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内河综合整治规划设计的研究与思考——以江油市涪江内河段综合整治工程规划设计为例

2013-08-15白友波严昭昭

四川水力发电 2013年5期
关键词:江油市涪江河段

白友波,严昭昭

(1.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72;2.四川省水利厅,四川成都 610017)

1 概述

城市内河的综合整治已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如何从河道的自然性和历史性出发,结合城市规划、河道治理、风景园林、生态湿地、水能开发等综合整治手段,还原城市内河的自然与文化属性,全方位提升人居环境、生活品质,实现整治手段由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变,实现设计理念由工程治河向生态治河的提升成为2007年7月江油市涪江河堤改造工程指挥部委托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江油市涪江内河段综合整治工程规划设计中研究和思考的主要问题。

2 江油市概况及涪江内河段存在的问题

2.1 江油市概况

(1)历史人文。

江油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乡,是一座风景如画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位于成都经济圈北端的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旅游城市,素有“李白故里,九寨门户,蜀道咽喉,华夏诗城”之美誉。

(2)自然水系。

江油市位于四川省第二大平原——江彰平原的中北部。城区拥有“三水绕城、涪江为脉、南北六河、龙门八堰”得天独厚的水系资源。涪江系嘉陵江右岸的最大支流,长江的二级支流。

(3)城市定位。

江油市是四川省重要的冶金、建材、能源、国防科研基地,也是绵阳经济带上重要的中心城市,更是川西北的工业重镇。《江油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将其城市性质定义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重要的冶金能源工业和文化旅游城市。

2.2 涪江内河段存在的问题

2.2.1 河道现状

涪江内河段河道宽度为176~300m,地处龙门山暴雨区,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且流量较大。堤防经过30多年的运行,部分堤段的基础已被洪水冲刷破坏,堤身老化、单薄,沉陷严重,从而影响到堤体的稳定。涪江内河段水流较缓,泥沙淤积,造成河床抬高、河道不规则、倒滩水多、水流紊乱,并且河床宽度、坡降不一致。内河段共有11处淤积严重的河段,最大淤积高度超过正常河床2m以上,有2处淤积区占据河床面的三分之二左右,阻塞河道行洪断面,严重影响到该河段的行洪能力,并且其堤顶高程不满足城市防洪要求。

2.2.2 环境现状

涪江内河段属江油市工业经济和乡镇企业较为发达的区域,两岸分布有大量的工业厂矿企业和人口,造成了该段河道既是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河道,又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泄河道,形成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多种污染源并存的现状。由于江油市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滞后,造成污水处理厂未能满负荷运行,除市区部分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外,其余则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

2.2.3 景观现状

20世纪70年代修建涪江堤防时,仅考虑了城市防洪单一功能,现两岸堤顶宽4~6m,堤身高于河道常年水位5~10m,高于城区地面3~6 m。其上游两侧改造为人工硬质驳岸,景观较差;中游涪江西岸开发为滨江小吃一条街;下游涪江干流与昌明河交汇处则为河滩和杂草岸坡,涪江水位较低时,河床大量裸露在水面以上,长有野生芦苇,景观凌乱。由于长期缺乏对沿河景观的规划与管理,导致城市形象凌乱而平淡,城市景观风貌缺乏层次感,地段相互关系偶然性很强,用地功能单一,滨江空间公共性较差,生态环境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2.2.4 水资源利用

涪江内河段的水资源利用主要为农业灌溉、生产生活用水和小型水电站开发等。

3 涪江内河段河道整治的布局与规划原则

涪江内河段综合整治工程范围为江油市中坝镇岩嘴头~彰明北江渡之间的涪江干流河道,长约13.2km,天然落差31.9m,平均坡降约2.42‰。根据其现状,以开发利用为基础,以促进沿江两岸乡镇新农村建设、提升江油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为目的,充分利用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理念先进、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计新颖、经济实用”为指导思想,工程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治理重在体现城市防洪、生态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协调统一。

(1)系统性综合整治原则。从河道的防洪规划出发,在满足河道防洪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城市规划、水能开发规划、河道治理、污水治理、湖面景观、滨水景观等内容,按河道梯级景观湖、城市规划布局对河道进行系统全面的整合治理。

(2)坚持整治可持续发展原则。结合原水能开发规划,根据河道特性与城市分区规划调整水闸位置及水面高程,在满足水能开发的同时,形成宽阔的湖面。以发电效益为防洪和生态景观后期运行输送血液。提出了“以电养景”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理念。

(4)结合城市规划,因地制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河道主导功能要求,力求河道形态自然化、滨水环境宜人化、配套设施人性化、保护与开发相和谐。

4 最终实施的河道综合整治方案

4.1 河道疏浚方案

根据整治河段淤积现状,需要对河床进行疏浚。由于整治河段上游21km处即将完建武都水库,将拦截上游河段泥沙,从而大大减少了整治河段内的泥沙来量,为河道疏浚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

