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211工程”高校建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13-08-15别荣海俞海洋
别荣海,俞海洋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现代人才质量观应运而生。加强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目前社会需求、经济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实践教学在培养这种“新型”人才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普遍受到高教界的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1-4]。作为地方“211工程”高校的郑州大学从教育思想观念更新入手,对全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与实践,初步建立了符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培养创新人才要求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1 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正由注重规模发展转移到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上,教育质量已成为高校的生命线。高等学校必须在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上有实质性突破,才能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就要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的实践教学。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5-8]。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相对传统实践教学体系而言的。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着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
(1)教育思想观念落后。传统的教育思想是以“知识传授”和“实用主义”为培养目标,轻视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过于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践教学仅作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旧的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目标通常是:注重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强化,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或实验技能,或者把学生作为技术工人培养。实践教学目标单一,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这种实践教学定位与我们目前“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造成实践教学因理论教学的需要而设置,成为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并局限于某一理论课程或课程组,极大地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影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2)实践教学管理体制落后。传统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是以专业为单位、以课程为依据设置实验室或实践教学基地,由教研室或课程组负责管理。这种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必然造成实验室规模小、设备差、重复投入、利用率低、效益差、管理不规范等,限制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阻碍了实验室建设向高水平发展,制约了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开设和实验室开放,不能充分发挥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
(3)实践教学内容陈旧。传统实践教学出发点是为理论课程服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缺乏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全面规划。其教学内容主要是验证理论知识,或记录基本数据,或简单描图等。学生只需按照实践教材规定的实验方案、仪器、设备和详细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即可,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仅是被动参与,而不是主动思考。这种教学内容多年一贯,很少更新,与学科发展脱节,未能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新发展。这种实践教学,不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缺乏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和考核体系。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和“重专业、轻能力”的消极因素长期存在,使实践教学处于不受重视的被动地位,其质量保障和科学的考核体系也未能有效建立,实践教学工作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自然状态”。实践教学各环节没有建立科学的质量标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在实践教学考核工作中,主要以每次实验报告或实习总结为基础给出实验成绩,或进行终结性考核,或以笔试替代实验操作考核等给出成绩。缺少涉及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规范性等方面的系统、科学的考核办法,这也是造成学生不重视实验教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树立适应时代要求的实践教学理念
郑州大学作为建设区域示范性大学的“211工程”高校,经过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改革的探索,充分认识到要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实践教学理念。
(1)树立新型的人才质量观。结合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定位,重新确立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抛弃那种将理论验证和简单的基本技能训练作为实践教学目标的观念。树立基本技能训练、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三者有机结合的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充分、科学地将所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探索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9]。
(2)转变实践教学管理理念。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与地位,树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引导理论的教学指导思想。明确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构建科学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深化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大力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使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学生锻炼能力、培养素质、进行科学探索和创新的课堂,使实践教学直接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总目标。
3 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
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已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阻碍了实践教学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重新构建能满足新时期人才质量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这种实践教学体系应坚持以下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10]。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坚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需求,强化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教学目标、各环节、各层次、各阶段等,都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素质为核心进行设计和构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整体优化的原则[11]。坚持把实践教学活动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不仅要做到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协调统一,而且根据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教育教学规律,对学生在校期间所有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统一设计,整体优化,在强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3)与时俱进的原则。实践教学体系各子系统和环节,既要保持相对稳定,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抓住科学技术和学科发展的前沿,及时更新实践教学技术和内容。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开发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实用的和具有挑战性的实践项目,激发学生对科研探索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同时,注意实践与理论教学相互渗透,与理论教学改革相适应,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全面发展。
(4)规范管理,建设平台,坚持开放的原则。一方面,要规范实践教学计划制定、方案设计、制度保障与执行等各环节的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目前高等教育思想变革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教学的各种设施全面向学生开放。开放的基础是实验室建设,要打破专业壁垒,建立实验平台。
(5)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坚持与科研和生产实践相结合。鼓励教师吸收学生直接参与自己的科研课题,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特别是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活动中,强调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强化真题真做。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4 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一般包含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保障和评价体系3个部分[12-13]。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指导下,郑州大学以实验平台为载体,构建了“一个核心,三个层次,一大模块和保障与质量评价”的实践教学体系。
(1)“一个核心”是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坚持把“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贯穿到实践教学的各个阶段,强调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建立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2)“三个层次”即: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严谨的学风、规范的实验技能;综合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进行科研思维训练,学习、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的初步能力;探索研究性实验,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一大模块”是生产实践模块,包括社会实践、认识实习、工程训练、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等。通过生产实践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在生产实践中得到进一步锻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保障与质量评价”是指建立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建立实践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和能够客观评价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考核体系。
郑州大学以“211工程”工程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以学科为依托,以院(系)为基础,建立了校、院(系)两级管理的理科实验平台(涵盖除生物工程系以外的所有理科专业及计算中心)、工科基础与工程训练实验平台(涵盖所有工科实验中心和金工实训中心)、生命科学实验平台(涵盖医学、药学、生物工程等实验中心)、人文素质教育平台(涵盖体育、音乐、美术、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和各文科类实验中心)、机器人综合实验中心、临床技能教学实验中心等的四大实验平台两个中心。以四大平台和两大中心为基础,使得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得以顺利运行和实施。
(
)
[1]孙一民,李明弟,李大勇,等.我国高等教育实验教学体系研究现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27(2):250-254.
[2]王明彦.构建研究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3):75-77.
[3]屠萍官,张荣庆,王喜忠.研究性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1-4.
[4]王国强,傅承新.研究型大学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125-128.
[5]龙春阳,赵阿勇,周圻.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J].教育探索,2009(2):64-65.
[6]黄钦华,邓展明,李爱友.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7(增刊):182-184.
[7]许建飞,朱向运.改革实验教学体系 强化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1):3-5.
[8]周乃新,姚郁,杨桅.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建特色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38-140;164.
[9]王海波,孙青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口].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174-176.
[10]王志伟,张田梅.构建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162-163.
[11]许家瑞,周勤,陈步云,等.构建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5):1-4.
[12]鄂晓宇,盂丽君,邸魁,等.以实验教学的新理念建立实验教学的新体系[J].实验室科学,2006(1):21-22.
[13]熊宏齐.凝练开放式实验教学核心要素,构建研究型大学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