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景祥诗词审美价值简论*

2013-08-15范为超

关键词:苗寨红叶诗词

范为超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曾景祥于1949年出生于风景如画的益阳桃花江畔,1973年毕业于湖南师院艺术系美术专业,现为湖南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曾景祥擅长工笔画、写意花鸟画及水彩画,喜爱古典诗词。长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浸染与家学熏陶,使曾景祥成长为一个满腹诗书、气韵儒雅——诗、书、画、论四者兼通的博学奇才。其画作被国内外不少收藏机构或收藏家高价收藏,其论文在多家权威报刊杂志发表,其诗词作品脍炙人口,为方家所称道。本文拟对曾景祥诗词作品的审美特征作一提要勾玄的简单论述,以尽抛砖引玉之功。

据不完全统计,曾景祥的诗词作品约为50余首。其功用约为三种:一是题画之作,如2003年题于《咏梅》画作上的《卜算子》:“帘外一枝斜,雪里阳春到,淡著烟霞万朵开,装点千般俏。拂拂东风吹,花讯频频报,一年流逝叹匆匆,莫把春抛掉。”二是自娱之作,如:《老矣》“请君莫誉面如童,六十三龄一老翁。犹似秋枫霜冻后,愈趋衰飒愈显红。”三是应酬之作,如《破阵子·为刘桂芳进修汇报展序》“探奥何辞路远,离家毅上金陵。夏枕骄阳冬卧雪,朝绘晨曦暮写心,碧血炼丹青。疆法构思立异,勾皴敷色标新。充实空灵都在理,涂横抹竖总传神,天趣自然成。”从题材的角度看,曾景祥诗词约可分六大类:一是写景,如《苗寨春暮》:“窗灯点点连霄汉,剪燕双双对月眠。日暮归途匆匆客,朦胧天际袅袅烟。”二是咏物,如《咏白梅》:“清新铁骨见谁同,守素抗冰自有神。傲向高山寒石立,英雄气概美人同。”三是记事,如《初夏游桃花江》:“万木葱茏花未阑,踏青湘女笑声繁。罗裙不解东风意,也学柔技戏幼蝉。”四是赠答,如《赠友人》:“东西南北无穷阔,四季风光各不同,莫道书生无雅量,周天寒暑一胸容。”五是寄情,如《急催玉曲·盼》,青山在,绿水在,倩影不在。风常来,雨常来,冤家不来。春去愁不去,花开心不开。恍惚里,窗前坐定,两眼发呆。但愿他如东方曙色送光来。”六是抒怀,如《梦江南·六十抒怀》:“霜侵鬓,红叶灿金秋,伏枥嘶空途正远,飞龙舞凤笔方遒,诗画铸风流。”

诗歌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两个方面。从思想内容方面来看,诗歌的审美价值就在于赞扬美好事物,鞭挞丑恶行为。就如《毛诗正义·序》中所说的:“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1]261也就是说,如果诗歌的思想内容能够做到赞扬美好事物,鞭挞丑恶行为,这样的诗歌就具有了审美价值。曾景祥赞美社会正能量的诗词如《母魂》:“狂车霎那飞横祸,肆虐群童众恐慌。忘死舍亲行大义,德扬五岳谱华章。”全诗歌颂了一位舍己救人的英雄母亲杨应君。杨应君带着6岁的女儿行走在大路上,突然一辆失控的大卡车从坡上飞奔直下,而马路旁边正有5个小孩在玩耍,面对飞奔直下的卡车,5名小孩全都惊呆了,不知所措。这时,杨应君奋不顾身扑上前去,费力推开了5个小孩。5个小孩得救了,但大卡车却将杨应君撞成重伤,并将她6岁的爱女不幸撞死。面对舍己救人的杨应君,诗人心灵上感到了极大的震动和钦佩,于是写下这首赞美杨应君的《母魂》。诗的前两句概写了车祸的惊险场面,后两句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杨应君忘死舍亲,奋不顾身救人义举的由衷赞佩。全诗起到了很好的“论功颂德”的作用。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常常是“长短相形,善恶并存。”故《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2]因此,曾景祥的诗词秉承中国诗教“兴”“观”“群”“怨”的传统,[1]2525对社会上的邪僻不端之举也进行不同程序的鞭挞和讽刺。如《杂感》:“花开花落年年有,天暖天寒岁岁同。只有人心多变数,时而西去时而东。”全诗用“花开花落”“天暖开寒”年年岁岁都相同的能够令人掌握的自然规律来起兴,以引起人们对“时东时西”令人难以观察的“变数人心”的鄙夷,鞭挞了人心不古的不良的社会风气,起到了很好的“止僻防邪”的作用。

总之,翻读曾景祥的诗作,处处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正能量,表现了一个新中国培养下茁壮成长的老教授的生命意趣、磊落情怀和独特精神。

