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非语言交际:以东盟国家为例

2013-08-15吴夏娜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泰国人商务礼仪商务活动

吴夏娜

(广西财经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一、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 WTO,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或即将走出国门,投身于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语言是人们进行商务活动的主要手段,要进行跨文化交际,首先需要掌握的交际工具是外语,因此,人们比较注意使用语言交际的准确性、得体性和可接受性,却容易忽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有些非语言行为是共通的,但有些却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随着国与国之间的商务交流不断扩大,跨文化下的商务活动越来越多,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作用也日益凸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称为沟通的沟通,交际的交际。有统计表明,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非语言交际则占了93%左右,比语言交际更具可信度。[1]正如David Abercrombie所说“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2]不同文化下的非语言交际形式与内涵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商务活动中了解对方的非语言交际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二、跨文化商务活动中非语言交际的表现形式

非语言交际以往多被看作身势语的代名词,实际上它的范围远远超过了单纯的身势语。Zdenek Salzmann认为:“所谓非语言交际,从字面来说,就是指一切以非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方式完成的信息的传播。”[2]在跨文化商务活动中,非语言交际的范围很广,通常包括商务礼仪(business manner)、身势语(body language)、社会习俗(social customs)等等。

2.1 商务礼仪

商务礼仪是人们在日常商务交往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商务礼仪涵盖行为礼仪、着装礼仪、乘车礼仪、会面礼仪、名片礼仪、宴会礼仪、迎宾礼仪等。商务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各类商务人士的关注。因为商务礼仪方面的失误,致使企业形象受到损害,商务谈判在关键时刻破裂等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在国际商务交往中,了解他国的商务礼仪,事事合乎礼仪,处处表现自如、得体,会使商务交往顺利进行,事半功倍。东盟是多个民族聚集的地区,各国多元复杂的商务礼仪增加了在国际商务交往中出现文化冲突的可能性,要想有效克服并解决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冲突和障碍,必须增强跨文化意识,增加对东盟各国商务礼仪的了解。例如,在泰国,汽车的后座是上座。主人请外宾上车时,应让客人和接待主人一起坐在汽车后座上,一般工作人员则坐在副驾驶座上。在商务活动中,接受邀请后,一般不能随意改变主意,反复无常对泰国人来说极不礼貌。商务活动中还需注意各个国家的名片礼仪。譬如,印尼人特别注重送名片。初次相识,客人应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主人,否则将会受到主人长时间的冷遇,名片文字宜用英文。印尼商人喜欢宴请,做决定甚慢,业务谈判一般都很长,为求好结果,最好在印尼停留一周以上,印尼商界好礼,尤其喜好互赠礼物,访问时宜准备一些小礼物给商人、官员及他们的家人。作为客人,在回国前应以相同标准回报他人一次,这在印尼才不会被认为失礼。此外,商务宴请时,也要了解对方的就餐礼仪。例如,中国人宴请朋友一般都选择在晚餐时间,但对于缅甸大多数信奉佛教的人来讲,有“过午不食”的教规,也就是说,他们过了中午就不吃东西了,所以宴请缅甸客人适宜在中午以前。在泰国也有其独具民族特色的就餐礼仪。在泰国人眼中,把叉子送入口中是种奇怪的举止。吃饱时,应在盘子里留下一点米饭(将米饭全部吃完意味着要添饭),并用汤匙架住叉子,放在盘子的中央。

2.2 身势语

身势语也称体态语, 是一种重要的非语言交际形式。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除了语言交流, 还有表情、眼神、动作和仪表等无声语言。身势语是人们在长期的交际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自然符号,可以表达各种思想感情,并且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身势语,同一种身势语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意义。从广义上说,身势语包括手势语、体距语、目光语和面部表情等。

2.2.1 手势语

手势语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肢体语言,它不仅丰富多样,而且简单方便、直观性强,所以运用范围广、频率高、收效好。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间不少手势也存在很大的分歧。无意中做出的体语或手语,都可能导致交际的失败。由于各地区、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有时相同的手势所表达的意思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例如在泰国,示意某人走过来,需要手掌向下,手指前后移动;缅甸人示意朋友走过来,则掌心向下,手指象弹钢琴一样动;在中国,示意某人过来通常手掌向上,手指向自己移动,而在越南,这种手掌向上的手势只用来唤狗。在泰国,向上伸出小指表示和好,大拇指朝下表示失败,伸出弯曲的食指则表示死亡。中国人表示“2”时,常伸出食指和中指,菲律宾人则伸出无名指和小指表示数字“2”。在中国,翘起大拇指表示赞扬,而在马来西亚则表示不吉利和罪恶。在文莱,指人或物时,不能用食指,而要把四指并拢轻握成拳,大拇指紧贴在食指上。在马来西亚,站着的时候不能把手放在臀部,一手握拳击打另一只手的手掌被认为是猥亵的手势。因此,商务人士在运用手势语时,必须明确各地区、各民族的各种手势所表示的意思,否则运用不当,会造成误解、笑话和不必要的麻烦。

