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公共标志语现状及翻译原则

2013-08-15刘轩竹沈晶晶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标识语标志交际

刘轩竹,沈晶晶

(1.沈阳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4;2.大连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英语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各种公共场合的公共标志语也基本形成了中英文双语对照的模式。标志语也叫公示语,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1]。

作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城市的公共标志语,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应用文体,是社会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人们传达提示、提醒、警告、请求等意图,它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同时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群体的整体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精神面貌。由于英语公示语是一种最便捷的路标和信息载体,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目前错误和不规范的英文公共标志语比比皆是,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的对外形象,也给外国友人的衣食住行带来了许多麻烦和不便[2]。

一、公共标志语翻译现状

1.大量出现中式英语现象

中式英语(Chinese English)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在学习使用英语过程中,由于受母语,及其文化和交际习惯的干扰,加之英语水平有限,凭自己主观想象,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组合的不符合规范的英语[3]。比如,一些shopping more的导购标牌中出现了“Gentlewomen's Wear”来表示“淑女装”,这样的翻译可以说是贻笑大方,其实简洁明了的用“Ladies'Wear”即可表示“淑女装”;在一些大酒店名称的翻译过程中,大都使用了“Big Hotel”的字样,然而在英语当中“Hotel”一词本身具有规模较大的意思,在翻译中加上一个“Big”,明显有画蛇添足之嫌;再如,在带有护栏的大马路上,人们经常能够看到“禁止跨越护栏”的警示牌,下面的翻译“Against Acrossing the Barrier”让人啼笑皆非,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中式英语”,其实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翻译为“Stop Crossing the Fence”更为恰当。

2.措辞不准确

所谓措辞,简单地说就是词汇的选择和使用,用词准确才能如实反映现实,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达到交流的目的。有很多公共标志语由于使用不准确的表达方式,导致信息失真,所要传达的信息不能取得预期效果[4]。比如,大街小巷公共厕所的标牌上出现了“W.C.”的字样,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很多国际级大酒店依然沿用着这样的说法,其实“W.C.”的英文全称是“Water-Closet”指的是设施最简单,设备最差的乡间厕所,在西方早已取消了这样的说法,在飞速发展的中国沿袭这样的用法显然不合时宜,其实使用“Washroom”“Restroom”“Toilet”即可;在很多公共场所中,经常出现“残疾人专用”的字样,大多数的翻译为“Only For Deformed Person”,这样的翻译看似婉转,但在措辞方面构成了致命的败笔,“Deformed Person”可以说具有极其贬义的含义,它更多指的是“畸形的人”“变形的人”,用来形容残疾人是非常不礼貌甚至有侮辱之意,为了避嫌,在英语中挑选“disabled”即“lacking one or more of the physical or mental abilities that most people have”较为合适,因此使用“Disabled Person Only”更为恰当。

3.赘词现象频出

所谓赘词,顾名思义就是多余而没有用处的词语。由于汉语与英语表达习惯不同,往往在翻译过程中产生赘词现象。汉语经过五千年的打磨,其表达方式往往有些“长篇大论”,生怕有不礼貌,不尊敬之嫌,而英语的表达方式更多是“言简意赅”,表达出想表达的意思即可,于是出现了公共标志语翻译过程中的“不等值”现象。比如:“上下台阶注意安全”被翻译成“Up and Down Stairs,Pay Attention to Safety”这样的翻译让外国友人看了真是哭笑不得,其实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表达方式应为“Caution:Steep Steps.”。再如:“警务站”,“Police Station”远远比“Police Affair Station”的表达清晰明了;“行李提取出”“Luggage Claim”要比“Office for Picking up Luggage and Parcel”更符合使用英语国家人们的语言习惯。

4.文化差异缺失严重

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英汉两种语言不但在语言系统、语言结构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在语言的使用方面也往往受文化因素的制约[5]。在翻译中文的公共标志语时,有时候会因为这样那样的文化差异而导致交际困难,甚至有可能让旁人耻笑。因此在翻译标志语时,文化差异值得人们关注与思考。在许多公共场所中都能见到“欢迎您再来!”的标志语,它们大都翻译成了“Welcome again!”的字样,其目的是为了表达热情好客之情,其实却没有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welcome”是用来表达欢迎到达的客人而不是离开的客人,文化差异经常导致翻译结果的大相径庭;再如,在公共汽车上的“老弱病残孕专座”被译为 “Only for the Old,Sick,Disabled,and Pregnant”,中国文化中对“老”有一种仰慕和尊敬之情,认为“老”是智慧和慈善的象征,是有能力,有经验的表现。但在西方文化中,“老”被认为是风烛残年,虚弱无力。字面的翻译没有考虑到文化差异的因素,这样的翻译很可能使礼貌的表达方式变成歧视性的语言。“老弱病残孕专座”可以直接引用西方公交车上的用语“Courtesy Seat”,这样既能达到等效又能使人感到文化被尊重和推广的亲切感[6]。

5.标准混乱

公共标志语翻译存在于各行各业,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标志语翻译的标准,小到拼写、格式、标点,大到选词、语法、句式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标准,这样给人极其不和谐的感觉,这与当今正在提倡的建设和谐社会背道而驰。如:“Wellcome to**”的拼写随处可见;“Way in”和“Exit”常常同时出现;“Collecting Money Toilet”的翻译,让人看了啼笑皆非。如何规范、统一公共标志语的翻译迫在眉睫。

