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改制中职工思想状态及其对策
2013-08-15张新瑾
张新瑾
(安徽省地矿局311地质队,安徽 安庆 246003)
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强化事业单位科学管理的必然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对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做出了详细部署,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势在必行。这次分类改革对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的事业单位进行界定,提出对不能承担管理职能和公益性的事业单位退出事业单位编制行列[1]。也就是说,地勘系统有些单位要从体制上打破身份的禁锢,涉及分配利益、用人机制、资产重组或置换等深层次的劳动关系的调整,势必影响职工思想震荡,这无疑是对地勘单位一次严峻的挑战与检阅。
一、改制中职工思想状态表现
由于矿产资源是国家所有的特殊性,作为地勘部门肩负着矿产资源的勘查、管理的职责,在计划经济年代定位事业单位也是必要的。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地勘部门历经过的1999年改革、2000年改革,仅仅是从部属管理的层面进行调整。这次中央从宏观角度对事业单位实行分类管理,建立高效政府,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要求地勘单位在2015年以前基本完成分类改革。一是减少机构,让更具企业活力的事业单位退“事”,让具有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秉持其责。二是减少财政拨款,不再体现政府大包大揽的现象。将生产经营性的事业单位推向市场,放水激活,宏观管理。三是减少人员,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完成体制的扭转,其资产或国家控股,或置换;其人员全面转为企业员工身份。承担行政职能和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也将裁编减员。改革中职工思想复杂,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守型
表现为小富即安,安于现状。这部分人员普遍认为,矿产资源为国家所有,我们从事的工作是代表国家行使矿藏勘探、矿采、管理、地质灾害的评估和治理,只有定位国家事业单位性质,才能更好地肩负起相应的职能职责。对照中央分类改革的标准,可以定性行政职能、或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在收入分配方面,从事地勘工作的同志把精力和专业技能奉献给了地勘事业,理所当然应该财政拨款。想当然认为地勘单位不会改制,对改革存在侥幸心理。
目前地勘职工的收入水平虽然比不上一些高收入的行业,但高于地方职工的平均收入水平,深感满足。医疗、公积金、就业、失业等待遇方面为事业单位标准,优越于地方企业。转企后,这方面的待遇明显受到影响,一定程度上降低不少。甚至出现改制前后的退休人员一个单位两种待遇,这是他们最不愿看到的事情,不愿意改变目前待遇比较优厚、收入固定的状况。
(二)畏惧型
表现出严重的忧患意识。这次改革就是要打破固有的模式,岗位减少,意味着“僧多粥少”。人员实行全员合同管理,严格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用人渠道,打破了原有的用人机制,人力资源将重新优化整合。必然采用现有人员全体“起立”,按照德才优先的原则,竞聘上岗。部分职工将因年龄结构、专业技能、协调沟通、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在改革中缺少竞争优势,将面临淘汰转换身份。特别是一些40~50岁的工勤技能人员,他们年龄偏大,大部分人缺少一技之长,家庭负担重,上有老,下有小,又面临着即将退休的境地,退休后能否保留事业单位待遇,诸多后顾之忧使得这部分职工对改革产生惧怕心理。
(三)信心不足型
表现出对改革期望值低。地勘单位的管理体制通过近几年不断完善调整,总体来说基本上顺应市场经济要求。但在市场经营方面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模式,市场操作还处于摸索阶段,经验不足,导致一些管理体制还维持在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模式,人浮于事、效率不高、管理成本偏大的现象还存在,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部分职工的利益诉求得不到实现,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时有发生。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还有改善的空间。
在企业管理方面,从以前改制的一些二级经济实体来看,成功转型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但也有的经济实体暴露出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软肋,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管理制度不完善,市场经营理念缺乏,经济效益滑坡,人心涣散,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导致职工对改革前景不乐观,期望值低,认为地勘单位和普通的企业相比较没有产品可卖,地勘单位全面推向市场,发展空间不大,没有竞争优势,形成不了核心竞争力,改制就意味着破产关闭,产生了悲观失望抵制改革的情绪。
(四)消极怠工型
表现为人云亦云,对改革漠不关心。一些临近退休年龄或是有了25年以上工龄的职工,认为改制和他们关系不大,政府不会弃他们于不顾,会让他们顺利地享受事业单位退休待遇,抱着过一天是一天的心态,以局外人的身份对改革漠不关心。还有一部分内心懒惰、又无一技之长、更无进取心之人,浑浑噩噩地过日子,盲目持一种“随大流”的态度。
二、确保改革顺利实施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改革氛围
