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江西布政使、按察使族籍考——《清代职官年表》考订

2013-08-15张义俊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年表通志满洲

张义俊

(江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南昌 330022)

清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始设江西布政使、按察使。作为总督、巡抚和府、州、县官间联系的桥梁与纽带,他们分管全省行政、财政、刑狱、监察等大权。那么,对于这样一个承上接下的官员群体,清政府在其人员的安排上会呈现哪种特色?旗人与民人又各占多大比例?要解答这些问题自然离不开对其官员群体族籍的分析。作为了解清代职官设置情况的重要工具书——《清代职官年表》(以下简称《年表》)详细记载了清代江西等各省布政使姓名、族籍、任职时间。然综观清代各类档案文献如《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以下简称《履历档》)、《清代缙绅录集成》(以下简称《集成》)和各类方志史料,可以发现其记载仍存在不少错漏之处。对此,前人已有不少考订成果,如任恒俊对《咸同督抚表》的校勘,徐雪梅、佟大群对安徽、山东两省布政使、按察使族籍的考订,何瑜、程广媛对《大学士年表》的补正等。鉴于此,本文从对江西区域历史研究有一定意义的角度考虑出发,将对《年表》所记的江西布政使、按察使的错漏族籍予以考订,为后续对清代江西布政使群体结构的考察奠定基础。

按《年表》编纂体例,凡人名左上角的小字表示族籍,(满)表示满洲旗人;(蒙)表示蒙古旗人;(汉)表示汉军旗人;(?)表示族籍不详。没有小字的一般俱系汉人。[1]

一、布政使

1.《年表》页 1758,顺治二年栏:“线缙,汉军旗人”。《年表·人物录》页 3267:“线缙,汉正白”。

按:福格《听雨丛谈》:“线缙,汉军正黄人。”乾隆《钦定盛京通志》:“线缙,广宁人,隶正黄旗汉军。”(卷七十七《国朝人物十三》)

故线缙族籍当作“汉军正黄旗”。

2.《年表》页 1770,顺治十四年栏:白秉贞,“汉人”。

按:福格《听雨丛谈》:“白秉贞,汉军镶白人。”乾隆《钦定八旗通志》:“白秉贞,汉军镶白旗人。”乾隆《钦定盛京通志》:“白秉贞,锦州人,隶镶白旗汉军。”(卷七十九《国朝人物十五》)

故白秉贞族籍当作“汉军镶白旗”。

3.《年表》页 1783,康熙十三年栏:佟国桢,“汉军旗人”。《年表·人名录》页 3154:“佟国桢,汉正蓝”。

按:福格《听雨丛谈》:“佟国桢,汉军镶黄人。”乾隆《钦定八旗通志》:“佟国桢,汉军镶黄旗人。”乾隆《钦定盛京通志》:“佟国桢,奉天人,隶镶黄旗汉军。”(卷七十七《国朝人物十三》)

故佟国桢族籍当作“汉军镶黄旗”。

4.《年表》页 1787,康熙二二年栏:张所志,“汉人”。

按:乾隆《钦定八旗通志》:“张所志,汉军正黄旗人。由贡生累官监察御史。……二十一年升江西布政使。”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张所志,奉天人,隶正黄旗汉军。……以功擢江西布政使。 ”[11](卷七十七《国朝人物十三》)

故张所志族籍当作“汉军正黄旗”。

5.《年表》页 1790,康熙二七年栏:王业兴,“汉人”。

按:康熙《西江志》:“王业兴,辽阳人,镶蓝旗。”乾隆《钦定盛京通志》:“王业兴,奉天人,隶镶蓝旗汉军。”(卷八《国朝人物十六》)

故王业兴族籍当作“汉军镶蓝旗”。

6.《年表》页 1791,康熙二九年栏:卢崇兴,“汉人”。

按:康熙《西江志》:“卢崇兴,广宁人,镶黄旗。”光绪《江西通志》:“卢崇兴,汉军镶黄旗人,荫生,布政使。谨案:吕星垣湖北巡抚卢公(焯)神道碑云:‘祖(父)崇兴任江西按察使’。谢志不载。”查《清国史》:“卢焯,镶黄旗汉军人。……二十一年调署湖北巡抚。”

