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隰县县城地热资源研究分析

2013-08-15

山西焦煤科技 2013年11期
关键词:隰县本区热流

王 健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炭资源地质局,山西 太原 030045)

地热(能)资源是指能够为人类经济开发和利用的地球内部的热能资源,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的一种。

山西是地热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隰县地处吕梁山中南部,属地热异常区。本次拟对隰县县城的地热资源进行分析。

1 隰县县城周围地热地质背景

1.1 地 层

隰县县城周围大部被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和上第三系上新统所覆盖,沟谷中有三叠系下统二马营组零星出露。区内发育的地层由老至新为:奥陶系中统上下马家沟组、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和尚沟组、二马营组,上第三系上新统,第四系下~上更新统。总厚度2 000 m左右。

1.2 构 造

该地区位于鄂尔多斯断块(山西部分南部)二级单元内,处于兴县~石楼南北向褶带石楼暖泉褶皱束南端,离石大断裂南段西侧。

离石大断裂是一条近南北向构造带,断裂以东以吕梁复背斜为主体的晋西隆起带呈南北向展布,因此,南北向构造是控制本地区构造变形的主体构造。

离石断裂带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吕梁山以西,东经111°15'附近,北起山西省兴县交楼申,南经黑茶山、峪口,继而自离石马头山经金罗、中阳县宋家沟、隰县紫荆山、五鹿山、蒲县黑龙关,直至临汾峪里,绵延逾270 km,宽200~2 000 m。以东为吕梁山,以西为黄土高原。断裂带北段(兴县交楼申-离石),东有太古界超基性岩呈串珠状展布,离石以西,断裂带西侧,有燕山期金伯利岩石出露,紫金山燕山期碱性岩浆活动亦与离石断裂活动有关。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断裂带是地热传导和岩浆活动带,深部岩浆侵入和热力作用事件的发生,可使该区地下深处形成许多隐伏的中深成侵入岩或浅成~喷发相岩体及其伴随的热力构造。离石断裂带内部基底结构主要发育有新华夏系断裂,基底结构呈阶梯状地堑构造。这些构造挽近时期以来活动十分强烈,致使离石断裂带附近地震比较频繁,同时也为深部热流向地表传导提供了通道。

1.3 岩浆岩

区域范围内的岩浆活动主要为燕山期岩浆岩,有紫金山碱性杂岩体和尖家沟金伯利岩,二者都出露在离石断裂带上。

根据山西省构造岩浆岩图,距隰县县城东21 km离石大断裂的东侧,有界河口岩群变质基性火山岩、中元古代细粗黑云母花岗岩、中太古代片麻岩出露。

这些岩体来源深,属幔源型岩浆岩,具多期次活动的特点。新生代构造对中生代构造有一定的继承性,其深部至今仍有岩浆热液间隙性活动。

1.4 水文地质

本地区位于黄河东断凹水文地质单元东部,东西两侧受南北向离石大断裂及其分支所控制,地表绝大部分被第四系及上第三系地层所覆盖,发育有树枝状水系,均向西注入黄河。

根据含水介质的分布特征、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本区地下水可分为四种类型: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层组;碎屑岩类夹碳酸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层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组;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组。

河谷冲积层潜水具有多种补给来源,主要是:降水与地表洪流的入渗;区外上游地下水的径流补给;河谷两侧孔隙水与基岩地下水的排泄补给。

2 隰县县城周围地热地质条件

2.1 大地热流值分布

居里等温面是反映地壳深部热传导过程的一个等温面,等温面的高低反映了地热源的热流值大小,所以,居里等温面是判断地下热状态的物理面。山西居里等温面总体上是一条北东向的隆起带,其轴线与山西断陷盆地的轴线基本重合,中部盆地区居里等温面埋深一般在18~20 km,盆地东西山区等温面埋深显著增大,隰县县城等温面埋深在22 km左右。

根据山西省大地热流值等值线与热水点分布图,本区大地热流值1.5 HFU(62.8 mW/m2)左右,稍大于全球平均大地热流值(约 1.47 HFU=61.5 mW/m2)。

根据区域热流值高,一般表征地壳薄,居里等温面埋深浅,深部热状态高的基本认识,隰县县城居里等温面埋深较盆地地区大,大地热流值较盆地地区低,深部热状态相对盆地地区要低。在与隰县县城相邻的大地热流值为1.5 HFU(62 mW/m2)左右的临汾、太原盆地边缘均有热水点分布,预测隰县县城也有热水存在。

2.2 地热异常显示

根据此次野外调查,在隰县县城东面约20 km处有1口水井,井深616 m,取水层位奥陶系中统,井底温度28℃,出口温度24℃,本区恒温带的温度约为12℃,经推算,该井地温梯度约3.11℃。

据隰县下李一带的1个钻孔资料显示,终孔层位太原组底部,孔深1 567.17 m,井底温度54℃,经推算,该井地温梯度约2.86℃。

以上水井和钻孔资料均说明本区存在地热异常。

2.3 储热条件

储热条件必须具备保温层、热储层、热源和热流体通道四个要素。

1)保温层。根据以上资料分析,隰县县城内巨厚的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地层隔水、隔热作用相对良好。据洪洞地热资源普查资料证实,这套地层是较好的隔热层。根据区域资料推算,本区隔热层厚度约1 695 m。

2)热储层。隰县县城位于离石大断裂南段西侧,离石大断裂东部大面积灰岩出露,为地下水的补给创造了良好的地质条件。本区地下水接受东部侧向补给,距补给区较远,埋藏较深,水流滞缓,使得地下热能得以聚集,为本区储热层,总厚度约405 m。

3)热源。隰县县城位于离石大断裂南段西侧,已有资料表明,区内大地热流值为62.8 mW/m2,稍大于全球平均大地热流值。

4)热流体通道。隰县县城位于离石大断裂南段西侧,离石大断裂呈北北西向,向南延伸直至临汾盆地。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系覆盖,地层产状多直立,以至倒转向东侧,影响范围可达2 km。断距仍表现为中部断距大,两端断距小,离石大断裂属岩石圈断裂,形成了沟通热源和热水活动的通道。

3 结论

从隰县县城保温层厚度分析,恒温层埋深按100 m,恒温按12℃计,每百米地热增温按异常起始值3℃计,在地下2 200 m深的含水层内地热温度约应为:12℃ +(2 200-100)÷100×3℃ =75℃。

考虑到隰县县城内储热条件,推测其地热梯度会大于3℃,隰县地热井含水层内地热温度会大于75℃。考虑深度损耗因素,出口温度应为50℃左右。

根据《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11615-2010,该地热田温度分级应属温热水(40℃≤t<60℃),可用作医疗、洗浴、温室等。勘查类型属二类一型,即:中低温地热田(Ⅱ),热储呈层状,分布面积广,岩性、厚度稳定,构造条件比较简单(Ⅱ-1)。

从上述条件可见,隰县县城附近有着良好的地热资源和开发利用潜力,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武铁山,郭立琴.山西省岩石地层[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275-283.

[2]武铁山.山西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341-348.

猜你喜欢

隰县本区热流
隰县玉露香梨发出第一张全渠道授权证书
“隰县玉露香梨”品牌建设
柴达木盆地及其毗邻山地植物区系研究
开原市小甸子区多金属矿成矿期及分带性研究
内倾斜护帮结构控释注水漏斗热流道注塑模具
空调温控器上盖热流道注塑模具设计
聚合物微型零件的热流固耦合变形特性
山西:隰县玉露香梨精品版开通上线
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透明壳盖侧抽模热流道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