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阳山县秤架林场经营与发展浅析

2013-08-15欧小彬廖芳均

陕西林业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南岭阳山龙潭

欧小彬,廖芳均

(1.广东阳山秤架林场;2.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阳山 513138)

广东阳山秤架林场成立于1966年,经广东省政府批准1993年调整为龙潭角省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整编为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机构龙潭角管理处[1],辖域范围不变,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面临着林场任务是经营,保护区职责是保护的矛盾,为此,就林场如何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1 概况

广东阳山秤架林场位于广东省北部,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地理坐标东经112°51′~112°57′,北纬24°42′~24°47′,地貌属中低山山地地貌,气候属中亚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7℃,极端最低气温-4.2℃,极端最高气温34.4℃,成土母岩主要是花岗岩、砂页岩和变质岩,主要土壤类型有红壤、山地黄红壤、黄壤及山地灌丛草甸土等,森林植被类型主要以针阔混交林为主[1]。目前林场总人数131人,其中退休职工48人。

1.1 森林资源情况

辖区总面积5 374 hm2,林业用地面积5 345.3hm2,其中,有林地面积4 456.7hm2,森林覆盖率90.6%,活立木总蓄积20.2万m3。林业用地全部为省级生态公益林。

1.2 自然保护区情况

自然保护区范围与林场完全重叠,面积也为5 374hm2,其中核心区2 054.6hm2,实验区2 040.7hm2,缓冲区1 278.7hm2。辖区有小面积原始林,群落类型依海拔呈带分布,动植物资源丰富,包含多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其中国家级二级保护植物有福建柏、白豆杉、伯乐树、三尖杉、观光木等,三级保护植物有广东松、穗花杉、八角莲、半枫荷、野大豆、白桂木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黑麂、角烙铁头蛇、黄腹角雉;二级保护动物有短尾猴、穿山甲、黑熊、大灵猫、小灵猫、金猫、水鹿、苏门羚、黄嘴白鹭、鸳鸯、赤腹鹰、蛇雕等;白鷴、野猪、黄猄、短尾猴等种群数量也逐步增加。

2 发展思路

2.1 理清思路,谋求发展

目前由于成立了保护区,区内森林不能砍伐,林场人员多,仅靠生态公益林的拨款,经济压力很大,虽然可利用森林资源少,但是待开发资源丰富。如何扬长避短,致力于培育新的经济增点,充分发挥林场与保护区一体的优势,实现经济转型,使林场尽快脱贫致富是林场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因此,应充分利用国家在对生态与环境保护方面的良好政策环境和自身的优势,在生态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方面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2.2 利用山体落差大优势,开发小水电

秤架林场辖区内山势险峻,落差较大,从海拔1 000m 到海拔300m。小水电建设投资大,建设期短(0.5~1年),资金回收快(3~6年),效益高,风险小,不污染环境。依靠发电收入,对维持原有林场职工基本生活和林地资源管护,推动林场持续发展作用重大。

2.3 利用优质水资源,建设瓶装水厂

林场辖区内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大气、土壤、岩石等环境质量高,水资源丰富,水资源量和化学成分相对稳定,水质经检测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场部距离韶关123km,距离阳山县城50km,距离广州210km,国道G323自西向东横贯辖区,交通便利。利用林场优质水资源和交通条件建设瓶装水厂,可以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 发挥优势,开展生态旅游

林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地文资源和水文资源,也有生物资源,群山起伏,奇石多样,龙潭瀑布、怡坑瀑布以及甲坑湖分布其间[2],不同季节林相景观变化多彩:春季来临,百花竞放,争奇斗艳,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姹紫嫣红,粉红色、白色、红色、紫红色,奔放灿烂;夏季雨过天霁,龙潭瀑布如银练飞泻,蔚为壮观;秋季登高,遍山星星点点的红,深深浅浅的黄,煞是迷人;冬季来临,虽没有北国的银装素裹,却有着雾凇,冰挂,另有一番情趣。

2.5 与保护区合作,共同管理

保护区需要护林员,林场也需要,为避免重复设置,可以由林场和保护区双方协调,安排护林员,共同管理,以保护好现有的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环境,加强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公众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从而最终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广东省林业勘测设计院.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1999-2010)[M].1999.

[2] 张金泉,黄少敏,龙志强.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A].庞雄飞.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C].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南岭阳山龙潭
The First Lesson of School
龙潭画影
九龙潭的龙
胡明华、张南岭数字插画作品
写好中国字
写好中国字
南岭栲叶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多向土工格栅在龙潭水库裂缝处理中的应用
写好中国字
南岭山区“生态立县”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