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人读书情况对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影响

2013-08-15跃,张

关键词:纸质书籍图书

李 跃,张 磊

(1.河北联合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063009;2.河北联合大学 轻工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书籍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伟大的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曾经有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温家宝总理在参加世界读书日活动与编辑和读者交流读书心得时,也曾提到:“关于书,我与在座的青年朋友们一样,很喜欢读。在读书中我有三点体会:第一,是要处理好读书与人生的关系。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历史,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第二,读书要选择。要读那些能够给人以感染和力量的书,让人了解大学问家的思想和风范的书,特别是那些震撼人的灵魂的书,激发人的斗志的书;第三,我曾经提倡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我又提倡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其实前者讲的是学习,后者讲的是实践。”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地不断加快,工作、生活、学习等压力随之而来。生活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需要我们有足够的精力和充沛的体力去读书、读好书,从而去探索和研究新的方向,开创新的未来。今天,现代人究竟该怎样去读书?现代人的阅读方式对图书馆的发展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一、现代人读书状况分析

央视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曾做过一档有关国人读书情况调查的节目。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国有着十分庞大的阅读群体,他们不仅仅局限于教育、文化、宣传、科技等领域,而且已经覆盖了各行各业,各个年龄阶层。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中学生及大学生,其阅读书籍包括了中外文学经典及与所学文化知识相关的书籍两大方面。从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基本上平均每人每天至少有两个小时左右的读书时间,特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他们通常选择阅读与其所学专业内容相近的图书。同时,选择传统文学和流行小说也比较多;大学高年级的学生,特别是计划考研的学生则有针对性的选择考研系列丛书;成功、励志、经济财富类的图书则是选择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业这部分学生的首选。

调查还显示,绝大多数成年人倾向于选择更具实用性的图书来阅读,如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图书或是生活类科普图书等。以某中学的教师群体为例,除了每天备课、上课、教研、批改作业外,大部分教师都要抽出一至两个小时阅读关于教学管理和教学法的图书,从而借鉴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另外,现在大部分学生家长会陪孩子一起读少儿课外读物和英语类书籍。与此同时,家长们也会选择读财富类、人物传记类等励志书籍,从而开拓孩子的视野,激发孩子潜能。在成年人读书状况的调查中,还发现“跟风读”的比率也较高,“跟风读”即跟着他人的阅读目标去读书,而没有自己的阅读目标。就是流行什么读什么,比如选择阅读近几年流行的历史小说类、历史讲坛类、养生类、人物传记类、探索发现类等图书来阅读。总的来说,现代人选择育儿、养生、美容、健身、服饰搭配等方面书籍进行阅读的比率大幅提高。此外,在调查中还发现,退休人员近年来已成为了热衷读书的又一大群体。他们选择阅读的图书种类非常丰富:如养生、健康、历史、文化、军事、美术、书画等。

随着科技进步和网络电子信息的普及,数字阅读,如: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小说、手机小说、微小说、微博小说等读者规模在不断扩大,国民阅读趋向于数字阅读分流。现代人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习惯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呈现出数字化、多元化、个性化三大特点。

二、传统阅读方式与现代阅读方式的比较与分析

(一)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方式

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方式,即普通纸质媒介阅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

见。无论是在各省市地区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还是在新华书店的购书大厅、青少年宫阅览室、工会书屋、社区书屋、科技书屋、农村图书服务站、读者沙龙等地,阅读书籍的人非常多。尤其是在节假日,选择去各种场所阅读的人更加多,这其中有少年儿童、青年学生、还有中老年人等,他们都加入到了全民读书热的‘潮流’中。相比带有赢利性的书店,这些公益性的阅读场所书籍资源基本充足、分类较为详尽,基本上能满足社会广大读者的需求。在读书热潮的带动下,这些公共阅读场所在增加自身特色的同时,加强和改善了阅读环境,丰富了读者的视野,起到了以兴读书之风、学习之风,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全民综合文化素质,从而提升人文精神的作用。

与此同时,各类“传统”图书的销量也逐年提高,其中财经著作、流行文学、名人传记、影视书籍、军事科学、青春(校园)文学、健康养生、育儿百科、实用专业类书籍最为畅销;此外,口袋书、掌中宝、必读宝典、精品小书等,因其体积小巧,包装精致,易携带,可读性与实用性强,也非常受读者的青睐。这些纸质图书的出现是传统纸质媒介从形式上的创新转变,将让读者更加方便快捷地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满足其阅读需求。

(二)现代信息化时代下的阅读方式

随着电子技术广泛普及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出版社、报刊杂志社等许多传统的信息服务机构都纷纷利用互联网的发展丰富和拓展自己的服务功能。网络阅读,特别是手机阅读已成为了新的大众传播媒体,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欢迎与喜爱。网络阅读倍受青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网络电子图书一般能提供信息检索的功能,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需要的阅读信息;二是在部分传统图书(纸质图书)价格不稳定,起伏较大的图书市场,电子网络图书可以说是一种相对稳定的阅读方式,可以节省一部分费用;三是年轻人接触新鲜事物的速度较快,他们更喜欢尝试新的生活方式,通过互联网阅读,会让他们感觉时尚和轻松。很多人会选择在出差或旅行时通过平板电脑、ipad等浏览图书。便捷的服务和充裕的内存使年轻人充分享受到了电子科技产品带来的舒适的阅读感受。随时随地读书,正是网络时代电子阅读的优势所在。

