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对策研究
2013-08-15刘运转
刘运转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农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河南省形成了一批专业化、区域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了一批以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为主体的农产品流通服务设施的发展。但河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了“萝卜哥”和“拾菜婆”同时出现的困境,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如何构建河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畅通产运销链条,破解农产品“卖难”和“买难”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领域。
一、研究综述
(一)国外的探索
国外早期的农产品物流研究主要从降低农产品物流费用的角度出发,侧重于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中间组织的研究。近年来,受现代物流理论的影响,为适应农产品物流发展需要,国外农产品物流研究方向开始偏重农产品供应链。如C.I.Costopoulou提出在有形农产品市场体系基础上构建农产品物流供应链[1],在此基础上有学者认为应根据农产品特性选择相应的农产品供应链,不断细化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国内的探索
国内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农产品物流制度变革的研究,黄祖辉指出现行农产品物流制度创新的方向[2];王静认为农产品物流制度变革应以建立与完善既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条件又便于与国际接轨的多种形式并存的农产品物流体制为目标[3]。农产品物流国际经验的借鉴,张京卫比较了不同国家的模式,认为日本为代表的东亚农产品物流模式适合我国国情[4]。农产品供应链方面,很多学者偏重于整合供应链的研究,如谭涛、黄桂红等提出不同供应链整合模式,强化了对农产品物流进行集成式管理[5][6]。还有一些学者对现在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国家在政策方面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为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2012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应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和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7]。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2012年2月14日至15日,农业部在河南郑州召开定点市场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和研究部署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
(三)评述
综上所述,目前,农产品供应链是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热点,这对河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有很大启发。国内对农产品物流的理论研究和政策支持也相当重视,农产品物流制度也在不断地创新,同时也在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寻找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笔者在借鉴以上成果基础上,基于河南省的实际,借用发达国家的经验,探索适合河南省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二、发达国家经验
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非常重视,且其农产品物流体系比较完善,笔者总结了美国、日本和荷兰等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成功经验,具体如下:
(一)强大的农业合作组织
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组织在农产品物流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拥有保鲜、包装、加工、运输等现代化物流技术,是农产品物流过程中主要的参与者。充分利用自己的组织优势和现代物流等优势,作为生产者与批发商之间的中介,集中农户生产的各类农产品,进行集中销售。据资料显示,日本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通过农合组织的超过60%,而美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农产品通过农业合作组织出售。
(二)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
借用发达的纵横交错的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网络,美国、日本和荷兰等发达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体系。通过储运设备机械化操作和保鲜、冷冻技术设备的广泛应用,农产品物流服务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使果蔬的损耗率低于5%,而我国的损耗率高达25%。
(三)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从业者素质较高,如荷兰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中大部分拥有学士学位或配送工程师资格证书,并且拥有就业资格证书,物流操作人员要经过严格考核。为使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物流精英,其物流专业的教学也非常严格,不但要获得实用的物流技能,还要关注国际物流的发展等。
三、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一)河南省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河南省努力做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大力开展大中型灌区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截止2011年底,优质粮比重达到75%以上,小麦、玉米、水稻优良品种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通过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河南省的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水平得到提高。截止2011年底,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60万吨、400万吨和320万吨;通过支持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新评定335家、达到6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净增7868家、达到3.4万家。
同时河南省也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基于“基地支持、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的原则,选择一批优势的农产品产区,集中力量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打造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另外河南省也在不断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和技术来保障农产品均衡供给。
(二)河南省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加工处理程度低
农产品加工是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所采取的一些措施,是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志。农产品产后产值与自然产值比,日本为2.2∶1,美国为3.7∶1,所以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过程是一个价值增加的过程。而中国农产品产后产值与自然产值比为0.38∶1,河南省则更低,所以农产品的物流过程是一个价值减少的过程,储运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的落后成为提升农产品物流水平的瓶颈。
另外,农户把采摘后的果蔬经过简单处理就拉到批发市场销售,没有分级等加工处理程序,使得市场上农产品质量好的和差的价格差不多,这样就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
2.农产品流通效率低
河南省的农产品物流主体一般是以中间代理商为主,主要是各种不同的私营收购代理公司。河南省农产品零售商的情况也比较复杂,包括各种规模大小的超市、农贸市场和综合性的零售店等。在整个农产品流通链条上,很多是未经加工的生鲜农产品,交通基础状况不佳、流通环节过多、保鲜技术和储运条件的限制等导致河南省相当一部分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遭受损失。当农产品集中上市时,产销脱节严重,损耗更为突出。
3.农产品生产组织水平低
河南省对现代农产品物流认识还不足,重视程度还不够,观念上还存在“重生产,轻物流,重自给,轻外协”的现象,自产自销和小贩小运的农产品物流形式还占很大的一部分。物流业是社会化和专业化分工的结果,河南省自给自足、大而全、小而全的自然经济经营管理理念与要求专业化分工的现代物流体系不相容。
河南省农业生产以农户为单位,生产规模小,对物流需求分散,竞争力不强,他们以简单、零散的经营方式从事小规模运销,从规模和市场竞争力上很难应对来自市场和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的冲击。
4.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河南省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低,农村道路状况差,物流运费就高;农产品物流专用技术设备短缺,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发展相对滞后;科学的工艺和技术缺乏,农产品就难以实现增值;缺乏现代的冷链物流技术,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
以上问题加上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和上市的集中大量性,造成了农产品“丰产不丰收”等问题。
