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13-08-15李焕明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262200
李焕明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262200)
为摸清诸城市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状况,加快现代畜牧业科学发展的步伐,提高畜牧业在农村社区产业发展中比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期就诸城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1 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1.1 畜禽生产能力稳步增加 全市畜禽养殖数量持续扩大,2012年全市生猪存栏123万头,出栏254万头,位列潍坊市第一;牛存栏11万头,出栏10万头;羊存栏12万只,出栏26万只;肉鸡存栏1378万只,出栏7104万只,位列潍坊市第一;蛋鸡存栏412万只;特种毛皮动物存栏420万只,出栏1215万只,位列全国县级市第一。全市肉蛋奶总产量41.9万t,同比增长2.3%。
1.2 畜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畜禽养殖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主要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十一五”末全市肉类总产量34.4万t,其中猪肉比重为54%,禽肉比重为37.5%。2012年全市肉类总产量34.9万吨,其中猪肉产量19.5万t,禽肉产量13.2万t,分别占肉类总产量的55.9%和37.8%;与“十一五”末相比分别提高了1.9和0.3个百分点。
1.3 畜牧业地位更加凸显 2012年全市畜牧业产值71.4亿元,同比增长9%,占农业总产值的63.9%;全市牧业纯收入1394元,占全市农民纯收入的10.9%,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提前一年完成潍坊市局提出的畜牧业“千亿级级产业链规划”,成为百亿级畜牧业产业链大县,2012年全市畜牧业产业链产值达到150亿元。
1.4 畜禽养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适度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备案各类畜禽标准化养殖场3000余处,大型标准化畜禽养殖基地80多处,占地面积5000多亩。抓好标准化养殖技术的推广,引导应用自动化程度高的新技术,如肉鸡全自动养殖技术、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生物饲料技术等。
1.5 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 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深入推进。目前,全市畜产品屠宰加工企业38家,年加工畜禽产品27万吨,实现产值35亿元;兽药GMP生产厂家3处,年产值2.4亿元;全市饲料生产企业60家,固定资产6亿元,工业饲料产量183万t,销售收入37亿元;全市肉蛋奶总产量41.9万t,同比增长2.3%。
2 面临的主要问题或制约因素
2.1 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问题依然存在 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日益受到社会各方广泛关注。今年的“黄浦江死猪事件”、“假羊肉事件”等一系列危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也暴露出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艰巨和复杂。同时,我市散养户多、规模不大,点多面广,养殖环境不优,养殖者素质不高,监管难度大,尤其是从源头的监管更加困难。
2.2 主要畜产品价格波动抵御能力差 由于畜牧业生产周期较长,养殖户在获利时急于扩张,亏损时急剧收缩,畜产品区域性、阶段性、结构性短缺与过剩的矛盾并存,畜产品生产经营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节后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影响了生猪产业生产秩序;人感染禽流感事件给整个家禽产业造成多大300亿元的损失。
2.3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 今年的H7N9流感疫情病毒变异加快,重大动物疫病发生风险依然存在。本市交通便利,动物及其产品过境流量大;畜禽引进调出量大,不明疫病的风险系数大;养殖密度加大;水库塘坝众多,候鸟迁徙栖息频繁,外疫传入风险持续存在。
2.4 土地因素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 一方面国家土地政策日渐趋紧。由于受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的约束,建设畜禽养殖场禁止占用基本农田,仅能在荒山、荒岭、废弃闲置场所等建设。这些适宜的建设场所面积有限,并且大部分已经被利用,剩下的面积较少。二是土地流转难度较高。大量的畜禽养殖场建设推高了土地流转的难度和价格,流转一亩土地的价格已经1000元以上,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土地成本持续增高。
3 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的思路
3.1 大力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建设 加大以普及推广品种优良化、饲养规范化、设施现代化、废弃物资源化为主要内容的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力度,新建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畜禽养殖园区。以提升创建水平、创新养殖方式、加快创建进度、巩固创建成效为目标,深入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重点以创建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和潍坊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园区。突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加快肉禽养殖技术优化升级,大力提升特种动物园区化养殖,积极发展大中型畜牧规模养殖场,增加规模总量,优化规模结构,提升规模发展水平。
3.2 加强畜牧业科技支撑 加快畜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步伐,鼓励养殖业主使用现代畜牧业设施设备;积极推广畜禽标准化生产、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大中型养殖场粪便资源化利用、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信息化管理等重点技术,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加强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建设,构建县、镇(街)、社区三级畜牧服务网络,实施“畜牧科技进社区”活动,选派优秀畜牧兽医科技人员下社区开展畜牧科技培训工作,推广优质畜禽品种和适用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3.3 积极推广畜牧生态养殖 以加强畜禽发酵床养殖技术、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和推广农牧循环、有机肥制造等综合利用模式为主要内容,以生态化利用和减量化排放为目标,积极发展畜牧业生态养殖。鼓励大中型规模场推广应用沼气生产技术,产生的沼渣沼液可以与周边农田、菜地相结合,小型养殖场及散养户要将畜禽粪肥经堆积发酵腐熟后直接还田。大力推行粪污综合治理与利用模式,采用粪便发酵制造有机肥,实现畜禽资源的减量化综合利用。推广应用养殖场养殖废水净化技术,鼓励养殖企业进行综合利用技术改造,做到循环利用。
3.4 加大畜牧产业化经营推进力度 以鼓励引导畜牧企业完善自繁、自养、自宰、自销的一体化经营为主要内容,积极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屠宰、加工、分级、贮运和连锁销售,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优势企业,打造一批肉制品、速冻调理品、特色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区。鼓励加工龙头企业加大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完善创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机制。实施畜牧业品牌化战略,继续落实好各项扶持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创建畜牧业品牌的积极性。
3.5 切实强化畜产品质量建设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创建活动,加大饲料质量、兽药残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力度,不断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监督养殖企业、屠宰厂等认真做好生产记录,严格落实产地检疫、凭证收购和屠宰检疫制度,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完善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大对规模养殖场、屠宰加工企业和输入畜产品的质量检测力度,加强对违禁兽药、化学品和饲料及添加剂的质量抽检,严厉打击各种违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行为,规范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秩序。完善病死禽畜无害化处理的政策措施,从源头上防止病死禽畜进入屠宰市场,坚决杜绝染疫畜禽及产品的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