二、公共标志语翻译原则

1.准确性原则

公共标志语的翻译要根据具体的对象和场合选择准确、合适的英语表达。有很多旅游景点的“游客出口”翻译成了“Tourist Export”,“注意防火”翻译成了“Be Care of Fire”,“小心落水”翻译成了“Fall into Water Carefully”。这样的翻译完全丧失了信息传递的功能,无意间制造了相当多的语言垃圾,损害了地区甚至是国家的国际形象,这样的翻译完全脱离了语境,是不可能达到交际效果的。再如:“绿草如茵,足下留情”,“小草微微笑,请您旁边绕”,“绿色生命,足下留情”等,实际上就是“请勿践踏草坪”的意思,可以译为“Please Keep off Grass”,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同时又容易被接受,通俗易懂。

2.含蓄婉转原则

对那些提示、限制、强制性的标志语则要借鉴跨文化交际理论,遵循PeterNewmark的交际翻译方法进行“有效”“优雅”地翻译。在汉语的标志语里有大量的“禁止”类的标志语,如“禁止”“不许”“切勿”“莫”等。但由于中英两类语言的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以及传达信息的角度和表达方式的不同,翻译时不能只用英文的 “No,Do not,Forbidden”几个词语对应或逐字对译,而是应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尽可能做到等效,也就是通过语用策略提高人们的可接受度,达到内容、语用、文化等方面的等同效果。比如:在饭店里的 “不得自带酒水”译成“Consumption of Our Foods Only”要比“No Self-beverage Allowed”更能容易让人接受;商店里的“所有商品不得讲价”译成“Fixed Price”就没有“No Bargaining”来的生硬;有些场所的“禁止喧哗”译成“Please Keep Silent”比冷漠的“Noise is Strictly Prohibited”容易得到受众的认可并自觉去执行[7]。

3.化繁为简原则

由于标志语通常出现在人来人往的公共场所,大众在阅读时往往有临时性,因此标志语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了,做到在有限的时间里传达给读者最明确的信息。例如:“营业中”,英语仅仅可以使用“Open”一词就可以了;“停止收款”,英语用“Closed”就远远比“Stop cashier”更加贴切;“问讯处”“服务台”“收款处”可以分别译为:“Information”“Reception”“Cashier”,如果在它们后面再加上“Desk”或者“Counter”就显得不伦不类了。在公共标志语中,化繁为简原则还表现在尽量的少使用生僻的字眼,“Cup Catena”“Verdure Vegetable & Fruit”“Dentifrice Tooth Brush”等英文,往往让人看了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要是把它们换成“Paper Cup(Series)”“Fresh Products”“Toothpaste & Tooth Brush”这样的文字形式则显得简洁、醒目许多。

4.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共融,审美性原则

语言不是自然现象,更不是个人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完善的语言体系,语言也是不同国家和民族区别的标志。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造就了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要合理地把汉语的公共标志语翻译成英语,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到跨文化交际因素。在交际过程中语言都有其文化特质,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需要使用该文化相对应的语言规则,有效的跨文化交际需要交际双方对异国文化特质有更多的了解,而不是把本土文化的社会准则不恰当地运用到跨文化的交际当中[8]。其实公共标志语除了传达信息外,还有自身的美学特征,公示语翻译过程还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译文不仅要注重形式美,还要讲究内涵美。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译为:“One World,One Dream”;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标语“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译为:“Better City,Better Life!”这样的译文形式上简约生动,音韵上和谐流畅,结构上对仗统一,使得交际的效果大放异彩。再如,“To Be Civilized Tourists”,看到“Civilized”给人感觉游客有些“不文明”甚至“野蛮”的感觉,因此“做文明游客”更好的翻译应该是“Well Mannered”。公共标志语的翻译除了形式美,更重要的是内涵美,内涵美可以创造良好的沟通语境和独特的交际感受[9]。

5.规范性原则

①字母大小写应根据英语使用习惯。需要特别强调的警示性、提示性独词句可全部大写,如:“EMERGENCY”;短语或短句中第一个单词和所有实义词的首字母大写。②完整的语句应使用英文标点符号;单词或短语一般不使用标点符号,但若需要加以警示、强调时可使用惊叹号,如“Danger!”;短语类信息可使用符号代替相应的英文词语,如用“&”代替“and”,如“Gates in use night &day”。③一般不换行。需要换行的,应尽量避免词中换行,无法避免的,应按音节分开,使用连接符“-”。连接符置于第一行行末。最后,采用缩写形式应符合国际惯例。来自外来概念的中文缩略语,应使用外来概念原词的英文缩写。如:“世贸组织”应使用“WTO”。

现在大多数公共标志语的翻译,更多的只是配上一种外语,略显时尚,却忽视了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这样会直接导致歧义、误解,甚至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公共标志语的翻译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专业的翻译、牌匾的后期制作到后期审定,三者缺一不可。公共标志语是一种无声的交流,其指示、警示和宣传的作用不可小觑,为了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规范公共标志语的任务不可忽视。

[1]爱泼斯坦,林戊荪,沈苏儒.呼吁重视对外宣传中的外语工作[J].中国翻译,2000(6):3-5.

[2]谭小娜.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8(11):101-102.

[3]毛辉.浅谈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04-105.

[4]赵玉璋.浅析公共场所英语翻译谬误[J].大学时代:B版,2006(5):36-38.

[5]赵湘.中英标识语的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J].外语教学,2006(2):72-74.

[6]马琼.中文公共标识语翻译[J].大家,2010(15):159.

[7]吴小忠.浅谈公共标识语的汉英翻译原则[J].魅力中国,2010(3):71.

[8]王焱.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文化敏感性和文化能力的培养[J].沈阳大学学报,2011(5):49-51.

[9]余义兵.公共标识语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探析[J].滁州学院学报,2012(4):45-46.

猜你喜欢

标识语标志交际
情景交际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新媒体语境下公共标识语英语翻译规范化现状与对策
交际羊
认标志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浅析城市标识语的汉英翻译
青岛市沿海旅游景区标识语翻译问题
公共标识语的英译现状及翻译对策
医改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