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玄武湖景区综合整治之探索与思考
2013-08-15张小军李晓军白艳萍
张小军 李晓军 白艳萍
(1.南京市玄武湖管理处,江苏南京 210009;2.江苏大千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9;3.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 211168)
2009年4月,南京市政府决定实施玄武湖环境综合整治,努力使玄武湖“脱胎换骨”,还湖于民,还绿于民,还景于民。玄武湖位于南京主城区内,是国家级钟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公园,其历史悠久、景色宜人、内涵丰富,年接待游客近1 500万人次。玄武湖位置重要、地位特殊、社会关注,而以“脱胎换骨”为整治目标,可见其重要性和迫切性。玄武湖景区面积约4.37 km2,其中湖面3.74 km2,环湖10 km,是紫金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周紧邻城市主干道和许多南京著名景点,其位置十分重要。玄武湖中五个小岛为五洲,即环洲、樱洲、梁洲、翠洲和菱洲,岛和岛以及环湖路之间由湖堤、桥梁和道路连通。玄武湖景区共有玄武门、解放门、太平门、翠洲门和和平门五处出入口,玄武门是景区的主入口。
1 综合整治的总体定位
综合整治的核心是要在景区建设发展过程的种种问题中,找到制约景区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玄武湖历经多次环境整治,未能或未能完全解决好建设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无论景区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实际上都回避不了景区定位、核心资源和功能需求的问题。
1.1 宏观层面的景区定位
玄武湖的定位,不仅要从发展的现状考虑,还应该综合玄武湖的各种特质,然后置于景区长久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考虑。从城市发展角度看,玄武湖越来越处于城市中央位置,并且会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而更为“中心”。而这个中心,一方面意味着资源的稀缺和开发价值的巨幅增加;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市民休闲活动的需求快速扩张。在城市中央,保护这样一块生态绿肺,不仅仅在价值方面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显得更为珍贵,而且城市个性和特质也必将得到更为完美地展现。
因此,将玄武湖建设成集南京“山、水、城、林”特色为一体,能够体现南京城市历史文化厚度,展现南京园林特色的城市中央公园和城市窗口,应该是玄武湖比较恰当的定位。
1.2 核心资源定位
在自然资源方面,玄武湖位于钟山脚下,三面湖山一面城,西南两面围绕着六百年的城墙,古朴沧桑,城墙内高楼林立、繁华喧嚣与城墙外的寂静悠闲形成强烈反差,此情此景唯玄武湖独有。然而现实情况是这种山水关系被人为分割,衔接部位发展成了边缘地带,规划控制不严,对景观实现干扰的建筑越来越多,六百年的城墙,由于管理体制原因,不仅没有与玄武湖景区互为特色,反而成了割裂景区与城市的联系,限制景区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文化资源方面,玄武湖的历史文化是南京城市文化的一部分。玄武湖盛于六朝,是南京最能展现六朝文化的场所。站在城市的角度,历史上陈后主投胭脂井的故事、昭明太子和玄武湖边的玄圃,都是十分理想的题材和载体。明朝和民国是南京文化的核心,而在现在的玄武湖,黄册库、湖神庙、友谊厅、诺那佛塔都是当时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些文化,经过进一步提炼、拓展和延续,再经过传播,就会不断固化在玄武湖这块土地上,进而成为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特质,融入整个城市文化。
所以玄武湖文化,只有融入城市的文化,才有生命力,才能成为核心资源。
1.3 功能定位
保护和建设好玄武湖景区,最终要落到为市民和游客的休闲活动需求上,这也是最基础的问题。基于各类游客人群活动的开展,景区需要系统考虑基础设施的配置问题。根据游园健身需要,景区内需要一定的健身活动场地,这需要解决好绿化和活动场地的矛盾。游客休闲活动还会需要一定的室内场所,同时还要保证场所的公共性,这和景区需要的经济效益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矛盾,这是在功能需要问题中最要把握好的问题。在不同的区域,有着明确的定位,但基本的公共服务是必须满足的。同时满足游客的游园安全需要,是景区的基本要求。在交通组织上,要解决景区车辆停放、车辆出入、人车混行等问题,从技术和指标上需要采取措施满足,并且是当前的重要问题,必须解决。
2 综合整治的具体操作
2.1 人文景点的提炼和拓展
根据玄武湖环湖路线路长、腹地狭窄的特点,结合沿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自然景观现状,着力推进规划建设“环湖九园十八景”工作,并将玄武湖浓厚六朝文化底蕴作为规划建设的重点。阅武台:在环湖路历史文化线太平门至解放门位置。在此处复建阅武台,重现六朝玄武湖水上阅兵之盛况,既提升了环湖路的景观水平,又给游客增加了追思怀古的意境。玄圃:梁太子萧统在玄武湖畔玄圃编著的《昭明文选》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成就,而玄圃又是有据可查的六朝园林,在玄武湖畔建设玄圃,陈列和展示六朝文化,既可展现玄武湖深厚历史,又能提升玄武湖的园林景观水平,形成玄武湖畔重要景观节点。后湖映月:“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州”,是李白在玄武湖畔咏叹六朝繁华湮灭留下的诗篇,建设“后湖映月”景点,使游人在怀古的同时感叹今日繁华之不易。郭璞墩:郭璞是晋代文学家,也是东晋“抗节不屈”的忠臣、一身正气、为国为民、不畏强暴,深受后人敬仰。郭璞墩遗址轴线修建郭璞纪念馆。纪念馆前新塑郭璞雕像,辅以占卜文化园,完整展现了郭璞文化的重要历史价值。诺那塔:诺那塔是玄武湖的标志性景点,也是民国重要文化景点,改造和环境提升有助于拓展玄武湖民国文化,进而提升玄武湖的形象。
