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格化的研究生党建机制实现途径研究
2013-08-15刘敏康鹭
刘 敏 康 鹭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中的最高层次,是培养科学研究生力军的主要渠道和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方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提出未来我国在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是2015年在校生达到170万人,2020年将达到200万人。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强调:“在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中,要抓基层、打基础。”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党支部是高校基层党建“细胞体”,它的活力直接决定了高校党建 “肌体”活力。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思政 〔2010〕11号)就明确指出研究生党支部是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的重要组织依托,高等学校要加强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如何立足于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建设行之有效的研究生党建工作体系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加强党建工作重要性分析
(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要求下对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经济形势,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 “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青年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的重要保证。高校是培养造就青年英才的摇篮,研究生又是青年学生中高学历层次的优秀青年,为党和国家增强综合国力,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拥有高学历的研究生党员毕业后往往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重要部门工作,在整个社会当中属于比较瞩目的一类群体。如何让广大研究生党员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认同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投身其中是对当前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背景下对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各项事业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期。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也伴随着少部分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道德观本源认识等与社会现实的 “思想错位”。一方面,这类经济社会转型期的 “错位”在资讯发达的时代通过网络、社会、学校等多种渠道传播到研究生党员当中并施以影响。另一方面,研究生大都有一定生活阅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而见识广,思维相对复杂。这些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可能会有更多研究生党员出现个人价值追求与社会价值追求的错位、索取与奉献的错位、本能与人格的错位、现实与理想的错位。因此如何依托党建工作让研究生党员 “思想复位”,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是对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三)培育拔尖创新人才需要下对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提出的新任务
新时期随着国家、社会对人才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2012年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三十条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开展培养 “卓越人才”计划。研究生党建工作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支撑环节,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从培养符合党的新时期要求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要求出发,紧紧结合当前科学、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管理好教育好广大研究生党员对于高校来说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因此如何创新思路,拓宽渠道扎实有效的将研究生中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是对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提出的新任务。
二、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现状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明确指出要 “创新基层党建基础,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研究生党员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关乎高校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方面。然而根据一项面对广东省研究生党员的调查显示:认为党支部作用发挥得很好或基本能够发挥作用的占67.2%,作用发挥一般的占29.1%,没有发挥作用的占3.7%。[1]因此当前研究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值得广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深思。
(一)研究生支部党员比例高党员队伍大,组织基础薄弱的问题
从研究生党员数量上看,普遍存在党员比例高、队伍大的特点。根据福建省教育工委的一项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6月底,福建省在校硕士研究生党员15023人,占硕士研究生人数的59%,同时调查发现其他省份的研究生党员比例也基本上超过50%[1]。如何合理设置支部已经成为急待高校党建工作者破解的难题。但是目前支部设置仍然按照班级、专业、年级等单一方式,支部规模大小不一,组织基础薄弱。一项由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对研究生党员的调查结果表明:有8%的被调查者对目前的支部设置情况不满意,认为其存在不合理之处[2]。
(二)研究生党建机制落后经费投入少,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从研究生党员特点上看,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相对本科生来说比较成熟,独立性较强相对易于管理,因此许多高校对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高校对于本专科学生活动经费、党建工作都有专项经费支持。相比之下研究生活动经费本身就相对缺乏,更谈不上对研究生党建工作的专项经费支持。同时不少高校缺乏与研究生党员个性特点相适应的专门管理机构,更没有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管理规定,使得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完善、不规范,也就更谈不上制定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长远规划。正由于组织制度、人员配备、活动场所和活动资金等方面难以得到落实和保障,研究生党建工作推进乏力。
(三)研究生党员重专业学习轻思政教育,党性修养不足的问题
从研究生党员培养上看,当前许多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在组织上主要挂靠在学校组织部、研究生工作部 (管理科),形式上还是模仿本科生党建模式。但是研究生在年龄结构、社会阅历、培养方式等与本科生存在明显差异以及在党建工作的人员配置和经费投入等因素,使得高校没有形成一套符合研究生党员特点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由于顶层设计和制度约束方面的不足,许多研究生党员在校学习阶段因学习、科研任务繁重的因素而忽视各种政治理论学习,从而导致研究生党员的素质下降,政治意识淡薄,政治敏锐性下降,党性修养不足。
