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施工现场高处作业安全技术
2013-08-15王辉
王 辉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总承包部,山西太原 030002)
0 引言
众所周知,高处作业、坍塌、物体打击、触电和机械伤害是建筑施工的“五大伤害”,其中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率最高、危险性最大、死亡人数最多。持续并深入研究建筑工程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及安全防范技术并应用于工程实践,从根源上遏制这类事故的发生,是降低建筑行业伤亡事故的关键,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1 高处作业概述
高处作业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 m以上(含2 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当人从2 m及以上的高度坠落时,很可能会造成重伤、残疾甚至死亡的结果。
高处作业的特点是种类繁多,工作量大,作业环境复杂多变,空间占有量大,面广,劳动强度大,多工种交叉施工,危险因素多,工期长,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高处作业因高度不同,其可能坠落的半径也不同。当作业基础高度为2 m~5 m(一级作业)时,坠落半径为3 m;5 m~15 m(二级作业)时,坠落半径为4 m;15 m~30 m(三级作业)时,坠落半径为5 m;大于30 m(特级作业)时,坠落半径为6 m。可见,作业高度越高,危险性就越大,造成伤亡事故的损失也越多。
2 高处作业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形式
高处作业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方面。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又包括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和施工人员行为不安全。例如制度不健全,安全教育、交底、检查等未真正落实,作业人员不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缺乏安全操作知识和经验,酒后或带病上岗,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等;物的不安全状态又包括施工环境的不安全和防护设施缺失或无效。例如施工条件恶劣,作业面荷载超限,现场照明不良,安全防护不到位,支撑设施搭设不合格或有缺陷,安全设施随意拆除或改变等。
综上所述,高处作业安全技术应从规范操作行为、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和设置有效防护、扭转物的不安全状态两方面入手。
3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3.1 管理及组织措施
1)安全生产责任书必须层层签定。事实上,很多项目都让这个工作流于空洞的形式,只为应付检查而用。倘若出现安全事故对责任进行界定时,根本无法提供有力依据。所以安全生产责任书要作为重要的项目资料逐一签定、落实、谨记并保存。
2)施工前,项目施工员或技术员应就高处作业的内容、设施、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操作注意事项等进行教育和交底,并落实签字手续,否则不得施工。笔者认为安全教育不要千篇一律,最好可以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工种、班组、施工阶段、施工季节等不同要点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教育无需拘泥于某种固定格式,可采取试卷、板报、讲座、会议、交谈等灵活多样、生动形象的形式,寓教于乐。安全交底也同样,因多数操作工人文化水平偏低,长篇大论地照抄规范显然不切实际,可以尝试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将安全操作要领加以描述,让一线人员一听就懂,一看就会,并签字认可。
3)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其具体设施必须列入施工组织设计之中,必要时编制高处作业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宜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写,并与深基坑、脚手架、模板、吊篮、卸料平台、操作平台、起重设备等密切相关,避免假大空或照搬规范。只要针对性强、关键点清晰、切实可行即可。
4)严格落实高处作业的安全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安全检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项目部周检、月检、班组日检、安全员自查、电工巡检等,所有检查都要以记录、纪要、填表、日志等方式存档备案。
5)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应认可同意,并采取可靠措施防范危险,同时对操作人员加以告知,作业后应立即恢复。
3.2 规范操作行为、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
1)很多高空作业工人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并不清楚就盲目施工,这会埋下潜在的安全隐患,且这类隐患极易发展为事故。故应对高处作业人员定期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考试通过后持证作业。