(1)遵循“深掏滩、低做堰”的原则,在保证河堤安全的前提下,对河道淤积区进行开挖清淤,降低河床高程,增加行洪断面,增大行洪能力。

(2)结合堤防改造工程,采用河道疏浚的砂卵石作为堤体的填筑料,节约工程投资,减少新增堤体填筑料料场的水土流失和环境保护工作。

(3)将堤防的改造与河道疏浚相结合,统筹协调,以达到防洪、泄洪、抗冲相结合的目的。

4.2 截污纳管

截污纳管就是建设和改造位于河道沿线的工厂、学校、宾馆、餐饮、居民区等污水生产单位内部的污水管道,将其就近接入城镇路下的二级管网污水管道系统中,并输至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过程。在河道综合整治的诸多方法中,截污纳管作为一种从根本上定位和改造影响水系源头污染的方式,是改善水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涪江内河整治段污水管道沿涪江两岸堤防内侧布置,敷设在绿化带及道路下并接入下游污水处理厂。

两组母亲生活质量比较,ASD组母亲生活质量各维度(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1),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3)

4.3 生态景观治理

景观治理和生态修复是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追求目标。城市水景观是城市景观体系中极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是城市中理想的生态走廊、最高质量的城市绿线。对滨水生态的重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追求,是贴近自然的还原,是城市生活最高境界的渴求。

通过对自然和地域文化的分析和研究,将江油市“两山夹城灵秀,三水穿城蜿蜒”的山水文化,“李白故里”的诗仙酒城文化、特产文化及民俗风情作为自然、人文元素融入涪江两岸的景观设计中。

4.3.1 驳岸景观

传统的驳岸基本为墙式或坡式护岸,这种形式对水陆生态体系的分隔作用比较明显。在涪江内河段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中,根据河道防洪、景观水库防渗功能要求,驳岸均在已建堤防基础上进行修复改建。堤顶高程由控制水位加安全超高确定,改建后的堤岸迎水面坡比为1∶1.75,背水面坡比为1∶1.6,堤顶宽度为8~10m。河岸型式为斜坡复式断面,景观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采用钢筋混凝土面板加截水墙防渗,基础设置混凝土趾板抗冲刷。正常蓄水位超高0.5~1m设置3~6m宽的亲水步道,步道以上为植草和灌木护坡。

4.3.2 湿地景观

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有着“地球之肾”的美誉。在自然生态平衡日益遭到破坏,沼泽、湖泊、海洋等自然湿地面积逐渐减少的现今,构建人工湿地,以人工的方式还原自然的细胞,为生物和人类自身营造生息的生态空间,已成为景观园林环境学者、城市设计建设者关注和实现的目标,也是我们在河道景观修复中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在三级景观湖正常蓄水的情况下,河道中的蓄水将补给堤外地下水,可形成河道两岸储水湿润带,利用其做人工湿地、防洪绿地、生态公园等的补充水源,可形成涪江两岸生态绿色廊道,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亦可将其引入堤后现有的城市水系中,做为补充城市生态环境用水之用。

4.3.3 滨河景观

(1)宏观层面。以翰林广场为立足点,展现涪江两岸发展时序的三元——过去、现在和未来。涪江一桥至二桥区间为“过去”空间,以“遗产管理——城市记忆”为主题;一桥至三桥区间为“现在”空间,以“当今梳理——城市解读”为主题;二桥至岩嘴头区间以及三桥至彰明北江渡区间为“未来”空间,以“未来展望——城市畅想”为主题。

(2)中观层面。在景观的设计和序列组织中,一桥至二桥区间为历史民俗风光带和人文风光带,二桥至岩嘴头区间为自然生态风光带,一桥至三桥区间为商业风光带,三桥至彰明北江渡区间为自然生态风光带。

(3)微观层面。在涪江两岸设置五大广场,分别为以文化教育为主题的翰林广场,以时尚休闲为主题的金轮广场,以生态度假为主题的皓月广场,以及以市民休闲为主题的江天广场和涪滨广场。五大广场之间以绿化带进行衔接和过渡,并适当设置小的景点以丰富空间。

4.4 水资源开发方案

根据地形地势、市政规划和滨河景观定位将涪江内河段13.2km河道规划为三个梯级景观湖并进行水能开发。一级景观湖正常蓄水位高程538m,二级景观湖正常蓄水位高程526m,三级景观湖正常蓄水位高程519m。

三级景观湖电站总装机容量34MW,多年平均发电量14166.9万kW·h,按四川省目前新建火电站平均上网电价0.345元/kW·h估算,则多年平均发电效益为4712.7万元。

5 结语

城市内河综合整治以规划为先导,将城市规划、水系、景观、旅游、综合利用等内容纳入总体规划方案之中进行系统策划。在保证滨水城市空间和水力资源有效配置、合理利用的前提和基础上编制城市内河综合整治规划方案,同时考虑城市规划建设的特点,河道综合整治规划应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和防洪规划,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在截污纳管和防洪排涝的同时应充分重视堤防工程对城市景观的影响,选择合理的驳岸型式以解决河工建筑物与城市建筑不协调的矛盾。堤防的主要功能是防洪,但它更是河道滨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创造丰富多彩和生态自然的驳岸景观,对于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来说尤其显得重要。人和自然和谐相融,在创造解决防洪、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探索工程运行期如何具备自我造血功能,是成都院在涪江内河段综合整治工程规划中的集中展现。

猜你喜欢

江油市涪江河段
算命
有惊无险
四川江油市马头山地区三叠系碳酸盐岩地热资源特征
作品欣赏
田间趣事
关于社区健身体育设施的现状研究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石泸高速公路(红河段)正式通车
李培基《绚彩涪江岸》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礼赞母亲河涪江绵阳作家“涪江溯源”文学采风创作活动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