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统战学科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功能

2013-08-15谢建美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学科理论

★ 谢建美

“统战学能否成为一门科学”的问题最初是毛泽东同志开始提出的。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说“统一战线是一门专门的科学,我们党内很多人还没有学会,很多人不善于同党外人士合作,我们要学会这门科学”。文革结束后,李维汉又重新提出“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但这些当时并没有引起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重视,仅仅停留在政治话语的层面。真正呼吁统战学科的建立,是从近年来中国社会新的社会阶层出现,公民利益日益多元化的情况下出现的。呼吁统战学科的建立,更多的也是从统一战线服务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出发的。那么,统战学科在当代社会中,到底会有怎样的重要功能呢?

从统战学科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发展的旅程来看,统战学科具有整合社会资源、凝聚各界力量;培养后备干部,传承统战智慧;提供新的理论成果,指导新的统战实践;指导咨询决策,服务地方社会发展;促进稳定,为新社会阶层地位的上升和民众情绪的疏导提供相应的渠道与平台;确立新的亮点,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等诸多社会功能。

一、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各界力量

统战学科是专门研究统一战线工作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对统战工作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并对统战工作进一步开展进行指导的一个学科。

首先,就统战学科整合的学科资源来说,统战工作涉及的全部对象、全部内容,统战学科整合时都会有所涉及。众所周知,统战工作中涉及的学科知识非常庞杂,既有民族、宗教的,又有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要将这些不同学科的内容要完整地融入到我们统战工作中,对建立相应的符合统战工作需要的统战学科提出了要求。统战学科建立后,它要求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现实的需要不断地对各个学科中符合统战工作需要的内容进行整合,对各个相关学科的内容进行吸收,改造和创新,达到符合自身发展和统战工作需要的目的。

其次,就统战学科关注的对象和范围来看,统一战线工作所涉及的民主党派、宗教界人士、无党派人士及新的社会阶层等也是其整合的对象和范围。统战学科指导统战工作,必然会对统一战线的对象、范围进行详细的界定,并制定出相应的联合、团结的理论和政策,进而达到凝聚各界力量的作用。在中国目前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能整合各类资源的或许有很多,但能凝聚各界力量,充分调动民主党派、宗教界人士力量、无党派人士力量、新社会阶层和海内外同胞团结起来,为中华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唯有统战学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各界力量是统战学科独有的社会功能。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倡导建立统战学科,而不用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来替代的重要原因。

二、培养统战干部,传承统战智慧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也是新时期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如果就统一战线智慧发展的历史渊源来看,中国古代部落之间联盟的方法也是其统战智慧的一部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就统一战线工作来说,其任务越来越艰巨。改革开放发展三十多年来,中国城镇化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的农民也日益增多,社会流动性日益加大,社会管理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弱势贫困人口关怀的缺失、失业人口心理辅导的不足、民族和宗教矛盾等消极因素的增多逐渐成为了社会管理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如何继续发挥统一战线工作联系社会各界的优势,如何通过统一战线发现和化解潜在危险等都成为了当前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不过,由于某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对统战工作的不重视,各地统战工作队伍人员数量不足,统战工作队伍比较缺失,统战人才的培养也非常缺乏,很难完成时代赋予统一战线工作部门的这些重要任务。

目前,各省和副省级城市建立起了培养统战干部和统战人才的社会主义学院,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教材,规模比较小,统战工作队伍人才的培养还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市、县级的社会主义学院,则大都是挂靠在市、县的党校,其培训教师绝大部分都是由党校教师兼任,鲜有专门从事统战工作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至于各高校,因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没有统战学科这一类别,基本上没有培养统战工作专门人才的专业。因此,统战学科建立后,不但可以各级社会主义学院统战工作队伍人才的培养提供统一的教材,还有助于高校开设统战学科的专业课程,进一步拓宽统战干部的培养渠道,传承统战智慧,进而培养和锻造一支强有力的统战工作队伍,使统战工作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社会形势的发展。

三、提供新的理论成果,指导新的统战实践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正确的理论是指导和推动实践发展的巨大动力。统战学科是对统战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它在总结、分析统战工作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结合新的要求对统战工作所涉及的各个对象进行完整系统的解读,进而形成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和推动新的统战实践。

