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族文化与民族问题——读列宁《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

2013-08-15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民族主义资产阶级列宁

沈 萌

(石河子大学 政法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写于1913年11月至12月,这一时期,殖民地民族掀起了民族民主革命,该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无产阶级联合被压迫民族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当时,在俄国被统治的异民族占总人口的53%,他们既受到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的压迫也受到资本帝国主义的压迫,犹太人在当地甚至被野蛮地屠杀,与此同时民族殖民解放运动兴起了,它迫切要求民主党人明确而具体地制定自己的民族纲领和政策,但这时民主党人却分立成了革命派和改良派,他们对以“民族自决权”为核心的一系列问题产生了分歧。反动派的民族主义气焰嚣张,反革命资产阶级自由派转向民族主义。这种民族主义包括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波兰、犹太、乌克兰以及其他的民族主义。他们利用“语言问题的自由主义”“民族文化自治”“民族同化的危险”等幌子为其机会主义立场辩护。此时期俄国社会生活诸问题中,民族问题在当时已经很突出,各个不同“民族的”(也就是非大俄罗斯的)社会民主党人中民族主义的动摇思想日趋严重,发展到违反党纲的地步。于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列宁写了此文澄清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者在民族问题上所散布的谬论和制造的混乱,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面临的重要课题。列宁提出的关于“两种民族文化”的学说是当时国内外、党内外阶级斗争尖锐化的产物。

一、民族问题

列宁在这篇文章的开头,首先谈到写这篇文章的动因和目的,文中写道:在俄国社会生活诸问题中,民族问题目前已经很突出,无论是反动派的民族主义气焰嚣张,还是反革命资产阶级自由派转向民族主义(特别是转向大俄罗斯民族主义,其次是转向波兰、犹太、乌克兰以及其他的民族主义),各个民族的社会民主党人中民族主义的动摇思想日趋严重,甚至发展到违反党纲的地步。[1]

那么究竟列宁这里所指的民族问题指的是什么?从以上《意见》开头的表述中我们从外延上进行列举性地概括,本文中的民族问题表现为反动派的民族主义、反革命资产阶级自由派转向民族主义、各民族社会民主党人产生了程度上达到违反党纲的“民族主义”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在民族问题上有两种历史趋势。一种是:民族生活和民族运动的觉醒,反对一切民族压迫的斗争,民族国家的建立。第二种是:各民族彼此间各种交往的发展和日益频繁,民族隔阂的消除,资本、一般经济生活、政治、科学等等的国际统一的形成。这两种趋势分别发生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和成熟时期。

处在这个时期即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殖民地国家和民族、首先要争取民族独立解放,[2]即民族问题的第一种趋势。这一时期的民族问题,就其性质而言,还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但就革命的阵线而言,已经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这时的民族运动已经成为全世界普遍性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资产阶级极力想稳固并扩大其阵营的力量,“民族文化”口号的提出是他们采取的措施之一。

二、民族文化的定义

列宁在本批评意见中专门列出“民族文化”一章并不是要否认或是把一切“民族文化”抹杀,这是要放在当时具体的时代背景之下去理解的。首先,我们要看到以列宁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对“民族文化”和资产阶级所高喊为口号的“民族文化”在概念上就是存在区别的。这里批评的仅是后者。

崩得分子[3]认为以“民主主义”为口号的工人阶级运动的国际文化并非民族文化,国际主义思想仅有在与各国工人在语言及其他具体民族构成要件上相适应的情况下,才能为他们所接受,所以工人们应关心自己的民族文化状况并发展本民族文化,而不是去参加以民主主义和全世界工人运动。资产阶级的民族文化实际上是宣扬披着“民族文化”外衣的超阶级的“大俄罗斯文化”,企图混淆各民族之间的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阶级阵线,把无产阶级工人队伍与资产阶级混为一谈,这样做只能有利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根据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的观点,口号是与阶级利益相对照的,在这样的情形下提出民族文化的口号,就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恰恰相反代表工人阶级的国际文化的口号则是“民主主义”[4]

