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综合性大学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策略——以河北联合大学为例
2013-08-15张玲潇刘宝成王晓阳
张玲潇,刘宝成,王晓阳
(1.河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河北 唐山063009;2.河北联合大学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063009)
随着高校招生的不断扩大,每年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了高校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由于综合性大学中的艺术类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在高考形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在大学期间培养方式上有显著区别,所以艺术类毕业生作为综合性大学毕业生中的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更加凸显。因此制定适合艺术类毕业生促进就业的措施尤为紧迫、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河北联合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近三年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寻找出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相对难的原因,并提出适合于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的指导策略。本调查的数据同时可以成为全国艺术类专业就业趋势研究的一个样本。
一、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2012年5~7月,笔者将河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2009、2010、2011年三届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目的在于通过调查了解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对调查反馈的相关信息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研究,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和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希望本研究能为国内综合性大学的艺术设计教育提供参考。
调查基础:参与本调查的毕业生人数共100人,其中男性43人,女性57人。平面设计专业36人,环艺设计专业53人,陶瓷艺术设计11人。调查方法:通过电话及电子邮件进行问卷访谈。统计软件:SPSS 13.0。通过调查发现了如下五个方面的情况。
(一)就业地区、工作单位性质
调查数据统计发现,在100名毕业生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就业人数48人(48%);在省会石家庄就业人数为14(14%),在唐山当地就业人数24(24%),在省内其他城市11人(11%)。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情况为:广告公司、装饰公司占47%,政府机关或其他企业占39%,自己创业占11%,升学继续深造占3%。
艺术生就业地域显示出相对集中的特点:大部分毕业生通常选择经济发达地区、文化环境优越地区、沿海地区,或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或是省会城市。在关于艺术生就业单位的选择上,近一半学生毕业后从事了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工作,还有近四成的学生改行进了政府机关或其他企业。仍有一些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的途径。这一数据显示了有不少学生因为专业工作难找,选择了改行。由于艺术类学生独立性和专业特点,部分毕业生选择的自主创业也显示出了有较大优势。
(二)工资、工作更换频率、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
在关于目前月平均工资方面,1000~2000元占39%,2000~3000元占 31%,3000~5000元占11%,5000元以上占19%。毕业至今更换工作的次数,从未换过(16%)、换过1次(34%),换过2次(42%)、3次(21%),4次(3%)。当回答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时,基本满意(58%),不太满意(32%)。这一现象说明艺术生的学习成本太高,相应毕业后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导致满意度较低。进而由于更换工作较频繁,也导致工资一直不高。
(三)就业存在的问题及用人单位看重的素质
调查数据统计表明,毕业生刚毕业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缺乏经验为28%;所学知识不够为26%,跨专业知识少占19%;实践动手能力差为14%。学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最看中的求职者需要具备的条件居前两位的分别为综合能力(35%)和从业经验(33%)。由此可见,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经验是需要就业指导工作者关注的首要的两个问题。
(四)对学校艺术专业教学的建议
在回答“您认为学校开设的哪些课程更有用”这一问题时,其中认为所学专业课程有用的为27%;综合素质课程有用的占26%,认为都有用的为21%,计算机课程有用的为14%;认为基础课有用的占10%。在回答“毕业后自学或进修过哪些知识”这一问题时,毕业后自学或进修过专业知识的占27%;自修或进修过综合素质知识的占25%,财务管理外贸知识占14%,计算机类及其他知识占15%。在对母校教学建议方面,认为应该增加专业课程的占27%;应该增加社会实践教学内容的占51%;应该增加其他教学内容的占22%。
上述数据表明,高校开设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固然重要,但这些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工作要求,还需要毕业生通过自学或进修等方式加强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其中综合素质方面的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教学内容是毕业生们认为最需要校方加强的方面。
(五)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在问及“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这一问题时,毕业生普遍认为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应大力加强或改进的方面按重要性依次为:加强就业技能培训(23%),加强创业指导(22%),畅通就业信息渠道(20%),利用校方资源为毕业生作推荐与牵线搭桥(19%),重视就业指导课的讲授(13%)。由此可见,校方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除了重视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之外,还要注重多种就业指导形式的同步促进作用。
二、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指导策略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从宏观上看不仅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同时还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从微观上来看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成才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只有用科学的指导思想指导大学生就业才能保障社会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和谐统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全方位促进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具体策略如下:
