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启示

2013-08-15

世纪桥 2013年15期
关键词:客体志愿志愿者

张 丽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学生处,江西抚州 344000)

一、当前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实践的不足

(一)当代大学生自身的不足,导致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存在程度不同的形式主义

三十年前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独生子女成为当今在校大学生的绝对主体,这些“天之骄子”享受了太多的关爱甚至是溺爱,以至现阶段大学生人格现状不容乐观,自身的不足清晰显现。笔者曾对某高校697名大一和大二的本科、专科生进行人格问卷调查,涉及性格特征、社交能力、协调品格、意志力、耐挫力、进取精神等方面的测试。从测试的结果看,显现了大学生在人格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情绪呈两极状态,自负、自卑的性格特征明显。如当被问“你的性格倾向于哪种情况时,选择“总是以为是”、“不能容忍他人”、“缺乏自知之明”、“放纵自己,苛求他人”四项的占26.8%。第二,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协调品格尚不尽人意。如当被告问及“在与别人的接触交往中,你属于哪种情况”时,选择“总对有些人看不惯”、“总喜欢让别人听自己的”、“喜欢独来独往”三项的占22.1%。第三,有一部分大学生的意志力水平欠缺,耐挫力较差,进取精神不强。如当被问及“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难题时,你常采取哪种态度”时,选择“不想再干下去”、“焦躁万分,无法思考”的占15.9%。以上三个方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人格方面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凸现了大学生自身的不足,这些大学生自身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往往流于形式。

(二)高校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志愿服务实践的有效开展

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的由“精英阶段”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大量涌入高校的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经济、政治条件的家庭,使他们在学业基础、能力结构、人生经历、思想道德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日趋明显,这不仅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和强度,而且对高校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特殊背景下,大多数高校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狠抓教学质量上。于是,课堂教学就成为高校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四有”新人的唯一有效的途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作为第二课堂的志愿服务实践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由于高校自身的原因,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有效开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高校对志愿服务实践的重视、支持与宣传缺乏应有的高度和力度。特别是有些院校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在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存在着“作用不大,可有可无”等错误思想认识,以至在具体工作部署中,不能给予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应有的重视的支持。笔者曾在几所院校摸底调查,获悉大多数高校对志愿服务重视、支持的程度都比较低,即使是比较重视、支持志愿服务的院校所占的不重视或一般重视、支持的比例也只达19.8%。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启示是深刻的,多方位的,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这里从唯物论和历史观的角度,着重揭示以下两个方面。

(一)正确把握实践的“客观实在性”,深入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

1.忽视实践的“客观实在性”是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一种思想倾向

按照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要求,当前高校大学生对志愿服务这一社会实践的认识程度如何,对实践观基本观点的认识如何,直接关系到这一社会实践能否坚持开展下去的问题,因而也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大学生头脑中是否能扎下根的问题。对此,笔者在某大学作了一次典型问卷调查。对实践观的基本观点的认识程度也不一致,如对“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基础;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观点表示理解的大学生比例占81.8%;而对“认识论和历史观是统一在一起”的观点、对“世界在本质上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观点、对“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应有的立足点”的观点表示理解的大学生的比例仅为38.2%、45.2%、37.2%。

那么如何看待大学生的认识现状?通过深层座谈调查发现,一部分大学生口头上虽然表示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而在行动中却摒弃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将认识作为实践的前提和基础,从而在根本上忽视实践的“客观实在性”。更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占总数12.9%拒不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据了解大都是对志愿服务这一社会实践有抵触情绪,对实践观的基本观点不理解甚至模糊不清。上述情况告诉我们,在现实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中,注重实践的“客观实在性”,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给人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2.从唯物主义和历史观的高度把握实践的“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的实践世界观告诉我们,世界在本质上就是人的实践活动,人与外界客体在世界中是以实践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人类的社会历史既不是精神发展的历史,也不是事物客体的机械运动的历史,但它也不是对人类的精神、价值以及客观对象的抛弃,它是以人的实践的方法把上述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的因素统一在一起的过程。通过实践,人在改造外部对象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生活方式,从而体现了人作为主体的价值的不断实现。透过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马克思并不是把人的实践看成是外在于认识的,而应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实践原则应是唯物主义内在要求,坚持客观性必然要坚持实践性。因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既不是如传统的唯物主义那样只从客观存在方面理解,也不是如唯心主义那样只从主观方面看待世界,而是实现主观性与客观性双向性的统一。

