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3-08-15林建英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技能型课程体系校企

林建英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75)

在中国经济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国家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向进行了新定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只有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区域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才能有力地推动专业教育的可持续进步。

一、注重企业行业需求导向,确定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综合体现,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方向和质量。为了适应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大众化阶段, 并且即将迈进普及化阶段,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掌握核心技能的劳动者已逐渐被社会认同。为了和高职其他经管类专业,如物流管理专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酒店旅游管理专业等错位发展,同时考虑到市场需求、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等,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当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主要为先进的制造型或服务型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基层管理者”,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服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就业岗位需求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管理人才,学校和社会都认为学生应该在企业的管理岗位上实习实训,而企业由于商业机密、管理岗位较少等原因不能提供足够多的管理岗位供学生实习实训,企业一线工作岗位临时性或季节性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又得不到解决,学校和企业都缺少维系双方良性合作运转的纽带,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以校内课堂上的间接实训和实训室里的模拟实训为主,缺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真刀真枪的生产性实训。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优化后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们不仅要在企业管理岗位上实习实训,更要在企业的一线工作岗位上锻炼,这就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组织学生到企业一线岗位进行生产劳动实训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为了更好的实现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建设“校中厂、厂中校”,实践“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模式。

(一)建立“校中厂”,实践“学中做”

考虑到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需要高投入、高成本和高环保,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可以灵活利用学院其他专业引进的企业,将企业生产场地、设备、专业人员与教学场所、教学工具、师资等进行相应的整合,按照课程教学要求开展教学,建立集生产、教学功能于一体的“校中厂”。如我校机电系和斯堪尼亚销售(中国)有限公司共同筹建的汽车实训室,学生通过该实训室可以了解汽车制造行业的生产运作,对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企业运营管理的实训了提供场所。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聘请工科类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企业的厂长在课堂和生产现场授课,学生们结合课本知识为企业生产车间实施 6S 管理,为企业谋划更合理的物料管理方法、库存管理方法等。“校中厂 ”的建设,有助于学生们“学中做 ”,实现专业理论与岗位技能学习的同步,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同时实现了校内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二)创立“厂中校”,实践“做中学”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要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一些大中型的企业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有效利用校外企业各项资源优势,完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功能,形成校企双方合作培养、共同考核的“厂中校”,确保市场调研、企业参观、课程综合实习、企业现场授课、寒暑假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学生们在企业进行课程综合实习、寒暑假实习、毕业顶岗实习时,大部分主要在一线工作岗位从事辅助工作,少部分在基层管理岗位实习。学生们融入真实工作现场,亲身体验和了解现代企业计划、组织、实施以及控制的全过程,同时将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加以灵活运用。课程综合实习时,企业根据实际情况,一星期还可以安排一两天时间,派企业专家、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现场授课。企业兼职教师将企业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布置给学生思考,学生边工作边结合实际情况寻找解决的方案,最后兼职教师给予点评,企业、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评选优秀实习生。“厂中校 ”的建设,有助于学生们 “做中学 ”,理解掌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以显著提高。

三、分解人才培养内容,基于职业核心能力构建课程体系

技术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对与职业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关键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学习方法以及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具有职业普遍性。工商企业管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紧紧围绕明确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制造型或服务型企业不同管理岗位工作人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设置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体系的学习,学生既具备了职业核心能力,又具备了本专业所需要的从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为目标。课程体系的开发应该着眼于两大课程体系、三方面能力来进行。即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实训体系两大体系,专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三大能力。

(一)理论课程体系的设计

理论课程体系着眼于以下三方面能力的培养。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基础能力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不同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会归纳、推理、分析等科学的方法。主要开设思想品德修养、哲学、法律基础、外语、计算机、体育为必修课,其他如自然科学、信息技术、美术等课程,设立公共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岗位核心能力:岗位核心能力的训练是使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员的最基本的规格要求。常见的现代企业管理来讲,最核心的技术技能主要是三项,即生产运作技能、营销技能和财务技能,简称为“三大技术技能”。因此可以开设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质量管理和市场营销等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融入每门专业课中,每门课程都要按照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体验核心能力的作用。

(二)实践实训课程体系的设计

实践实训课程体系包含如下三部分内容。素质拓展训练:素质拓展训练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情境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提升,以体验式的情境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处事之道。主要包括户外拓展训练、心灵之旅等项目。专业实习训练:知识需要在实践中深化,能力需要在实践中磨砺,素质需要在实践中提升。具体包括专业实习、创业训练、工商模拟市场实训、ERP沙盘模拟、毕业实习等环节,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实践基础。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实训、与人交往能力实训这两部分的内容。自主学习能力实训是希望自主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人交往能力实训是希望提高学生的情商,这两项训练可以让学生在实训活动中体验职业社会能力(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能力),职业方法能力(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的具体应用。

四、推进教师“双教”能力的开发与提升,构建一支较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离不开既能教动脑、又能教动手的“双教”能力的师资队伍,其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可以促进“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从而形成一支“双师”结构、专兼教师比例、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等都较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在建设“校中厂、厂中校”实践“学中做、做中学” 教学模式的过程中, 专职教师要深入企业、工厂,不断更新知识、丰富教学素材,同时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和管理咨询,提升服务产业能力;兼职教师在与专职教师沟通交流、 融合互动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技巧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专兼职教师相互学习,拾遗补缺,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共同开发课程,联合申报各级研究项目、编写教材和教辅资料,保障专业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在产学研结合中真正把教师推到研究实践的第一线,在创造性的生产实训活动中将教师锻炼成“双师型”和“双教型”教师,以促进教师“双教”能力的开发与提升。

五、建立互利互惠模式,实现企业、学生、学校三方的共赢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都是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的主线进行的,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实质手段。目前,虽然有教育部文件指出的校企合作及产学研结合的原则与方向的指导意见,但是缺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专业可借鉴的校企合作模式,以相关的评价标准。行业企业对工商企业管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积极性不高,只想用人,不愿育人。

实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必须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一是借助政府制定和出台的鼓励校企合作政策,使参与校企合作的行业企业在产学研投入方面、财政税收方面、人才培养补贴方面激发企业的需求动力,推动学校和企业的进一步合作。二是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协调和技术指导作用,通过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师资培养方面、教学软硬件环境建设方面、校企合作沟通联系方面的培训、技术服务和中介需求,推动专业与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校企合作。如我校与屈臣氏有限公司、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校企合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三是利用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和降低用工成本的需求,满足企业对优秀人才优先聘用的要求,使高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强的人才能够得到较早的考察和培养。同时,学生在企业参加常态化的“工学交替双循环”的实习工作补贴也较低,既可满足企业临时用工需求,又可降低企业一部分用工成本。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管理专业的浓厚兴趣,同时完善了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解决了以往该专业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相互脱节的难题,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缩短了学生素质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促进校企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 2012-09-29.

[2]何洁. 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 继续教育研究,2013,(5).

[3]胡芳. 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 [J].宿州学院学报,2012,(1).

[4]柴福洪. 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J]. 当代职业教育,2011,(12).

[5]张锋雄. 浅议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管理技能[J].职教高教,2013,(2).

猜你喜欢

技能型课程体系校企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