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当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政策、现状与趋势的几点思考——以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为例

2013-08-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大学英语教学

李 溱

(三峡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1.引言

自2003年起,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开始实施,高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纵观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如教与学过程中过分强调词汇、语法等语言规则,甚至“炒高中英语的剩饭”现象也不在少数。或者有些学生英语基本功不错,花了很多精力,过了国家四、六级,但由于不熟悉相应专业领域的词汇、语法、文体,学生毕业后通常觉得大学英语对他们工作帮助不大。因此改变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模式(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以下简称EGP),以培养出既具有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自如地运用英语的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

2.当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政策与改革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英语先后进行了三次较大的教学改革,分别是1982—1994,1994—2001,和2002至今(蔡基刚,2010)。《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86)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能力,和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第二次改革中形成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而第三次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史光孝,赵德杰,2011)

以笔者所在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为例,2003年起,大学英语基础教学部合归外国语学院统一管理后,大学英语教学就开始打破传统的自然班(45人)教学模式,而走向大小班分级教学的模式,共分为四个校内级别的教学(即大学英语一、二、三、四级),两年完成。即大班(72人)的主要教学任务为读写译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小班(36人)的主要教学任务为听说技能的训练,主要以教师督导,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为主,此后不断引进各种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仪器与自主学习系统软件,并建立了大学生英语语言实验中心,为学生课堂内外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硬件保障。2008年开始,对刚入校的新生进行口语选拔考试,并结合他们的高考英语成绩选出前100~200名成绩优异生直接进入大学英语二级学习,成立提高班。此部分学生大一下学期即可参加国家四级考试(其余学生是大二上学期方可参考),提高班的第四个学期(即五级英语教学),主要以内容依托式(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后简称CBI)教学为主,在听说读写各方面增大教学难度,并增加英美概况、英美文化、学术写作等方面知识的讲解与操练,以期满足这部分相对英语水平较高学生学习需求,迄今为止,这种教学模式收到了学生较高的评价,并且在屡次教学评估与学生学业评估中效果突出。

在这所一般地方型高校(省二类,部分专业一本招生)中,十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及变化充分说明了第三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影响大大地超过了前两次,主要体现在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课堂模式的改革变化上,听说技能培养的比重较以往有大大的提高。然而,无论教学模式上怎么变革,教学重点始终没有变,仍然是主要着眼于学生的英语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培养,教学目标也基本没有改变,仍然以帮助学生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宗旨。学校甚至多年以四级通过率为硬性指标来衡量和评估教师与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将之与教师们的待遇与考核紧密挂钩,因此客观上束缚了英语教师们的手脚,使课堂教学仍然拘泥于语法教学、应试教学、题海战术,形成学生拼命地学,老师卖命地教,学生不满意所学,教师不满意所教,却又不得已而为之的状态。就考试性质与现状而言,四、六级考试既是以检查教学工作为目的的教学考试,同时也是以测量语言能力为目的的水平考试。据2010年初,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在组织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情况调查时发现,有36.8% 和20.1% 的被调查者分别认为四、六级考试“只能部分反映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没有针对性,不能反映毕业生的英语实际能力”(王守仁,2011)。刘润清(2011)指出,让985学校的学生去考四、六级,是大材小用,让三本、四本学校的学生去考四、六级,是拔苗助长,等于是用米尺同时测量显微镜镜像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里外不是人”。因此,一方面四、六级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估的主要手段之一,迫切需要改革与完善,使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适应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而另一方面,为了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号召,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迫切需要政策上的支持,需要解放管理者的思想,制订更为切实有效的教学制度与考核制度,让一线的英语教师们能够放下思想包袱,放开手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与国家发展长远规划,真正地做到教学生之所需,授市场之所求,顺国家发展之所趋。

