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当代价值
2013-08-15岳从欣刘永生
岳从欣,刘永生
(1.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北京 100006 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新时期的战略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促进中华民族复兴和文化复兴的宣言书。这种文化发展战略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文化建设经验的总结,也继承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前党领导文化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成果。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思想和实践,对于理解党的文化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体系,推动当前文化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文化方向的选择
任何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思想文化,都与一定的时代主题相结合。鸦片战争以后,如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如何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面临的中心问题。建设什么样的新文化,怎样建设新文化,是其中的基本问题。探索救国救民的政治真理的过程,也是文化选择的过程。政治方案的选择决定了文化道路的选择,文化选择的背后预示着政治方向的选择。
为解决这个中心问题,除了守旧派还固守封建制度和传统文化之外,有识之士都在向西方学习救国方案。从魏源、张之洞等人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之术,到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学习君主立宪制度,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学习民主共和制度,到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学习西方思想文化,都没有找到救国救民的真理。正当 “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1]
五四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这种革命的性质已经不是旧范畴的民主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中华民族文化也变成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这是近代以来探索中国文化发展路径的历史结论。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有人提出,张闻天提出的“四个口号”,即“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比毛泽东最后确定的“三个口号”,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更强调民主,是两位领导人要不要民主的原则分歧。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其一,根据现有的材料,是毛泽东首先提出“四个口号”,张闻天的提法是对毛泽东的提法的具体发挥和阐述。其二,新民主主义文化本身突出强调民主的性质,提升了民主的地位和作用,在其他“三个口号”中都包含民主的内容,并不是不要民主。其三,毛泽东一直是文化民主的倡导人,比如1944年6月12日,他在会见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时的讲话,就是其集中表现之一。其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众化与民主化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正如张闻天所说:“真正能为民族、民主、科学而斗争的新文化,必须是大众的新文化,而不是少数特权者、剥削者的文化;反之,大众的新文化,也必须是能为民族、民主、科学而斗争的文化。”[2]其五,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大众化,不仅代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现在,而且代表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未来,因而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民族性,其来源之一是列宁和斯大林关于民族文化的论述。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属于世界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一部分,但只能以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形式参加世界社会主义文化的队伍,带有我们民族自身的特征。
从文化的形式上说,新民主主义文化是 “民族的”,是指“正确把握民族的实际与特点的文化”,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毛泽东指出:“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3]从其作用而言,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倡导民族自觉、自尊、自信、自强的文化。从文化反映的时代主题来看,它是表现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和中国人民斗争实践的文化。从文化的主体来说,它是中华民族各革命阶级、阶层提倡的反对剥削和压迫,主张平等、独立、自由和解放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在反对迷信、主张科学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以实现在实践中实现理论和中国实际的相统一。“科学的”这个特征主要涵盖以下层次的内容:坚持反对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是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的基本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灵魂和方向。坚持把科学的思想、方法、精神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时代的主题。普及和提高人民群众的自然科学知识,是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因而也是民主的。“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新民主主义政权和社会的主人。人民群众同样创造社会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的主载。革命文化作品的题材和主题来源于人民群众,反映群众的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文化成果的所有者和享受者,新民主主义文化应该为人民群众服务。
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性质、内涵和特征,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仍具有借鉴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路径的探索和总结
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 “怎样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这个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文化革命和建设相结合,找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中华民族新文化发展的唯一源泉。文化作品的内容来源于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来源于火热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因此,文化工作者要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投身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这是文化创作的根本之道。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4]这个伟大思想实际上是“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重要理论源泉,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
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新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合乎逻辑的发展。毛泽东指出:“我们信奉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思想方法,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忽视中国文化遗产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外国思想的价值。”[4]
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其一,要坚持阶级分析法。吸收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劳动人民的文化,摒弃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腐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其二,要坚持历史分析法。把一定的文化放到历史发展过程中去,评价其在文化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指出:“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3]其三,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把传统文化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其四,要坚持价值分析法。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和改造,使之为人民服务,为党领导的伟大革命运动服务。
中华民族新文化发展的要求必须善于借鉴外国优秀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关世界文化的思想,为继承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待外国文化,也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给以扬弃。毛泽东指出:“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3]