故卢崇兴族籍当作“汉军镶黄旗”。

7.《年表》页 1799,康熙四二年栏:李兴祖,“汉人”。

按:康熙《西江志》:“李兴祖,正黄旗人”。乾隆《钦定八旗通志》:“李兴祖,汉军正黄旗人。……累升江西布政使。”

故李兴祖族籍当作“汉军正黄旗”。

8.《年表》页 1800,康熙四三年栏:孟世泰,“汉人”。

按:康熙《西江志》:“孟世泰,镶红旗人。”雍正《湖广通志》:“孟世泰,(分守武昌道)参议,镶红旗人。”(卷二十九《职官志》)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孟世泰,汉军镶红旗人。”(卷四十一《职官三》)

故孟世泰族籍当作“汉军镶红旗”。

9.《年表》页 1803,康熙四八年栏:傅泽渊,“汉人”。

按:康熙《西江志》:“傅泽渊,镶黄旗人。”雍正《陕西通志》:“傅泽渊,镶黄旗汉军。”(卷二十三《职官四》)

故傅泽渊族籍当作“汉军镶黄旗”。

10.《年表》页 1808,康熙五六年栏:许兆麟,“汉人”。

按:康熙《西江志》:“许兆麟,字孝超,奉天正红旗人”。雍正《四川通志》:“许兆麟,正红旗。”(卷三十一《皇清职官》)光绪《江西通志》:“许兆麟,字孝起,汉军正红旗人。”

故许兆麟族籍当作“汉军正红旗”。

11.《年表》页 1812,雍正元年栏:石成峩,“汉人”。

按:雍正《江西通志》:“石成峩,正白旗人。”(卷四十八《秩官三》)乾隆《钦定八旗通志》:“正白旗汉军、江西布政使石成峩之妾徐氏。”光绪《江西通志》:“石成峩,汉军正白旗人。”

故石成峩族籍当作“汉军正白旗”。

12.《年表》页 1813,雍正二年栏:常德寿,“满洲旗人”。《年表·人名录》页3216:“常德寿,满洲。”

按:雍正《江西通志》:“常德寿,镶红旗人。”(卷四十八《秩官三》)乾隆《钦定八旗通志》:“常德寿,满洲镶红旗人。……(雍正)二年迁江西布政使。”雍正《云南通志》:“常德寿,满洲镶红旗人。”(卷十八《秩官一》)

故常德寿族籍当作“满洲镶红旗”。

13.《年表》页 1819,雍正八年栏:伊拉齐,“不详”。

按:《集成》:“伊拉齐,镶黄旗人。”而《集成》里所记载担任长芦盐政的伊拉齐与之前担任江西布政使伊拉齐与是否为同一人尚难考证。存疑,待考。

14.《年表》页 1824,乾隆二年栏:阿兰泰,“蒙古旗人”。

按:光绪《江西通志》:“阿兰泰,满洲镶白旗人。”《集成》:“阿兰泰,满洲镶白旗人。”《履历档》:“阿兰泰,镶白旗副榜,乾隆二年九年内奉旨补授江西布政使。”

故阿兰泰族籍当作“满洲镶白旗”。

15.《年表》页 1854,乾隆四一年:图桑阿,“不详”。

按:《履历档》:“图桑阿,正白旗满洲人,年四十四岁,由官学生考补贴写中书。……(乾隆)二十八年五月内用陕西驿盐道,乾隆四十一年三月内用江西布政使。”《集成》:“图桑阿,满洲正白旗人。”光绪《湖南通志》:“图桑阿,满洲正白旗人。”(卷一百二十一《职官志十二》)

故图桑阿族籍当作“满洲正白旗”。

16.《年表》页 1866,乾隆五五年栏:“讬伦,“不详”。

按:光绪《江西通志》:“讬伦,满洲镶红旗。”《履历档》:“讬伦,镶红旗满洲人。……乾隆六十二年(嘉庆二年)八月内用江西按察使。”《集成》:“讬伦,满洲镶红旗人。”