综上所述,两种阅读方式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阅读方式与现代信息化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两种方式各有其特点,相比较而言,当下电子阅读群虽然在不断发展壮大,但仍然属于一种浅阅读,相对传统阅读(纸质图书阅读)而言,阅读计划性、目的性不强,作为消遣的可能性更大。与此同时,网络阅读本身也有一些缺陷,其重要的弊端是受众有限。而纸质图书本身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是电子图书无法比拟的。纸质图书通过读书环境和固有习惯可以使人入静,边看边思索,把自己带到文化知识的意境中。正如西方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所说:“我们的文明是书籍的文明:它的传统和它的本源,它的严格性和它的理智责任感,它的空前想象力和它的创造力,它对自由的理解和对自由的关注—这一切都以我们对书籍的热爱为基础,愿时尚、传媒和电脑永远不会破坏或者松弛个人对书籍的这种亲切的依恋!”

三、现代人读书情况对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影响

图书馆是保存我们集体智慧的最重要的方式,它如同人类的大脑让我们从中寻回遗忘,发现未知。如今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和普及以及现代人读书情况的改变,图书馆作为信息获取的重要中介地位已明显发生变化,甚至被日益边缘化。1982年美国的图书馆学家兰凯斯特曾提出“图书馆消亡论”。并预言,在未来20年后,纸质图书馆将消亡,将由纯电子介质信息所替代。如今,酷爱网络而远离图书馆的人逐渐增多,似乎向人们传递着图书馆日渐衰落的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信息技术带来的冲击已势不可挡。图书馆如何面对变化,不断发展与生存,被人们所关注。

(一)网络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但不能替代图书馆

网络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两者虽存在种种差异,但两者可以在资源配置上互补。用不同的方法为读者丰富资源、获得知识共享。网络虽然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但绝不能也绝不会取代图书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实际应用中,网络阅读虽然方便快捷,但上网付费、高消费、高耗能等问题凸显,这样会使更多的人选择去图书馆。因为在图书馆不光是读书,上网也可以享受免费。这样看来,网络的“门槛”高于图书馆,尤其是对社会低收入群体来说更是如此。

(2)从内容上看,网络主要以海量信息为主,以便于人们随时随地上网检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但与图书馆相比,显然网络上的知识是有限的,尤其是那些受著作权保护的知识,只有在图书馆里才能免费查询得到。比如:在网络上利用百度、Google等查询名人的讯息或国民生产总值数据,花上几秒钟的时间就能查到,比上图书馆方便很多。但如果你想知道国家发展因素等诸如此类资料的话,光有搜索引擎是远远不够的。

(3)从功能上相比较,网络的海量内容让人们叹为观止,但目前尚欠缺图书馆保持人类记忆的基本功能。网页的删除、网址的更换、冲突,常使人找不到以前发现过的资料。即便是数字图书馆收藏的各种多媒体数据库资料,随着新一代技术的出现,其保存的数字内容就要迁移到新的媒介上,它对新的操作设备与环境有着较强的依赖。另外,网络保留的资料与图书馆保留的资料有很大区别。相比较而言,网络上可以免费获取的内容几乎没有多少是与图书馆收藏的内容重复的。而图书馆会有意识地收集那些对于个人来说难以获取的资料。况且在资料绝版或其他原因而难以查找的情况下,图书馆往往是唯一能够找到这些资料的地方。

(4)从文献源上说,网络提供的知识信息不如图书馆的可靠和权威。搜索引擎具有一定局限性和限制性,比如你搜索某位名人的名字,结果虽繁多,但需要加以筛选提炼,很难找到真实、可信、权威的信息,我们不能不去怀疑这些资料是否真实。而在图书馆,图书管理员可以评估信息的质量,这也是图书馆与网络的本质区别之一。

(5)从未来发展看,网络与图书馆可以相互介入、相互促进,而非相互取代。现代图书馆大范围地应用网络技术,不仅是对网络的推广,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技术是中立的,文化反应决定了怎样使用它。所以,需要通过不断更新发展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效果。

(二)未来图书馆的基本形态

从未来角度看,图书馆事业将以网状的公共基础设施形态不断发展。人们可以平等、自由获取知识的公共基础设施网。坐在家里或直接链接图书馆的网页享受图书馆的各种知识服务。另外,未来图书馆的数字馆藏与实体馆藏将并存发展,有虚拟的网络交流社区和实体的交流场地。未来的图书馆既是一个网站,也是一个实体场所,其馆舍还是一个地区的标志性公共建筑,它体现的是人文精神与文化传承。通过知识信息的不断完善,人们通过阅读产生正确的思想,从而提升了公众理性。未来图书馆的存在创造和丰富了人们的阅读生活和文化品味,真正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

[1] 王子舟.图书馆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陈葵珍.试析现代阅读新趋势及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2):79-82.

[3] 韩子军.电子资源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图书馆论坛,2002(5):79-82.

[4] 姜玉明.从图书馆三要素谈电子文献对图书馆的影响[J].图书馆,2002(6):52-54,69.

猜你喜欢

纸质书籍图书
鲁迅与“书籍代购”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书籍
班里有个图书角
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思考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