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使命 创新理念推进职业教育大发展
2013-08-15王杰敏
□王杰敏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职业教育是伴随着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教育类型,肩负着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应用性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立身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队伍中的管理者与推动者,更应从“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的认识高度,自觉地把高等职业教育纳入到促进教育整体发展、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中去认识、去把握、去推进、去提升。
1 对我国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战略地位的认识
职业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中与经济联系最为直接的一类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国家工业化、城镇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大势所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
1.1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升未来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世界主要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实施中长期发展战略,或“重返制造业巅峰”,或“打造全球领先的工业基地”,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或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提升未来国际竞争力的共同战略取向和重大战略选择。
1.2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实施“五大战略”(依法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等国家战略)、加强“五大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积极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挑战,提升国家竞争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进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和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支撑。
1.3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工程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实现教育大众化、实现教育代际向上流动,提升人的全面发展能力、提升全民族文化素质,实现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和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国计民生工程。
2 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大政方针、方向和目标的认识
2.1 我国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定位
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定位是: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首要任务,承担服务产业升级调整和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使命。高职教育要在职业教育中起到引领作用,全面履行四项职能。
我国职业教育正处在由比较注重规模转入更加注重质量提高的关键阶段。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规律、新特点,国家经济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使命,要求职业教育提升八个方面的服务能力:一是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二是提升服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三是提升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能力;四是提升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能力;五是提升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六是提升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能力;七是提升服务文化及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能力;八是提升服务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能力。
2.2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晚,现成的框框束缚少,各院校在探索中前进,千帆竞发,争芬斗妍,改革势头强劲,在整个教育系统是最活跃的一个类型。但面临一些困难:一是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接受高等教育的公民选择机会多元化;二是现代职教体系尚未完善,缺乏学历学位制度保障;三是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缺乏;四是职业毕业生就业待遇差,社会地位低;五是职业院校办学缺乏特色,院校专业规划布局不合理;六是职业院校办学条件不足,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七是职业教育乃是我国教育事业十分薄弱环节,百姓的认可度不高。
2.3 职业教育发展的任务和目标
发展职业教育,当前最紧迫的重大任务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通过合理的教育结构解决国家竞争力的问题,从宏观上构建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国家体系、国家体制、国家机制、国家政策,打通和拓宽技能型人才培养通道,即:建立立交桥,由中职-高职-应用性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等培养结构多层次,培养类型多样化,培养方式终身化,与普通教育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开放沟通的职业教育结构。
对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定位是:(1)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决策;(2)科学调整教育结构的重大战略选择;(3)增加国家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举措;(4)服务保障民生,提高劳动者收入的重要途径;(5)增强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4 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2.4.1 “三步走”战略
根据国家规划,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拟分“三步走”,第一步,2011至2012年实现“十个衔接”,重点推进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教育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应用、人才成长途径、教师培养培训、行业指导作用,校企深度合作和教育评价改革等十个衔接。第二步,到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并力争取得重大突破。第三步,在十年之内形成“适应需要,内部衔接,外部对接,多元立交”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4.2 实现“六个现代”
建立现代职教体系,最根本的是要实现“六个现代”。一是现代人才理念,要树立全面培养、系统培养、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的全新人才理念;二是现代国家制度,就是要推进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形成一整套职业教育国家制度框架;三是现代培养模式,要把教产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全面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提升教学能力,建设课程体系;四是现代教育资源,要加快信息化改造传统教学的进程,建设符合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求的职业教育平台和资源;五是现代运行机制,要把集团化办学作为探索职业教育、国家办学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整合各方资源,促进院校形成合理治理结构,推动政府建立职业教育科学决策机制;六是现代评价体系,要吸纳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界的专家参与职业教育,形成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开放评价体系。
