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农机产业的创建与创新
2013-08-15谭华坤戴楚文
谭华坤 戴楚文
2012年,双峰县农机产业面对多变的需求市场与复杂的经济形势,坚持“三整合三创建”的既定发展思路,采取“整体提质、推动创新”的工作措施,取得了质量大幅提升、产量逆势上扬的良好效果。
(1)坚定发展思路,加快整合步伐。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成功将五丰、五金、金三角、正兴4家农用运输机械生产企业整合为五丰机械有限公司;将农产品初加工、耕作机械企业整合为农友、湘源、劲松等6家集团或股份制公司。全县终端农机产品生产企业由以前的127家减少到现在的40家。农机企业产值、利润快速增长,农友集团成功整合了县内农牧、农广、远达等40多家企业后,成立了13家子公司。引进台州南星电机、浙江红土地、山东鲁宇重工等企业到双峰合作,吸纳资金近亿元。农友、湘源2家规模农机企业已分别列入省级、县级重点培育的上市企业。全县农机生产总值达20多亿元。
(2)扶强龙头企业,叫响知名品牌。按照“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县委专题召开常委办公会议,研究解决农友集团在发展中所遇的土地、税收、人才、知识产权及内部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并从农机、科技、经信、财经等部门,各选派1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挂职担任科技特派员。县政府出面,成功争取了101个产品纳入国家、省级支持推广目录,全年共争取国家政策性扶持资金1800多万元。2012年4月,促成农友与五丰公司签约成立农友五丰重工公司,实现了双峰农机强强联手。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双峰县质量兴企品牌兴县实施方案》,采取了一系列办法帮助企业争创驰名商标。目前,农机产业共创造国字号品牌2个、湖南名牌4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农友集团董事长年初还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接见。
(3)加大研发投入,重视自主创新。农机规模企业通过联营、投资、参股等方式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一道,对关键技术、瓶颈技术、共性技术进行自主研发或技术嫁接。生物质气化炉、太阳能杀虫灯、沼渣清运车等节能农机新品投向市场;外观类似洗衣机的全自动智能组合米机的噪音降低、尘埃减少;适应丘陵山区的中小型收割机、挖掘机、农副产品烘干机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大型收割机通过鉴定,已批量生产;四轮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和无人驾驶农业植保飞器等高新技术农机产品的引进投产正在洽谈之中。农机制造业已从过去的“打米机打天下”转向涵盖农业生产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的装备研发。
(4)创新管理模式,强化人才保障。县农机产业办把2012年确定为农机企业“规范管理年”,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模式,规范内部章程。农友集团与上海盈科律师事务所签订上市培育协议,与天健会计事务所、招商证券合作启动上市工作,大量吸纳股东外资本。同时,启动内部股改,不惜重金引进职业经理人当高管,所有股东退出管理层,进一步激活了生产资本、生产技术与劳动者等生产要素。为了强化产业发展的人才保障,县政府采取“特需特办、特才特编”的措施,逐年引进1~2名企业发展急需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对热爱农机,确有培养前途的在职人员,由县财政资助到高等院校进修学习。正在筹备成立双峰县农业机械化协会,拟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促进对外技术交流和农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5)抢抓良好机遇,产值逆势上扬。2012年,组合米机、三轮车、拖拉机、水田耕整机、水稻联合收割机等300多种型号的120多万台主打产品供不应求。县内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年交易额逾15亿元,成为中南地区重要的农机产品集散中心,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农机专业市场”。各生产企业的销售团队和分布在全国多个省市的近万个经销网点,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营销网络。全县农机产品境外出口国家持续增多,除泰国、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外,又新增南非、加纳等非洲国家;农机产品境外出口种类也持续增多,除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外,又增加了植保机械、水稻收获机械、耕整地机械等。农机出口总额由2011年的3500万美元增加至51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