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县级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意义及其途径

2013-08-15单庆国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电大办学社区

单庆国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 奉化分校,浙江 奉化 3155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和发展社区教育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县级电大是面向基层的高等教育机构,具有与生俱来的大众化教育本质,理应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力量。本文论述了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出了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优势,探讨了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途径。

一、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

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形成中,全体公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人人愿意学习、崇尚学习,学习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状态和重要衡量标准;政府和相关教育单位要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优良的软硬件设施,并建立适应学习型社会的保障制度,形成贯穿在学习者一生中、可以给学习者提供更灵活选择的制度。

县级电大是面向基层的高等教育机构,具有与生俱来的大众化教育本质,契合了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不断满足现代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并从教育观念和实践方式表现为一种社会服务的开放,推动终身教育、全民学习。因此,电大理应成为建设学习社会的重要力量,电大参与社区教育是全面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一项新举措。

(二)有利于国家开放大学建设

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宗旨与使命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理想。国家是建成一所新型的、没有围墙的一流远程开放大学,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县级电大是国家开放大学体系中最基层的组织,要努力加强内涵建设,为实现开放大学的办学宗旨和战略目标作出贡献。而电大参与社区教育是增强电大办学功能,尤其是发展非学历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完成开放大学办学任务的重要手段。

(三)是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的需要

社区居民中部分人的综合素质偏低,如外来务工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技术层次低、文明程度低的“三低”现象,以力邦社区为例,2009年底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中只有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9.8%,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只占 11.9%;76.1%的居民技术水平低,缺乏相关职业技能、创业技能,只能在企业从事一些工资待遇低、技术含量不高的简单操作工作;部分居民生活方式落后,闲暇方式庸俗,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谈言粗鲁、践踏花草、不遵守公共秩序等一些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是改变他们“三低”现状的有效途径。而社区学院的教育内容侧重于职业技能培训,电大参与社区教育可加速社区居民学历层次的提升,有利于提升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因此,电大参与社区教育既是奉化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融合,凝聚合力,共同建设和谐家园”的建设要求,更是社区居民的期盼,因而也是电大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是促进电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据奉化市教育局统计,2012年全市初中毕业生约5500名,今后初中毕业生人数逐年呈下降趋势,5年后约为4500名,下降18.2%,10年后约为3600名,下降34.5%,这意味着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后续生源将严重萎缩,电大发展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电大必须下功夫增强办学功能,拓宽办学渠道,提高办学质量,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并重。电大介入社区教育,对居民开展职业技能、文化知识、健身娱乐、生活品位等各个方面的培训,做大做强非学历培训项目,拓展办学空间,以对社会新的贡献求得学校新的发展,是电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优势

(一)办学系统优势

一是地域优势。全日制高校大都处在人口居住密度较大的大中城市,离县城及城镇、农村社区路途遥远,依托全日制高校开展社区教育有诸多不便。而电大系统是一个“中央—省级—地级—县级”四级办学机构组成的一个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办学模式覆盖全国城乡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系统。作为系统办学机构的基层电大分布在各行政区县,根据办学需要可以很容易地延伸到乡(镇)、街区,形成遍布各个角落的办学网络,现有3500多所基层电大(教学点)贴近乡(镇)和农村社区,这种网络式的分布,使得它更能在社区教育中发挥作用;二是资源优势。基层电大参与社区教育,可以共享上级电大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但有利于社会发展,还可以解决各种办学设施重复投资的浪费问题,节约成本,同时还能发挥电大系统在教学及管理、学生服务、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服务社区,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

(二)教育模式优势

开放性是电大教育的本质特征,其教育模式有利于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形成。首先,教育对象的开放。符合入学学历要求者,不受年龄、职业、地区限制,凡有志向学习者,均可入学,如我校今年秋季开放教育专科学员中50周岁以上的就达21人;其次,教学方式的开放。教师教学除集中面授辅导外,还充分利用互联网采取网上答疑、视频教学等方式,灵活多样,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再次,学习方式的开放。学生自主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时时能学、处处可学,学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第四,学习年限的开放。学习实行学分制,最短学习年限两年半,学籍八年有效,学生在学习时间安排上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使中途有特殊情况(如:服役、产期等)不能学习的学员也可完成学业。

