的情感。情感具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对人们的行为起催化与支撑的作用。梁启超先生在谈到情感的社会作用时指出:“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用理解来引导人顶多能叫人知道那件事应该做,那件事怎么做法,却是被引导的人到底去做不做,没有什么关系,有时所知的越发多,所做的越发少。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4]

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视情感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5]211列宁也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6]255

具体来说,情感的社会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情能产生巨大的力量。有一个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压倒在汽车下,她立即冲到车前,居然不可思议地抬起汽车,救出了儿子。如果在平时,她无论如何也无法抬动汽车,没有对儿子的爱,她不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力量。对人爱得越深,情感越强烈,力量越大。

第二,情能持久忍耐。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行为,具有稳固性的特征。这是因为感情因心而生,岁月越久,感情越深。譬如,侍候一个瘫痪在床的老人,需要孩子们的耐心,这是对孝心最严峻的考验。为什么现在请一个侍候瘫痪在床、不能自理老人的保姆那么困难,就是因为保姆无法像亲生儿女那样精心地照顾老人,其中缺少的主要就是亲情。

第三,情感能相互包容。父母养活孩子的过程,不知道包容了孩子成长中的多少过失,身为儿女,掌握着天下最幸福的一种权利,叫作“犯错权”,也就是愚蠢的权利、冒失的权利、冲动的权利和无知的权利。很多时候,父母都以“他还是个孩子”为由,原谅孩子的过失。即使犯了罪的孩子,父母也不会舍弃,而是希望他改邪归正,家还在等着他。孩子在父母年老时则包容了父母的许多过失。这是因为,情感能相互包容,能化解矛盾。

第四,情能超越血缘关系。除了亲情以外,友情、爱情等都没有血缘关系,如孩子对养父母的赡养,对所有长辈的尊重等。

情感既然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现象,在政治生活中当然也有充分的表现。对老百姓的情感在古代民本思想中有丰富的内容。譬如屈原曾提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郑板桥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唐太宗吃蝗虫的事情是很多人做不到的:贞观二年,京城大旱,闹起了蝗灾。太宗到皇家苑囿中察看庄稼生产情况,看到蝗虫,就逮住几个诅咒说:“粮食是百姓的生命,你吃了粮食,就是危害百姓。如果百姓有过错,那么责任在我一个人,你有灵性的话,就只该吃我的心,不要伤害百姓。”说完就要吞下蝗虫,随从们说:“吃下去恐怕要生病,千万不要吃。”太宗说:“我希望灾祸转移到我身上,还怕什么病呢。”说完就把蝗虫吞了下去。[7]这个例子或许有作秀的成分,但如果没有对百姓的真情实感,恐怕是很难这样做的。

共产党人不仅不是六亲不认的“超人”,而且是最具有博大情怀的人。在共产党人眼里,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要在情感上爱人民,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胡锦涛同志在2011 年七一讲话中语重心长地说:“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7]441习近平同志也强调指出:“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到群众当中,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虚心向群众请教,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8]267

一些领导干部对群众的安危冷暖麻木不仁,甚至面对严重车祸、面对死伤的群众,还能面带微笑,连起码的恻隐之心都没有,这样的领导干部你能指望他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事吗?情为民所系,绝不是小问题,没有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就没有激情、没有动力,就不能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想尽一切办法为群众排忧解难。譬如,我们的很多为民服务的承诺不能兑现,关键在于对群众没有感情。一位先生在一家银行的ATM 机取款,不料机器只发出数钱声,却不吐钱,最后银行卡也被吞进去了。这位先生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对方表示已下班,次日才能处理。报警求助,警察也无计可施。最后,这位先生再次拨通电话谎称ATM 机多吐出了1 万元,结果,银行态度大变,行长亲自带着两名工作人员不到10 分钟就赶到现场。[10]这件事看似简单,却反映出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什么叫“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群众遇到了难处,推来推去,伤的是群众的心,毁的是与群众的情。一个被ATM 机吞了卡的女性公民,在机器旁守候了一夜,直到第二天上班。常言说:细微处最能见真情,最能考验世道人心。我们不能只讲一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而对群众遇到的难处不闻不问。我们在谴责社会上冷漠现象越来越多的时候,公务机构是否意识到自己是怎么对待群众的困难的?当我们花公款大手大脚,甚至一顿饭相当于农民一头牛的价格时,是否考虑到纳税人的艰辛?当我们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的时候,是否考虑到是在浪费老百姓的血汗钱?

不难看出,对群众的情感问题绝不是小问题。群众立场要求我们情为民所系。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要身入基层、身入群众,更要心入基层、情入群众,做到察真情、察实情、察隐情,在群众最盼的时候慰民心,在群众最急的时候解民忧,在群众最难的时候办实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11]304

三、做真功: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实效问题

是否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是否与群众有真感情,还需要一个检验的标准,这就是能不能给人民群众带来实际的利益。求实效,必须动真格、做真功,这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落脚点。

动真格,做真功应当贯彻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在学习教育阶段,就要认真学,联系思想实际,触动灵魂;在查摆问题阶段就要真查问题,反对避实就虚,避重就轻,避近就远。查不到真问题,找不到真矛盾,就不能给群众带来真利益。在整改阶段,就必须有方案、有措施、有责任、有检查,真正解决问题。

动真格,做真功,就要提高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和领导能力。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应注意解决“本领恐慌”的问题,认为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今天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新形势、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我们的本领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还是习惯于用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很辛苦,但不是路子不对,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这就叫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12]5好心办坏事,群众不满意的情况就是对本领恐慌的最好说明。因此,不是说我们有为人服务的愿望就够了,还必须掌握新形势下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我们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增强本领,以适应新任务的需要。

动真格、做真功,就要坚持人民利益的最高评价标准。什么是实效?怎么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这是价值评价问题。评价是一把尺子,评价是一种导向,评价是一个指挥棒。为什么一些干部的眼睛只向上看,不向下看?只对上边负责,不对群众负责?这是因为上级决定着他们的升迁,而群众并不决定他们的政治前途;为什么领导干部那么看重GDP?这是因为上级是用GDP 来考量干部政绩的;为什么干部在任期内热衷于搞什么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这是任期考核政绩所要求的;为什么我们的安全生产形势越来越严峻,出现了那么多豆腐渣工程?这与上边的所谓“赶工期”“献礼”有某种联系。大量事实说明:对干部政绩考核的尺度过于量化、过于简单、过于功利,导致干部的急功近利和弄虚作假。在干部政绩考核和评价上我们一定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是否有实效,是否有政绩,让群众来评判。建立群众评价干部政绩的体制机制是从根本上解决实效问题的关键。

动真格、做真功,就要坚持唯物辩证法,提高分析复杂问题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利益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兼顾好各方面群众关切,引导群众摆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只有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落到实处。

[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胡锦涛.继续抓好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M]//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3]刘少奇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J].改造,1922(6).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6]列宁全集:第2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7]徐怀谦.今看唐太宗几件小事[J].党员文摘,2007(6):21.

[8]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9]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2009 年11月12 日)[M].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0]市民被ATM 吞卡无人理 谎称多吐钱行长10 分钟到[EB/OL].[2013-10-23].http: //news.sina.com.cn/s/2013-07-23/051327743011.shtml.

[11]习近平.以改革创新精神和求真务实作风做好组织工作(2009 年12 月11 日)[M]//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2]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 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 年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干部群众情感
多让群众咧嘴笑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