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你入怀》有何错
2013-08-15泰来县宏升中心学校
泰来县宏升中心学校 韩 亮
寒冷的冬日,办公室内温暖如春,生气盎然。我一边悠闲地喝一杯清香的茗茶,一边认真批阅着学生的作业,时而昂头挺身做一个深呼吸,活动活动筋骨,品味品味生活,着实令人惬意。
“哎,今天大家写什么作文?”马老师冷不丁问了一句,让所有人的万千思绪都暂时静止。
众人无语,陷入沉思……
“韩老师,你写什么?”大家齐声问我。
“我想想……”自己一时还没作出决定。
翻阅了一下手头的作文书,浏览了一遍近年的作文题,于是回头跟大家说:
“我想了两个题目,一个是《善良的魅力》,另一个是《拥你入怀》,这两者可自由选择,你们看怎样?”
“啊?!写什么?《拥你入怀》?”一片诧异声。
“《善良的魅力》还是可以写的,但是怎么能写《拥你入怀》?学生看了这个题目不得一片哗然?”丁老师和刘老师纷纷提出质疑。
“这可是某市的中考题呀,怎么不能写呢?”我争辩道。
“那这个市怎么会出这样的考题,不可思议!要是你写还差不多……”大家笑道。
自己掩卷沉思,低头无语……
或许这个题目有些煽情吧,因而吊人胃口,往往把人的情思引向男女之事,使人浮想联翩。如果这样去想,也的确无可厚非,因为这毕竟是人之常情。但任何一个事物既然存在,那必有其存在的合理之处,某市出了这个作文题,也自有出这题的道理。我想,不妨让学生做做吧,也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课堂上,我把作文题《拥你入怀》写在黑板中间,转身对学生说:
“同学们,今天我们写一篇作文,题目就是《拥你入怀》。”
话未说完,台下就发出一阵唏嘘之声。有的对视而笑,有的低头不语,还有的满脸茫然……
看到此景,我并没有打断他们的活动,而是让他们尽情宣泄。不久,课堂逐渐安静下来,我一本正经地说:
“刚才大家看了题目,可能勾起了你无尽的思绪,情感的河流在你的心间徜徉,那么就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你的这份真情在你的笔端行走游弋。请大家记住一句话:动情的内容加上巧妙的结构和精彩的语言便是一篇出色的文章。”
学生不再喧闹,心底逐渐平静下来,低头思考。继而看到的是学生专注的神情,或蹙眉而思,或展颜一笑,或奋笔疾书,酸甜苦辣、喜怒哀怨的思绪就在这顿首垂足和智慧指尖中肆意飞扬。
……
看了学生的文章,不禁令人慨叹。作文的出彩和亮点之多,超乎我的想象。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语言的锤炼,都各具特色,令我啧啧称赞。现举一隅,与君共赏:
拥你入怀
一滴墨,浸染了天空。广寒宫的桂花和着寂寞的琴音簌簌飘落,素娥的玉指轻轻抚拨灵弦,弹一曲相思遥寄人间。于是,夜渐沉,黛色的天幕笼罩着雕花小楼,昏黄的烛光透过纸窗,勾起我无尽的遐思,愿梦中拥你入怀……
(一)江南岸边触游思
春光泛起层层鳞波,江南的朦胧笼罩在含烟的杨柳丛间。不知是谁忽吟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回眸凝望,原是一位才子游兴盎然诗兴大发矣!弯弯曲曲的山路绵延而上,层层叠叠的山峰中定藏着鲜为人知的胜景。“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琅琅的读书声从山林深处传来,那才子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我不禁被他那满腹经纶折服得五体投地。又一缕微风掠过,眼前的美景渐渐隐去……
(二)白发虽发忆疆场
金戈铁马在战场上驰骋,一腔热血挥洒其中,战争的号角再次吹响,却不能穿梭于枪林弹雨中为国杀敌。幽暗的灯火无力地照着风烛残年,双手粗糙的硬茧,额上浓密的皱纹一圈圈烙在岁月的深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谁的忧伤在笔墨间流淌,谁的悲愤在词风中显现,我只能呆呆地望着他心酸的泪水在苍老的脸颊滑落,静静地听着他无奈地哀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可是我爱莫能助,只能穿越时空,去体味你当年的苦涩忧愤……
(三)花落人亡两不知
暮秋的凄风冷雨敲打着渐渐泛黄的纸窗,可无人理解你愁肠寸断的忧伤。“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你伴着月色觅知音的心声;“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你强装笑颜掩悲伤的思绪。
冷雨敲窗,醉赏芭蕉泪。
寒风扶雪,悄听梅花香。
夜渐深,淅淅沥沥的小雨滴在酥软的泥土上,奏起美妙的乐音,这才唤醒我那穿越历史的诗词之梦。
昏黄的灯光依旧笼出一圈淡淡的光晕,徜徉在诗词的夜空中,繁星璀璨。哦,诗词,我终身的伴侣!愿明夜再借一叶扁舟,漾在心湖上拥你入怀……
读罢此文,你的心灵深处是否已激起丝丝感动、微微涟漪?优美的文字是否在你心中轻舞飞扬?若无真切感触,何来妙语连珠,何以文采斐然?除此之外,母女之情,父子之爱,所有世间万象穿越时空的隧道,天地万物与我合一,众多的内容见诸于学生笔端,丰富的思想在文中纵横驰骋。偶尔见两情相悦之事,确也是青春少年之懵懂时期,何以大惊小怪?这大概就是人的本性使然,只有真性情的流露才能洞彻人的心扉。也许,这个题目让学生燃起了写作的欲望,激发了内心蕴藏已久的情感,才使得他们敞开胸怀,畅所欲言,尽情抒发自己的个性,任性表达自己的体验。我想,这样的作文才是真实的作文。无病呻吟或千人一面之文,既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文风,更害了自己创作的个性。文学家苏轼曾主张“无意为文”“有为而作”,依我看来,其本质便是外界事物不经意地触动于人的心底,激起创作的冲动,以致欲罢不能,因而是偶然得知、自然而生,这是勉强不来的。有了作文之意,于是发为咏叹。通俗来说,便是为情思而文、为灵魂而作、为达意而发。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却过多强调“为作而文”,这就使得作文在某种程度上沾染了世俗之气,丧失了写作之应有的功能。“为作而文”固然有其长处,但核心应该是“为文而文”。否则,“为赋新词强说愁”,只能让人感觉“梦里不识愁滋味”罢了。纯粹的“为作而文”,除了空洞的内容和一时的刺激还能剩下什么呢?好文章绝不是让人读后亢奋不已或消沉良久,而应该是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心如止水,空明如镜。写自己的文字,抒自己的思想,不因虚幻的浮华和世俗的功利所左右,这应该是每个人所坚持的文学理想吧。
请不要埋怨学生写作无话可说,更不要责怪学生作文言辞呆板,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做到“心中有人”,切忌“目中无人”,而这务必要因势利导,思学生之心,循学生之情,发学生之感,则其文可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