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思路与方法研究
2013-08-15郝卫国刘双月
郝卫国,刘双月
城市是人口、工业、建筑物高度密集的地区,随着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数量激增,随之而来的便是环境污染问题[1]。在这种形势下,更多的人想在城市园林有限的空间中找到回归自然的感受,也越来越注重它本身的生态功能,所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成为发展城市、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2]。西安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已经有了很大的成效,巧妙运用生态学基本理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充分考虑城市绿地结构、布局是否协调,能从植物的生活习性、植物种间竞争、互利互惠等因素出发合理配置植物,利用群落的生态平衡理论构建复杂多样、协调、稳定的生物圈,根据地带性的温湿度选择当家树种并对相邻气候类型的植物进行引种驯化,注重保护稀有植物和一些泛滥但不危害生态系统的美观植物。
1 西安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现状
西安位于秦岭北麓,渭水南岸,素有“八水绕长安”之称,这一独具一格的自然历史环境,为西安构建生态园林城市提供了坚实的自然地理基础。但目前西安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与国际上高水平绿化建设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整体上讲,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1 公共绿地分布不均匀
西安市的绿化布局形式是由南北和东西轴线以钟楼为中心十字交叉,形成的棋盘式网格状城市绿地格局,景观生态学讲究绿地分布要匀称、大小斑相互搭配,数量要尽可能多,西安市的绿地呈现城南绿地多,城北绿地少;集中绿地多,均匀分布绿地少的特点。
2.2 行道树规划不合理
西安市行道树的规划,大街道比小街道种植的多,僻背的街道比较少,甚至没有行道树,炎热的夏季在南二环行走,常常无树遮荫还要晒太阳,原因是有些地块根本没有设计行道树,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夏季出行。
1.3 居住区绿地较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居住用地越来越少,住宅区楼宇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绿化用地随之减少,开发商只注重了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效益,根本不考虑居民生活环境的舒适度,一味的堆砌一幢幢钢筋水泥大楼,造成了居住绿地极具减少,远远达不到国家对居住用地规定的绿地标准。原因是居住区规划管理中欠相应的法规制度和保护措施。
1.4 城市小环境不断恶化
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过高,经济活动使资源消耗过快,导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私人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尾气排放量日益增加,绿化用地日趋紧张,生态绿地系统支离破碎,都加速了城市生态小环境的恶化。
2 西安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总体思路
2.1 统筹区域生态系统,建设绿色生态城市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3]。西安市域约近55%的面积都为山区,开发建设集中在北部平原地区进行,加之全省经济社会资源向西安靠拢集中发展,使西安人地矛盾非常尖锐,建设用地极为紧缺,水源地面临开发压力,水源供需矛盾也很突出。基于以上市情,在西安的城市建设中,我们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从区域、城乡统筹的角度出发,尽快把西安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国际化生态山水城市。
2.1.1 合理划定生态功能区 以产业生态化为基础,建设园林化大都市。根据西安城市生态建设原则、目标和模式,可将西安市划分为三大生态功能区,即自然生态功能区、城市生态功能区和农业生态功能区,确定各区域的发展目标和控制导则,划定城市禁止建设区及城市限建区,保护市域中的自然地形地貌、水系、基本农田、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的自然生态要素,构建区域安全生态格局。
2.1.2 优化宏观生态环境 我们在规划中依据生态优先的原则,引导城市结构合理发展:以交通轴为导向,功能区为实体,生态林带为间隔,用一、二、三环绿化隔离带控制城市连片发展,发展外围新城,将生态系统与城市功能区有机融合,形成“九宫格局、一城多心”的虚实相间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城乡一体的生态体系,即:延续城市历史上所形成南依秦岭,北临渭河的生态型“山水”空间形态,在北部形成横贯城市的大遗址绿带,南部形成以神禾塬、少陵塬、白鹿塬为主的外围绿色生态背景,恢复历史上的“八水绕城”并发展到未来的“八水回归长安”,将自然空间引入城市,形成水中有绿,绿中有城,城与自然和谐交融、富有特色的城市生态布局结构。
2.2 营造大水大绿,建设国家级园林城市
西安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后,又提出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四城联创”工作,目前,园林城市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果。
2.2.1 形成“三环八带十廊道”的绿化主骨架西安依托南部秦岭山地,建设森林生态保护区,主要河流交汇处建设湿地生态保护区,沿渭河及塬坡建设泾渭林带,临潼以北、渭河以南建设渭河林带,形成依山抱水的良好生态大环境。在主城区与各个居住组团之间建设绿化楔形绿带,构成“三环八带十廊道”的绿地结构。
2.2.2 形成与历史文化环境相适应的绿地保护系统 西安建设绿色城市的关键是突出城市文化和城市地域特色,建设绿色城市不仅要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要素、凸显城市特色,而且要结合历史文化要素建设生态环境氛围,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统领城市规划,建立城市生态与城市景观相协调的环境,以绿色生态为核心,以人文为主线,以景观为载体,以空间优化为基础,使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达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优化,从而使城市向生态系统良性化方向演进。我们在规划中力求协调区域生态文化保护与城市建设二者的关系,将文物保护与绿化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凸现城市特色,增强绿地景观。一是形成依托大遗址和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的绿地保护系统。主要对阿房宫遗址、秦始皇陵、汉城遗址、大明宫遗址等众多的汉陵遗址改造,通过建设植物绿化景观突出陵地绿化的庄严肃穆的氛围及气势宏伟的环境景观。二是依托西安古都的历史文化特色,建设城市交通干线的林带绿地系统,形成点、线、面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模式。三是在城区的遗产保护中,我们采取“开天窗”和“找出来、串起来”的方式,尽可能地做到绿地开放空间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机结合,不仅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同时构成西安绿色生态城市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2.3 加快公共绿地建设,建宜居花园城市