故讬伦族籍当作“满洲镶红旗”。

17.《年表》页 1868,乾隆五七年栏:王懿德,“汉人”。

按:光绪《江西通志》:“王懿德,内务府汉军正白旗人。”《履历档》:“王懿德,正白旗汉军人。 ”《集成》:“王懿德,岑晖,奉天正白旗人。”

故王懿德族籍当作“汉军正白旗”。

18.《年表》页 1898,道光九年栏:岳良,“不详”。

按:光绪《江西通志》:“岳良,满洲正红旗人,监生,布政使,题名碑作正白旗人。”《集成》:“岳良,满洲正红旗人。”

故岳良族籍当作“满洲正红旗”。

19.《年表》页 1933,同治六年栏:文辉,“不详”。

按:光绪《江西通志》:“文辉,字友石,满洲正蓝旗人。 ”《集成》:“文辉,满洲正蓝旗人。”

故文辉族籍当作“满州镶黄旗”。

20.《年表》页 1941,光绪六年栏:边宝泉,“汉人”。

按:光绪《江西通志》:“边宝泉,汉军镶红旗人。”《清国史》:“边宝泉,汉军镶红旗人。……(光绪)六年正月补江西布政使。”《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边宝泉,镶红旗汉军人。”

故边宝泉族籍当作“汉军镶红旗”。

二、按察使

1.《年表》页 2008,康熙二八年栏:蒋毓英,“汉人”。

按:乾隆《钦定八旗通志》:“蒋毓英,汉军厢白旗人。……二十九年升任江西按察”。乾隆《钦定盛京通志》:“蒋毓英,奉天人,隶镶白旗汉军。……二十九年擢江西按察。”(卷七十九《国朝人物十五》)

故蒋毓英族籍当作“汉军镶白旗”。

2.《年表》页 2013,康熙三五年栏:佟国勷,“汉军旗人”。《年表·人名录》页3154:“佟国勷,任庵。汉正蓝。赣抚。”

按:康熙《西通志》:“佟国勷,字任庵,满洲人”。乾隆《钦定八旗通志》:“佟国勷,满州镶黄旗人。”福格《听雨丛谈》:“佟国勷,满洲镶黄人。”

故佟国勷族籍当作“满州镶黄旗”。

3.《年表》页 2017,康熙四十年栏:刘廷玑,“汉军旗人”。《年表·人名录》页3259:“刘廷玑,玉衡。汉镶白。赣按。”

按:康熙《西江志》:“刘廷玑,镶红旗人。”乾隆《钦定八旗通志》:刘廷玑,“汉军镶红旗人。……累升至江西按察使。”

故刘廷玑族籍当作“汉军镶红旗”。

4.《年表》页 2023,康熙四八年栏:吴存礼,“汉军旗人”。《年表·人名录》页3155:“吴存礼,立庵。汉正红。”

按:康熙《西江志》:“吴存礼,字立庵,正黄旗。”乾隆《钦定八旗通志》:“吴存礼,汉军正黄旗人。”福格《听雨丛谈》:“吴存礼,汉军正黄人。”

故吴存礼族籍当作“汉军正黄旗”。

5.《年表》页 2060,乾隆二十年栏:苏崇阿,“不详”。

按:乾隆《续河南通志》:“苏崇阿,满洲正白旗人。”(卷四十四《职官志》)光绪《江西通志》:“苏崇阿,满洲正白旗人。 ”[3]《履历档》:“苏崇阿,正白旗满洲人。……乾隆十二年九月内奉旨补授江西吉南赣道。”

故苏崇阿族籍当作“满洲正白旗”。

6.《年表》页 2062,乾隆二二年栏:亢保,“汉人”。

按:光绪《江西通志》:“亢保,蒙古正蓝旗人。”《集成》:“亢保,蒙古正蓝旗人。”《履历档》:“亢保,正蓝旗蒙古人。”

故亢保族籍当作“蒙古正蓝旗”。

7.《年表》页 2073,乾隆三三年栏:佛德,“不详”。

按:光绪《江西通志》:“佛德,满洲正红旗人。”《集成》:“佛德,满洲正红旗人。”《履历档》:“佛德,系正红旗满洲查海佐领下翻译举人。”

