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语中“手”的隐喻对比研究

2013-08-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英汉隐喻汉语

张 丹

(海南大学 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海南 儋州 571737)

一、引言

语言学家Lakoff &Johnson 提出:“隐喻渗透于日常生活中,不但渗透在语言里,也渗透在思维和活动中。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普通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都是隐喻。”[1]一个概念隐喻通常要涉及四个方面:源域、目标域、经验基础和映射。[2]人们的认知过程就是认知主体基于自身经验从一个熟悉的认知域(始源域)到未知域(目标域)之间的映射,隐喻意义是始源域的部分特征向目标域转移的结果。

从古到今,人体都被当作衡量周围世界的基础和参考点,人们习惯把人体特征映射到对其他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上。因此,表示人体部位的词极易通过隐喻映射到其他语义域中,为人类认知外部世界和新事物提供基础。手是人类重要的身体部位之一,人类基本大部分的动作主要是通过手来完成。因此,手的日常生活经验及其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建立了我们构筑抽象概念的认知图式,通过隐喻的方式隐喻出各种不同的抽象义,比如“手脚、手段、一把手等”。

概念隐喻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扎根于人的认知结构中,反映人类的认知经验。由于人类具有共同的认知基础,人类的日常生活有许多相同之处,不同语言的概念隐喻必然有许多共性;同时,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以及各自的文化历史背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的不同,他们观察事物的角度一定有所差异。因此,作为反映思维方式的概念隐喻既会反映人类认识世界的共性也会打下各个民族文化的烙印。[3]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分析英汉语中与“手”相关的词汇隐喻,具体考察英汉语中“手”隐喻的投射范围、共性、个性、各个投射背后的理据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本文的语料全部来自中英文语料库,包括英国国家语料库(BNC)[4]和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汉语语料库(MCC)[5]。

二、英汉语中“手”的隐喻投射共性分析

(一)手喻为“能力”

手,每个民族的每个身体健全的成员都有。我们人类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这个世界,用双手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大家用手来参加生产活动和学习,生产劳动的好坏与“手”就有直接的联系,这一行为被扩展出“人们在某一方面的能力”的隐喻义。

(1)海豚,是著名的游泳能手,每小时能游六七万米,这个速度连轮船和潜水艇都望尘莫及。

(2)这些人满口瞎话,说会这说会那,其实既不懂技术,又笨手笨脚,偷工减料却很熟练。

(3)After Milton,almost every poet had a hand at this kind of poetry that was free of rhyme.

(4)Jack is a green hand at doing this work.

汉语中除了上述例子中的“能手、笨手笨脚”外,表示能力的还有“心灵手巧、手到擒来、眼高手低”等。英汉语中的“手”都可来表示人们的擅长之处或某一方面能力的缺乏,但汉语在语言表达层面比英语要丰富,汉语中通常把“手”和其他人体器官放到一起来表达意义,如“手舞足蹈、眼疾手快”,而英语中类似情况很少。

(二)手喻为“帮助”

人们在陷入困难时都会感到束手无策,所谓“束手无策”就是指遇到问题,自己的手好像被绑住一样,一点办法都没有,这时就需要借用其他人的手来帮助自己解开,因此 “手”可以来喻指别人的帮助。

(5)吴国人和越国人不和,但同乘一船而遇上了风浪,也能如左右手一样互相救援。

(6)Cotys had refused to obey a summons from the king,although he sent him the warrant of his right hand.

(7)Ruth will give me a hand.

在汉语例子(5)中的“左右手”相当于“得力助手”的意思,而英语中表达此概念却用“right hand”,这跟英语中独特的文化相关,英语中的“left hand”具有贬义的意思,表示“左撇子或地位低下的人”,而汉语中不存在这种区别,如我们经常说“这是我的左膀右臂”。

(三)手喻为“自由”

手和脚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都需要它们来完成,他们使我们能够自由行动,如果手和脚受到束缚,我们的自由就受到了限制。因此,英汉语中把“手”隐喻为“自由”。

(8)如果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就会丧失时机。

(9)我想,也不必因此就束手束脚,写回忆录、写笔记的风气还是应该大大提倡、鼓励的。

(10)Roy is the expert so they gave him a free hand to sort out the problem.

例(8)中的“放开手脚”和例(10)中的“a free hand”意思相近,都表达“自由”的意思,例(9)中的“束手束脚”相当于英语中的“tie one’s hand”,虽然英汉语言中表达的是同一概念,但是表达却稍有差异。在表达做事的意义上,英语的认知参照点仅仅为“手”,而汉语则会把“脚”也加上以表达相近概念。

(四)手喻为“参与”

汉语中有“袖手旁观”一词,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古时衣服的特点是宽大,尤其是袖子,人们可以把手放进去。“手”具有做事的功能意义,一旦把手放到袖子内,自然做不成事情了,因而“袖手旁观”就产生了置之不理的含义。【6】相反情况下,如果人们加入某件事的处理中,就必须发挥手做事的功能,因此汉语中就把“手”喻为“参与”:

(11)国家大事,有当大官的操心,您何必去插手呢?

英语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隐喻投射,如“have a hand in”指参与或干涉,而“keep one’s hands off”则指不干涉、不参与。

(12)He felt sure no true architect had had a hand in that building.

(13)Tom kept his hands off the drugs when he was released from prison.