(四)研究生党建重校内建设轻流动党员管理,党员管理缺位的问题
从研究生党员管理上看,在现行的培养体制下研究生党员之间即使是专业相同,但由于研究方向不同,指导老师不同,他们之间学习生活情况也就会相差很大。许多研究生党员在完成一年左右的课程后,其余大部分时间将在各自导师的指导下,在不同的地方开展各自科研工作或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课题研究工作。这种特殊的培养体使得党支部内部 “形成”了许多短期流动党员使得支部正常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不能实现全覆盖,支部整体功能发挥不够,活力不强,发挥不了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三、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网格化模式构建
(一)网格化管理的引入
网格化管理的理念近年来为了解决网络中存在的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问题进而将相应的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使各个网格之间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透明地共享组织的资源,以最终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思想。[3]在上海的长宁社区为了推进社区内 “两新”组织党的建设,运用社区网格化的工作模式取得很好的效果。浙江舟山市推行的网格化管理也极大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本文所指的研究生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就是把每个研究生党员依据培养类型、专业背景、学术团队等特点划分成若干网格状单元,并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这样研究生的基础党组织的组织形式变原先单纯的以学院年级、大类专业为主的纵向链式支部设置优化为低年级为年级、大类专业,高年级以学科、实验室、课题组支部横纵相结合的网格化模式,成立相应的网格党组织,把不论是在校学习还是在外单位培养、实习的研究生党员纳入网格党组织内进行管理,形成横到边、纵到底、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开放式党建工作新格局,有效地减少和消除了党建工作空白点。
(二)研究生党建网格化管理实施路径
1.利用网格细化支部设置,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三十条意见》指出要 “创新学生党支部设置方式,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研究生的组织建设是做好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基础。在组织设置上,通过在学科、实验室、课题组等建立党的组织并合理地调整研究生党支部的规模,努力使研究生党党员教育与研究生的实践需求相结合、与研究生的学术科研相结合、与研究生的成长成才相结合。[4]党支部建立在能够相对独立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工作实体上,引导研究生党员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加强党性锻炼,提升研究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利用网格优化学习方式,实现从被动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
研究生党员思想成熟、独立性强、队伍结构复杂,形成了研究生党员群体成才类型的多样性。由于学习特点的限制,使得许多研究生党员在校期间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的科研学习上,对于支部开展的理论学习重视不够。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网格将支部的学习平台 “云”化,利用各类新媒体手段开展支部学习,把各类、各地的党员通过新媒体打破空间地域的限制来实施支部 “三会一课”、时政学习等常规活动,消除学习对象的空白点。同时网格平台还要注重将研究生党建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研究生面临经济、学业、就业等多重压力,研究生党建工作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必须贴近研究生实际,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平台的吸引力,进而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
3.利用网格强化管理机制,实现从静态式管理向动态化管理转变
当前的研究生教育的培养体制,很多研究生在校完成一年左右的课程学习后,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各自导师的指导下,在不同的地方开展各自的课题研究和实践活动,并独立完成学位论因此多数研究生党员会因为课题研究、论文实验的需要在校外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进行学习生活,这样在党支部内部就隐性形成了 “流动党员”,这些党员往往没有按照党内流动党员的规定要求进行管理,出现了 “真空地带”。依据网格化管理原则可以依据学习单位、区域相近的原则将在外的研究生党员从新整合起来形成在外的 “党员之家”,延伸党建工作的手臂,使得在外每一个研究生党员都能够在自己所在的基层党组织中直接参与工作学习,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从而为党员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组织基础保证、制度保证。
4.利用网格整合工作资源,实现从单一管理式向齐抓共管式转变
长期以来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还是集中在学校的组织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开展管理。利用网格化管理的优势整合现有各类党建资源和管理力量充分调动各种力量的积极性,并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配合、协调教育,形成一条思想教育的 “统一战线”。通过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帮助研究生党员抵御各种负面影响。同时现代公共行政的 “善治”理论指出在管理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 “培养群体自我管理的能力,支持他们自我管理”。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也一样,除了发挥校内外各方面力量的作用外,还要积极挖掘研究生党员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结 语
胡锦涛同志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高校的研究生党员既是一批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又是我们党未来的中坚力量。因此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是我们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我们要结合研究生的特点与需求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研究生党建工作的规律,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利用网格化管理的优点来扎实有效的推动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开展,以不断增强研究生党支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1]蔡茂华.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面临的困境与策略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第5期,p43-44
[2]黄文光、黄锋、盛育冬.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对策及创新研究 [J].学生党建,2009年第3期,p40-43
[3]郑士源、徐辉、王烷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 [J].系统工程,2005年第3期,p1-6
[4]张洪峰.加强高校研究生党员教育 [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1023/c49150-19354379.html.201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