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可靠性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与实践

2013-08-15刘次刚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3年12期
关键词:卷烟厂劣化车间

刘次刚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烟草行业的不断发展,烟草企业设备的现代化水平也得到不断提高,面对机电一体化和高度自动化的先进设备,如何管理维护,实现“设备状态可控、管理过程可控、经济成本可控”的设备精益化管理的目标,是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必然要求。洛阳卷烟厂在设备管理中存在着设备突发性故障多、设备维修计划性和预见性不强、维修队伍思想素质和维修技能低等问题,时有影响生产和产品质量的情况发生。主要原因,一是设备种类多,差异性大,增加了设备管理的难度和管理成本;二是多数设备使用年限较长,系统全面性维修欠缺,造成突发性故障偏多;三是设备维修计划性不强,预防性维修不到位;四是设备维修队伍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与现代设备管理要求不相适应。因此,洛阳卷烟厂围绕设备管理精益化进行积极探索,初步建立一套基于设备劣化预防的可靠性维修模式,提高了设备故障的预知预控能力,实现了设备经济、高效、连续和顺畅运行。

二、可靠性维修模式构建

洛阳卷烟厂在设备维修管理中的探索和创新,是以设备劣化预防为突破口,形成一套可靠性维修模式,即结合设备信息化应用分析应用、故障缺陷库管理制定年度周期维修计划,实施以延长设备寿命为目的的主动维修;结合设备状态检测、零备件寿命周期管理制定月度维修计划,实施以时间间隔为基础的预防维修;结合设备保养、点检管理确定的临时维修计划,实施以设备状态为基础的预测维修。

主动、预防和预测三种维修方式有机结合形成的可靠性维修模式,有效的提前发现设备运行中潜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提高了设备故障的预知预控能力,使设备在排产时间内能够发挥出最大综合效能。

三、可靠性维修实施措施

1.实施主动维修

结合设备管理信息化分析应用和故障缺陷库管理,在合理制定年度维修计划的同时,实施主动维修。洛阳卷烟厂把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应用作为系统运行的首要任务,不断强化系统与管理的紧密结合,通过不断的研究探索,厂级、车间、班组三级的分析应用机制初步建立。同时把主要设备发生的典型故障进行全方位收集整理,并进行了反复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故障缺陷信息库,为传承维修知识和经验、开展故障统计分析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分析应用及故障缺陷库的管理,摆脱了以往设备管理基础数据凌乱,数据分析能力不足的缺点。通过对设备运行、维修工单、备件消耗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故障缺陷库管理,对设备运行状况的管理分析角度更广、层次更深、范围更广,并可依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年度维修计划,实施主动维修,以达到从根本上消除故障隐患,延长维修周期,从而不断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为系统性地预防设备劣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2.实施预防维修

结合设备状态检测和关键部件寿命周期规律,在确定月度维修计划的同时,实施预防维修。洛阳卷烟厂在对设备信息化系统中设备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及设备状态检测的基础上,按照设备在生产中的重要程度分为ABC类进行分类管理。同时着重开展设备关键部件和易损件寿命周期规律的探寻。通过确定关键备件和易损件种类、过程跟踪及统计分析,确定影响设备生产和关键指标的零备件的更换周期,并对已确认的设备关键备件和易损件更换周期在信息化系统中进行了固化。依据设备状态检测结果和设备关键部件寿命周期信息,合理制定月度维修计划,有计划的实施设备预防性维修。

3.实施预测维修

结合合理的设备点检模式及特色设备保养体系,提前发现设备劣化趋势,在确定临时维修计划的同时,实施预测维修。洛阳卷烟厂根据设备状况和技术队伍配置实际特点,在常规点检的基础上,探索并实行了更加符合企业实际的三级点检模式,即以操作工为主的日常点检、以机电维修工点检为主的专业点检和由专职点检员实施的精密点检。为了有效识别设备劣化倾向的发生,洛阳卷烟厂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点检部位定性和量化的设备点检标准,为设备运行趋势分析和设备保养、润滑、检修等工作提供依据。

在设备保养方面,洛阳卷烟厂根据车间生产和设备特点,针对以往设备保养方面曾一度存在保养方法简单、保养内容交叉和保养深度不够的问题,探索实施了“一模式,二结合,三验证”的“进站式”保养、轮保、例保和保养维修相结合的特色保养管理体系。下面分述介绍。

(1)一模式,即根据各车间实际情况和设备特点建立不同的保养模式,制丝车间成立保养班,利用三班停产时间集中对设备实施“进站式”保养;动力车间利用设备轮开停产间隙开展“进站式”保养;卷包车间采取“进站式”保养、轮保养和维修有机结合的保养方式,提高了设备内部和核心部位的保养深度和质量。