2.2 采取生态为先的策略
玄武湖的整治工作,主要是保护。在综合考虑滨水空间建设、城市蓄洪需要的前提下,建设和保护生态湿地是首要的工作。生态湿地考虑了三种状态下的改造建设:1)岸线改造,对于景区腹地较宽的位置,全面实施硬质驳岸生态化改造,滨水空间架空作为岸线衔接空间,既满足生态需要,又增加游客休闲活动的亲水性。2)湿地建设,在满足交通和游览需要的前提下,在游客少、生态环境好的翠洲建设生态岸线,打造城市中央最原始的生态环境。在湖中增设小岛,无人干扰,保护动植物的生长,既可修复水环境,景观上也是意趣盎然。3)拓展水系,一方面是增加岸线形态的考虑,另一方面是规划建筑与湖面的重要过渡空间,增加了丰富的内河水系,让水流动起来,会进一步提升玄武湖的水质,增加玄武湖景观特色。
2.3 休闲设施的完善
要满足游客的休闲活动需要,完善的休闲设施是非常必要的,其也决定了景区的形象和管理水平。完善休闲设施,首先是要满足公共性。针对玄武湖内部设施总量不大,但非公共服务场所较多的情况,首要问题是拆。从景区长远发展看,景区内私包乱租和违章搭建的设施,一方面制约景区形象,另一方面随着时间推移也只会增加拆除成本,必须全部拆除。其次问题是改。1)满足景区公共服务的基本功能,将部分经营游乐设施通过功能置换改为游客服务区,将部分管理用房改成服务用房。2)要统一规划,协调风格,改变景区近期各阶段的设施混杂的状况。3)为了打通水上游线,经反复比较和论证,在不影响景观的前提下,改建旱桥和旭桥,从根本上改变了玄武湖的旅游格局。第三问题是建。玄武湖的经营设施总量很小,按照规划,需要一定幅度的增加。而随着景区多元化的发展,消费的多元化格局格外明显。同时,景区内的经营设施水平也制约着整个景区的形象和综合效益。建,也要有收有放。影响环境质量的坚决不建,牺牲公共服务和公共活动的也坚决不建。要建就要按照系统规划,相对集中,风格协调,不仅是为游客服务的经营设施,也要成为景区的一处景观。
2.4 亲水特质的打造
在水边坐下来,临湖、品茶、观山是最美的,何况在这大美之地、风景之间。但湖边的设施也可能成为影响景观的因素,这是滨水空间的主要矛盾,也是长久以来玄武湖边不是封闭空间就是违章搭建的重要原因。在玄武湖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以原有的金陵街为例,拆除了原有水边的违章搭建,适度增设了临水设施,体量不大,传统建筑风格,开敞空间为主,不仅没有影响和破坏景观,反而成为了玄武湖畔重要的景观节点。
整治过程中,环湖路上实施了人车分流,将主干道远离岸线,湖边增设人行道和亲水平台等休闲活动空间,从根本上解决了玄武湖的亲水问题。
玄武湖大湖岸线非常规整,导致了大湖景观的单一,也使得在湖边建设配套设施变得很难。综合整治中,在环湖路腹地较宽区域适当增加内河水系,进一步丰富环湖景观,增加景观纵深,创造性拓展玄武湖空间,形成较好的建筑与水系的关系。这也是玄武湖的后续建设发展中可以延续的思路。
3 综合整治带来的思考
3.1 公园与城市的融合
越来越处于城市中央的玄武湖,和城市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留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发展痕迹。玄武湖公园应主动与景区周边景点加强互动,紧密联系,这是进一步提升景区内涵和竞争力的必经之路,主动置身于大景区的发展,也是玄武湖公园在这个历史阶段的发展任务。
3.2 公园配套设施建设
制约玄武湖景区长远发展的配套设施建设问题,是当下玄武湖发展的紧迫问题。作为南京重要的旅游资源和城市窗口,停车场一直是景区旅游的制约条件,在这个方面应该吸取国内外景区的建设经验,在有条件的区域建设地面或地下停车场。景区一定的配套设施建设将对公园综合整治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达到经营配套建设、文化拓展和区域保护的共赢。
3.3 文化建园
文化是玄武湖的核心资源,其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玄武湖一直是园林单位主管,特别注重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管理,随着景区发展的多元化,作为景区核心资源的文化建设应该成为景区发展的主要方向,景区内任何建设都需要考虑文化的融入。大到建筑景点,小到广告标识,都应该形成景区自身的特色,以形成景区自身的文化,提升景区品味。文化还要融入建设管理的日常工作中。文化建设,最主要是人的改造,唯有提升景区管理人员的文化品位,形成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才可能实现真正的文化建园。
3.4 建设管理体系的整合
随着景区多元化发展,其管理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也是推动景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复合性景区,涵盖了园林绿化日常管理、旅游策划、组织游览接待、建设发展、文物保护和文化拓展、经营服务、安全保卫和物业管理等多个方面,很难区分主次业。玄武湖的管理正从将园林管理作为绝对主业走向复合管理,景区的范围及管理内容也在不断增加和丰富,亟需对管理体系进行调整。
[1] 玄武湖总体规划[D].上海:同济大学,2003.
[2] 玄武湖景区详细规划[R].上海:易道设计公司,2006.
[3] 孙志立.长沙城市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思考[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5(8):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