2.2.2 体距语

在商务交际中,还应当注意体触的方式以及体触行为与人际关系的文化差异。谈话双方身体接触多少因文化不同而各异。中国人的特点是体触频繁,但是在泰国,人们不喜欢与不熟悉的人有身体上的接触。在印度尼西亚,人们见面时不要有任何身体上的接触。在马来西亚,接触行为不频繁,坐着或站着的时候,通常和别人保持一臂长的距离,拍别人的后背或是抓别人的胳膊都是不适宜的。在中国,摸摸、拍拍、或是亲亲孩子的头部表示亲近和爱抚,但是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等东盟佛教国家非常重视头部,视头为灵魂的寓所,触摸他们的头会置他们于危险的境地。因此,在这些国家,千万不能随便触摸别人的头部,即使是孩子的头部也不能随便触摸,这种动作会被人认为是缺乏教养和污辱人的举止,就连理发师在理发前,因为要碰到客人的头部,也先要说声“对不起”。东盟佛教国家重视头,鄙视脚,认为头很高贵,脚不干净。在新加坡,双腿交叉时,不能让鞋底对着别人,不能用脚接触东西或者移动东西。在泰国,脚被认为是低下的,忌用脚指夹东西给别人看,或把脚伸到别人跟前,更不能把东西踢到别人跟前。

2.2.3 目光语

目光语是运用眼部的动作和眼神来传递信息和感情的一种体态语言,是承载和传递情感、态度和意向的重要媒介。目光语的规则颇多,也大多因文化而异。在不同的文化中,目光的运用方法及其表达的内涵也有差异。英语国家的人认为缺乏目光交流就是缺乏诚意、为人不诚实的表现。而在亚洲文化中,直接目光接触是一种禁忌或侮辱。在马来西亚,过多的注视会使那里的人们感到不舒服。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女子是禁止注视男子的眼睛的,男子为了表示尊重,也不好直接注视女子。

2.2.4 面部表情

每个人都有相似的表情,但人们赋予它们的文化含义却因文化不同而不同。微笑是植根于文化中的一种感情流露。笑多笑少、笑的原因甚至传达的信息方面,不同文化都有所不同。菲律宾人通过抬起或压低眉毛来表示问候,并伴有微笑。无论何时何地,菲律宾人都显得欢愉,仿佛从不知道哀愁为何物。跟菲律宾人打交道时,应避免“面无表情”,或是“三缄其口”,否则会被认为不怀盛情,或是不愿意跟他们打交道。泰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被誉为“微笑的国度”,随处可耳闻目睹到微笑的问候。泰国人性情温和、注重礼仪,遇到任何人都会面含微笑,并举手合什,向对方问候“萨瓦迪卡”(泰语“您好”)。

2.2.5 身体其他部位

在不同文化中,肢体语言的意义不完全相同。例如,头部左右摆动所表示的意义在不同国家会有所不同。在中国,点头表示“是”,摇头表示“不”,而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部分地区,摇头则表示“是”。在中国,拍拍别人的肩膀是一种表示鼓励、肯定或安慰的友好行为,而在泰国,人们讨厌生活中拍拍打打的举止习惯,认为这是不礼貌的。泰国人和柬埔寨、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人一样,认为右手干净,左手污垢,用餐或传递东西时使用左手,都属于失礼行为,递给他人物品或交换名片时宜用右手或双手。

2.3 社会习俗

萨莫瓦尔认为:“文化与非语言行为密不可分,许多非语言行为都是文化习得的结果;人们的非语言行为的形成和效果往往都由一定的文化环境所决定。”[4]因此,了解非语言行为与社会文化习俗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非语言行为,一种文化的非语言含义可以象它的语言一样具有独特性。有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交际过程中,文化背景制约着非语言行为的内涵。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需要根据具体的文化语境进行交际,文化不同,交际行为互有差异,商务交往也各有不同的交际规范。例如,我国商界宴请时喜欢用酒,但是文莱是禁酒国家,在文莱没有卖酒的商店,游客只能携带275毫升酒入境自用,而且不能在公共场合饮酒,只有在专门酒吧才能饮酒。又如,在越南讨价还价时需注意当地的习俗。越南人忌讳顾客还价一次,怕因此货卖不出去。顾客如果已经还价,不想买也要讨价还价几次,这样才不会使越南商人感到不快。再如,在数字方面,中国人喜欢数字“6”,而泰国人却不喜欢,因为在泰语中,数字“6”的发音与词语“滑倒”的发音很相似,泰国人喜欢的数字是“9”,因为泰语“9”的发音是吉祥之音,有“向上”、“兴旺”、“发达”之意,而且泰语中的“9”字书写时像一头大象,大象对泰国人来说是吉祥的象征。在颜色上,中国人喜欢紫色,因为传说圣人老子过函谷关前,紫气从东边而来,有成语“紫气东来”比喻吉祥的征兆,而在新加坡,尽管华人居多,人们却不喜欢紫色,在他们眼里,紫色并不吉利。

三、结语

跨文化的商务交流不仅包括语言行为的交流,也包括非语言行为的交流。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语言并不是唯一的手段,非语言手段也会向对方传递信息,而且由于历史与文化习惯不一样,各国非语言行为的含义差异很大,有其独特性及民族多样性。因此,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行为是商务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在跨文化交流中,不仅要求语言得体,而且要求非语言行为的得体,以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

[1]毕继万.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Hall,E.T.The Silent Language[M]. Anchor Books,1973.

[3]Zdenek,Salzmann Boulder.Language,Culture&Society[M].Westview Press,1993.

[4]萨莫瓦尔. 跨文化交流(第6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泰国人商务礼仪商务活动
泰国人对数字化生活习以为常
基于营销专业就业要求的《商务礼仪与沟通》教学设计
泰国人对“路边野餐”情有独钟
泰国人买彩票痴迷车祸数字
从日本文化角度分析日本商务礼仪
高职院校学情变化中的《商务礼仪》课程改革
中专学校开展商务礼仪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商务英语合同翻译技巧的相关探究
电子商务发展的民商法保障初探
衬衫潮百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