2.4.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
一是与经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系统化;二是预备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衔接贯通;三是办学类型、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四是开放立交、内外衔接的体系结构;五是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空间布局。与之相配套的将会有一系列的基本制度与保障措施。
2.5 推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路
推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路是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改革。我国的高职教育要重视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模式、学校功能定位与教育制度设计,重点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社区教育、高端技能培训、技术应用与服务等五个方面做好工作。当前,一是要坚定不移把提高质量放在核心位置,培育高职教育品牌。要联合有关部门推进专业教师标准制定、实训条件建设、师资培养培训、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引导各地、各高职院校科学规划发展定位,动态调整结构,优化院校布局,打造特色专业,强化实训条件,提升师资力量,形成优质课程,培育职教品牌。二是要推进高职分类招生考试改革,面向不同人群需求,提供定制教育服务。要研究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灵活考试时间,建立多元生源渠道,让高职有更广泛的生源基础。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职院校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迎接社会上各类人群的差异化需求,提供全面的、多样化的、个性的定制教育服务和教育管理,寻求未来发展新的价值空间。三是要用终身教育理念改造高职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四是要继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完善,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鼓励高职院校区域内联合行业企业进行资源重组、再造,探索教产园区办学,实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高端技术技能培训、技术应用与研发服务、地域文化传承创新多种功能并举的办学定位与错位发展格局。五是要建立质量监管机制,高职院校的调整退出势在必行。六是要建立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提升技能人才社会认可的激励机制和政策,破解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瓶颈问题。加快制定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形成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良好局面。
3 开阔眼界,丰富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
作为现代教育主阵地的高等院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四大基本职能。高等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结合最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更应从区域、经济、改革、产业、市场发展等方面科学推进,其设置的专业应围绕当地产业、行业、企业的需要,突出针对性、实用性、适应性,突出“既别于普通本科、又高于中职”的办学方向。为此,作为具体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就要力求通过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内涵建设、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具有鲜明特色和突出职业竞争能力、具有开放意识和创新思维、社会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展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对我们的新要求和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对我们的新期待,未来几年还需要在体制改革、开放办学、校企合作、内涵发展、办学设施条件改善等方面加大力度。今后的发展要继续强化和完善以下理念。
3.1 强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服务能力的理念
衡量一所学校办的好不好,有没有发展潜力,关键看对社会贡献大不大。因此,要牢固确立立足山西、围绕转型发展和综改试验区建设需要,并结合我院实际,确定办学定位。要按照山西产业转型的要求考量我院的条件,进行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造条件培植增设服务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社会转型的新型专业,特别是应用性技术技能型专业。要扬长避短,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贪大求全,不盲目跟风,从实际出发,卧薪尝胆,潜下心来把事业做精做大做强,力求固本强基,枝繁叶荣。与此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适时进位,向应用型本科迈进,变重点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更高层次上为区域发展做贡献。
3.2 强化以教学为中心,以教育人、成就人为根本的理念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教育人、成就人是高校的价值所在,教学活动是人才培养的基本活动,学校一切工作都要服务于教学,有利于人的发展。要坚持走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质量立院、人才强院,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兴校之路。要在培养高质量、有责任感的公民上下功夫。要把学生优秀不优秀,社会评价高不高,对社会贡献大不大,作为评判我们办学成功与否的价值标准。要强调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系领导心中有学生这个系有希望;教师心中有学生是好教师。反之,不为教学操心的领导不是好领导,不认真教学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不关心人的发展的学校不是优秀学校。系主任要潜心抓教学,用心抓质量,要研究和培植系部的亮点、特色,要扶持和培养专业带头人,培养名牌教师。同时,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要在相应行业和企业有名气,真正成为引领专业、系部发展的带头人、领军人。院长要以主要精力抓管理、抓教育质量,党委要定期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重大问题,院党政要抓紧解决影响教学质量的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建设、教风学风建设、办学特色等问题,管理后勤部门要牢固确立为教学、为师生服务的理念,并把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作为考核标准。全院上下齐心协力为教学和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
3.3 强化质量立院的理念
职业教育要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要成为有尊严的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成为有尊严的劳动者,关键在人才培养质量。院党政要把工作重心由比较注重规模提升转为更加注重质量提高上来,稳定规模,提高质量,内涵发展。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把教师作为兴学育人的第一资源,作为提高人才质量的根本保证。质量是立校之本,教师是强校之基。教师要钻研业务提高素质,专业课教师要练内功,既要讲得好,又要做得精,要有自己的“杀手锏”。在质量问题上,各级领导和教师都不能打折扣。要关心和帮助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尊重和服务每一位教师的劳动。要注重教学环节管理、严谨治教治学。构建质量保障机制和以能力为核心的质量评价制度,把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创业成效、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学校对区域发展、服务和贡献能力等作为学校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3.4 强化特色发展的理念