发挥政策宣传主渠道作用,从广大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入手,以形势教育为突破口,通过网站、内部报纸、橱窗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使改革深入人心,让广大职工认识到改革势在必行,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投身到改革大潮中来。单位的重大改革调整、竞争局势、发展前景、市场竞争的客观形势要及时公开,让广大职工参与改革的全过程,感受到单位的发展与自己的利益休戚相关,真正成为单位改革的一员,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自愿地投身到改革竞争中,为单位的发展尽心尽力。
(二)建立沟通平台,解答职工疑惑
建立与职工平等、互相尊重的沟通平台,及时了解职工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关心职工困难,为职工释疑解惑,打消疑虑,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沟通交流的新途径、新举措。一要建立单位主要领导与基层员工的沟通平台,加强交流,拉近与普通职工的距离,发现问题苗头及时引导。二要建立职能科室、经济实体内部员工沟通的平台,职能科室、经济实体是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些基本单元和谐了,才能确保整个单位的和谐。经常召开内部职工座谈会,及时发现问题,化解矛盾。三要充分发挥党团工会的作用,直面广大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实实在在为群众做实事,妥善做好分流人员的安置工作,采取扩大经济实体办法解决他们就业问题,对确实无技长人员,实行培训、转岗、社会化处置。积极争取优惠政策,争取退休后的待遇不变,让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四要建立网络沟通平台。充分发挥内部网站的作用,设立“职工之声”等栏目,让大家敢于说出自己的不满,发表对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为改革建言献策。
(三)推进政务公开,建树民主管理的机制
好的管理体制是保证改革成功的关键。政务公开,落实民主管理体制是增强权力运行透明度、有效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2]。在实行改制的过程中要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改革政策、改制方案,资产评估、债权债务,及时向职工公开,接受职工监督,努力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把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领导人员的廉政勤政情况置于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实现“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共谋发展、同享成果”的和谐劳动关系。
(四)抓住发展机遇,做大做强地勘事业
改革给地勘事业发展既带来挑战又带来机遇,风险与成功并存。地勘单位通过这几年的丰富壮大,拥有了一大批技术过硬的地质类人才,在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测量、地质灾害评估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社会公益事业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职能。我们要抓住五年过渡期,利用好国家政策,充分展示事业单位体制中的管理职能,在即将展开的事业单位分类中赢得先机,争取保留事业单位体制,更好地推进我国地勘事业的发展。针对地勘单位实际情况,做大做强“地”、“矿”事业,加大找矿力度,争取早日开发出我们自己的矿产品[3]。
三、结语
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要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合适的发展空间。真正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才是改革的成功之处。提高职工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一蹴而就,要尽早抓起,建立长远计划。事业单位改制刚刚拉开大幕,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五年过渡期,在积极做好地勘单位成功转型的同时,更要做好人才大计,未雨绸缪。一方面加快市场经营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另一方面要根据每个职工的自身条件,量体裁衣为他们建立职业培训计划,出台激励职工自学成才的政策。创建学习型单位,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为各类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做到人尽其才,为改革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1]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2012-04-16.
[2]曹 溢.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高宣传教育的科学化水平[N].中国廉政网——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12-06(2).
[3]吴汝明.省局双文明建设考核组在我队检查考核[N].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1地质队地矿通讯,2012-0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