2)安全帽和安全带是直接关系到高空作业人员生命的必备武器,千万不可嫌麻烦、累赘或存在侥幸心理而丢掷一旁。高处作业人员更要切记按规范要求穿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吊篮施工,不系保险绳作业的现象非常普遍,有些作业人员虽然系了保险绳,但事实上这条安全绳未与建筑物有效连接,却挂在吊篮上,如果出现高处坠落的险情根本无法起到安全保险的作用。所以吊篮施工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3)下述情况应特别注意:酒后、六级以上的大风天气严禁高处作业;雨雪天作业时须采取可靠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作业前认真检查各种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确认其完好方可使用。发现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排除。恶劣天气过后须先检查安全设施的可靠性,整修合格才能复工。
4)高处作业使用的物料、拆卸下的物件、构件等应摆放平稳并及时清运,千万不能在临边、洞口、脚手架、卸料平台、吊篮等处随意、大量放置。卸料平台、吊篮、电梯等设施上要悬挂荷载限定牌。笔者建议上面标注的限定值尽量避免N,kN等这样的专业术语,最好浅显易懂,如采用kg,t甚至适当地直接注明荷载人数等,让操作工人一看就明白。
5)大型起重设备高处坠落的事故频频发生,不容忽视。为避免事故就应定期检测安全、限位、停靠等装置。塔吊的防坠器必须每年检测,确保有效作用;电梯司机应持证上岗,并切记不得超负荷载人上下。
3.3 设置有效防护、扭转物的不安全状态
3.3.1 临边作业安全技术
基坑周边、楼梯边、阳台边、卸料平台两边、楼层周边、电梯、塔吊或龙门架与建筑物连接通道的两边等临边位置,基本防护是安装防护栏杆,部分临边还需加设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严密,或下面安装不低于180 mm的挡脚板。防护栏杆分上、下两道,上杆距地面1.0 m~1.2 m,下杆离地面0.5 m~0.6 m。笔者认为,临边防护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容易操作,但由于施工现场临边大量存在,所以很容易出现部分防护被忽视或遗漏或虽然采取了防护但措施不力的现象。扭转上述现象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多检查、多留心,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这样便可消除临边防护缺失带来的安全隐患。
3.3.2 洞口作业安全技术
洞口防护安全技术与临边防护基本相同,有些洞口防护可采用盖板、结构钢筋网格等进行掩盖。电梯井等尺寸大的竖向洞口、落地洞口必须加装定型防护门,里面每隔两层并不大于10 m设置一道安全网。另外,大尺寸的洞口要加设安全标志,夜间还需有红灯警示。在笔者看来,施工洞口的防护重点在于盖板尺寸的适合性,应确保对洞口的全部覆盖,且能够可靠固定。电梯井建议使用定型化、工具式、高度1.5 m~2 m的防护门,这样的防护门不仅美观实用,而且可以周转使用,既方便又实惠。
3.3.3 攀登作业安全技术
攀登作业必须使用的工具有各种梯子。不同类型的梯子都有国家标准及规定和要求,如角度、斜度、宽度、高度、连接措施、拉攀措施和受力性能等。踏板的使用荷载规定为1 100 N,是以人及衣物的总重量作为750 N乘以动荷载安全系数1.5而定的,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讲,过于胖重的人是不宜作攀登作业的。施工现场移动式梯子种类很多,使用也相对频繁,而操作人员往往因其构造简单,容易搬移,却忽视了它的安全使用要求,最终成为高处坠落的隐患所在。为防患于未然,新梯子在使用前必须按照现行的国家标准进行质量验收,同时须经常性地进行检查和检修。
3.3.4 脚手架作业安全技术
脚手架安全技术的重点包括以下十项内容:基础、材质、尺寸、脚手板、连接、护栏与护网、承重、上下、防雷、验收。如果这十项内容都能够严格按照规范执行,那么导致脚手架坍塌合并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频率将可以有效降低。
4 结语
一直以来,施工现场高处坠落的事故都时有发生。这种事故可能单独出现,带来的是个体生命的伤亡;它也会和坍塌、物体打击等联合构成重大安全事故,造成群体伤亡的惨剧。所以对高处作业安全技术的探讨始终都是企业和项目安全管理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很多项目上发现,操作人员在高处作业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的现象很普遍,几经劝告也收效甚微。这充分反映了劳务人员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极低关注度,也让笔者十分痛心。所以反复进行安全教育、不断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尤其是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并指导具体施工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还须以安全可靠为出发点,规范施工技术,合理搭设和使用安全防护设施,并通过反复检查使之保持安全状态。相信通过高处作业安全技术的持续、有效落实和不断改进,从根本上减少乃至遏制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一定能够实现。
[1] JGJ 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