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PPO技术结合LCP前置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
2013-08-15朱书朝王书元
朱书朝 王书元
河南南阳市骨科医院 南阳473000
肱骨干骨折是上肢常见骨折,手术固定治疗具有固定可靠、患肢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已经逐渐被认同。但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有创伤大、失血多、钢板不附贴、骨折延迟愈合及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等缺点。2010-01一2012-01,我院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minimally inva-sir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前方入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前置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患者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1~76岁,平均42岁。左侧9例,右侧6例。受伤原因:摔伤7例,车祸伤5例,砸伤3例。骨折按AO分型:A2型1例,B1型1例,B2型3例,B3型4例,C1型2例,C2型2例,C3型2例。伤后5 d~7 d手术,均为闭合性骨折。合并高血压病3例,糖尿病1例,冠心病1例。伴桡神经损伤3例。
1.2 手术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取平卧位,患肢外展于侧台上。于肘部屈肘侧皮肤横纹上方2~5 cm处作一长约5 cm切口,经肱二头肌外侧缘间隙进入,显露肱肌并切开。骨折近端作一约3 cm切口,在肱二头肌外侧切开肱肌,贴紧肱骨下段前面于肌肉下骨膜外向近端逆行开一隧道。C臂透视下间接复位骨折端,沿隧道于肱骨前面插入LCP。如术中间接复位不理想,则行小切口切开复位骨折断端,尽量保护骨折端的骨膜和软组织血运[1]。固定前完成复位,螺钉固定,近端部分螺孔经皮尖刀开口分离软组织,保护套保护下螺钉固定。
1.3 术后处理 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常规三角巾悬吊患肢。麻醉消失后即可行上肢肌肉等长收缩功能锻炼,次日即可保护下行肩、肘关节及手部功能锻炼。
2 结果
术中平均出血量150 mL,手术平均时间65 min,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医源性桡神经损伤者。术后平均随访6~18个月,15例骨折均于术后3~6个月临床愈合。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优11例,良4例。肘关节功能评分参照Aitken和Rorabeek评分系统,优10例,良4例,可1例。
3 讨论
肱骨干骨折的手术方法主要有普通加压钢板、外固定支架等。复杂肱骨干骨折手术需广泛剥离且需探查桡神经,术后切口疼痛对肩肘关节活动有一定影响,加大切口感染、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几率。
3.1 MIPPO的优点(1)锁定钢板及螺钉均带有螺纹,钢板与螺钉紧密结合成一体,具有成角稳定性,抗拔出力强。(2)钢板相当于内置外固定支架,不与骨质直接接触,骨外膜损伤更小,减少对局部血液供应干扰,符合微创原则。(3)间接复位,不强求解剖复位,通过闭合复位,不需要剥离组织和骨膜,对骨折端血运影响小,骨折愈合率高,感染率低[2]。
3.2 前方入路LCP前置固定的优点(1)患者平卧位,骨面平坦,钢板贴附性好,有利于术中操作。(2)术中不常规探查桡神经,避免钢板和桡神经直接接触,减少术中对桡神经干扰,减少桡神经医源性损伤几率。(3)切口解剖标志清晰,可触及肱二头肌外侧缘。从肌间隙解剖深入,创伤小、出血少,通常不需输血[3]。(4)术后患肢功能恢复好。(4)对粉碎骨折及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也能提供较为稳定的固定。
3.3 注意事项(1)术前行正侧位X线片和三维CT,以掌握骨折的类型、特点及局部解剖。(2)积极控制并存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3)术中在C形臂透视下确认骨折复位情况、钢板位置。间接复位,操作轻柔,不要求解剖复位,保护骨折端血运,力求骨折力线正,无短缩,无成角及旋转畸形。(4)肱骨张力在后侧或前外侧,但张力相当低,可不遵循张力带固定原则,将钢板置于肱骨前方。在肱骨中段,桡神经经位于肱骨后方,前侧插入钢板是安全的。在肱骨远端,桡神经位于肱骨外侧肱桡肌与肱肌之间,术中始终保持钢板在肱骨前面固定,避免钢板和桡神经直接接触,比较安全[4]。(4)对于术前桡神经损伤患者,术中应常规探查桡神经[5]。(5)骨折远端钢板不能放置过低,以免影响肘关节功能。(6)术后早期进行手部及腕关节功能锻炼。患者疼痛减轻后也应早开始主动肩关节活动,防止形成肩关节僵直和骨化性肌炎发生。
[1]薛峰,陈兵乾,盛晓文,等.MIPPO技术治疗四肢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9,12(2):207.
[2]胥少汀,葛宝丰.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416-417.
[3]王保兵,王文德,李宗宝,等.前方入路钢板前置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11(1):83.
[4]罗从风,姜锐,胡承方,等.锁定加压钢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初步报告[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1):1 005-1 009.
[5]王岩主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1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 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