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管理现代化研究

2013-08-15熊敏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者管理

熊敏江

(江汉区教师进修学校,湖北 武汉 430022)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国内高校纷纷通过合并、扩建等方式扩大自身规模,提高自身办学实力,为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探索高等教育发展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但是与此同时大规模的扩张也使以往的高校中本身就存在的工作效率、资源利用率等问题更加的突出。同时不同高校大量人员合并也造成高校人事关系更为复杂,校园和谐性也受到很大挑战。本人认为从企业中产生的人性化和精细化管理方法则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方法。精细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目前已在企业管理中普遍采用,而高校也逐步在根据企业应用经验对自身的管理进行改进。

一、研究方法和过程

本项目主要通过数据分析和调查分析的研究方法。根据以下四条原则对校园一卡通金融信息数据的精确分析,制定合理的标准将调查对象划分为贫困家庭学生、中等收入家庭学生和富裕家庭学生。

(一)数据化原则——强调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分析、用数据要求、用数据检验。

(二)程序化原则——就是程序化管理,把工作事项或任务,沿纵向细分为若干个前后相连的工作单元,将工作过程细化为工作流程,进行流程优化和整合。

(三)操作性原则——就是使制定规范具有可操作性,对实施过程具有可控制性。

(四)标准化原则——就是统一各类管理的标准,做到管理规范化。加强信息化建设,是落实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然后根据管理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行为认知等理论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笔者自编了《高校学生生活环境的调查问卷》,在湖北经济学院作了关于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分群随机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对管理者的态度”、“学生对管理机制的看法”、“当前高校学生管理观念”、“学生管理方式”、“学生管理效果”等共五个维度,14个项目,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8。

调查范围涉及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管理技术学院等全校学生,共对50名教师和26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教师里包括辅导员20人、班主任20人、其他管理人员10人。学生里包括贫困家庭学生60人、中等收入家庭学生150人和富裕家庭学生50人。

通过对老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力图借此明晰高校学生管理的实际运作状态和两者所期待的理想状态。(问卷中所称的理想状态,代表实际工作中尚须努力的方面,即还处于理想状态;而问卷中所称的现实情况,则代表实际工作中已经做到比较满意的地方,即现实情况。)

二、研究结果

(一)学生管理体制方面。在学生对管理机制的看法这个维度中的八个描述问题中,师生一致认为仍处于理想状态的选项要多些,也就是说实际工作的满意度不够高。例如,学生管理目标不够明确、权责不明确,工作还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尚不能有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正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学生管理与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结合也不紧密,学生工作的专业化建设推进的也不够快;设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建立学生权益救济制度也才刚刚起步,在理论和实践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学生管理观念方面。在当前高校学生管理观念这个维度,师生选择也基本一致,比如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与学生沟通作为管理的基本前提条件;以激励学生作为主要的方法和手段;学生既是接受教育和管理的对象,又是服务的主体;以民主管理学生为基本原则,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描述问题,大部人认为仍处于”理想状态“,不过在”管理成效的高低与学生的参与度、自主性有关“的问题上则意识到了其重要性选择了“现实情况”。而在“重视个性化教育管理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上师生评价存在较大差异,从“现实情况”的选项上比较教师是42%,学生是9%。

(三)学生管理方式方面。在学生管理方式这个维度描述的八个问题,除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项评价接近“现实情况”外,师生评价在其余的几项基本上倾向于“理想状态”。

(四)学生管理效果方面。在学生管理效果这个维度所涉及的八个问题。师生的评价几乎一致,还是偏向“理想状态”层面多些。比如,工作绩效不够显著,有时处于事倍功半的境地;显得无序,工作仍有停在表面的状况;学生主动参与管理的氛围不够,还不能有比较宽松的个性化发展空间;工作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育人实效还有待进一步增强等等。

三、结论

从调查结果来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下面就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一下分析,并给出现代化管理改进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的理念往往会停留在“管”字上

长期的计划经济时代管理模式的熏陶,使我们学生管理者在如何对现代大学生管理理念上、方法上存在着一个固定的思维定势,即对学生管理制度执行上实行的是“刚性管理”,认为管理学生就是要严格的执行制度所规定的条款,在执行中往往是以“罚”代管,且处罚花样繁多,罚款、处分、退宿,应有尽有,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对立情绪有增无减,管理虽然很严,但缺少”柔性“效果并不好,管理人性化程度不高。