2.3.1 加快公园建设的步伐 目前西安已有丰庆公园、大唐芙蓉园、长乐公园、环城西苑、城市运动公园、莲湖公园、文景山公园、曲江海洋公园、秦岭野生动物园等大小公园54个。但还需要进一步修建、完善和养护。公园建设中,要以营造大自然气候为标准,再添加一些文化元素和运动器械进去,让人们有一种不出城而乐在田野的感受。
2.3.2 街头绿地小广场建设要贴近群众 西安绿化建设不可忽略小广场建设,设计一些贴近群众心坎,方便市民休闲的绿地广场,从而改善人居环境。在城市中设置供市民游憩和娱乐的小广场,形成西安特色建设格局。
2.3.3 道路绿化注重林荫化 在道路绿化建设中,注重林荫化建设,行道树多选用乡土树种、色彩搭配注重季相色相的丰富性、重点突出特色、景观的优美性、并把道路绿化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通过增量加强的方法,对原来没栽植或死亡的行道树进行补栽。使道路形成“点成景、线成荫、片成林”的林荫路系统。给市民的出行增添一丝凉意,突出以人为本的宗旨。
2.3.4 城市节点建设突出植物造景 在城市重要节点处作为重点区域重点绿化,广泛种植乔木,合理进行乔、灌、花、草的规划配置,强化城市空间和交通枢纽节点绿化效果。对二环、三环等大型立交桥,转盘实施立体绿化和改造,增植大树,摆放时令花卉,营造色彩斑斓的节日氛围,如转盘道处要打造成富有地域特色、文化底蕴的城市标志性绿地景观。
2.3.5 庭院绿化需逐步达标 坚持开展园林式居住区和园林式单位创建活动紫薇家园等一大批高品位的居住小区绿地率都在40%以上,但还有一些新建的住宅小区和老式住宅区绿化率明显不达标,对这些居住区应逐步改造完善,通过拆墙透绿等方式进行绿化提升,保证绿地率不低于30%。给市民的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3.6 立体绿化景观要提高品位 西安立体绿化在近些年还兴起建设,主要针对墙面、立交桥体、屋顶等处,选择攀爬植物(五叶地锦、常春藤、爬山虎等)进行绿化,目前西安市南三环桥体绿化较为突出,今后立体绿化将会是西安绿化发展的趋势,这样丰富了绿化景观,增加了绿量,提高了绿地率,使原来的二维绿化变成三维绿化。
3 西安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几点建议
3.1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立园林生态城市的必由之路,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主要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对污染企业进行关闭、改造、搬迁等措施,研发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2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
经验表明,要想实现绿色城市的目标,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必须同步。我们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强调要加强自然环境综合治理,对水污染、大气污染整治工程、市容市貌建设工程以及住宅建设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深化,力求把西安建设成为城乡环境清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具有高质量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现代城市。
3.3 广泛宣传,树立“绿色”的发展价值观
生态园林城市是人类对发展方式、发展目标、生产方式的新的定位。一方面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以及环境保护等相关法规,充分利用舆论导向和推动作用,普及生态意识,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使每一位市民都投入到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来,把自己作为建设中一份子,在享受城市提供我们安全、舒适的环境的同时,自觉保护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树立生态伦理道德观,爱护花草树木,为西安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4 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法制体制
绿化建设必须依靠规范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对违反环境建设法律的建设者作以相应的制裁,并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强化政府单位对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3-6]。将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市容园林部门、环保部门要及时对新改、扩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对不符合标准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批准,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三废”要严格控制,消灭一切影响生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同时要积极实施对环境的统一监督管理权。
3.5 部门密切配合,强化城市管理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不单纯是一个部门的建设管理,它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建设和管理,加强各有关部门间积极配合,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措施和奖惩制度,只有大家密切配合、齐抓共建、职责分工,才能完成西安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目标[7-9]。
4 小结
目前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正在全面启动,在借鉴了国内外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同时还应当吸取失败案例的教训,从各地的气候特点、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出发,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总结出一套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利用地方独特的自然资源构建生态和谐、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园林城市。
[1] 海热提,王文兴.生态环境评价、规划与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 邓志鹏,刘硕.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J].环境科学,2006.(2):197.
[3] 罗建锋.对当前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8,34(22):324-326.
[4] 张铁成,王虹霞.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现代化农业,2009.(1):10-11.
[5] 王浩.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6] 袁建斌.建设特色生态园林城市[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9):67-68.
[7] 赵宝江.创建园林城市改善生态环境.中国园林,2000.(2):4.
[8] 郭喜东.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植保的方向[J].中国园林,2002.(4):24-28.
[9] 林培勋.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环境建设[J].福建热作科技,2005.(4):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