四、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建议
(一)构建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快捷和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体系是实现农产品“货畅其流、物尽其值”的保障,所以政府应积极构建一体化的农产品供应链。
1.畅通农产品的产、运、销链条
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生产和流通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将农产品推销模式转变为基于需求进行有计划生产的模式,将局部推式供应链转变为局部拉式供应链,减少生产和流通的盲目性,降低农民的风险,减少流通环节,畅通农产品的产、运、销链条,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
可以尝试构建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的供应链体系。物流中心可由通过对批发市场的改造,成为联结生产、运输、零售的核心环节,该模式适用于农产品大宗商品跨地区调配实现农产品作为供应链生产原料的情况。还可以是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的功能延伸,形成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如江苏的苏果超市集团,这使连锁超市的生鲜农产品实现快速调配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8]。
2.积极发展农产品增值物流
发展农产品增值物流能更好地延伸农业产业链继而延长农产品价值链,提高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比,降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河南省目前不少农产品的物流过程是一个价值降低的过程,为此需要专用技术和方法来保障农产品物流效益,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率,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
为此,河南省应整合以加工企业为中心的供应链体系。该体系下加工企业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为农户提供支持,保证生产活动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农户保证企业加工原料的供应。通过对加工企业内部的整合,带动各节点间进行相应的协调与整合,最终形成统一的供应链系统。
(二)积极发展多元化农村市场流通主体
为疏通农产品进入城市市场的流通渠道,应加强河南省农村物流市场体系建设,立足于其农产品物流实际,布局辐射力强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为此需要完善以下农产品物流主体: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突破企业单一以实物移动为主体的物流模式,而向产、供、销、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转变,利用其物流配送高效、专业化程度高、流通环节少、信息集中、物流规模大等优点保持农产品的“生鲜”,节约交易费用,保障供应的及时性,减少农产品的损耗。在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同时,加大对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和新产品开发研究,促使农产品资源的合理利用,把农产品“吃干榨净”。通过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运作减少农产品物流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降低其流通成本,将农产品从农户或产品生产企业直接放到零售商的货架上。
农产品“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加上农民分散经营的特点,决定了农产品流通过程呈现出由分散到集中再由集中到分散的基本特点,所以要培育代表农民利益的农产品物流中介组织,比如常见的“公司+农户”和“农户+农户”等形式的农产品物流中介组织。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确立农村物流组织的合法地位,按照农村物流产业的发展规律,鼓励农村物流企业发展,培育和壮大农村专业的物流主体,并给予必要的资金上的扶持和政策优惠。为此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办法,打破地域、所有制、行业界限,尽快培育一批农产品物流组织。同时改造、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组织,应依托于专业合作组织,联合农产品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等各方面的企业组织,完善农产品物流渠道,从而使农产品物流高效益、低成本。
扶植一些实力强的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流通配送企业、农产品加工者为龙头企业,使之与生产者、生产基地实现紧密联结,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围绕河南省的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共同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为此应鼓励和引导 “生产基地+农户”、“加工企业+农户”、“运销企业+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模式的发展,通过成立一体化工农企业进行农产品集中采购,以服务优良、成本低廉的农产品物流配送,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
农产品物流的畅通,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好坏依赖着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备与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才是发展农产品物流业的基本要求,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支持全部物流高效、稳定运行乃至进一步支持经济运行的基础。良好的基础设施需要引进和消化物流先进技术,加强对适合农产品运输、储藏设备的推广应用;注重针对绿色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要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采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先进技术,促进农产品流通手段和交易方式的现代化;加快农产品流通标准化进程,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针对河南省当前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和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基础欠缺的情况,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重点推进一批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包括改造现有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现有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改造,尤其是信息化改造,推动传统农产品交易市场的现代化进程,使其集散功能变强、辐射范围变广;二是规划建设若干农产品仓储中心和配送中心,改善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全省加快农产品加工、运输、贮藏等设施建设,淘汰不符合公路及食品卫生标准的车辆和储存设施,加强粮库、棉库、保鲜库等设施内的温控设备和防潮设备建设,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四是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生鲜农产品易腐烂变质,所以应积极发展冷链物流。借助冷链物流,生鲜农产品从产地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以保证其质量,减少其损耗。一方面要重新整合冷链物流中的上游、中间环节和下游企业,形成完善的冷链物流系统;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冷库的建设和管理,积极采用先进的冷藏运输装备。
五、结束语
为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河南省应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构建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笔者从河南省实际出发,借鉴先进的经验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其顺利的实施还需农产品物流企业、农户配合和支持。
[1]C.I.Costopoulou,M.A.Lambrou,An architecture of Virtual agricultural market system:The case of trading perisha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Information Service&use 20(2000)39-48.
[2]黄祖辉,刘东英.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制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4):49-54.
[3]王静.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产品物流制度变迁及其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1).
[4]张京卫.日本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分析及启示[J].农村经济,2008(1):126-129.
[5]谭涛,朱毅华.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4(5):24-28.
[6]黄桂红,饶志伟.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整合探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1(2).
[7]2012年中央1号文件[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2-02/02/content_24528271.htm.
[8]黄勇,易法海,杨平,等.国外农产品物流模式及其经验借鉴[J].社会主义研究,2007(3):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