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效果的探索
2013-08-15陶婷婷
陶婷婷
陶婷婷/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湖北武汉430079)。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音乐欣赏又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音乐欣赏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审美能力,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并提升艺术修养,同时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音乐欣赏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二、探索实践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前提,也是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喜爱音乐、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动力。因此,善于激趣,应成为音乐教师的必备能力。要上好音乐欣赏课,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审美为核心,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启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使音乐欣赏课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兴趣,精心设计适合于教学内容的、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可以挖掘流行音乐元素与古典音乐的内在一致性,灵活巧妙的安排课程,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导入教学,把学生对于熟悉的音乐的热情自然地延续到课堂中,给音乐欣赏课注入新的活力。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重要位置,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用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音乐欣赏课的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教材作为实施课程的依据和载体,是最基本的素材性课程资源。音乐欣赏课的教材种类繁多,教材的选用大多都由各校的音乐教师决定。由于教师选用的教材随意性很大,故所选教材优劣参半,导致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与教育目标有较大距离。为确保教材质量,选用全国高校通用和公认的优质教材尤为重要。比如,教育部推荐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教材、近三年新出版且同行公认的优秀教材等。因此,任课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质量严格把关。其次,目前多数音乐欣赏教材在内容上普遍存在着知识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不够等不足,所以教师要对所选教材作进一步的研究,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一定的拓展、更新,打破教材的局限性,弥补教材的不足是很有必要的。我国的大、中、小学之间目前尚未在音乐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建立一种相互衔接的关系,即未能在这三者之间建立起既体现不同教学阶段特点,又保持教育连贯性特点的音乐教育体系。在教学内容上的重复既造成不必要的教学资源浪费,又使音乐教育体系失去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因此,音乐教师在充分开发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更需要有效整合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另外,音乐欣赏更应该从文化理解的角度,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共享人类文明的所有优秀成果。例如,从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两方面考虑,教学内容可结合本土民歌及一些著名作曲家采用本土民族音乐特征创作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熟悉和热爱本土民族音乐。同时,还应不断补充、更新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世界多元音乐文化、20世纪现代音乐作品欣赏及通俗音乐的内容,增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体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三)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音乐欣赏是一门听觉艺术,通过音响塑造音乐形象,可是许多音乐作品所包含的内容深奥而抽象,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参差不齐,单靠耳朵很难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综合性的教学手段来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1.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乐曲的内涵,掌握欣赏的重点,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活动方式可包括听、歌唱、说话、表演甚至演奏和创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欣赏音乐。
2.在欣赏过程中教师需要以音乐为主体带领学生欣赏,巧妙穿插乐理知识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并借助视听器材来帮助欣赏教学,如VCD、电脑多媒体等基本教学设备,将与音乐本身情境相符的画面展示给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全身心地配合欣赏音乐,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深入感悟音乐内涵。
3.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哼唱主题曲调,体会乐曲的音乐形象,或者随音乐做身体律动,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做出相应的动作,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运用身体语言让学生大胆表现音乐。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4.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打击乐为所欣赏的乐曲伴奏,凡是结构简单、速度适中、节奏明显的乐曲都可以在欣赏的时候用打击乐一起演奏,随音乐一起演奏,综合了听觉、认知、技能,在欣赏的过程当中,不知不觉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正确的演奏技巧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5.在欣赏完之后,还可以请学生谈谈欣赏作品的感受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视听说”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式可以塑造出音乐美的氛围,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情感世界,让学生的音乐情愫得到充分培养,既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审美,使音乐形象在学生的心灵中产生巨大影响。
6.在课堂教学中应追求平等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音乐教师应该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性的发展。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同,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只有营造一个让学生敢想、敢说、敢表现的氛围,才能更好的地为学生设计自由的参与空间。
(四)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文学、历史、美术、地理等其他学科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应注重音乐欣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来引导学生完整的欣赏音乐作品,多元化的音乐表现,对于学生形成立体的知识构架、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获得立体、丰满的艺术体验,掌握和具备从学科整体来理解音乐、分析音乐的方法和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多学科的渗透和教学内容的综合,不是对拓宽的内容进行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各门知识之间的互相开放和渗透,打破教学内容的封闭和孤立,将它们有机地融汇在一起,从孤立型转向联系型。
首先,音乐要与文学相结合。德国著名抒情诗人海涅说过:“语言的尽头便是音乐的开始”,音乐是文学的一种延伸,文学和音乐在表现美的方式上也是相通的。在我国,音乐同文学相融合的形式自古便有,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诗词不仅可以吟,也可以唱。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杰出的经典音乐作品,无论是东方诗歌,还是西方的交响诗,都和文学作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结合所欣赏的乐曲适当的穿插相关的文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借助文学的力量更深刻地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意境。
其次,音乐要和历史相结合。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有着不同风格特点,贯穿音乐创作的历史背景和历史知识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例如欣赏作品《黄河》,如果能结合抗日战争的时代历史背景,了解在特殊时期中国人民大团结、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更容易体会音乐的时代风格。
再次,音乐要和美术相结合。音乐与美术是姊妹艺术,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凝固的画面”,把美术称为“流动的音乐”。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适当的穿插美术作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多层次的感悟音乐作品,提高课堂的效率。
另外,音乐要和地理相结合。音乐与地理环境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音乐作品,有着各自的特色与风格。例如我国北方草原的长调节奏自由,歌腔悠长,音乐风格舒展、开阔,这与自古以来被看作是广阔的天然牧场的自然环境和游牧民族长久以来“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密不可分。西北高原的山歌则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这种山歌的风格是由西北高原干旱少雨,黄土深厚,空旷苍茫,交通不便的自然环境和这里民众内心的深沉、凄然的情感所决定的。南方地区民歌的曲调和衬词腔相对稳定,音乐风格婉转轻盈、含蓄细腻,这与南方降水充沛、气候温暖,风景秀丽,文化历史底蕴深厚,人民勤劳心细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息息相关。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结合地理环境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风格。
三、结束语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用正确的审美观念去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理解音乐,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进而提升审美教学的质量。
[1]潘传柏.音乐欣赏在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艺术教育,2009,(05)
[2]邢彦琴.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
[3]赵富.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多学科综合刍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4)