(三)办学特长优势

电大在社区教育中的特长优势,是由电大的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和办学目标决定的。社区教育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社会成员教育体系,就是围绕社区所有成员进行终身教育,这是建立社区精神、社区文化、社区生活圈所需要的教育;二是职业教育体系,即包括职前、职后教育,就业和再就业教育培训。电大既能承担职前教育,也能承担职后教育、转岗教育、再就业教育。与普通高校比较,电大在职业教育方面具有优势;与中等职校比较,电大在办学层次上具有优势。

(四)教学资源优势

一是现代教育技术先进。电大系统主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建设了比较完善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已经形成了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及“三级平台”互动的网络教学环境。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和条件,将为社区教育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提供有力支持;二是课程资源丰富。中央电大开设了涵盖理、工、农、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艺术设计、旅游等20多个类大学科,60多个本、专科专业,建设了丰富的各种媒体学习资源,既有传统的文字资源,又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不少基层电大还建设了本土资源。这些资源可根据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和特点直接或进行针对性改造,作为社区居民开展各级各类教育培训的课程资源,从而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社区居民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五)支持服务优势

电大经过30年的办学实践,特别是举办开放教育以来,教学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办学和管理理念更加先进,教学运行更加规范,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和服务更加贴近社会与成人的实际和特点,更加适应成人自主学习的需求。如:奉化电大于2009年形成了“五全、一中心、三支持”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五全:即全员服务、全心服务、全力服务、全面服务、全程服务;一中心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三支持则是指导学、助学、促学三个支持),全体教职工全心、全力为学生提供人本、周到、贴心的学习支持服务,深受学生的好评,学生满意度高达98.5%,凭借运用这一体系的经验,成功建成了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后续项目——“奉化电大力邦社区新市民学习支持基地”。可见电大在教学管理、学习支持服务方面的经验和优势,将为社区居民的各种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

电大的优势说明电大参与社区教育是可行的,宁波电大系统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建设终身教育体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好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电大参与社区教育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以解决。

三、县级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途径

(一)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电大应主动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领导汇报电大办学特色,广泛宣传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优势,使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重视电大认同电大支持电大,把电大作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作为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机构。这既有利于发挥电大作用,办好社区教育,也有利于电大自身拓展办学渠道。首先,制定发展规划。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高度,把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纳入教育总体发展规划,电大要充分认识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作用,把参与社区教育列入学校发展规划,成立专门的机构,为参与社区教育提供组织保证;其次,延伸电大的办学地域。政府支持电大在边远地区设立教学点,充分利用电大的系统优势,促进社区教育向边远地区和农村延伸;第三,建立保障机制。依托电大发展社区教育,需要电大与社区的双向互动。而电大、社区是不同的利益主体,政府应发挥好宏观调控作用。一是制定相应的规程明确双方的职责、保证双方的利益;二是从政策和法规的角度明确电大在社区教育中的地位、职能和任务,为电大开展社区教育提供政策和法律的保障;三是积极争取经费保障,争取政府按照社区居民人口和更高的人均教育经费拨付更多的办学经费,支持电大参与社区教育;四是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主动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联系,使电大成为首选的培训基地。

(二)大力推进电大参与社区学院的合并

从办学的职能上看,电大与社区学院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在利益诉求上也有一定的冲突,要使县级电大在社区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从体制着手,破解制约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体制难题。以宁波市为例,无论从宁波市级和各个县市(区),就解决电大与社区学院体制问题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宁波电大与宁波社区学院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以宁波电大为主体,承担宁波社区学院的各种职能。慈溪、鄞州、北仑三个县级市、区的社区学院合并到电大,减少了机构重复设置,充分显示了有效整合教育资源的优势。

然而,社区学院与电大合并试点实践目前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大多数县级社区学院与电大还没有合并,宁波市两者合并的只占30%。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人员安置问题。我们奉化社区学院9名员工中有4名院级领导,行政领导的安排是一个难题;二是场地问题。绝大多数县级电大校园面积较小,奉化电大占地面积5336平方米,建筑面积3978平方米,在校生3666名,教学用房已经捉襟见肘,社区学院与电大合并,教学用房显得严重不足。

针对上述情况,电大要尽最大努力推进社区学院与电大合并工作,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汇报社区学院与电大合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政府把两者合并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采用土地置换办学,把已有的电大和社区学院校园用作他途,择地重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的电大;及早考虑人员安置问题,尽快完成合并事宜。

(三)着力促进电大与社区教育的联姻

在社区学院与电大没有合并之前,电大要做好与社区教育联姻工作,与社区、从事社区教育的其他机构、企事业单位等部门成为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依托电大大力开展社区教育。