(一)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就业观包括择业观、职业观、工作观等,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的反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是要引导学生将自身职业发展规划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相适应,科学的进行职业选择。具体而言,在关于就业地区选择方面,不能盲目追求沿海发达地区或省会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人才相对饱和,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可以鼓励学生到中小城市择业,将会有很大的求职空间。在工作单位的选择方面,不能盲目追求专业的匹配性和工作稳定性等因素。应将个人兴趣和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综合起来考虑,选择最适合的职业。另外,也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
(二)加强对学生创业的指导与实践
由于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市场结合地较为紧密,同时艺术类学生较其他专业学生有更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艺术类毕业生在创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根据调查显示,有11%的毕业生目前在自主创业,有22%的毕业生表现出了创业热情。一方面,校方应加大对艺术类学生在校期间创业培育力度,通过设立专门的资金和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励学生大学期间自主创业,为走入社会打下基础。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校方每年都在全校范围内举行“创业之星”的评选,对优秀的“创业之星”给予奖励,并邀请该生在全校宣讲自己的创业经历以及成功经验等,为其他学生提供借鉴和参考。另一方面,将创业课程纳入艺术类学生的课程体系。创业课程设置要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需要配备有实战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对学生创业进行跟踪指导。再以笔者所在艺术学院为例,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艺术类高年级学生分别创办了墙体彩绘工作室、环艺工作室和网上开店等多种形式的创业项目,并取得了不错的经营效果,同时对其他学生起到了带动作用。此外,学院还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上举办的各类青年创业大赛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畅通信息渠道、多途径促进就业
多方收集就业信息,拓宽就业门路。首先作为高校,应积极利用校方资源开拓就业市场,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校方与相关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并推荐毕业生就业。另外由于艺术类毕业生在综合性大学中的专业特殊性,校方可组织专门面向艺术类毕业生的“双向选择”洽谈会,为艺术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其次,从毕业生自身角度来说,应教会毕业生掌握正确的就业信息收集、整理、鉴别、筛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通过对网络及各类报纸、电视等媒体上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分析、比较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再次,指导毕业生就业不仅是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的职责,同时也是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校方和院方应制定相关奖励措施,积极发动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自觉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并利用专业教师在本行业领域的优势资源,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推荐与指导。总之,要力争做到多途径全方位促进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
(四)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作,不能仅限于毕业生就业环节,而要从新生入学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因此需要完善就业指导体系,让职业规划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始终。具体而言,从大一重点抓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配备专业职业指导人员讲授该课程,让就业指导课程专业化,并纳入专业课程管理体系。对于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也应定期进行就业指导课程的培训,将就业指导课程贯穿学生大学生活始终,指导和教会学生在大学的各个阶段都能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和未来职业评估。根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并结合自身特点和专业属性,谋划和实践好大学生活,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大部分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针对毕业班学生进行的,教学内容大多是就业材料的制作、信息的收集与处理、面试技巧等实务性指导,因此当缺乏全程指导的毕业生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便无法体现出优势。因此,从新生入学直到大学毕业,应开设侧重点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程,形成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让学生从容应对就业。
(五)完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对往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大部分毕业生毕业时遇到的主要困难都是缺乏经验和所学知识不够,另外毕业生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素质居前两位的也分别是综合能力和从业经验。相应的被调查的毕业生也呼吁校方在专业教学方面多开设些专业相关课程以及综合类课程,同时加强实习、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因此,院方要在深入调查及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调整现有课程设置,适当增加艺术类相关学科大类的课程设置,建立多元化、有弹性的选修课体系,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重视实践环节,加强实习实践类课程的规范管理,将传授理论知识与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高校应积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不断开创实习就业基地,拓宽在校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强供需双方的深层次合作,为学生创造实习就业的机会,让学生带着知识进行实践,带着问题回来学习,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1] 姜兴健.陕西科技大学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剖析及应对策略[J].出国与就业,2011,(7):32.
[2] 于国瑞.从毕业生就业状况看综合性大学的艺术设计教育[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31.
[3] 宋毅.山东半岛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