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地铁空间设计探析

2013-08-15

关键词:车站导向空间

殷 彤

地下轨道交通,是一座城市融入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交通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实力体现,而且是解决城市交通超负荷最理想的交通方式。随着中国地铁产业的大幅度开展,作为地铁工程设计及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直观的一个环节,如何恰当的进行地铁空间设计,满足其功能与审美需求,成为了业内及市民越来越关心的问题。地铁车站也因为重要的枢纽功能,成为新兴而备受社会关注的公共建筑空间,也为装饰行业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有百年历史的地铁早不再是隔离于城市的封闭系统,它是认识城市的重要线索,并已作为都市要素而独立存在。它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应被尊重、研究、探索,它的设计理念不该被固化;充满了建筑美学、空间美学及社会审美的它,还存在着无限变化的可能,还将不断带给都市人特殊的城市体验,也因此,在地铁的空间装饰设计上,首先应具备整体概念设计思维。

常规的轨道交通车站空间基本以双层三跨、两跨为主,即所谓的单柱、双柱车站;站台基本为140米长、8米或10米宽的狭长型岛式、侧式建筑空间,车站空间形式单一;而且不同于其它交通建筑(机场、火车站)以单个单体形式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基本以线路为基础,少则十几个站点,多则三十几个站点陆续或同时建设。因此在招标模式上,各城市轨道建设方基本以路线为基础,分为线路概念设计方和车站工点设计方进行车站装饰设计招标,也因此逐渐形成“整体概念——子概念——站点级别区分——重点车站——标准车站”的城市轨道车站空间装饰设计模式,即所谓的“一线一景”。同一线路的车站在整体概念的指导下,统一设计风格,制定标准化的设计元素、材料、规格,强化共性设计,各站点通过变化的设计组合元素体现个性化,形成全线共性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设计思维,从而保证风格整体的统一和局部效果的多样性、可识别性。

其次要有规范化、标准化设计理念。随着城市轨道建设进度的加快,为便于管理,各地建设方相继编制了针对近期建设的轨道交通车站装饰设计规范性文件。如北京地铁建设方编制了《北京市轨道交通车站装饰系统设计导则》,上海轨道交通编制了《装修指导手册》等等,对线路的主题概念定位,包括线路主题、空间意境等进行了规定,用以作为未来路线建设的设计指导原则,使设计更模式化、标准化、工业化。

笔者认为在以上提及的两个基本大前提下,还应理解作为城市交通脉络主干的地铁,是随着城市演变进程而生的。城市本质是一个多元化并不断发展的实体,不断处于建设与衰落,重建与修缮,代替与改建,以及循环往复的否定与否定的过程之中。在这动态的过程中,更替较缓的是其基础运输设施,其设计必须具有深思熟虑、个性前瞻和功能多样特点。吸收以往地铁站的优点,把握城市的历史、人文和时代的特点,有所创新和完善,洞悉不断变化的功能需求以及城市文化需要,以及把握未来的设计趋势,是进行地铁空间设计必须具有的责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城市地铁空间设计上应在以下五个方面加以重视:

1、建筑——建筑与室内融合设计,强调建筑空间本体,不局限表皮装饰

地铁车站首先要突破的是建筑本体,空间形式的创新才能带动设计元素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应用。建筑孕育了室内,没有单纯的室内也没有单纯的建筑。犹如人体的整体与内脏器官的关系,建筑设计的同时就已经创造了室内空间,建筑与室内是与生俱来的共生关系,是从建筑设计之初就存在的关系,不是等到建筑设计的最终阶段才考虑室内设计的需要。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要完美融合,得在建筑设计方案阶段就开始考虑室内空间的设计问题;空间的规模、高度,空间流通与封闭,空间的性格是高大雄伟的,还是亲切宜人的,是流畅通透的,还是层次分明的,这些问题都应在建筑方案中有所反映。这个过程应当由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共同完成。

2、导向——与建筑设施、空间规划、视觉传达、室内设计统一,科学系统地“整合”设计

地铁车站内导向标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引导乘客安全、顺利及迅速地完成整个车站的旅程,避免乘客滞留在车站内引起拥塞。在紧急疏散时,导向标识必须能清晰地引导乘客顺利地离开危险区域及车站。国内地铁车站的导向系统目前还局限于(吊挂和落地)标牌的设计,强调了内容,但缺乏对乘客空间认识习惯的了解。人在空间迷失的主要原因是丧失了空间参照物,而科学有效的导向系统能够利用文字、图形、符号等有效的信息表述手段,强化空间中的视觉参照,使人确立方向感、空间感、距离感,解决迷失问题,这是导向系统实施的核心价值。导向系统的载体也是灵活而多样的,在国外很多公共场所我们看到导向信息被直接设计在建筑的天花板,墙面甚至地面上,个性化的导向方式指示清晰且别有情趣。导向系统的设计是跨学科合作、跨专业的结合,应打破传统的单体标牌设计,把建设项目中的建设设施、空间规划、视觉传达、室内设计等专业统一起来,科学而系统地加以“整合”。导向系统设计的核心是注重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巧妙处理各部位之间的辩证关系,以达到整体的最佳优化组合,使之成为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元素。