曾景祥出生于农村,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他的人生道路,就象新中国的成长一样,虽然经历过一定的挫折与磨难,但更多的是平坦和顺利。正因为如此,在曾景祥的诗词中,总是充满着积极健康的正能量,充满着生机勃勃的明亮图景,充满着向上进取的希望和信心。如他的《梦江南·六十抒怀》,虽然自己已是“霜侵鬓,”进入了老年,但人生仍如在金秋之际的阳光中灿烂地闪耀着金光的红叶。就象杜牧《山行》中所描绘的那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金秋经霜的红叶,灿如云锦,烁如红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诗人正是借助濒临老境的秋天红叶意象,来象征自己已近60的年华。诗人没有像一般的封建文人那样,在象征老年的秋季和红叶到来之际,悲伤叹息,而是通过红叶的红色,看到了红叶如春花般的生命张力,看到了秋天如春天般的绚丽多彩和生机勃勃。词的前两句,表现了诗人豪爽向上的年轻俊拔之气,这正是诗人正能量的难能可贵的有力表现。然而,诗人更进一步地借用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的典故来表露自己虽近老年,但仍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伏枥嘶空途正远”化用曹操“老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表明自己虽然已近60,但仍然是一匹日行千里的追风良骥,即使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即算是已近晚年,但一颗追求上进的勃勃雄心永远也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永远也不会停息。诗人还要继续自己的绘画事业,“飞龙舞凤”,用诗和画来铸造人生永远的风流。全词充满了健康向上的阳刚之气,充满了乐观自信的豪情壮志。读着曾景祥这样的诗词,什么浮生若梦,什么老之将至,什么及时行乐,统统见鬼去吧!读曾景祥这样的诗词,心中只有壮怀激烈,只有慷慨高歌,我想,这就是曾景祥诗词震憾人心的力量,这就是曾景祥诗词最大的审美价值。

从艺术特点来看,诗歌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它能给人们带来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曾景祥的诗词,其最大的审美特点是绘画美。曾景祥是我省著名的画家,其主要的工作是绘画和绘画教育,诗词创作不过是曾景祥的业余爱好。但正因为曾景祥的画家身份,使得他的诗词创作具备了一种不同于一般诗人的罕见的绘画美。最能表现这种绘画美的诗词,就是他的写景佳作。无论是“峭壁层林染,通天亦有桥”(《石峰》)的雄奇壮观的景象,还是“轻风动柳日西斜,鸟叫蝉鸣闹喳喳”(《夏风》)的幽静的自然物象,曾景祥都能以画家那种对大自然的敏锐感受,抓住自然景物的声音、动态和色彩,采用素描或刻画、敷色的方法,将所要表现的自然景观和物象准确地表现出来,形成一种独有的绘画美。如《苗寨春暮》:“窗灯点点连霄汉,剪燕双双对月眠。日暮归途匆匆客,朦胧天际袅袅烟。”全诗四句,描写了四组自然景物。首句点题,描写苗寨景观。苗族人是聚族而居,依山建屋,屋屋相连,直到山峰。在暮色降临之时,远望依山而建的苗寨窗中射出的灯光,仿佛是直达霄汉的点点繁星,凡是去过贵族西江千户苗寨的人,就一定会感到诗人的取景之准。第二句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房檐下成双成对的燕子,在月光下相拥而眠进入梦乡。第三句描写暮色中匆匆而归的羁旅之客。尾句写暮色之中,朦胧的天际飘着 袅袅的炊烟,是苗乡人在准备自己的晚餐了。全诗四句,紧扣题目苗寨春暮,“首句点明苗寨,次句“剪燕”点明春天,“窗灯”“日暮”“朦胧”点明暮色。”四组自然景观和物象组成一幅恬静的苗寨春暮图。取景之准确,描景之细致,不是画家很难达到这样的绘画效果。闭上眼睛,欣赏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一幅精美的苗寨春暮图。这就是诗人通过色彩的处理,明暗的变化以及准确的刻画所达到的艺术效果。诗人通过绘画的元素把他所描绘的形象带进到一个立体的空间,使他所描绘的形象变成了可以触摸的立体形象,正是这种可以感知的立体形象带给欣赏者独特审美愉悦。

最能体现曾景祥诗作绘画美审美特色的是其诗作中对色彩的娴熟运用,这一点是作为水彩画大家的诗人最擅长的技巧。如《秋韵》:“十月湘江漾碧波,鱼翔浅底畜栖坡。微风岭上摇霜叶,喜鹊枝头奏凯歌。”和《苗寨春暮》一样,诗人同样选择四组秋天的典型景物来表现作者所要表达的“秋韵”。而在表达“秋韵”主题时,作者对色彩的搭配是非常讲究的。首句描写碧绿的秋水,秋高气爽,雨水无多,故秋水碧透清澈。次句写鱼翔浅底,牲畜栖坡,采用黑白两色,对比鲜明。三句描写秋天特有的景致经霜的红叶。尾句写伫立枝头的喜鹊,也是黑白色彩相间。四组景物通过色彩的调配,赞美了明净澄洁的“秋韵”之美,也抒发了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清明澄净的胸怀。我想,这就是曾景祥诗作独特的审美价值之所在。

综上所述,曾景祥诗词的审美价值,就在于他在诗中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热情歌颂和不懈追求,对丑恶行径的无情鞭挞,显示了中华民族诗教的优秀传统。更难能可贵的是,当诗人在表现自己的爱憎好恶时,运用了自己作为一个画家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和绘画技巧,通过精心取景、细致敷色和别具匠心的安排,使自己的诗歌呈现出一种“诗中有画”的绘画美感,而达到一种栩栩如生、形神俱备的空灵境界。而正是这种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所呈现出来的审美价值,使得曾景祥的诗词创作,犹如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在中国传统诗词艺术宝库中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1]十三经注疏[M].阮元,校刻.北京:中华书局,1980.

[2]中国名人研究中心.诸子百家经典集粹[M].合肥:黄山书社,1997:1060.

猜你喜欢

苗寨红叶诗词
姚红叶
叶拽:一片“红叶”带富一方百姓
秋日赏红叶
奔驰在祖国大地上
——选自大型交响叙事曲《苗寨的故事》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西江苗寨
苗寨小记
千户苗寨的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