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开展创新性实验效果的评析

2013-08-15臧忠婧岳才军冯振月马金柱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3年2期
关键词:创新性研究性大学生

臧忠婧,岳才军,冯振月,马金柱,刘 哲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大学教育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主体。目前的教育现状告诉人们,大学教育不应该只是向学生灌输现存既定的知识,而是需要特别强调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的“反思性”问题,也即必须培养学生对真理与知识永无止境的探求、创造性与不断反思的精神。

世界各国在人才培养中都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例如,美国的教育重点强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培养其探索、调查及创造的能力;德国强调加强跨学科研究与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注重完善人格个性;日本的教育界也提出面向21世纪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壮的身体、丰富的创造力和广阔的胸襟。

国内高等教育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在大学入校前所接受的长达12年的应试教育,已将他们的思维固定化,入学后,想到更多的是怎样获得毕业文凭,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工作,对于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比率明显降低。

1 创新性实验的概念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进行了扩大招生,大学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而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成为有科学探索精神的创新人才。因而我国借鉴国外创新教育的基本经验,于2007年下发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行动指南》,旨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该计划的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2]。那么什么是创新性实验?

创新性实验是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自查资料,独立设计,自拟试验方案进行探索性实验[3]。实验中强调综合多学科知识,采用较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将所学内容有机地融入其中,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与本学科知识的能力。这要求学生需要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

2 开展创新性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为顺应潮流,目前国内的大部分普通高校也本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目标,由校内出资进行此类教学活动。作为普通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师,为响应学校的号召,我们也根据自己所从事的教学课程《细胞生物学》及《细胞工程》的特点,通过网络精品课及网络课程,向学生展示本门课程当前的前沿动态,进而提高他们参与创新性试验兴趣。与本学科相关的创新试验已在学校的鼓励下完成两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部分同学的实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对科学的研究表现出信心百倍,并将这种热情应用在课堂学习中。但仍有大部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创新实验只是摆在他们面前的课外活动,参加与不参加,如何参加都需要老师的指令,结果确表现为这是老师的一个教改项目。这似乎违背了国家开展此类教育的初衷。问题究竟存在在哪里?

2.1 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

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首先要学生提出科学问题,这个科学问题必须有创新性[4]。然而在之前的2届实验中发现:学生参与实验的目的不明确,也有部分学生只是出于一种好奇。学生在创新实验的立项之初都感觉无从下手。立项成功后,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方案的修改及结果的讨论。而大部分学生怀着一份愉悦的心情参与进来,但做了几次试验失败后,就再也提不起兴趣,更有部分学生中途退出。结果就是为按期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部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及最后的结题及论文撰写,都是在老师的步步紧逼下完成的,在活动中完全未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的真正收获类似于几次重复的验证性实验,最终没有真正得到锻炼。

2.2 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教师在创新性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方法。然而接受此类教学科研工作之后,教师将一个指挥者与一个演奏者合二为一,即从接受学校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命令开始,查阅资料、方案撰写、实验操作、中期检查、课题结题,基本上每个步骤都要与学生一起完成。在与学生的探讨交流后,等到的却是学生不用心完成的作业。例如,在与学生进行学术交流时,教师仔细认真做了好的ppt综述,等到的却是学生的几页复制的论文,交流中也只是泛泛的几句话,感觉他们并没有投入到这个研究工作中来。此类工作因此加重了教师身上的负担,给他们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又增加了压力,因而好多教师对于普通高校的创新性实验产生了置疑,这是老师的任务还是学生的任务?

2.3 经费、时间、条件的制约

目前,普通高校只能自筹资金进行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的开展,由于资金紧张,在开展创新实验活动中,每个项目平均投入资金仅为其他高校的1/8~1/10,另外,普通高校教师的科研经费也是少之又少。教辅人员对开展创新实验意义的认识不够深刻,对实验室开放的内涵认识模糊。教务人员对学生上课的出勤率检查严格。造成学生在创新实验过程中,感觉实验经费、时间、条件都经常不能得到满足,因而降低了他们的参与热情。

3 建议

3.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大1的学前教育中,将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向学生阐明;对老师进行培训,督促他们在理论及实验尤其是实验课的课堂讲授中也要将目前国家提倡大学生进行此类活动对学生日后参加工作的作用灌输给学生进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成立指导委员会每年在上、下学期分别组织一次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的申请工作之前进行大学生科研培训。培训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可作为学生之后申请课题判定的依据。

项目申请人应学有余力,对科研具有浓厚兴趣,并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开展此类活动的对象:1~3年级的学生,以3年级为主;要讲究学科之间的交叉。课题申请中,由学生自己组织设计实验方案,其中要强调前沿知识的融入,强调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明确与指导老师的工作关系,更强调自身的主体地位,如实验操作、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中都要尽量自己动手。

3.2 重视和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创新始于问题[3]。培养创新人才就是要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实质就是指导教师认真履行指导职责,主动加强过程指导和跟踪研究活动,开设学术讲座,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审查实验原始数据和实验报告,对研究活动做出评价,并给出意见和建议,通过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监督指导学生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务。

3.3 具体实施方案的制作及施行

学生都具备潜在的创新能力,问题在于能否得到开发。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另一条蹊径[5]。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创新教育的特殊形式和有效载体。竞赛活动是高校开展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动力来源之一[6]。学校根据现有的资金情况,制作一个学术竞争制度对于上报的课题进行严格的遴选。教务处、科技处及财务处联合成立管理委员会,参与创新项目的立项、开题、中期检查和结题评估等工作。对所报的材料进行严格把关,中期实验中定期进行学术交流,结题中认真组织答辩,为之后的学生提供借鉴。

当前提倡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讲究以“过程”为导向[7]。但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关的考核、奖励制度恐怕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而,需要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师进行鼓励,比如将他们的指导工作按学时计算其工作量,对其中有突出贡献的老师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对于工作不认真的老师也需要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让其他老师和学生引以为戒。学校对完成项目研究工作的学生也要进行合理的奖励,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完成项目研究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独创的、艰苦的大量的实验,其所占用的时间,不亚于学习几门课程。因此学校应在学生承担项目研究工作期间,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结束语

通过开展创新实验,建立以课题和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是目前国内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学校在加大投资力度基础上还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开放预约制度。建立创新基地和综合实训基地,学校制定相关的政策,在教师与学生明确创新实验的目的的基础上,鼓励和督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过程为导向,充分利用合理的激励机制,培养与激发学生及指导教师的创新精神,使教师和学生从中双获益。

[1]任良玉,张吉维.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3):108-113.

[2]韩连山,俞小勇,卫志农,等.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课题实施的一点经验[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5):128-130.

[3]胡方林,袁振仪,欧阳建军,等.《方案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8):213-215.

[4]袁莉,曹红艳,米利古,等.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思考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165-1167.

[5]周锦兰,王宏,聂进,等.多层次大学生创新实验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4):16-18.

[6]郭涛,曾兴文,孙肖子,等.论高校开展实践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20(2):107-110.

[7]李旦,赵希文,吴菊花.以过程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评价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103-106.

猜你喜欢

创新性研究性大学生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