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的规律性
2013-08-15冯立刚邓建兴
冯立刚, 邓建兴
(河北工程大学 科信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大众文化是同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相对的一种文化形态,它内含着多样的价值观,对人们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发展不仅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掌控大众文化生产方向的原则
大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面向的对象是最广大的普通群众。它的价值渗透性强,对普通群众的价值观形成具有极大作用。大众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产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这种特点决定了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决定了其主流价值导向弱化是不可避免的,决定了其价值宣传的偏差也不可避免的。矫正大众文化内涵的价值偏差,首要的是要从大众文化生产的方向性把握开始。大众文化形式多样、内容多样,简单批判大众文化所内涵的价值观,对于整个大众文化的发展意义不大,必须要以主流价值体系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众文化生产方向的把握。大众文化生产环节是大众文化产品表达什么样价值观的第一步,对大众文化生产的价值导向和价值调节是保证大众文化传达正确、健康价值观的关键。大众文化生产的目的尽管是消费、娱乐、赢利,但其自觉或不自觉的承担着价值宣传的重任,对大众文化生产方向的把握关系到大众文化发展的走向,关系到大众文化在整个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作用。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大众文化价值观的原则
“大众文化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借助通俗的语言,以满足大众感官愉悦为价值取向。”[1]在此目的的作用下,大众文化广泛吸收各种文化内容,以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在文化全球化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繁荣的阶段,文化领域内多样性文化形态突出,这其中既有来自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也有中国传统文化,更有适应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这些文化内容就其性质而言,有反映人类文明发展的先进文化,也有属于糟粕的落后文化;有反映社会主义前进方向的主流文化,还有反映普通群众消费文化需求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作为其中一个力量,不可避免要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我国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影响,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已经成为多元文化的复合体,其内涵的多样价值观,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利用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魅力和价值导向功能对大众文化所传递的价值观进行整合,促使其纠正不良价值导向,促进大众文化健康发展,否则大众文化就会威胁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于大众文化传播的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然要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和认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成为人人接受并自觉践行的主流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语言叙述的规范性、内容体系的科学性都决定其要发挥作用,都必须探索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而在现代科学技术影响下,大众文化影响力已经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表现形式也为普通群众所认同,借助大众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无疑是有效途径之一。大众文化的消费性决定其必然要在内容包装上下功夫,在表现形式上下功夫,借助大众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要尊重大众文化的多样性形式,对其多样性的文化形态要加以研究利用,还不能武断地为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损害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各种形态。这样不仅起不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效果,反而会损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魅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发展的方式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引领大众文化发展,在方式选择上要着重注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意识形态性和大众文化形态的多样性。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宣传攻势,为引导大众文化奠定坚实的价值基础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大小、吸引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其在各类文化中的价值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强势性,是规范大众文化所传递的价值观念的保证。影视、音乐光盘、游戏软件等大众文化产品通过创造性意识形式的表现和丰富的联想,释放着意识形态感染力[3],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攻势,要采用多种措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文化追求、文化素养、文化理想已成为当今社会个人、群体、阶层、国家间的显著区位性特征[4]。因此要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地位,为引导大众文化奠定坚实的价值基础。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文化产业发展,大众文化生产方向进行舆论引导
文化产业是大众文化的有形表现,是大众文化价值观传递的物质前提。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特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体系所体现的价值观有矛盾的地方,而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它体现的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不同层次要求。大众文化产品是文化产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最终载体。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如何不能仅仅依靠人们的文化消费来实现,还要看它是不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文化产业发展,要从文化生产从业者入手,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提高从业者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从业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思想渗透到文化产品中去,努力实现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统一;要加强对大众文化的生产的动态监测,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大众文化产品生产者、大众文化受众参加的大众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对大众文化生产方向进行舆论引导。
