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审美教育在乳腺癌治疗教学中的应用医学教育
2013-08-15金功圣
金功圣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二科 蚌埠233004
医学审美教育是目前医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具体的实例,实施医学审美教育,才能提高医学生的医学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创造力。同时也将医学审美的意识渗透到各项教学当中,达到全面发展医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1 乳腺癌治疗中实施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发展,女性已经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自身形象。乳腺癌手术会将乳房切除并留下瘢痕。对于患者的家属和朋友来说可能没有什么,但是对患者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直接关系到女性的自信。甚至有的女性患者以此产生抑郁或者发生更严重的情况[1]。因此,在对女性乳腺癌的治疗中,保乳手术显得尤为重要,是乳腺外科医师们应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1.1 实施保乳和乳房再造治疗的主要目的 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提倡保乳和乳房再造治疗的主要目的:(1)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留患者的乳房或乳房外形,让患者感觉到自己的乳房还存在,没有残缺感,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感受,进一步的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2)不会影响临床效果: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保乳和乳房再造治疗,不仅能保持患者乳房的原来面貌,同时还不会影响根治手术的效果,并能够对一些疾病起到局部控制的作用[2]。(3)达到医学美容效果:经过术前综合评估,切口设计,精细的操作以及美容缝合技术,重建腺体或乳房,使手术效果更加完美。
1.2 实施保乳和乳房再造治疗在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医学审美教育工作中,实施保乳治疗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对现代医学模式与循证医学理念的认识。两者之间孰轻孰重的情况经常发生,从而导致实施比较困难。在给患者治疗时,往往考虑到患者的心理感受、家庭情况以及其他因素。对于病情严重者,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往往重视根治性手术治疗而忽略了患者的心理感受。另外,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在乳腺癌治疗中,我们要全面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在达到患者同等生存机会的同时,尽量考虑患者的生活质量问题。因此,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实施医学审美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3]。
2 实施医学审美教育的具体方法
2.1 合理开设医学教育课程 结构合理化的开设医学教育课程,并进行优化。目前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审美课程有以下三类:(1)普通选修课程:主要有美学原理、艺术原理、艺术概论与大学语文等。开设这些课程能够有效帮助医学生正确看待审美,有效培养其审美思想和审美的趣味性以及审美的能力,为医学生的医学审美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2)医学与美学同步实施:主要有医学美学概论、美容医学基础、康复医学美学与医学审美心理学等。这些课程能够系统性反应出在医学中美学的重要性,医学生通过加强这类知识的学习从而全面的了解医学中美学特点、基本操作技巧以及思维方法等,提高其思想和理论上的认识。(3)开设蕴含审美内容的课程:有数学、生理学、解剖学与伦理学等。能够有效帮助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审美,从这种含美的因素中更深层次了解美学。例如在数学中学习到形式的美。从解剖学中学习到人体线条、比例以及对称的美。从体育课程中学习人体健力的美。从伦理学中学习到医德的美等。从这些蕴含审美的因素中学习,全面提升医学生的审美观点。
2.2 加强医学审美的实践 审美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医学审美同样也是审美中的一种体现。医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审美的具体事例,才能提升自己的亲身感官。通过想象和具体实例有效结合,达到美学的最大实施效果。因此,医学院校应与相应的医院进行联合,拓宽医学教学的路径,有效提高学生们的认识。让医学生们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临床实践巧妙结合。这是整个医学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另外,医疗技术的美也是整个医学审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技术操作的美,提高医学生们审美创造能力。通过实践,进一步使学生们去验证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提升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4]。
3 总结
综上所述,医学审美教育是一个连续性和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也是医学的最高体现。只有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加强对医学生的审美教育,加强其审美的具体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巧妙结合。让医学生能够从理性和感性的角度,将美的实质和构成进行思考与处理。进一步提升医学生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力,增强临床中审美实施和体现,进一步完善医学审美的不足。
[1]甘华,欧阳学平.医学审美治疗方法的理论探索和实践[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6,18(2):56-57.
[2]李红梅,许凤,王海君.在医学化学教学中贯穿美学教育理念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医学人才[J].西北医学教育,2008,23(2):78-79.
[3]田力,范妮娜,田晓晔,等.谈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中国医疗前沿,2007,23(17):833-834.
[4]杨光伦.医学审美教育在乳腺癌治疗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6,21(4):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