列宁从以下几方面反驳了这一观点,所谓民族文化从其外延上讲,每个民族的文化中都既有劳动群众等等被压迫、剥削成分,又有资产阶级的、压迫、剥削的文化,由于前者在后者的压迫下,一直处于被统治的地位,文化不发达,因此崩得分子们所谓“民族文化”主要是指资产阶级文化,另一方面我们所谓“国际文化”之目的是要把各民族中占弱势地位的工人联合起来,来反对资产阶级的压迫、剥削性质的所谓“民族文化”。他以犹太族的民族文化为例说明只有在不文明的国度才会仅存在所谓的“统治阶级”的文化,其他的地方是存在世界主义的进步特征的。

在分析民族问题,对崩得分子、机会主义分子[5]进行批评时,列宁指出他们利用“民族文化”为口号,掩饰他们企图在工人间起腐蚀作用、在大俄罗斯、波兰、犹太、乌克兰等民族中进行反动的宣传、鼓动他们脱离无产阶级联盟,想要通过“民族”来弱化阶级差异,他们打着“民族文化自治的口号”,实则想要达到“民族自治的目的”,来分化民主解放运动的力量。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列宁并不是否认民族文化的存在,他只是认为“民族文化”这一口号的含义取决于该国与世界各国各阶级的关系。总之,列宁是不主张以民族来区分文化的,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全世界无产阶级工人力量必须团结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三、《意见》中民族文化与民族问题的关系

意见中民族文化是要放在当时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大肆殖民侵略的背景下去解读的,列宁的这种视角和洞察力使我受益匪浅,当时在每个国家都既有资产阶级的上游文化又有无产阶级工人运动的底层文化,所以崩得分子们的“民族文化”当然就只是本国家中势力强大的起决定作用的资产阶级文化。这一口号是不利于当时全世界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压迫的,是机会主义分子利用这一口号来诱惑、动摇工人联盟,以巩固和保持资产阶级的地位。而此时列宁等的“民族文化”是“国际主义”、“民主主义”口号下的在各个国家工人阶级共同交流、沟通并形成联盟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

如上文所述,从本质上来分析,本意见中的民族问题也是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而造成的,本国的资产阶级文化与工人阶级文化的差异;国际文化(即所谓的各个国家工人联合起来对抗资产阶级的那种所有弱势文化群体的联合)与机会主义“民族文化(实质上仅仅是资产阶级自己的强势文化)”间的差异。事实证明,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的是民族平等、地方自治和民族区域自治的,他们是始终坚持民族自决权原则的,而崩得分子是企图以“民族文化自治”为幌子,来通过控制工人阶级思想来击垮工人联盟之墙的。

四、困惑与启示

从以上所概括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民族文化”的不同定义,以及基于此基础形成的关于民族问题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处理,引发了笔者的一番思考,在当时文化的外延具体包括哪些?现在我们定义民族文化为建立在地域集中和共同语言基础之上的社会、教育、宗教、娱乐和经济生活。《意见》中列宁在反驳资产阶级“民族文化”时认为“民族文化”这一口号的含义取决于该国与世界各国各阶级的关系。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列宁所定义的“民族文化”呢?不同政治背景,不同话语环境,对同一个概念的定义标准不同,因此我们在理解时应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我们现在使用的“民族文化”,也是有许多种定义的,因此我认为我们使用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区分与辨别界定。民族文化乃民族问题的系铃人,解铃还须系铃人,在处理民族问题时,从民族文化入手,自下而上的梳理并解决民族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所在。

结语

现在一提到民族文化我们会想到56个民族,各有各的文化,还有就是他们的集合体中华民族的文化。在我们建国之初,对民族成分进行普查时,主要是根据马克思定义中的四个要素进行界定的,那四个要素可以说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可见这56个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这其中当然是有同更有异。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那种意在言外却能形成默契的文化,这是其他民族所不能领会的。在差异之中,虽然我们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美好理想,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地方,凡是有民族的地方,就会出现诸如由于宗教信仰差异、领土争端、民族自决等原因去战争这样的各种民族问题。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我们要时刻把握民族平等的核心原则,在实现民族平等的过程中坚持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中心,大力加强其区域的内部发展能力,最终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 列宁.关于民族问题的几点批评意见[A].列宁.列宁全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加]威尔.金利卡,著.多元文化的公民身份[M].马莉,张昌耀,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3]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0.

[4] 马戎.少数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2004,(11).

[5] 郝时远.评“第二代民族政策”的理论与实践误区[J].新疆社会科学,2012,(02).

猜你喜欢

民族主义资产阶级列宁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
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被疑与政府演双簧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