1.强化服务意识,提供师资支持

奉化社区学院仅9位教职工,而且没有高职称和“双师型”教师,要承担各类培训和教育任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而电大师资阵容强大,我校现有专职教师5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6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30.8,中级职称的29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55.8%%,“双师型”教师22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 42.3%。但是由于社区教育从事的终身教育,电大教师要想从事好社区教育,还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能力。这就要求电大要采取积极的政策,采取培训、进修、出外考察等方式鼓励教师从事社区教育,使之能胜任社区教育工作。电大应做好教育行政部门的参谋,与社区学院合作建立社区教育师资库,电大教师全部纳入师资库。电大还应把社区教育作为份内工作,有计划安排教师到社区学院任教,帮助他们解决师资困难;同时,安排优秀教师到大、中型企业,为他们培训职工服务。如:2012年春季,我校送教上门,采用“订单式”培养方式,定期选派教师到宁波锐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授课,为他们培养“数控技术”和“物流管理”专科学员72名,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2.强化服务意识,提供资源支持

首先是整合社会资源。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把各类教育形态、各种教育机构、教育力量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整体的合力,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教育网络,设法使社区、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网站与电大网站链接,使全体市民都可共享电大系统优质网上资源,凸显作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平台的功能;其次是电大加强自身资源建设。加快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课程资源内容要突出特色,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课程资源形式要多元化,文字教材、教学光盘、网络课程等多种媒体相结合,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县级还要着力开发本土资源,根据本地实际在学校网站上开辟针对性、实用性强的专栏,方便市民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如三农网、新市民等专栏,子栏目可设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市场信息、特色农业介绍、职业技能、创业指导、考证指导和现代生活等。同时,编写乡土教材,充实社区教育内容,如芋艿头、雷笋、水蜜桃是我市三大特色农产品,我校与市农林局合作编写的《雷笋栽培技术》和《水蜜桃嫁接技术》深受笋农和桃农欢迎,下一步打算编著《奉化芋艿头改良技术》等培训教材,进一步为农民服务。

3.强化服务意识,开发培训项目

社区教育是针对社区居民的全程教育,社区学院由于师资、场地等原因,教育覆盖面比较窄。电大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当地实际情况,与社区、社区学院合作开发培训项目,以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例如,建立少年儿童培训基地。我市县城少年在音乐、美术、书法等方面培训的需求量很大,除青少年宫从事这方面的培训外,主要是社会力量在满足市民这方面的需求,据不完全统计,家庭作坊式的培训机构有120余家,其中,无证无牌营业的近80家,这些培训机构不仅收费昂贵,而且培训质量低。我校有二位书法特长(市书法协会会员)的教师和一位美术特长的教师,完全有条件建立书法和美术培训基地;再如,开发“新市民”培训项目。外来务工人员(“新市民”)初到奉化与当地人交流存在语言障碍,举办“奉化方言”培训班,可解决“新市民”与本地人的语言沟通问题,加快“新市民”融入当地大社会的进度,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4.强化服务意识,建立服务基地

我校投入50万元于2010年开始建设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后续项目——奉化电大力邦社区“新市民”学习支持服务基地,通过两年多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建成了组织机构健全、管理人员齐备、设施设备完善的服务基地,形成了“政府主导、电大为主、多方联合”的基地运作模式,建立了新市民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扩大了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教育规模,年培训社区居民1445人次,社区居民就读电大在校生达300人以上,提高了“新市民”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这里的学习支持服务基地是指:电大与社区共同建设的学习支持场所,由社区提供场地和管理,电大提供设施设备、师资和教学资源;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建立组织机构,制订管理制度,确定运作方式,主要为社区居民接受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提供支持服务,以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和拓展电大办学空间为建设目标。基地的构成要素是场地、人员、设施设备、教学资源、服务内容、管理机构和运作方式。

实践证明,基地建设是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有效途径,基地是电大与社区深层次合作的有效载体,县级电大应根据当地实际,努力创造条件,在多个社区特别是“新市民”集居社区建立学习支持服务基地,积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合作向纵深、向高度融合发展,建立横向联合、纵向沟通、纵横整合的“基地式”社区教育机制。

[1]刘尧.社区教育的内涵、特点与功能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2]游涛.高职院校从事社区教育的意义及实现途径[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12).

[3]陈斌圳.浅谈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优势和对策[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

猜你喜欢

电大办学社区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电大多媒体课件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电大多媒体课件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电大开放教育班主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