3、商业——科学主动规划,实现乘客、业主、商家“共赢”

地铁提供的不只是交通工具,置身香港地铁车站,时常令人产生迈入超级市场或综合商场的错觉,从早上出门吃早点,到上下班出行,下班后买菜、购物、娱乐等,都能在地铁线内完成,享受到一“站”式服务,想象一下一个普通白领的地铁生活,八点左右赶到地铁车站,进站前把西装放到洗衣店干洗,在面包店买好早餐,到报刊亭买好报纸,然后进闸机到站台候车挤进拥挤的车厢;下午五点半,与朋友约好在某车站出口碰面一起吃晚餐,出站前在商业优惠机上把优惠卡打印出来,再到ATM机取钱准备晚餐的费用,九点左右进地铁车站,乘车回家;周末又搭乘地铁到商业中心购物,典型的现代地铁生活呈现眼前,地铁的商业面孔此时毕现无疑。

国内地铁商业开发仍然处于被动状态,很多情况并不是在站点设计前提前商业策划,根据不同站点的商业等级及特征将商业规划融入建筑设计中,而是由于施工工法因素产生额外空间,被动地去进行商业开发。地铁客流并不一定能带来商机,必须科学的、主动的进行商业规划,与室内设计一样提前介入建筑设计中,才能实现乘客、业主、商家“共赢”。

4、灯光——灯光照明不仅是功能性,亦是艺术性的

光和构成建筑空间的实体要素一样,在表现空间、调整空间的同时,也能创造空间,它对空间秩序的调整、整体感的营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内地铁车站照明通常强调照度、均匀度的设计,甚至是为满足照度和均匀度去修改已有的设计方案,本未倒置的设计理念导致车站照明的设计与整个建筑及室内设计概念完全脱节,失去了建筑空间设计的完整性。

地下空间没有参照物导致人的方向感缺失,除了导向标识系统的引导,光线的变化也是引导客流的手段,灯具和照明方式的变化对人的视觉影响相当突出,特殊造型的灯具更是如此,运用照度的变化、光源和灯具种类的多样性分布,以及间接光与直接光之间的比例关系等等处理手法,同时加强功能空间及装潢空间的照明(如售、检票口,站台边缘等),既满足功能性照明,也实现建筑、室内、导向、光环境完整统一。

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的背景下,灯光设计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它的节能环保,自然光引入、LED光源、全光谱灯光照明、广告灯箱照明的补充都是实现节能环保的设计手段。

5、艺术——提供艺术品鉴交流互动平台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市民生活需求的多样和提升。追求精神生活的平衡与满足成为现代生活的主流。纵观我国各个城市,在公共艺术的推动上还有待大力提高,尤其地铁车站更是缺乏公共艺术的展示。阳春白雪的艺术品不应只在美术馆、画廊上展示,不应只在艺术沙龙上谈论,一切的公众场合都应是它的背景,它的创作土壤;最佳的背景与土壤在大众汇聚的地方,地铁车站便是这样一个场所。

国内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虽晚,但建设速度却是世界第一,建设规模也绝无仅有。随着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形成线网,轨道交通车站装饰设计从无到有发展了近十年,车站装饰设计的设计理念和模式也在不断的实践中渐趋形成。

总之,蓬勃的经济发展,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地铁的兴盛与繁荣。地铁“钱龙”一出,又带动起城市经济在质和量方面的双重攀升,以地铁站口为圆心,500米半径的核心圈、1000米半径的内环圈以及1000米以外至2000米的外延圈,都会将人的地铁情结和城市梦想发挥到极致。与地铁有物理关联、价值关联、理念关联的经济形态成为了现代城市特殊而必然的现象。“地铁一响,黄金万两”,地铁的走向有力推动了地铁沿线经济带的发展。而地铁所酝酿的风尚文化、所彰显的精神特征、所代表的符号标识、已让它走向魅力化,并产生强劲的心理凝聚力和经济催引力。“爱生活,爱地铁”的口号不仅因地铁所提供的通勤便利而生,更重要的是,它已经不折不扣成为了城市人的精神地下花园。

[1]董林旭.地下建筑学.济南:山东出版社,1994.

[2]蔡君时.世界公共交通.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3]沈德耀,陆良.上海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开发的分析.地下空间, 2004 (1).

猜你喜欢

车站导向空间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车站一角
空间是什么?
“偏向”不是好导向
创享空间
车站一角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热闹的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