故佛德族籍当作“满洲正红旗”。

8.《年表》页 2083,乾隆四三年栏:瑺龄,“不详”。

按:光绪《江西通志》:“瑺龄,满洲正黄旗人。”《履历档》:“瑺龄,正黄旗满洲人。”

故瑺龄族籍当作“满洲正黄旗”。

9.《年表》页 2106,嘉庆六年栏:永慧,“不详”。

按:《集成》:“永慧,蒙古厢(镶)黄旗人。 ”《履历档》:“永慧,镶黄旗蒙古人。”

故永慧族籍当作“蒙古镶黄旗”。

10.《年表》页 2120,嘉庆二十年栏:玉辂,“不详”。

按:道光《广东通志》:“玉辂,满洲正白旗。”(卷四十四《职官表三十五》)光绪《江西通志》:“玉辂,字韫山,满洲正白旗。”《集成》:“玉辂,满洲正白旗人。”

故玉辂族籍当作“满洲正白旗”。

11.《年表》页 2122,嘉庆二二年栏:承光,“不详”。

按:光绪《江西通志》:“觉罗承光,满洲镶黄旗人。”《集成》:“觉罗承光,厢(镶)黄旗人。 ”

故承光族籍当作“满洲镶黄旗”。

12.《年表》页 2131,道光六年栏:福珠隆阿,“满洲旗人”。《年表·人名录》页3253:“福珠隆阿,又作福珠洪阿。满正黄。”

按:《集成》:“福珠隆阿,内府正白旗人。”

故福珠隆阿族籍当作“内府正白旗”。

13.《年表》页 2145,道光二十年栏:存兴,“不详”。

按:光绪《江西通志》:“觉罗存兴,字虚谷,满洲镶蓝旗人。”《集成》:“觉罗存兴,满洲镶蓝旗人。”

故觉罗存兴族籍当作“满洲镶蓝旗”。

14.《年表》页 2173,同治八年栏:俊达,“不详”。

按:光绪《江西通志》:“俊达,字质堂,内务府满洲正白旗人。”《集成》:“俊达,满洲正白旗人。”

故俊达族籍当作“满洲正白旗”。

15.《年表》页 2180,光绪四年栏:国英,“不详”。

按:《集成》:“国英,满洲正黄旗人”。

故国英族籍当作“满洲正黄旗”。

16.《年表》页 2187,光绪十一年栏:瑞璋,“不详”。

按:《集成》:“瑞璋,满洲正红旗人。 ”《履历档》:“瑞璋,正红旗满洲隆顺佐领下人。”

故瑞璋族籍当作:“满洲正红旗”。

17.《年表》页 2192,光绪十六年栏:福裕,“不详”。

按:《集成》:“福裕,蒙古正红旗。 ”民国《奉天通志》:“福裕,蒙古正红旗人,荫生。光绪二十年六月乙丑自江西按察使授。”

故福裕族籍当作“蒙古正红旗”。

18.《年表》页 2207,光绪二七年栏:明征,“不详”。

按:《集成》:“明征,满洲正白旗人。 ”《履历档》:“明征,系京城正白旗满洲成福佐领下人。”

故明征族籍当作“满洲正白旗”。

19.《年表》页 2211,宣统二年栏:文炳,“不详”。

按:《履历档》:“文炳,系内务府正白旗汉军海丰佐领下人。……江西南安府员缺,着文炳补授。”《集成》:“文炳,汉军正白旗人。”