(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众文化所传递价值观念的互动,形成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共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价值诉求日益多样化。对于接受大众文化熏陶的普通人民群众的来说,通过大众文化表现和传递的多样价值观念,是他们接受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大众文化所传递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会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核心价值认知,会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主流价值观,仅仅是社会多种价值观中的一种,引领大众文化发展就必须关注其所传递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其内涵明确,它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还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提炼的结果,它的理论本性决定其必然要吸收不断体现时代发展的文化精髓和价值观念。大众文化无疑是这一时代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文化形态,它直接面向普通人的文化消费的特性,让其具有了快速反应社会变化的文化内容、文化形式。其内涵的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也会反映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积极吸取这些反映时代发展的价值观念,并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对各类价值观念的纠偏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在多样的价值时代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一致的价值共识,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众文化的价值主导作用,以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的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要在坚持上文中所述的各项基本原则以外,还要不断拓展引领的方式,并在引领机制上将这种价值导向作用落实到实践中。
(一)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主流价值观的集中表述,作为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传播机制影响着最终的宣传教育效果。优化传播机制,首先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大众化是该理论体系由深奥到通俗、由理论到具体生活的过程。通过推动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将最抽象的理论与群众最丰富的生活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深度,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其次是要善于运用各类传播媒体。当代社会可以称之为一个媒体社会,尤其以网络为基础的各类新媒体形式,更是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效果扩大了许多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要紧紧把握媒体发展趋势,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内容、形式,利用传媒的范围不断拓展,努力争取媒介利用的全覆盖。再次是在传播基本策略上,坚持注意从群众生活的现实问题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角度的解释、解决为指向,避免空泛的理论宣传,避免单纯的说教式宣传。
(二)建立大众文化发展趋势的预测机制
大众文化同其他文化形态一样,都会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大众文化的商品属性、消费指向性也会使得它自身不断变化,以迎合不断发展的普通群众的文化需要。建立预测大众文化发展趋势的机制,及时观察监控大众文化的价值导向,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引导的基础。首先要监测普通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人民群众是大众文化的直接消费者,他们的文化消费指向会影响到大众文化生产方向。了解他们不断变化的文化需求,才有可能预测大众文化的发展,才能纠正大众文化只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单纯娱乐化、庸俗化需求而忽视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倾向。其次是对大众文化创作思潮的监测。文化生产者的创作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着大众文化的发展趋势,对创作思想进行定期调研,这就为把握大众文化发展趋势提供坚实的基础。创作思潮不仅是社会思潮的一种反映,还是包括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形态对大众文化影响的途径。再次是对大众文化产品进行监测。文化产品是大众文化的物质载体,其产品内容、形式体现着文化生产者的价值观。分析文化产品的内在价值取向,预测大众文化发展趋势,并对大众文化不良倾向进行预警性管理。
(三)建立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互动机制
主流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载体,体现的是中国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众文化是主流文化范畴内的一种文化形态,在方向上与主流文化相一致,在内容上主要面向普通群众正常的娱乐性需要。建立二者的互动机制,首先要建立主流文化工作者与大众文化工作者的交流平台。这两种文化对文化建设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主流文化的地位固然不可动摇,但其生产、宣传、教育的方式在效果上明显不如大众文化,而大众文化的消费指向往往使得大众文化的形式、内容容易变得庸俗、低俗,促进文化工作者之间的交流是推动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其次是利用大众文化生产平台,包装宣传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生产有着成熟的运作机制,它对文化内容的加工有着独特的视角,利用这一平台,推动主流文化生产的创新,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再次是要建设大众文化产品选评机制,选取其中的精品,由主流文化宣传渠道进行传播。大众文化是主流文化发展繁荣的土壤,大众文化中所反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内容、形式都可以成为我们丰富主流文化、发展主流文化的文化资源。
(四)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众文化生产的机制
大众文化生产是大众文化传播的基础,是文化内容、文化形式、价值导向相互整合的关键一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众文化生产,是引领大众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首先要建立对大众文化从业者的定期培训制度。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生产者的价值观对产品价值导向的影响具有决定性。宣传部门、文化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文化生产者的培训制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从业者的头脑。其次是创新大众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评价制度。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不是简单由它的经济价值所决定,评价大众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要针对大众文化多样化的特征,要分类建立独立于文化企业且由普通群众参与的专业组织。此外,生产者是文化产品的第一责任人,其负载的价值不论是社会价值还是经济价值,生产者都是最终的受益者,评价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要加大对生产者责任,建立大众文化产品质量责任追溯制度,督促文化生产者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评价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五)建立区分大众文化多样性需求的引领机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化,新职业、新阶层不断涌现,人们文化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伴着这一社会现实,针对不同的人群对大众文化的需求,大众文化的内容、形式演绎的多姿多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要关注这一现实,建立区分大众文化多样性需求的引领机制。首先要与文化企业合作,调研了解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适应不同大众文化内容确立引领策略的基础。其次要鼓励大众文化从业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直接内容的文化形式创新,借助大众文化的多样形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通俗化,争取在满足多样性的文化需求中占据一席之地,影响人们文化消费趋向。再次要抵制大众文化多样需求中的庸俗、低俗之风,充分发挥大众文化的群众性,利用大众传媒的便利性,引导群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众文化进行价值评价。
[1]黄金魁,雷吉来.大众文化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路径[J].唯实,2010(5):23-25.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1).
[3]卜建华.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J].中青年学者论坛,2012(10):13-15.
[4]仲逸智.转型期我国大众文化消费的伦理诉求[J].商业时代,2012(9):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