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3-08-15张清江

河南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西北工业大学高素质创新能力

张清江

(西北工业大学教务处,陕西 西安 710072)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西部高校实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和大量的科技服务工作,尤其那些办学历史较长、学科特色鲜明、发展势头良好、社会影响力大的高校,已经成为支撑和引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并且日益成为西部教育和科技事业的主力军。

西北工业大学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学科群,承担大批国防科技领域的重大、重点项目,在培养大量工程技术人才的同时,更加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校以三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依托,结合自身的学科群优势和西部区域特点,在已有的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理念和较为完善的培养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西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1 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大学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历史赋予高校的重要使命。《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1]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十八大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西部高校,培养大批促进国家、特别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级各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不容懈怠的历史重任,而培养学生扎根西部,为西部大开发做出贡献的高尚情操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有重大意义。

2 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作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西北工业大学将人才培养定位在“高素质创新型”的层次,也即在人才培养中坚持“英才教育”的理念。所谓英才教育,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就是致力于学生成人和成才的协调发展;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完备和高质量的教育;致力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广博与专精;致力于学生思维的开放与毅力的执著;致力于学生探求新知、服务社会、发展自我的能力储备。同时,紧扣“创新”,对于大学如何更好地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作为西部高校,西北工业大学在充分调研和剖析研究型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2.1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已成为高校研究的重要任务[2]。西北工业大学特别注重激发并呵护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个性发展,优材优育,改变千人一面的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突出公共基础课的重要性,加强实践训练,严把质量,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机械设计、电子设计、模拟联合国等基础类竞赛,竞赛成绩优秀可直接保送研究生,从而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融会贯通,锻炼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加强构建创新实践平台,营造创新能力培养环境

学生的创新能力来自于实践,为了能够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就必须为学生开展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构建好创新实践平台,使他们能够借助该平台,进行“自己动手、自行设计、自主创新、自由探索”,逐步培养与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为落实学校“新世纪教改工程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从1998年起,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立了面向全校本科生自由探索和教师引导发展相结合的创新基地15个,场地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千余名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学校为每个基地配有指导教师,每年还投入200多万元专项经费,指导学生开展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航空模型、微型飞机、微纳米“小精灵”、机器人、模拟联合国等项目的培训和研究。这些项目在国际国内大赛中取得了好成绩,激发了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热情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对未来的探索能力。

在集中建设面向全校学生的创新实践中心的同时,鼓励各个学院结合学科与专业方向,建设学院特色的创新实践中心,目前未来航天器设计与制作、未来水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创、动力系统节能减排等一批专业综合创新实验室已面向学生开放,支持大学生创新型设计性实验项目开发,使创新实践平台得到扩展和延伸,使更多学生受益,能够得到更多创新实践锻炼机会,形成点面结合、校院两级互补的立体化、网络化创新实践体系。

另外,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实验室、尤其是非涉密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的力度,使其规范化和制度化,鼓励教师吸纳高年级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得到科研实践锻炼,在科研实践中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充分发挥学校先进的教学科研资源的作用,尽可能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2.3 激发教师开展创新教育的积极性,以优良师资培育拔尖人才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保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3]在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学校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激发教师开展创新教育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制度上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教育探索与实践,在全校范围营造良好的创新人才培养氛围。鼓励院士、知名教授、学者面向本科生开设讲座,讲授学科前沿科学史和最新研究成果,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鼓励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创新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创新活动;鼓励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联合组成创新团队,发挥优势互补,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鼓励广大教师将科研成果及时向教学转化,使其进课堂、进教材、进实验、进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成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或成为新的教学实验内容,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创新实践基地根据自身的建设与发展,鼓励教师结合承担的科研项目遴选一批具有“科研训练”意义的创新项目供学生申请,并组织专家对学生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案进行评审,符合立项条件后给予经费资助。

学校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纳入对学院的工作考核体系,制定了《本科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把创新实践指导工作纳入教学工作量,将教师充实创新培养所取得的成果作为职称评定加分条件之一;对所有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学生计学分;对所有参加学科竞赛或自主创新取得成绩的师生获奖按等级予以奖励;对获得国家一等奖或有突出自主创新成果(含高水平科技论文和发明专利等)的学生,免试保送攻读硕士学位。学校每年设立专项经费,增加实践教学必修学分,规定只有完成实践学分方能毕业。

3 实践成效

学校认真落实“人才培养是学校中心工作”、“本科教育质量是生命线”的思路,建立并逐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大投入推进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物质条件,营造了激励进取的机制和氛围,取得阶段性成效。

近年来,西北工业大学学生代表队在国际、全国、全省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仅“十一五”期间,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400项,其中,国际一、二等奖54项,全国一、二等奖147项。在2009年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纽约国际模拟联合大会中,该校荣获杰出代表队国际一等奖,同时获得杰出代表个人一等奖,创下了亚洲高校40多年来在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参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2011年、2012年连续两届在国际数模竞赛中获得特等奖,成为和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成为同时拥有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高教社杯”的高校。在第2008年、2010年连续两届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中,该校学生摘得了全国专业组共计5项一等奖中的4项,全国业余组共计7项一等奖中的2项,成为了全国唯一一所同时拥有专业组和业余组一等奖的高校,相继荣登全国一等奖获奖数和团体获奖总数榜首。

4 结束语

“哈佛最值得夸耀的,不是获得了多少诺贝尔奖、多少总统,而是使进入哈佛的每一颗金子都发光。”这是哈佛大学校长在学校350周年校庆时的感慨。[4]

放眼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全球最好的大学,办学思想都是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励个人的创造精神。自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创建“少年班”以来,国内大学从未停止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让最好的学生‘冒’出来”成为很多高校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实践思路。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基于已有的研究和实践成效,西北工业大学将紧紧围绕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根本任务和要求,不断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与实践。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新华社,2010-7-29.

[2]王世斌,肖凤翔.对教学学术性与学生学术实践的追求——美国研究型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策略[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213-218.

[3]马知恩.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1(21):15-15.

[4]赵婀娜.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让最好的学生“冒”出来[N].人民日报,2012-11-23.

猜你喜欢

西北工业大学高素质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作品三
作品一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6年第34卷总目次(总第157期~总第162期(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