3.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趋势

3.1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势在必行

在先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基本完成教学模式的转变之后,学术界普遍认为下一步的改革重点应该放在课程设置的实质内容上,即 CBI模式教学成为下一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上文提到的在笔者所在高校实行第五级大学英语教学,还主要处于以这种教学模式为主的试验阶段,但是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与好评。从技能教学(EGP)转向内容教学(CBI)是大势所趋。按现在中学课程标准,以后高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会相当高。到了大学,不能再单纯地教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课了,要用内容吸引学生,用内容教学带动语言教学。从根本上讲,语言是个载体,承载着知识、文化、文明。前者是个空壳,后者才是实质。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开始时语言知识应占百分百,百科知识几乎是零;然后逐渐过渡,语言知识不断减少,百科知识不断增加,到高年级,百科知识占了90%以上,占压倒性的优势(刘润清,2011)。许国璋先生曾指出,希望我们的学生既有理工的素质,又有文科、法科的素质,要把对自然和社会的神秘感,化为对自然和社会的理性认识,这样思想才开阔,视野才宽广。因此,内容依托式教学(CBI)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今后的方向。

然而,依托何种内容进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又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因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大致分为:(1)普通英语(EGP);(2)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后简称 ESP);(3)通识教育类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Education,后简称EGE)。其中,ESP又可分为与专业学科密切相关的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后简称EAP)和与就业相关的职业英语(English for Vocational Purpose,后简称EVP)。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目的不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学生有效进行专业交际的语言能力。在普通英语的帮助下为学生打好基本的语言基础后,应该考虑发展专门用途英语,为学生将来就业,满足市场人才需求提供保障。通识教育类英语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目的的,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对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思维形式、文化遗产的更为广泛和深刻的理解。

《大学英语教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的性质界定为“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一定要在二者之间取舍,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无论内容依托式教学模式依托何种内容,是专门用途类也好,还是通识教育类也罢,基于目前各类高校的实际情况,短时间内取消普通英语教学是不现实的,所以当前最为关键的是着力构建上述三种(EGP、ESP、EGE)教学模式比例适当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确保这个体系与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相一致。当前已经有很多高校在积极努力地进行课程设置方面的探索,努力做到“基础性与选择性结合,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结合,达到三个平衡,既必修课和选修课平衡、输入与输出平衡、语言与文化平衡”(王守仁,2011)。笔者所在高校也在近两年积极统计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方向,鼓励教师们自我发展,开设选修课,摸索新的教学方向,但是毕竟如上文提到的,教学终极目标不改变,教师们的手脚仍然放不开,无论从教学时间、精力投入、教师自身素养等各方面来讲,效果都不太理想。

3.2 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现今的大学英语教学已不能局限于以往的单纯的语言四项技能训练上了,更倾向于依托一定的内容(专业内容亦或是通识教育内容),这就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更专业的要求。以笔者所在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者比例约为86%,有博士学位者及在读博士比例为2%,两者相加为88%,这与其他学科博士化已经普及的学术梯队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成为重要的措施之一。介于现今我国高校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数量少,招生人数有限,报考难度相对较大,而笔者所在学校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只能报考英语类博士(这种现象在很多高校都颇为常见),这无疑客观地限制了教师队伍学位提升的可能。王守仁(2011)指出,应该允许英语教师报考非英语语言文学类博士,青年教师跨学科攻读博士学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同时也为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提供师资保障。此外,目前的教师培训往往过分关注了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学校普遍把申请项目、发表文章作为教师发展与评估的重要指标,而忽略了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提高。科研是为教师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服务的,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教师从事与自己教学实践有关的研究,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研究。因此,根据外语教学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师发展一方面应该包括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应该包括教师语言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束定芳,2011)。

4.结语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努力为大学英语教学探索综合高效的教学模式。就笔者所在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十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而言,变化是很明显地、成功地完成了从传统教学模式向新型教学模式的转型。但是由于具体到不同高校在政策上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学效果考核方案的不同,一线教师在响应国家改革要求、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及挖掘个人潜能等方面仍举步维艰。但是无论如何,改革势在必行。因此,不管将内容依托式教学模式的内容定为什么,普通英语教学的比例必将慢慢减少,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刻不容缓。此外,教学改革能否顺利开展,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开拓精神。因此,对于一线教师的个人学位提高、专业素质培养方案的合理性显得由为重要。

[1]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3).

[2]史光孝,赵德杰.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走向:通识教育抑或学术英语教育[J].山东外语教学,2011,(2).

[3]束定芳.德国的英语教学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发[J].中国外语,2011,(1).

[4]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研之声,2011,(3).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