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因素及护理进展
2013-08-15蒋冬芳
蒋冬芳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治疗后48 h或原有肺部感染用呼吸机48 h后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或拔管后48 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1]。我国VAP发病率高达18% ~60%,死亡率为30% ~50%[1]。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VAP的致病因素、预防及治疗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本文就造成VAP的危险因素、预防护理方法做简要综述。
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致病因素
1.1 VAP发生的患者因素
1.1.1 基础疾病及年龄的影响 入住ICU的患者大多数是病情危重的老年患者,营养差而且常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机体免疫力低下,导致VAP发生率增加。有文献报道基础疾病病种数3种以上,VAP的感染率为76.2%;年龄≥60 岁,VAP 的感染率为77.4%[2]。
1.1.2 患者口咽部细菌定植的影响 正常人口咽部菌群包括可引起肺炎的致病菌,应用机械通气后,由于气管插管破坏了人体呼吸道正常的防御机制,使口咽部有定植的条件,致病菌进入下呼吸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何咏群等[3]指出患者口咽部细菌的定植和误吸是导致VAP的主要原因之一,下呼吸道细菌培养有67%与口腔细菌培养菌株相同。
1.1.3 胃内pH值对VAP的影响 黄德玖等[4]研究表明随着胃液pH值增加,VAP发生率增加。健康人胃内pH值<2时,基本处于无菌状态,当胃内pH值>4时,微生物可大量繁殖(特别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国内文献报道,老年卧床者口咽部菌株以GNB为最多,而且随着住院时间延长其变化更趋显著[5],导致VAP发生。
1.1.4 患者的意识状态 昏迷患者常因长期卧床、咳嗽及吞咽反射消失、误吸而导致VAP发生率显著增高。昏迷患者VAP的发生率48.1%,意识清醒患者的VAP发生率为31.6%[1],昏迷患者VAP发生率高于意识清醒患者,这与孙淑梅等[6]报道一致。
1.2 VAP发生的医源性因素
1.2.1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后,破坏了人体正常的呼吸道防御功能,失去了上呼吸道对病原菌的过滤和非特异性免疫保护作用。气管导管表面感染的细菌形成生物膜,引起远端气道栓子的形成、移位、堆积或脱落,可导致VAP的反复发生[6]。
1.2.2 气囊因素 X线证实约56%气管插管患者的声门与气囊之间有明显积液存在[7],随着患者的呼吸,一过性气囊压力下降及体位变动、气道管径改变等,易误吸或流入下呼吸道,是早发性VAP的原因之一。
1.2.3 插管损伤 气管插管易损伤气道黏膜,导致病原微生物定植于气管、支气管;气管插管削弱咳嗽反射和纤毛运动的自洁作用使VAP的发生率增加。经鼻气管插管,还能诱发院内鼻窦炎;误吸进入下呼吸道的鼻窦分泌物超过局部防御机制时引起VAP发生。Hume等[8]研究发现,针对鼻窦炎的检查和治疗可减少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
1.2.4 机械通气时间 文献报道,机械通气时间每增加1 d,VAP的发生率增加1% ~3%[9]。机械通气时间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已得到一致的认可。一项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组研究显示[10],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实施序贯通气策略可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减少VAP发生。
1.2.5 各种侵入性操作 ICU内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都是病情危重,各种导管(胃管、尿管、深静脉置管等)较多(90% ~100%),是VAP的诱发因素之一。
1.2.6 呼吸机管路的污染 呼吸机回路、雾化器的污染、冷凝水的反流均可形成气溶胶直接进入气管和肺泡,导致VAP的发生。污染的来源包括病室的空气、操作者的手、储水罐添加水、呼吸机连接管冷凝水反流等[11]。
1.2.7 体位的影响 仰卧位增加了患者细菌吸入和胃内细菌逆向定植的危险性,而半卧位则可以预防。有研究表明,仰卧位是机械通气和ICU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床头低和仰卧位时间长可以引起胃液的吸入,增加VAP发病率。半卧位有利于食物通过幽门进入小肠,减少胃内容物潴留,从而有效减少反流及误吸,以此减少VAP的发生。
1.2.8 ICU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是传播VAP病原菌的重要途径之一。调查发现医务人员的手常有革兰氏阴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植,忽视洗手,容易造成致病菌传播定植,导致VAP发生。欧洲一项对护士的调查发现[12],有22.3%的护士没有依照推荐指南中的要求去预防VAP。
2 预防与护理
2.1 加强危重患者营养支持 重症患者自身抵抗力差,而且机械通气患者能量消耗大,容易发生内源性感染,导致VAP发生率增高。所以要加强危重症患者营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补充途径。从预防的角度出发,肠内营养优于肠营养,肠内营养可最大限度减少细菌通过肠黏膜向肝脏和血液移行,维持正常肠道菌群平衡,并可预防肠黏膜绒毛萎缩引起的反流。
2.2 避免不必要的气管插管 在任何时候应避免不必要的气管插管和再插管。随机研究[12]已经证明在几种病情下选择无创正压通气有利于防止VAP的发生和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如果明确患者需要气管插管,优先选择经口插管方法。经口插管操作容易,可较快建立人工气道,减少鼻窦炎发生,但可能损伤口唇、牙齿,停留时间不宜太长。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的急、缓选择插管方法,以减少VAP的发生。
2.3 重视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选择合适的漱口液有效的口腔护理是预防VAP的重要途径。在口腔护理方法的选择上,有研究表明冲洗和擦洗相结合的口腔护理方法优于常规的方法,它既保证将口腔污物从粘附位置移除,又能将污物吸引出口腔,减少了口咽部细菌的繁殖、定植菌的下漏,从而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3]。口腔护理液的选择,专家推荐可在危重症患者中常规使用洗必泰液[13]。0.02%洗必泰液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都有较强杀菌力,可有效地减少口咽部细菌下移导致VAP的机会。