当前,我国统战工作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系统的总结和理论的升华存在明显的不足。例如同心工程、同心思想虽在毕节取得了典型的示范,但从全国推广的实践来看,依旧处于事物发展的初级阶段,没能从文化底蕴的发展、哲学理论的升华上对其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很多分析都停留在就事论事的阶段。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研究者知识的局限和工作实践的不足。如果我们能将同心思想、同心工程涉及的民族、宗教、地域文化、群众心理和政府管理行为等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必将在理论上取得巨大的突破,又如某些敌对势力和自由主义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进行诋毁,认为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引导下,已经失去了政党存在的本意。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多年来成功发展的经验不但从根本上消除了这种诋毁,而且还成功地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内涵。“十八大”报告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正式提出更是使这种制度的内涵和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提高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参政议政的热情,促进统一战线工作的发展。

建立统战学科,将统一战工作中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成功做法及案例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使其早日上升为学科式的科学理论,必将对统一战线工作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进一步推动统战工作和统战实践新的发展。

四、指导咨询决策,服务地方社会发展

统战学研究的对象除了各民主党派、民族和宗教人士,还有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一般而言,统战学研究所关注的这些人很多都是在所在行业和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是当地社会事务的重要参与者,是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专业或行业中是精英和骨干,但参政议政经验相对缺乏,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这些力量、作用的发挥。为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各地统一战线工作部门加强了对这些人士参政议政、服务社会能力的培养,在当地大力推广“同心工程”、“万企联村”等社会服务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也充分地说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宗教、民族和新社会阶层人士对中考执政的认同,他们都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在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制度的旗帜下,积极服务社会,为所在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奉献自己力量。

然而,在中国当前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中,鲜有这方面的课程。即使大学开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中对于参政议政、协商民主等也只是很粗略提及,具体的实践、方法和理论阐述的几乎没有。至于将这些具体实践加入到高校的政治理论课中,又将削弱其理论性,变得不伦不类。但如果建立了统战学科,将这些内容很好地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体系课程的阐释中,不仅有利于消除人们对于我国现行政治制度的不理解,而且还将使他们更好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体系中行使自己的权利,参政议政,监督和促进政府作风的改进,进而形成合力,凝聚正能量,使他们以主人翁的精神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促进稳定,为新社会阶层的发展和民众情绪的疏导提供相应的渠道与平台

在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情况下,这些新生社会阶层和中产阶级也开始通过各种正常和非正常的手段寻求政治地位的上升和政治影响力扩大。而敌对势力、宗教、民族极端势力也无孔不入,在寻找一切机会对他们进行蛊惑、利用和分化。中国公民道德素质整体下滑,官商勾结、为富不仁等现象时有发生。在“不患寡而患不公”的情况下,民众对此也是极为愤慨,某些很小的事件一旦触及官民对立、官商勾结等都很快被媒体和社会各界广泛的放大,进而引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在新的形势下尽可能孤立敌人,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呢?这些问题都是统战学科新时期研究的重要命题。部分学者和政府官员虽从社会学、政治学的角度提出了很多的看法,如果用统战学科的观点来解释和处理的话,将更具针对性,取得更大的成效。

统战学科的最终目的是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追求社会的大团结和大联合,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把“支持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统战学科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所运用的方法也不单单是局限在某个和某几个学科,用它的方法来处理社会矛盾的话,将最大限度发挥统一战线联系社会各界的优势,最大限度地照顾各方利益,使各方利益得到有效的保证,既照顾民众情绪的宣泄,又能为新的社会力量和民众反映问题,表达意见提供稳妥的疏导渠道和上升平台,使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所涵盖和允许的范围得到它自身的最大利益,进而达到整个社会的双赢。因此,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统战学科刻不容缓。

六、确立新的亮点,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除与时代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密切相关外,新的亮点的诞生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民国时期中华民族汉学、文字学、考古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当时考古领域甲骨文的大量发现。至于其他学科的发展,很多也与集中力量攻关,确立主攻方向有着很大的联系。

统战学科是一门新的科学,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其亮点在不同时期、不同事件的解读中都有不同的阐释。统战学科研究的这些理论,很大部分都与当今的现实密切相关,与政府的决策、与所涉及的民众和社会阶层有着现实的关联。它所提供的理论,都是有的放矢,能切实解决现实或理论问题,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总之,统战学科是一门“古老”而新兴的科学,它不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其社会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在逐步发展和更新。统战学科的建立虽仍处于谋划和初始阶段,但随着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它必将在综合和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军事战略学、民族学、宗教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知识理论的基础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拥有它自身的地位,进一步体现出更多的独一无二的新的社会功能。

[1]陈若海.统一战线论—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M].学苑出版社,1997.

[2]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基础理论研究[M].华文出版社,2002.

[3]吴愿学.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毕节实验区科学发展研究[M].贵州民族出版社,2011.

[4]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学科理论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学科新书导览】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