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韶关学院为例

2013-08-15带,陈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大学生课程

刘 带,陈 莹

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和《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的精神以及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的要求,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2012年高校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这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1]。建设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会极大地推动我国创新创业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现状

1.国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外发展相当成熟,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创新创业支持体系。美国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发源地,早在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的Myles Mace教授率先面向MBA学生开设了一门创业课程——“创业企业管理”。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专家柯林·博尔称 “创业教育”,是继文化知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开展了旨在“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中国、日本等 9个国家参加了这一项目。1998年 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两个文件。文件都不约而同地强调,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

2.国内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现状

我国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1989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正式提出“创业教育”这一概念。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提倡所有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并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广泛、系统开展教育。虽然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处于计划阶段,没有将教育部要求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真正落到实处,在课程建设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以韶关学院为例:仅仅是学校层面开设了 《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SYB创业教育》等创业类课程或创业讲座,课程类型比较单一,甚至有“以活动代替课程、以讲座代替课程”的情况,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没有形成较完善且科学合理的体系,且未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地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远未形成国家要求的 “全程化指导”局面[2]。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仍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教育部要求高校必须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但是国内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不够,一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甚至有个别学校没有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大多数高校只把创新创业教育当作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一部分,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如《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SYB创业教育》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而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只涉及到第二课堂,例如韶关学院专门设置创新实践学分,将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在授课和考察方面流于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研究广度与深度不够。

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零散随意,教学内容单一,教材和大纲缺乏统一的标准

高校各个专业普遍都会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只属于“正规教育”外的“业余教育”,甚至处于缺位状态。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普遍存在“重理论知识而轻实践能力,重学科专业而轻市场需求,重培养目标而轻学生基础”的现象,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仅仅停留在创业计划竞赛的指导、就业指导、暑期社会实践、短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等教学内容单一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应用性,很难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且难以适应社会需求。此外,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分散零乱、不规范,课程类型比较单一,创新创业课程的教材和大纲缺乏统一标准,尤其是缺乏本土化的优质创新创业教学指导性教材。教学内容较浅,甚至采取了“以活动代替课程、以讲座代替课程”的情况,导致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达不到预期效果,较难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设施、资金与资源及保障制度等要素严重匮乏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一方面,我国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基本上由学校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领导、老师及辅导员担任,这些教师一般都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难以为大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某种程度上使创新创业课程的吸引力不强,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效果不理想[3]。再加上他们日常要忙于处理大量与就业相关的事务,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创新创业实践中,无法很好地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进行指导。另一方面,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设施、资金与资源及保障制度等要素严重匮乏,激励机制不足,致使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工作热情不高,时有出现应付局面的情况。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化水平较低,没有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这就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和普及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加强高校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三、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应积极探索有利于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努力培养紧跟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1.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载体,充分整合课内课外教学资源,将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创新实践学分,积极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台、校园网、校报、橱窗、QQ群、微博、手机飞信等宣传媒介进行创新创业宣传。依托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活跃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努力扩大和提高学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4]。一是举办创新创业论坛、讲座、沙龙。邀请成功创业的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开设讲座,向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和经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二是开展灵活多样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使大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例如,定期举办科技创新节、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等活动。三是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造条件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场地、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资助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已在各高校全面开展,主要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高校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申报国家、省和学校层面的计划项目,并对其进行专门指导,形成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四是组织开展艺术实践活动。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校园文化艺术节、志愿服务、专业技能大赛等实践途径,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实践型人才”。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构富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三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积极推行“创业理论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应定位为“重基础、重实践、重创新”,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以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为基础,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发展战略,积极推行“创业理论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让创新创业的精神贯穿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全过程当中。把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纳入实践和实习课程框架,通过将第一课堂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与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习见习、毕业论文设计和丰富多彩的实地调研、模拟经营、创新创业竞赛、科技创新节、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创新创业实训项目等)纳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相应的创新学分,制定相应的标准,促进第一课堂“正规理论专业知识学习”、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培训和实训”与第三课堂“专业实践”的“三个课堂”的有机融合,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5]。高校应围绕不同学生的特长与需求,采取分层次教学,既可以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方向自由选课,又能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的特殊需求,从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企业家精神,为真正的创新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3.培养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的人员编制和创新创业指导教研体系,增强创新创业教学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直接关系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一方面,积极引进具有先进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优秀师资充实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制定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学习培训、职称评定、创新创业科研经费支持等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参与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探索教学改革,申报研究课题,不断完善教师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提升创新创业师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面向全社会招募或聘请一些既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又有较高理论素养的专家学者、创业成功人士、著名企业家等社会精英担任兼职创新创业教师,担当授课任务,开设讲座、参与案例讨论和创业实务指导等。按照需要逐步增设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学岗位和管理岗位,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的人员编制和创新创业指导教研体系,增强创新创业教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现教学相长。

总之,高校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构建与专业相适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兼具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培养更多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1]孙静月.我国高校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11):161-162.

[2]易玉梅,彭志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1(1):7-9.

[3]王锋.我国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4):101-104.

[4]褚东升,唐波,赵相喆.加强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科学,2008(4):139-140.

[5]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大学生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大学生之歌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