从上述内容,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第一,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必须承认和顺应外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但决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无能为力的,恰恰相反,承认和顺应的目的是在于能更好的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去改造自然,重塑“人化自然”,并在改造外部世界的同时改造自身。第二,要坚持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就必须以客观实在性为前提的,在此基础上,自觉地把青年志愿者服务纳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的视野,才能使志愿服务这一社会实践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从科学实践观的高度把握实践的“双向性”,弘扬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的主体性

1.从科学实践观的高度正确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的“双向性”

科学实践观表明,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是一种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也就是说,实践是主体见之于客体的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或物质活动。这种实践的“双向性”,就青年志愿者服务这一社会实践而言,是大学生这个主体见于社会环境这个客体的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或物质活动。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大学生主体与社会环境客体是相互渗透、相互引导、相互转化,双向互动的,这是实践的本性,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题中应有之义。由此可见,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应注重实践的“双向性”,这是科学实践观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提出的著名的“两个尺度即对象的尺度与人的尺度、客体尺度与主体尺度相统一的思想”,是对实践的“双向性”的最好的诠释。依马克思之见,“人的实践活动之主体尺度和客体尺度的统一表现为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价值原则与科学原则的统一。”也就是主体的需要和目的与客体的规律和本质的统一,即实践“双向性”的统一。结合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来说,一方面大学生作为主体方面对于社会环境客体方面必须合乎规律,另一方面社会环境作为客体方面对于大学生主体方面又要求合乎目的性。这表明,只有合乎客体规律和主体需要的志愿服务实践,才合乎人之本性的志愿服务实践,才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所以说,志愿服务实践是社会环境和大学生自身的改变的共同基础,是典型意义上的主体见之于客体的对象化感性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在改造客观世界,改变周围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自身。

2.把握实践的“双向性”,发挥大学生作为主体的自觉能动性

把握实践的“双向性”,不仅注着重志愿服务实践在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中的重要作用,更要看到大学生在志愿服务实践中的自觉能动性。因为自觉能动性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这一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性的重要标志。而要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把握实践的“双向性”,发挥大学生作为主体的自觉能动性,又必须找准切入点,这样才能实现主体与客体双向对象化的良性互动,以达社会环境的改变和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一致性。

以大学生为主力军的青年志愿者服务,其精神、宗旨、口号、行动,集中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对仍处于贫困状态的弱势群体、对需要帮助的人们的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解放与自由的追求。当今时代,人文关怀已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它着眼于生命的关怀,注重人的存在、价值、意义,尤其是人的心灵、精神和情感。因而,大学生志愿服务把传递党和政府的人文关怀作为目的,就能在志愿服务中发挥自觉能动性,就为弘扬大学生的主体性找到了切入口,就能够以此实现主体与客体的双向良性互动。

在传递人文关怀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渴望自我表现、追求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从而弘扬了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的主体性。大学生借助志愿服务这个社会实践平台,从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助人为乐出发,伸出友爱之手,为需要帮助的群众排忧解难,送去党和政府以关怀和温暖。通过这些平凡而具体的志愿服务,使大学生逐步加深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情感,激发了大学生的道义、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他们在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同时,也得到了别人的关心和尊重。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单江林.校园志愿服务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汪信砚.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时代发展[J].红旗文

稿,2007,(8).

[4]董晶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实

践[J].文教资料,2009,(5).

猜你喜欢

客体志愿志愿者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