2.4 重视体位护理 体位是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需要所采取的一种姿势,适当的体位对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减少疲劳等均有良好的作用。文献表明平卧位时含菌的胃食管反流物易被吸入上呼吸道,产生继发性咽喉细菌定植,是导致VAP重要原因,为此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建议对机械通气患者应该床头抬高30°~35°,有利于防止误吸,降低 VAP发生率[14]。适当的体位护理在呼吸机通气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5 重视人工气道管理,注意气囊压力 加强人工气道管理及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缪静波等[15]微量泵持续呼吸道湿化法,能使气道24 h保持湿润,对气道黏膜刺激性小,减少氧合的影响,增加患者依从性。理想的气囊压力应该维持在1.56~2.54 kPa之间,有利于防止漏气,减少误吸,进而预防VAP发生。
2.6 必要时吸痰,减少气道黏膜损伤 新观点认为,只有患者有吸痰需要时再操作[16],所以护士根据患者需要、病情、痰液的量、粘稠度、咳痰能力等实际情况决定吸引的频率。于爱莲等[17]研究发现,采用翻身等胸部物理治疗后要保持侧卧8~10 min再吸痰,可达到最佳吸痰效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选择适宜的吸痰管,负压调节为13.3~20.0 kPa,减少对气道黏膜的损伤。
2.7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ICU工作人员培训ICU内危重症患者各种侵入性管道多,进行各项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护理规程;做好工作人员及外来人员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有效的洗手是预防VAP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
2.8 做好呼吸机管路的管理 章渭方等[18]研究推荐呼吸机管路无痰液等污染的情况下,每7 d更换1次呼吸机管路,更换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湿化灌内的灭菌用水每24 h更换1次,注意倾倒冷凝水,防止冷凝水逆流,加重VAP的发生。
3 小结
机械通气的合理应用是急救医学事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呼吸机是各种危重病救治中必不可少的器械。它不但可为医务工作者进一步抢救赢得更多的时间,同时给患者带来生存的希望。医护人员应从每一个细节做起,熟悉掌握气管插管的指征,护理人员重视机械通气患者的体位护理,为患者选择正确的卧位,加强气管插管患者口咽部及人工气道的护理,同时加强营养提高患者免疫力是预防VAP发生的关键。随着重症医学的不断发展,各种技术不断成熟,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建立一套预防VAP的诊疗和护理标准流程,真正降低VAP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1] 刘先福,王晓川,曹 枫.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8,8(12):2171 -2173.
[2] 伊书峰.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的现状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5):38 -40.
[3] 何咏群,刘志英,倪春燕,等.两种口腔护理方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1):177-179.
[4] 黄德玖,伊 智,周 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胃液pH值得相关性研究[J].四川医学,2008,29(8):986 -987.
[5] 邓 洁,郑修霞,宫玉花,等.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现状[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5,21(7):47 -49.
[6] 孙淑梅,李 琼,王茵茵,等.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及病原菌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8):882 -884.
[7] 李冰冰,张淑杰,赵 娟,等.危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1):2893.
[8] Hume EB,Baveia J,Muir B,et al The contoral of staphy lococcus epidemidis biofbm fomation and in Vivo infec-tion rates by covalently bouad furanones[J].Biomater ials,2004,25(20):5023 -5030.
[9] 熊 敏,应文娟,杨丽霞,等.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检测机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47 -449.
[10]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多中心研究协作组.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行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组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14 -18.
[11]兰婷婷,王兴勇.危重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12):53 -54.
[12]梁志科,刘朝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148-149.
[13]邱海波主编.ICU主治医师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78-190.
[14]蔡 芬.不同体位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7):606 -607.
[15]缪静波,冯绮蔚,王佩珍,等.三种不同呼吸道湿化方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3B):5 -7.
[16]吴 红,孙 丽.呼吸机相关性呼肺炎的及预防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793 -795.
[17]于爱莲,许传英,杨瑞花,不同吸痰时机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排痰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4):25-26.
[18]章渭方,陈爱君,方雪玲,等.呼吸机管道更换周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2):13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