(2)二结合,即“进站式”保养和轮保有机相结合,通过“进站式”保养和轮保计划的合理制定,保证设备轮保的同时实施3h左右的专业“进站式”保养,以保证设备保养的深度和覆盖面,同时避免保养内容交叉重复实施的问题;设备轮保和预测维修相结合,利用设备停产轮保时机,将该设备轮保周期内通过设备保养、点检发现的异常问题进行维修处理。

(3)三验证,即按照PDCA循环的方法实施对设备保养的全程管理,对设备保养效果实行班组、车间及厂级三级验证,纳入考核机制进行激励,确保保养工作实施到位。

通过设备点检及保养工作的深入开展,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存在的故障隐患,经确认后形成临时性维修计划实施预测维修,有效的将设备运行中潜在的问题予以解决。设备点检和保养体系的完善和良好实施,维持和保持了设备的良好性能和技术状态,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故障停机,为实现设备状态可控和预防不良的设备劣化越来越发挥出重要作用。

4.提供技术人才保证

实行动态激励,打造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预防设备劣化提供技术人才保证。技术人才队伍的动态激励机制,是洛阳卷烟厂提高维修人员技能水平,保持设备维修队伍稳定,预防设备劣化强大活力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多次安排维修人员到先进企业和主机厂学习、培训,查漏补缺。以2012年6~7月份为例,部室及车间共组织各种形式培训35场次;同时,各车间也以不同的形式组织技术交流活动,如技术分析会、技术大讲堂等。

(2)建立维修人员个人业绩档案,为晋级、晋升提供依据。建立并实施《修理工管理考核办法》,以制度方式明确了修理人员的职责、培训、考评(技能评定、民主评议)等内容,实行动态的修理工分级(待遇)管理,能者上、庸者下,激励修理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评价机制的建立,带动和鼓励更多的技术人才不断学习新技术,探索新方法,搭建员工提升专业知识和推进技术进步的平台。

(3)高度重视技术队伍的培养,积极打造技术人员的成长通道,推行中级职称项目课题制,在全厂技术人员之间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发表一篇论文,参与一项成果,组织一项技术课题攻关,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示范作用的同时提升技术队伍人员的业务素质。

四、实施效果

基于设备劣化预防的设备“可靠性维修”模式,有效地使企业整体设备管理水平得以提升,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得以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主动预防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以设备劣化预防预控为核心的设备故障预防机制。在企业整体“可靠性维修”模式设备管理构架下,各设备使用部门建立了各具特色的预防预控模式。制丝车间实行设备故障刚性考核,强化维修队伍责任意识;卷包车间采用维修工“区域承包联防维修”的模式,将维修工与机台设备运行情况挂钩,进一步提高了维修工的积极主动性。

(2)劣化预防工作有效发挥预知作用,减少了故障停机,为设备效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了有力支持。全年发现并处理设备问题超过800余项,通过早发现、早排除消除了设备停机隐患,有效避免了突发性停机对设备构件的连锁性损坏,为全年有效作业率的提升、设备维修费用的降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设备故障率持续降低,设备有效率持续提升。2012年制丝设备平均故障率为0.07%,同比降低了0.04个百分点,较公司下达目标0.3%低0.23个百分点。卷包设备有效作业率为93.33%,同比提高了5.1个百分点,较公司下达目标88.5%提高4.83个百分点。

(4)综合能耗消耗明显降低。设备作业率提高、故障率的降低,提高了设备综合效率和单位时间产能,有效带动能耗的降低。2012年企业综合能耗为2.97kg标煤/万支,较2011年降低0.36kg标煤/万支(下浮10.81%),较公司下达目标降低0.268kg标煤/万支(下浮8.28%)。

(5)锻炼出一支能够适应企业管理要求的设备管理队伍。通过“可靠性维修”模式的构建,使从事设备工作的各岗位人员,从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企业设备管理理念和思路有了更为明晰的认识,每个人都清楚自己每天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应该干到什么效果。管理人员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能够统筹安排,维修人员对提高自己维修技能、认真做好设备维护和故障修复有了更大的积极主动性,为企业当前乃至今后设备管理水平的持续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五、结束语

设备保障是确保产能保供和质量保证的重要基础。基于设备劣化预防的设备“可靠性维修”模式的实施,把设备保养体系、点检管理、设备状态检测、寿命周期管理、故障缺陷管理及设备信息化分析应用等流程进行有效集成,输出维修计划,实施主动维修、预测维修和预防维修,取得了良好效果,使企业整体设备管理水平得以提升,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得以提高,为设备管理上水平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W13.12-09

猜你喜欢

卷烟厂劣化车间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高中作文选粹
基于S形试件五轴数控机床动态性能劣化评价
招工啦
“扶贫车间”拔穷根
跨海桥梁混凝土劣化分析及预养护
双冷源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在卷烟厂的节能应用分析
把农业搬进车间
八钢2500m3高炉适应焦炭质量劣化的生产实践
精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