故文炳族籍当作“汉军正白旗”。

三、结语

《年表》作为一部详细记录清代官僚机构演变、官员履历等情况的史学巨著,对了解清代官僚机构演变及官员履情况大有裨益。本文对《年表》所载清代江西布政使、按察使族籍的考订,发现其错漏之处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未完全将“汉军旗人”与”“汉人”加以区分;(二)诸多存疑,未考;(三)《年表·人名录》中官员的具体族籍错误。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史料使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首先,“汉军旗人”与“汉人”两者在身份、权力、地位等方面就存在较大的差别——“汉军旗人作为清代一个特殊的政治集团,备受满洲统治者之垂青”,[2]因此,作为满汉融合混血儿的——“汉军旗人”,其身份、权力及地位远远高于普通的“汉人”。作为一个以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的王朝,清政府难以用其自身有限的人力来维系整个政权体系的有效运转,而此时的“汉军旗人”相比“汉人”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员拥有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因此不自觉地成为清政府落实“以汉治汉”政策的不二人选。因此,对“汉军旗人”和“汉人”加以区分,有利于探清清政府面临的双重矛盾——既要防治“汉军”,又迫切需要拉笼“汉军”来加强对新征服地区的统治。其次,清政府处处宣扬“满汉一体”、“中外旗民本无异视第”,那么在具体实施上,如官职的设置,官员的选拔,满汉、旗民之间有无差异?八旗内部官员在其升、迁、除、降中能否享有同等的待遇?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官员在清朝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等问题的解答都离不开对其官员群体履历的分析——而“族籍”却是官员履历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通过分析官员群体的族籍,有利于进一步探清清政府的用人之道及满汉关系的发展变化。再次,清朝简任官员,实行颇具特色的“官缺制”,按其民族成分划分的官缺可分为满洲缺、蒙古缺、汉军缺、汉人缺。清建立初期,“外省官员,不分满汉,惟择贤而任。”[3]康熙七年又议准:山西、陕西、甘肃布政使、按察使为满缺,其余俱系汉军、汉人补授,闲有互用者,出自皇帝的特简。[4]那么,现实情况是否真是这样?笔者通过重新考订《年表》清代江西布政使的族籍发现:清代对江西布政使的选拔、任用并没有完全遵照康熙七年的规定,这其中我们兴许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释,其一,清统治者锐意改革;其二,在官员的选拔、任用的背后所体现的是皇权与臣权,不同官僚群体之间的明争暗斗,这也是其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本文对《年表》所载清代江西布政使、按察使错漏族籍的考订进一步完善了清代江西布政使、按察使的履历档案,为考察江西布政使、按察使群体结构提供了更为准确、详实的数据,也为后续从区域社会史的视角重新审视清代满汉、旗民、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刘咏梅.试析清初汉军旗人的特点——兼论清初重用汉军旗人的原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8(4).

[3]福格.听雨丛谈[M].北京:中华书局,1997.

[4]伊桑阿,等,纂修.康熙大清会典[M].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七十二辑[C].台北:文海出版社,1991.

[5]阿桂,等,修.刘谨之,等,纂.钦定盛京通志[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C].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6]铁保,等,修.李询,等,点校.钦定八旗通志[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

[7]白潢,等,修.查慎行,等,纂.西江志[M].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第783号[C].台北:成文出版社.

[8]刘坤一,等,修.赵之谦,等,纂.江西通志[M].中国省志汇编之四[C].台北:台湾华文书局印行.

[9]清国史馆.清国史[M].影印嘉业堂钞本[C].北京:中华书局,1993.

[10]迈柱,等,修.夏力恕,等,纂.湖广通志[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C].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11]刘于义,等,修.沈青崖,等,纂.陜西通志[M].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雍正十三年刻本.

[12]黄延桂,等,修.张晋生,等,纂.四川通志[M].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乾隆元年刻本.

[13]谢旻,等,修.陶成,等,纂.四川通志[M].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雍正十年刻本.

[14]鄂尔泰,等,修.靖道谟,等,纂.云南通志[M].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乾隆元年刻本.

[15]清华大学图书馆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清代缙绅录集成[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

[16]秦国经,主编.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7]李瀚章,等,修.曾国荃,等,纂.湖南通志[M].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光绪十一年刻本.

[18]佚名.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M].台北:华文书局,1969.

[19]阿思哈,等,纂修.续河南通志[M].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乾隆三十二年刻本.

[20]阮元,等,修.陈昌齐,等,纂.广东通志[M].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道光二年刻本.

[21]王树楠.奉天通志[M].吉林: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点校出版,1983.

猜你喜欢

年表通志满洲
年表
王锡良年表
石鲁年表
《竹叶亭杂记》中的满洲萨满遗风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
“满洲”文学与作家探究
《回疆通志》史学价值论析
夜幕下的满洲
梁玉绳年表
云南编年史之力作——评述《新纂云南通志·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