特色是优势,是品牌,是影响力,是核心竞争力,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硬实力。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存发展的空间。要理性分析,知己知彼,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目标,培植、建设、强化自身特色,形成比较优势,占领制高点,使学校在激烈竞争中,避免同源竞争,规避风险,化解危机,处于优势地位,实现科学发展。
3.5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理念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师德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灵魂,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要注重树立好的教风和学术风气,要以政策引导和鼓励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育人上,大张旗鼓地鼓励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让第一线教师有荣誉、有待遇、有尊严、有光荣感,让教书育人成为令人羡慕的事业。要坚持科研为基,高水平的科研是高水平教学的基础,教师要掌握最新的前沿动态,以科研反哺教学,更要研究和解决企业(行业)在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和困难,协作创新、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升对企业(行业)的服务能力,提升专业系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资本。这方面,全国已有一批院校有成功经验,我们应当借鉴。要研究大众化教育阶段高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创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和优秀人才的引进,解决我们专业带头人严重匮乏的问题。采取倾斜政策鼓励专业课教师到行(企)业挂职,真正成为某个行业的工程师,有一定的知名度,有的要成为技术顾问,成为专业与企业合作的资本,成为学校真正的名师。要聘请行(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教师或系部(专业)的领导,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进校企合作和教学改革。探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和岗位工资办法,解决教师进修、职称待遇等实际问题,鼓励教师潜心育人。
3.6 强化培育大学精神的理念
大学精神对于人才成长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大学精神,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重视大学的人文精神,又要注重拓展大学的科学精神、社会担当精神以及时代精神,并把这四种精神内化到人才培养中来。既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又要用校园文化这种“隐性课程”或者叫“腌萝卜式”教育的方式,通过感染、熏陶、渗透,使大学精神入脑入心,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鲜明大学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要借鉴、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工业文化、产业文化,构建爱国、诚信、尽责、创业的人文精神,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校园文化,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促进人才成长,同时,引领区域文化发展。
3.7 确立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的终身教育的理念
国家将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和终身教育理念,打破全日制与非全日制、适龄青年与成人、学历与非学历、学校教育与专项培训之间的界线,通过“学分银行”搭起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培训、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等不同教育类型、教育阶段之间的“立交桥”,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这方面,改革力度大,涉及面广在,我们应在有关政策支持下积极做好准备,适时逐项推进。当前,要按照这个精神,把我们正在开展的继续教育工作做好。特别要抓好培训工作,这是我们的立校之基、兴校之本,也是发展之源,前景广阔。我们要总结经验,学习先进,不断拓展培训领域,强化培训功能,提升培训质量。要围绕党的工作重心办培训,服务行(企)业和社会成员能力提升办培训,既要成为干部培训基地,又要成为企业(行业)技能培训基地。要整合省内外、校内外名师资源,选择名牌专家担任培训师,要精心设置专题和课程,科学组织教学和提供服务,最大限度挖掘学校和周边资源并努力改善培训条件,创造温馨学习生活,扩大培训影响力,以更好地为我省转型综改服务。
3.8 创新办学模式的理念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改革,推进学院科学发展。就我们来讲,开放是前提,改革是关键,发展是出路,解放思想是基础。要走出去,放开眼界,实实在在了解行业企业、了解社会、了解国内外先进理念、成功经验,深入研究改革发展的突破点。如果其他改革暂时难度比较大,可以考虑在机制体制改革上做文章,带动和引领其他改革。充分发挥我院近三十年干部教育培训丰富的历史积淀和与行业企业联系密切,人脉广,社会影响大等优势,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建立职教集团或教产园区,广泛吸纳社会优势资源,扎实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岗位迁移能力。承担起为山西区域发展服务,为山西百姓造福的光荣使命。走出一条学校改革发展的新路,在全省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3.9 加强和改进党领导的理念
围绕中心工作、围绕学院发展,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理念。要认真贯彻《高教法》、《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主动适应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给高校带来的十大变化,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这一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推进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党委要坚持集体领导、实行民主集中制,发挥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作用,并全力支持院长独立行使教学、科研、行政等指挥权。党委要出主意,用干部,抓稳定。要注重党员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构建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校园氛围,为发展高职教育事业,为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国家工业化、城镇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大势所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从事职业教育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前景广阔。尽管职业教育发展中还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国家层面重大政策的相继支撑,有经济发展的强烈需求,有社会关注度、认可度的迅速提升,有几百万职教人坚韧不拔的探索实践、攻坚克难,职教事业必定柳暗花明、前景灿烂。对此我们应当充满信心,不辱使命,有所作为。
[1]李玉静.体系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
[2]沙鑫美.新形势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5).
[3]张 宁.从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看中国职业教育发展[J].教育研究,2009(2).
[4]周满生,李韧竹.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研究,2010(11).
[5]石伟平,徐国庆.世界职业教育体系的比较——一种新的分析框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