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工作者素质探究
2013-08-15张迪
张 迪
(齐鲁师范学院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013)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是大学生进行学习、科研,获取信息资源,积累科学知识,接受文化熏陶的重要场所。可以说,高校图书馆是衡量一所高校文化底蕴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高校能否培育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的重要保证。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保证。为此,首要任务是加强高校图书馆工作者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是因为,图书馆工作者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是图书馆社会功能的主要实行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各项功能的发挥。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纲纳赞指出:图书馆成败的关键在于图书馆的工作者。[1]
一、提高图书馆工作者素质的必要性
1.提高图书馆工作者的素质是创建优质高效服务的前提
国外图书馆的一项调查表明,图书馆在高校教育工作中所发挥作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图书馆的建筑特色、馆藏资料和信息以及图书馆从业人员,即图书馆工作者因素。按照权重划分,建筑物因素只占5%,信息资料因素占20%,而图书馆工作者因素则占到75%。可见,高校图书馆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高校图书馆工作是一项学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者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在构建知识结构时,既要考虑知识面的广度,又要注重知识的专业化。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履行职责和完成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是要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较好的专业素质。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图书馆以及构建和谐校园的背景下,只有提高图书馆工作者的素质,才能适应高校工作的需要,才能创建优质高效的图书馆服务工作。
2.提高图书馆工作者的素质是适应现代化信息服务工作的需要
当今社会各种信息通讯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越来越普及,各种知识信息也因此得到迅速快捷地传播,并成指数式地增长。高校作为文化、知识和信息的集中地,也要适应时代特点,努力促进知识和信息的广泛传播和交流,图书馆是实现知识信息传播和交流十分重要的一环。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和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为学校师生更好更快地获取知识信息提供服务。现阶段,师生对获取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成指数增长的信息量又加大了信息选择、信息获取的难度,为此,高校图书馆都配备了大量的多媒体计算机,发展和应用优质高效的网络技术,这就要求必须有一批能熟练掌握和利用这些现代信息技术的工作者。总之,时代的发展迫切地要求图书馆工作者提高素质,以适应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的飞速发展。这样,高水平信息服务才能变成现实。
二、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由于社会的发展,现代高校图书馆已不能停留在管阅过程中传播已有知识的层次,还应当有高层次多种类的服务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交叉学科、综合学科的研究工作。图书馆工作要做到服务于知识的深化,服务于学术的研究。这就必须有一支既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又了解甚至精通某一学科,能够把握某一学科的学术动向、研究进程、最新学术思想的队伍。
1.职业道德素质
这是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应具备的首要的基本素质。《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指出,“确立职业观念,履行社会职责,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是图书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是做好图书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证。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图书馆管理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具有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义务感,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在日常工作中真正做到谦虚谨慎、耐心细致、态度和蔼、办事认真、讲究实效。
2.知识素质
图书馆工作者作为信息管理从业人员之一,要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现代大学图书馆是沟通人和信息的桥梁。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曾经说过:最精锐最有实力的图书馆员,是那些带着广博知识或某一门专业知识背景进入图书馆行业的人。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文献载体的变化和服务方式的改变,加上学科日益交叉和重叠,图书馆工作者传统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时代需要。再者,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文化修养高,知识面广的教师和学生。这都要求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必须是一个“通才”型人才,要具备广博、合理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胜任高校图书馆的工作。
3.信息处理素质
信息处理能力是信息素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工作者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巩固和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环节。数字图书馆的大量信息,要求工作者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良好的信息挖掘和信息分析、组织加工能力,通过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和手段,为读者提供增值服务,并且能熟练借助网络系统传输信息,为远程读者提供信息服务。
4.创新素质
图书馆工作者要勇于探索有利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理论、新机制,为激活知识、促进情报信息的开发、交流和传播而努力,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筛选出读者所需要的资料和相关信息,指导读者方便、快捷、高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做到信息服务性和创造性有机结合。
5.身体和心理素质
高校图书馆的工作者,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从事任何事业的前提和保障。其次还要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要以积极的姿态面对所承担的各种任务,同时应具有沉着稳重的性格,以积极向上的情绪投入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取得广大师生的信任和尊重,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提高高校图书馆工作者素质的途径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对高校图书馆工作者的思想教育,认清当今社会给高校图书馆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利用多种形式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树立图书馆工作者良好的公众形象。
2.开展继续教育与系统培训
学校要加强对图书馆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制定长期计划,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的制度保障体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激励措施激发广大工作者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形成工作者自我继续学习、继续教育的浓厚氛围,逐步建立起学习型图书馆,保证高校图书馆的高素质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稳步发展。要经常聘请有关专家举办培训班和专题研讨班,在培训中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践能力转化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鼓励支持工作者参加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的学术交流会和研讨会,使其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了解情报信息领域的新发展、新动态、新技术。
3.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在用人上革除传统的论资排辈模式,建立灵活多变的用人机制,加强各专业人员的合理配置。图书馆的各项专业技术岗位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图书馆内逐步形成一套持续激励机制,采作目标激励、典型激励、关怀激励和兴趣激励等方式对图书馆工作者进行激励。并建立技能考核评估体系,完善图书馆工作者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
[1]邝少敏.谈高校图书馆馆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6).
[2]罗玲.论图书馆女性馆员的素质提高 [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
[3]姜国屏.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员素质建设的必要性 [J].浙江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2008(3).
[4]高杰.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 [J].科技创新导报,2008(36).
[5]刘清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素质培养 [J].成才之路,20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