2.学生管理工作绩效不显著,工作不够深入

学生管理工作者,融党、政于一体,集教育、管理于一身,每日陷于事务堆、疲于应付。从奖贷困补到思想教育,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分配,事无巨细,事必躬亲。面对五花八门的学生日常管理,重点工作不突出,导致不该管的管了,该管的工作没管到位,工作不尽如人意。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很难有精力研究一些学生工作规律、学生工作经验教训,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思想动态等问题,从而使管理工作无法精细化。

3.管理者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辅导员被认为是学生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和日常管理的主要承担者,但也被视为“消防队员”和“高级保姆”,辅导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经验水平的高低,某种程度上而言,制约着大学生的成长。

(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与思考

1.学生管理主体错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之所以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事倍功半,其原因就是由于管理主体的错位,为了管理而管理,把学生管理工作本身看作是主体和中心,而把学生摆到完全从属的、被动的、被管理者的位置上。学生管理工作以我管你为基本架势展开,以管住你、管好你为目标。这样的管理,只有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被管理者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的弊端在于注重管理者的权威性。重机构、重权利,而很少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强调管理者的主导性地位,从管理的决策到管理的实施部是管理者一手包办,学生只是被动服从管理,听从管理者的安排,强调统一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多样性,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壤养重视较少,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很少有选择权和自主权,一切都按照统一的、规范的模式进行教育,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对话、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重教育轻指导、重管理轻服务,忽视学生的参与性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

2.尚未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

高校尽管意识到这一问题,做了些改革,也大力提倡“全员育人”思想,但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高校教育者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认识的不统一。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学或是科研,而未能把育人看成是自己的根本任务。只教书,不育人。课堂上发现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存在,却视而不见,讲完课,一走了之。认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只是政治辅导员的事,抱怨学生素质差,辅导员没管好,主观缺少育人思想。

3.社会环境给大学生活社会化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单亲家庭、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扩招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贫困学生的教育问题,网络时代带来的网络心理障碍、厌学逃课、夜不归寝,以及痴迷网吧、恋爱成风、道德滑坡、打架斗殴、吸烟喝酒、盗窃赌博等等,无形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校规校纪已无济于事,老师的教育批评,同学的帮助显得苍白无力。

(三)相关建议

1.人尽其才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句话是大家所熟悉和公认的,所谓“人才”并不是指“全才”,每一个人都只会在某个方面有突出的业绩和成就,作为管理者要认真分析每一位学生身上所具有的优点和缺点,并学会善于运用这些优点和缺点,使其在学习教育中发挥最大的成效,扬长避短。另外,还要学会包容学生的缺点。这样,才能调动全校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校学生和管理者之间谐调发展,学校才会腾飞,才会发展。

2.教育激励

教育激励就是激发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掘他们内在的动力,使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他们大公无私的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根据本校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认真具体地分析每一类学生的性格特点和需求特点,制订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激励措施,像采用物质方面、精神方面、加人竞争机制等方面相结合的方法,并辅以奖惩手段,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公平的激励机会,使他们都能主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都能自觉自愿地做到以校为家,校荣我荣,校衰我衰,使他们的思想境界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3.换位思考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传播知识的圣地,而在学校里“学生”是处于主体地位的,所以学校的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应引起高度重视,不管制订什么校规校训都要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因素,在管理中还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努力做到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和造成严重的后果和不良影响,努力做到使每一位学生满意。

4.改进工作方法,丰富角色内涵

“管理就是服务”,随着高校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管理人员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他们既是管理者和服务员,又是指导者、引路人和宣传员。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利用熟悉规章制度、培养方案,掌握学生成绩、学籍档案、生活情况等数据信息,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和补考、不及格学分的提醒等;加强对学生成绩的分析与预警。对学习成绩较差和接近高压线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并给予重点关注。

[1]张谦益,刘元元.浅谈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中国西部科技,2010,(6).

[2]姜宁.关于高校管理现代化的几点思考[N].湖南政报,2003,(4).

[3]姜晓梅.论高校学生管理人性化理念的构建[J].沧桑,2010,(6).

[4]郑洁,游敏惠.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思考[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5]王晓旭.信息化——高校管理现代化的加速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6]赵喜艳.浅议精细化管理能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和谐发展[J].科教导刊,2010,(9).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者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