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路径的思想,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在信息知识大爆炸、各种文化思想激烈碰撞的今天,它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推动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仍具有指导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历史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整个社会结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5]根据唯物史观这一原理,特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特定社会的文化,同时特定社会的文化反映特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并对它们具有反作用。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政治革命、经济革命的性质决定文化革命的性质,三者是辩证统一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是为了推翻阻碍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为社会进步扫清道路。“文化是反映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但它同时又能指导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4],三者统一于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全过程。
革命文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指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3]这段话揭示了革命文化在革命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有文化和军事,即文和武两条战线,文化战线不仅是直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重要力量,是配合军事战线和政治战线的一条重要战线,而且与军事战线结合起来,成为人民军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目的,不但要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要建设一个新世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结果是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战略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革命的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民众向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文化展开英勇的进攻的一大法宝。一定的文化体现一定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使人们掌握一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引导人们树立一定的理想、信念、道德和情感,促使人们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赞成什么、憎恶什么,歌颂什么、暴露什么,为什么人服务、怎样服务等。同时,这种文化只有被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教育和组织群众的有力武器。毛泽东指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因此,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也是人民群众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民主主义文化孕育、培养、承载和创造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前进的精神动力。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革命运动中,以“五四”精神为源头,凝聚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精神中表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的灵魂,艰苦奋斗、不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价值观念,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华民族振兴和文化复兴的强大动力。在当今时代,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可以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中汲取营养。
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和建设,关系到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如何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以及如何进入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承担着推进中华民族振兴和文化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
四、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开辟
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5]只有真正能够解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要矛盾的文化体系才是先进的文化形态,才能上升为国家和民族的指导思想。
历史发展的结论是须臾不可淡忘的真理。近代以来,为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时代课题,曾经出现过诸如东方文化派、儒家复兴论、教育救国论、实业救国论等救国救民的方案。然而,这些方案由于缺乏雄厚的物质基础、先进的阶级力量和科学的思想武器,都没有上升为社会的主导文化。能够代表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的,主要有三种阶级势力、三种社会发展道路和三种文化选择。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主张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路和复古主义的文化方向,这种方案被中国人民所抛弃;民族资产阶级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和民主主义的文化方向,这种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主张的马克思主义道路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方向,才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走上了胜利的轨道。
中国之所以选择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革命运动,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中发挥了推动社会前进的伟大作用。历史选择中国文化发展新道路,也是文化复兴的道路。一百多年来,振兴中华民族和实现文化复兴,一直是中国先进分子的夙愿。孙中山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李大钊提出要实现中国文化“复活、更生、回春再造,”为世界文明做第二次大贡献。毛泽东指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3]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会有中华文化的复兴。
伟大的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中国文化的复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阶级条件、政治条件、思想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正在复兴着中国文化。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就其文化精神来说,已经超过了资本主义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已经复兴了中国文化。但是,资本主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创造了相当发达的文化成果,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完成文化复兴的使命,还任重道远。在这个伟大事业中,新民主主义文化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并不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固定形态,它们的最终发展方向是走向社会主义的。
新中国的成立后,党在领导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改造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新民主主义文化也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文化。正如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面貌,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不应该是旧的,都应该改变。”[6]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本确立,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肃清帝国主义奴化思想、封建主义思想和批判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运动,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开展思想批判运动,改革旧有文化经营管理体制,建立了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国营和集体经营的文化单位;创造反映革命和建设主题、适应新时代的作品,宣传和普及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等,基本实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变。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机统一、密不可分的。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文化性质发生两次质的飞跃。第一次是在民主革命过程中,中国人民选择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解决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方向问题。第二次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在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基本实现了文化性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解决了中国文化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这为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创造了条件和开辟了道路。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源流,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历史渊源。它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种下了基因,创造了必不可少的资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开辟做好了历史铺垫;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文化的复兴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历史环节。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洛甫.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的任务[Z].1940.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