汉语中除了“插手、袖手旁观”外,表达参与的词语还有“着手、放手不干、金盆洗手”等。而英语中在表达“袖手旁观”时,通常不用“手”来表示,而是用“arm”来表示,如“look on with folded arms”,显然同一隐喻投射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常常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五)手喻为“经济状况”

在古代的中国,钱是用金属铸成的,一般是铜钱,其形圆状,中间多有方孔,被戏称为“孔方兄”。人们出门时都要带上一串串的铜钱,需要买东西时就从钱串子上解下所需的钱数。“手”在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想而知。折射在语言上,就出现了以手为源领域,以“经济状况”为目标领域的隐喻。

(14)太太可手松,三天两头的出去买东西;若是吃的,不好吃给了仆人;若是用品,便把旧的给了仆人。

(15)要提倡节俭办事业,坚决反对社会上那种大吹大擂、大手大脚、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

上述汉语例子中的“手松、大手大脚”指随便花钱或给人东西,类似的例子还有“手面阔绰、手大”,相反表达人节俭或手头拮据,可用“小手小脚、手紧”等,英语中也有概念相同的隐喻投射,只是在语言表达上稍有不同,英语中常用“fist”来表示经济状况,如“tightfisted、closefisted”。

(16)It is fanciful to assume that a tight-fisted state will produce open-handed citizens.

(六)手喻为“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民族的人们见面大都以握手表示问候,在表达与别人见解相同时也通过握手表达,因此手成了结交朋友和表达关系亲密的工具。基于这种日常生活经验,英汉民族把两者的关系隐喻投射为“人或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17)这是自1991年华东水灾以来,澳门同胞以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赤子之心关心祖国、热爱祖国的又一重大善举,将载入史册。

(18)He watched them go off hand in hand,….

(19)She did the bending and the kneeling,and they worked together hand in glove.

汉语中的“手足之情”表达的是兄弟之间的亲密感情,英语中“hand in hand” 表达的是关系亲密,“hand in glove”表达的是密切合作。汉语中用“如手如足、情同手足”等来表达兄弟的感情,而英语中却没有这种表达,只是单纯表达人之间的关系。

三、英汉语中“手”的隐喻投射个性分析

(一)汉语中“手”特有的隐喻投射

1.手喻为“心情”

俗话说“喜怒不形于色”,有些时候人们的情绪不表现于脸上,但人们很善于用肢体来表达情绪,诸如握拳透掌表示愤怒,拍手称快表示喜悦,手忙脚乱表示焦急,举手扣额表示庆幸,因此汉语中常用手喻为“心情”,然而英语中的手却没有引申出相应的隐喻义。

(20)这个措施一实行,长安百姓没有一个不拍手称快,一些作恶多端的宦官却气歪了脸。

2.手喻“做不正当事的人”

(21)于先生为许多武侠小说大师做过“枪手”,像古龙、卧龙生、慕荣美等等,都冒名代写过。

(22)公安干警应在“黄金时段”、“黄金地段”乔装打扮,伺机捉住“三只手”。

汉语中的“枪手”原指代替别人杀人的人,现多指代替别人参加考试或撰写论文并获取报酬的人;“三只手”是小偷的代名词,因为人们常常看不见小偷偷走了自己的东西,就好像他们又多了一只手,所以被称为“三只手”。英语中没有相对应隐喻投射。

(二)英语中“手”特有的隐喻投射

1.手喻为“指针”

手指的形状和表的指针有相似之处,在英语里“手”可隐喻为表的指针。相似的表达有“hour hand of the watch”表示时针,“minute hand ”表示分针,“second hand”表示秒针。汉语中没有相同隐喻投射。

2.手喻为“(婚姻中的)同意”

在英语国家中,由于受宗教影响,人们结婚时新娘由其父牵手进入教堂,将新娘的手交给新郎。因而,英语中“ask for somebody’s hand”就有了求婚的含义,[6]汉语因没有此风俗,也就没有完全对应的“手”词汇。因此在这个表达中“手”就喻为“同意”。

汉语中没有与英语中完全对应的隐喻投射,但也有相类似的表达,如“牵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都表达了婚姻的特点,但是没有投射出“同意”的隐喻义。

四、综合分析

从上文的分析得知,英汉手的隐喻投射共有10个,其中6个是两者共有的;英汉特有的隐喻投射各占2个。这些投射都是以手的外部特征、位置、功能、活动方式以及与外界事物的关系为基础的,比如手喻“能力、帮助、自由”以及“参与”等隐喻义是建立在手可以持物和做事这一功能特征的基础上的;手喻“经济状况、心情、做不正当事的人和(婚姻中的)同意”则是由手活动方式投射的结果;手喻“关系和指针”是以手的外部特征以及与外界事物的关系为依据的。可见,“手”的隐喻投射是有理可据的。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汉语中对手的外部特征、位置、功能、活动方式关注的比较具体,汉语中关于手的隐喻词汇比较多,即便是同一个隐喻投射,汉语中的表达相同隐喻概念的词汇多于英语,因此汉语的语言表达更为丰富多彩。由于人的手在外部特征、功能以及活动方式等方面的共性,不同民族对手的体验和感受也基本相似,英汉两种语言中产生了诸多相同的隐喻投射。但是,不同民族对手的各个方面的认识以及关注的程度又不尽相同,把手投射到其他事物上就会产生差异,因而产生了不同的隐喻投射,即便是基本相同的隐喻投射,其隐喻意义也表现出细微的差异,反映出各自的文化特色。

[1]Lakoff,G.&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文旭,叶狂.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J].外语学刊,2003,(3).

[3]吕万英.从概念隐喻看英汉文化异同[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3).

[4]British National Corpus[Z].

[5]北京大学汉语语言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Z].

[6]李红,余兰.从认知角度看英汉人体词“手”的隐喻特点异同[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猜你喜欢

英汉隐喻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